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瓶阀门用耐冲击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4:0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瓶阀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瓶阀门用耐冲击试验机。


背景技术:

2.气瓶阀门在生产后需要对其进行耐用冲击试验,以检测其是否合格,才能投入市场使用,而现有落锤冲击试验机大多仅适用于各种管材,无专用于气瓶阀门进行耐冲击试验的设备,且专用气瓶阀门冲击试验的设备落锤大多通过导柱配合进行限位滑落,其摩擦力虽小但无法完全消除,从而影响落锤的自由落体,进而影响气瓶阀门的耐冲击试验的检测,无法满足检测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气瓶阀门用耐冲击试验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顶端设置空管支架,所述空管支架顶端设置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主动链轮连接,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从动链轮连接,所述从动链轮设置于所述空管支架顶端上,所述链条一端与电吸盘连接,所述电吸盘与落锤顶端连接,所述电吸盘和所述落锤均设置于所述空管支架内,所述空管支架底端上铰接设置可视开关窗,所述空管支架一端旁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与气缸连接,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机箱顶端上,所述机箱内设置工装,所述工装设置于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两端内螺纹连接套设于螺杆上,所述螺杆分别活动设置于机箱左右两端内,所述螺杆底端分别设置传动链轮,所述传动链轮通过传动链条相互连接,所述机箱远离所述气缸一端上设置手轮与所述螺杆顶端连接。
4.作为优选,所述空管支架由两个空管组成,所述空管底端均开设有半圆开口槽,所述半圆开口槽旁设置所述可视开关窗,所述空管支架顶端设置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上设置链轮支架,所述链轮支架上活动连接所述从动链轮,所述链条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空管内。
5.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安装板上设置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输入端与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减速器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链轮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空管支架靠近所述支撑底板一端内开设开口,所述开口长度大于所述支撑底板宽度,所述可视开关窗一端通过卡扣和卡块配合与所述空管支架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工装包括l型安装板,所述l型安装板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l型安装板上设置工件安装块,所述工件安装块内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外均布开设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均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工件安装块通过锁紧螺栓与所述l型安装板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工装设置于所述空管支架下方,所述机箱顶端内开设通孔与所述空管支架相通,所述传动链轮下方设置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机箱底端内,所述下安装板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螺杆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螺杆顶端通过轴承与所
述机箱转动连接,所述机箱上铰接设置开关门。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空管支架配合链轮、链条的设置将使落锤改变传统设计,使其自由落体不受导柱影响,完全消除导柱产生的阻力,保证冲击试验的可靠性,利用气缸和支撑底板的设置配合电吸盘便于安装落锤于电吸盘内,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通过手轮和螺杆配合便于调节工装的位置,从而便于调节工件受冲击时的位置,满足检测需求。
附图说明
10.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工装与螺杆、传动链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落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机箱;2、空管支架;3、伺服电机;4、主动链轮;5、从动链轮;6、链条;7、电吸盘;8、落锤;9、可视开关窗;10、气缸;11、支撑底板;12、l型安装板;13、安装板;14、螺杆;15、传动链轮;16、传动链条;17、手轮;18、下安装板;19、开关门;20、减速器;21、电机安装板;22、半圆开口槽;23、开口;24、链轮支架;25、工件安装块;26、安装孔;27、锁紧螺栓;28、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焊接、铆接、粘接等,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等,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如图1-5所示的一种气瓶阀门用耐冲击试验机,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顶端设置空管支架2,所述空管支架2顶端设置伺服电机3,所述伺服电机3与主动链轮4连接,所述主动链轮4通过链条6与从动链轮5连接,所述从动链轮5设置于所述空管支架2顶端上,所述链条6一端与电吸盘7连接,所述电吸盘7与落锤8顶端连接,所述电吸盘7和所述落锤8均设置于所述空管支架2内,所述空管支架2底端上铰接设置可视开关窗9,所述空管支架2一端旁支撑底板11,所述支撑底板11与气缸10连接,所述气缸10设置于所述机箱1顶端上,所述机箱1内设置工装,所述工装设置于安装板13上,所述安装板13两端内螺纹连接套设于螺杆14上,所述螺杆14分别活动设置于机箱1左右两端内,所述螺杆14底端分别设置传动链轮15,所述传动链轮15通过传动链条16相互连接,所述机箱1远离所述气缸10一端上设置手轮17与所述螺杆14顶端连接。所述空管支架2由两个空管组成,所述空管底端均开设有半圆开口槽22,所述半圆开口槽22旁设置所述可视开关窗9,所述空管支架2顶端设置电机安装板21,所述电机安装板21上设置链轮支架24,所述链轮支架24上活动连接所述从动链轮5,所述链条6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空管内。所述电机安装板21上设置减速器20,所述减速器20输入端与所述伺服电机3输出端连接,所述减速器20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链轮4连接。所述空管支架2靠近所述支撑底板11一端内开设开口23,所述开口23长度大于所述支撑底板11宽度,所述可视开关窗9一端通过卡扣和卡块配合与所述空管支架2连接。所述工装包括l型安装板12,所述l型安装板12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3上,所述l型安装板12上设置工件安装块25,所述工件安装块25内开设安装孔26,所述安装孔26外均布开设若干定位孔28,所述定位孔28内均设置有锁紧螺栓27,所述工件安装块25通过锁紧螺栓27与所述l型安装板12连接。所述工装设置于所述空管支架2下方,所述机箱1顶端内开设通孔与所述空管支架2相通,所述传动链轮15下方设置下安装板18,所述下安装板18设置于所述机箱1底端内,所述下安装板18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螺杆14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螺杆14顶端通过轴承与所述机箱1转动连接,所述机箱1上铰接设置开关门19。所述机箱1旁设置控制箱体与所述伺服电机3、所述电吸盘7和所述气缸10电性连接。所述可视开关窗9的设置将起到保护效果的同时可便于观察空管支架2内部的情况。所述气缸10工作带动支撑底板11移动经过开口23进入空管支架2内达到支撑落锤8的效果,便于落锤8与电吸盘7安装,提高其工作效率。所述手轮17旋转带动螺杆14旋转从而使传动链轮15运动配合传动链条16传动进而使安装板13在螺杆14上移动,达到调节工装位置的效果。所述链条6一端与所述电吸盘7连接,另一端与配重块连接,所述配重块活动设置于空管支架2内。
2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气瓶阀门放置于安装孔26内,再通过锁紧螺栓27配合定位孔28将工件安装块25固定于l型安装板12上,从而达到固定气瓶阀门的效果,此时气瓶阀门位于空管支架2的正下方,然后通过手轮17旋转带动螺杆14使传动链轮15旋转,配合传动链条16将使另一螺杆14随之旋转,进而调节安装板13在机箱1内的位置,达到调节工装工作位置的效果,然后关闭开关门19,再通过伺服电机3工作配合减速器20使主动链轮4旋转,从动链轮5通过链条6带动随之旋转,链条6将在空管支架2内上下移动,电吸盘7将在空管支架2内随之运动,当电吸盘7运动到空管支架2底端时,将落锤8顶端与电吸盘7连接,在落锤8安装前气缸10工作带动支撑底板11进入空管支架2内对落锤8进行支撑,当落锤8安装完成后,气缸10工作使支撑底板11退回远离空管支架2,然后再将可视开关窗9关闭,通过伺服电机3工作带动链条6在从动链轮5、主动链轮4上运动,从而带动电吸盘7、落锤
8向上运动至所需高度,再利用电吸盘7关闭使落锤8自由掉落撞击工装上的气瓶阀门,再将经过冲击试验的气瓶阀门进行检测是否泄露,记录测试结果即可。
23.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