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浮动固定板的键盘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2:57: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浮动固定板的键盘。


背景技术:

2.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也逐渐从实体化转为网络化,人们工作、娱乐的载体较大程度转移到计算机上。计算机也已然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须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键盘作为电脑的重要输入设备之一,也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3.目前,市面上的新型键盘大多有两种:薄膜键盘、机械键盘。但是,所述两种键盘中,仍存在以下不足:一、相对于机械键盘,薄膜键盘的键盘敲击声较小;但是,薄膜键盘中按键的键程较短,影响游戏时键盘操作体验。二、相对于薄膜键盘,机械键盘的键程较长,使用体验较好;但是,机械键盘的噪音要大很多。
4.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固定板的键盘,其在固定板与电路板之间垫设有第一缓冲吸音层,并且,在固定板的四周边缘增设有周边浮动块,实现对固定板的全方位缓冲减震,有效提升了减震静音效果,按键操作时手感柔和,使用体验好。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7.一种浮动固定板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键盘壳体、位于键盘壳体内的固定板、第一缓冲吸音层、电路板、周边浮动块,以及,若干设置于固定板上并露出键盘壳体上方的按键;其中:
8.所述电路板位于固定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垫设于固定板与电路板之间;所述周边浮动块设置于固定板的四周边缘,所述周边浮动块具有顶部缓冲部、底部缓冲部及外侧缓冲部,所述顶部缓冲部垫设于固定板的顶端与键盘壳体之间形成上下方向的缓冲,所述底部缓冲部垫设于固定板的底端与键盘壳体之间形成上下方向的缓冲,所述外侧缓冲部垫设于固定板的外周侧与键盘壳体的内周侧之间形成水平方向的缓冲。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路板与键盘壳体的内底面之间垫设有第二缓冲吸音层。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缓冲吸音层具有位于按键下方的消音孔。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键盘壳体包括有顶壳和底壳,所述底壳的周边向上延伸有底壳侧边,所述顶壳的周边向下延伸有顶壳侧边,所述顶部缓冲部垫设于固定板的顶端与顶壳之间,所述底部缓冲部垫设于固定板的底端与底壳侧边的顶端之间,以及,所述外侧缓冲部垫设于固定板的外周侧与顶壳侧边的内侧之间。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周边浮动块的顶部缓冲部、底部缓冲部及外侧缓冲部是
一体成型连接设置,三者构成截面u形结构,所述周边浮动块从固定板的四周边缘嵌套组装于固定板。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壳的下侧设置有限位边,所述顶部缓冲部的两侧受侧于限位边与顶壳侧边之间。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柱;所述固定板对应内螺纹柱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及第一连接螺丝,所述第一连接螺丝自固定板顶部向下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伸入内螺纹柱内螺纹连接;所述电路板对应内螺纹柱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及第二连接螺丝,所述第二连接螺丝自电路板底部向上穿过第二连接孔并伸入内螺纹柱内螺纹连接;旋转所述第一连接螺丝和/或第二连接螺丝,以调节固定板和电路板之间的间距;
15.以及,所述内螺纹柱上形成有分别适配固定板、电路板的上限位部、下限位部,所述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缓冲吸音层的厚度。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对应按键设置的通孔,所述固定板上对应通孔的周围设置弹性肋条;按压所述按键时,所述按键作用于弹性肋条上。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上对应通孔的周围间距式设置有间隔槽,所述弹性肋条形成于间隔槽与通孔之间。
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采用pc或玻纤或碳纤或合金铝或合金铜。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第一缓冲吸音层垫设于固定板与电路板之间,将所述周边浮动块设置于固定板的四周边缘,实现对固定板的全方位(例如上下方向、水平x向、水平y向等)缓冲减震,有效提升了减震静音效果,按键操作时手感柔和,使用体验好。
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细节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周边浮动块的立体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截面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截面细节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固定板的一种结构情形示图;
29.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固定板的另一种结构情形示图;
30.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示图。
31.附图标识说明:
32.10、键盘壳体
ꢀꢀꢀꢀꢀꢀꢀꢀꢀꢀꢀꢀꢀꢀꢀꢀꢀꢀ
11、顶壳
33.111、限位边
ꢀꢀꢀꢀꢀꢀꢀꢀꢀꢀꢀꢀꢀꢀꢀꢀꢀꢀꢀ
12、底壳
34.121、垫块
ꢀꢀꢀꢀꢀꢀꢀꢀꢀꢀꢀꢀꢀꢀꢀꢀꢀꢀꢀꢀꢀ
20、固定板
35.21、按键
ꢀꢀꢀꢀꢀꢀꢀꢀꢀꢀꢀꢀꢀꢀꢀꢀꢀꢀꢀꢀꢀꢀ
22、周边浮动块
36.221、顶部缓冲部
ꢀꢀꢀꢀꢀꢀꢀꢀꢀꢀꢀꢀꢀꢀꢀ
222、底部缓冲部
37.223、外侧缓冲部
ꢀꢀꢀꢀꢀꢀꢀꢀꢀꢀꢀꢀꢀꢀꢀ
201、第一连接孔
38.202、通孔
ꢀꢀꢀꢀꢀꢀꢀꢀꢀꢀꢀꢀꢀꢀꢀꢀꢀꢀꢀꢀꢀ
203、弹性肋条
39.204、间隔槽
ꢀꢀꢀꢀꢀꢀꢀꢀꢀꢀꢀꢀꢀꢀꢀꢀꢀꢀꢀ
30、第一缓冲吸音层
40.31、避让孔
ꢀꢀꢀꢀꢀꢀꢀꢀꢀꢀꢀꢀꢀꢀꢀꢀꢀꢀꢀꢀ
40、电路板
41.401、第二连接孔
ꢀꢀꢀꢀꢀꢀꢀꢀꢀꢀꢀꢀꢀꢀꢀ
50、第二缓冲吸音层
42.51、消音孔
ꢀꢀꢀꢀꢀꢀꢀꢀꢀꢀꢀꢀꢀꢀꢀꢀꢀꢀꢀꢀ
60、内螺纹柱
43.61、上限位部
ꢀꢀꢀꢀꢀꢀꢀꢀꢀꢀꢀꢀꢀꢀꢀꢀꢀꢀ
62、下限位部
44.71、第一连接螺丝
ꢀꢀꢀꢀꢀꢀꢀꢀꢀꢀꢀꢀꢀꢀ
72、第二连接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45.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46.一种浮动固定板的键盘,包括键盘壳体10、位于键盘壳体10内的固定板20、第一缓冲吸音层30、电路板40、周边浮动块22,以及,若干设置于固定板20上并露出键盘壳体10上方的按键21。
47.图1所示,其显示了所述键盘的立体图。所述键盘壳体10包括有顶壳11和底壳12。所述顶壳11呈所述顶壳11的周边向下延伸有顶壳11侧边。所述底壳12的周边向上延伸有底壳12侧边,所述电路板40位于固定板20的下方。在实际设计时,所述底壳12底部还可以设置有垫块121,以调整键盘高度。同时,使用者敲击键盘时,垫块121保证键盘整体配合紧密度,避免键盘发生移位,使用体验佳。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壳11呈框状结构,所述顶壳11右侧中部还设置有指示灯区域。并且,所述顶壳11向下凸设有若干柱体结构,所述柱体结构中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底壳12上相应设置有若干连接孔,螺丝伸入连接孔并与螺纹孔连接,使得:所述顶壳11与所述底壳12固定,形成所述键盘壳体10。
49.图2所示,其显示了所述键盘的立体分解图。所述键盘壳体10内自上向下依次相邻设置有:所述固定板20、第一缓冲吸音层30、电路板40、第二缓冲吸音层50。
50.图3至图4所示,其分别显示了所述键盘的截面图以及所述键盘的截面细节图。所述固定板20上还设置有若干按键21,所述按键21露设于键盘壳体10上方,并且,所述按键21为机械按键21。此外,所述固定板20采用pc或玻纤或碳纤或合金铝或合金铜等材质,使得:敲击按键21时,按键21回弹有力却不生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20还设置有指示灯,安装时,所述指示灯外露于前述顶壳11的指示灯区域。所述固定板20的四周边边缘还设置有若干周边浮动块22,所述周边浮动块22可以采用硅胶等弹性材质,具有弹性以及缓冲的效果。
51.图5所示,其显示了所述周边浮动块22的立体图。所述周边浮动块22具有顶部缓冲部221、底部缓冲部222及外侧缓冲部223,所述顶部缓冲部221垫设于固定板20的顶端与顶壳11之间,形成上下方向的缓冲。前述顶壳11的下侧还设置有限位边111,所述顶部缓冲部221的两侧受侧于限位边111与顶壳11侧边之间,所述限位边111对顶部缓冲部221进一步定位,使得:所述周边浮动块22不易发生松脱移位现象。所述底部缓冲部222垫设于固定板20
的底端与底壳12侧边的顶端之间,形成上下方向的缓冲。以及,所述外侧缓冲部223垫设于固定板20的外周侧与顶壳11侧边的内周侧之间,形成水平方向的缓冲。并且,所述周边浮动块22的顶部缓冲部221、底部缓冲部222及外侧缓冲部223是一体成型连接设置,三者构成截面u形结构,所述周边浮动块22从固定板20的四周边缘嵌套组装于固定板20,使得形成固定板20的全方位(例如上下方向、水平x向、水平y向等)缓冲减震。
52.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30垫设于所述固定板20下方,并且,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30设置于固定板20与电路板4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图6所示,其显示了所述键盘的另一截面图,其展示了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30与所述固定板20之间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30与所述固定板20可以通过螺栓/螺丝锁固定位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30直接固定于所述固定板20底部。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30可以采用发泡胶、海绵、硅胶、橡胶材质。在敲击键盘按键21时,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30能够对按键21与固定板20之间的敲击动作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吸音作用。并且,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30缓冲减震、吸音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按键21按压时的敲击感。
53.所述电路板40垫设于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30下方,并且,所述电路板40电性连接于按键21、指示灯。所述电路板40还电性连接于所述键盘的接口端。所述电路板40上设置有若干细孔。所述电路板40与底壳12的内底面之间还设有第二缓冲吸音层50。所述第二缓冲吸音层50可以采用吸音棉材质。所述第二缓冲吸音层50设置有若干消音孔51,并且,所述消音孔51设置于按键21下方。所述第二缓冲吸音层50的消音孔51、所述电路板40的细孔紧密配合,有效提升了减震、静音效果。在进行按键21敲击时,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30、固定板20、第二缓冲吸音层50紧密配合来完成,使得按键21手感均匀,按键21反馈手感柔和,使用体验佳。
54.以及,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缓冲吸音层30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避让孔31,所述避让孔31内设置有内螺纹柱60;所述固定板20对应内螺纹柱60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及第一连接螺丝71,所述第一连接螺丝71自固定板20顶部向下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伸入内螺纹柱60内螺纹连接;所述电路板40对应内螺纹柱60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01及第二连接螺丝72,所述第二连接螺丝72自电路板40底部向上穿过第二连接孔401并伸入内螺纹柱60内螺纹连接;以及,所述内螺纹柱60上形成有分别适配固定板20、电路板40的上限位部61、下限位部62,所述上限位部61和下限位部62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缓冲吸音层30的厚度。旋转所述第一连接螺丝71和/或第二连接螺丝72,以调节固定板20和电路板40之间的间距,如此,可以依需调节操作手感。
55.如图8至图10所示,其显示了两种固定板的结构情形,所述固定板20上设置有若干对应按键21设置的通孔202,按压所述按键21时,所述按键21作用固定板20上通孔202周围处;在实际设计时,优选采用图9和图10所示结构,即:所述固定板20上对应通孔202的周围设置弹性肋条203;按压所述按键21时,所述按键21作用于弹性肋条203上。此处,所述固定板20上对应通孔202的周围间距式设置有间隔槽204,所述弹性肋条203形成于间隔槽204与通孔202之间。通过弹性肋条203的设置,当敲击按键21时,按键21回弹有力,不会与固定板20形成生硬碰撞,进一步提升了缓冲减震及静音效果,按键21操作时手感更加柔和。
56.另外,在实际设计时,根据固定板20的材质不同,弹性肋条203的结构与尺寸不一样。
57.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是通过第一缓冲吸音层垫设于固定板与电路板之间,将所述周边浮动块设置于固定板的四周边缘,实现对固定板的全方位(例如上下方向、水平x向、水平y向等)缓冲减震,有效提升了减震静音效果,按键操作时手感柔和,使用体验好。
58.以及,可以灵活调节固定板和电路板之间的间距,实现依需调节操作手感,满足不同使用群体的需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