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液体加热装置和液体加热容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2:06: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和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2.可分离式液体加热容器由于既能加热液体,又可将电热炉和容器体分离,从而便捷地清洁容器体,受到消费者青睐。
3.现有的可分离式液体加热容器,往往无论是否将容器体放置在电热炉上,电热炉都能通电加热,因而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和液体加热容器,以解决如何降低液体加热容器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用于液体加热容器,液体加热装置包括:面板,用于放置液体加热容器的容器体;至少一个检测件,设于面板,至少一个检测件能够在物体置于对应位置时被触发;加热件,与面板相连接;控制器,与至少一个检测件以及加热件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件的触发情况控制加热件的电源通断。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通过在面板设置至少一个检测件,能够有效检测容器体是否放置在面板上,进而由控制器根据检测件的触发情况确定是否为加热件接通电源,具体可以是在全部检测件被触发时为加热件接通电源,能够确保在面板上未放置物品,尤其是未放置容器体时不进行加热,避免了用户被烫伤,提升了用电安全。此外,通过布置检测件,能够具体检测容器体是否放置于检测件的对应位置,从而仅在容器体放置在特定位置时才为加热件接通电源,有助于降低容器体放置位置不合理造成的容器体在加热过程中跌落的风险,降低了安全隐患。
7.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检测件与面板的中心轴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容器体的外底壁轮廓到容器体的外底壁中心轴的最小距离。
8.在这些实施例中,为便于放置,容器体的外底壁常常小于面板的尺寸,使得容器体的外底壁能够完全容纳在面板内,但这种设计同时也增加了容器体放置位置大幅偏离面板中心的风险。通过具体限定检测件的设置位置满足上述距离条件,使得容器体放置在面板中心时,全部检测件能够被容器体覆盖,而在容器体明显偏离面板中心时,往往无法同时触发全部检测件,从而可以实现较为可靠的容器体放置位置检测,有助于降低容器体偏移造成的容器体在加热过程中跌落的风险,降低了安全隐患。
9.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板的表面具有与加热件相对应的加热区域,加热区域与至少一个检测件间隔分布。
10.在这些实施例中,加热区域是面板上对应于加热件的区域,因而温度往往较高。通过令加热区域与至少一个检测件间隔分布,可降低高温对检测件的影响,降低检测件变色、
熔化或燃烧的风险,有助于保证检测件的稳定工作,延长检测件的使用寿命。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检测件包括围绕面板的中心轴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检测件,至少两个第一检测件与面板的中心轴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加热区域的外轮廓到加热区域的中心点的最大距离。
12.在这些实施例中,在要求检测件与加热区域间隔布置的情况下,通过将全部检测件围绕布置在加热区域的外围,能够减少检测件对加热区域的整体连续性的破坏,保证加热区域连续、集中,有助于确保加热效果。此外,这样的设计可扩展检测件在平面内的检测范围,提升容器体的防偏精度,充分降低了容器体放置位置不合理造成的容器体在加热过程中跌落的风险,降低了安全隐患。
13.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检测件与面板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加热区域的外轮廓是以面板的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形。
14.在这些实施例中,容器体的外底壁通常呈圆形,加热区域也相应呈圆形并位于面板的中心处。通过令全部第一检测件与面板的中心轴等距,可令全部第一检测件分布在加热区域外轮廓的一个同心圆上,使得第一检测件的分布与常规使用的容器体相适应,并确保了各个方向上的检测效果相同,有助于提升检测精度。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检测件为串联连接的薄膜开关。
16.在这些实施例中,薄膜开关通常在承受超过2n的外力时就能够被触发,具有简洁的结构和较强的灵敏度,且工艺成熟,成本低。薄膜开关的厚度往往较薄,不影响容器体的平稳放置,且可用其自身的背胶粘附在面板上,便于设置。通过选择薄膜开关作为第一检测件,并将全部薄膜开关串联连接,能够在全部薄膜开关同时被触发时才导通线路,输出触发的信号,因而可以利用电路结构本身的性质代替对每个第一检测件的检测结果的接收和分析,有助于降低数据处理量,提升检测可靠性。
17.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检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薄膜开关、压电传感器、光敏组件,光敏组件包括沿面板的厚度方向对应布置的光敏传感器和透光部,光敏传感器位于面板的内侧,透光部沿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面板。
18.在这些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第一检测件可以采用薄膜开关,也可以采用压电传感器,还可以采用光敏组件。其中的薄膜开关和压电传感器都可设置在面板的外侧面,以直接检测容器体的触压,确保了检测的可靠性。光敏组件则进一步包括位于面板内侧(即面板朝向液体加热装置的内部而不与容器体直接接触的一侧)的光敏传感器以及贯穿面板的透光部。在未放置容器体时,光线可以顺畅通过透光部到达相应的光敏传感器,此时相应的光敏组件处于未触发的状态。当将容器体放置在面板上并具体遮挡透光部时,光线就无法到达相应的光敏传感器,使得相应的光敏组件处于触发的状态,可完成检测。光敏组件由于不改变面板的表面平整度,因而可充分确保容器体的稳定放置。
19.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检测件包括设于面板的中心处的第二检测件。
20.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面板的中心处设置第二检测件,能够仅利用一个检测件就完成容器体的在位检测和防偏检测,有助于简化检测结构,降低产品成本。
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薄膜开关、压电传感器、光敏组件,光敏组件包括沿面板的厚度方向对应布置的光敏传感器和透光部,光敏传感器位于面板的内侧,透光部沿面板的厚度方向贯穿面板。
22.在这些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第二检测件可以采用薄膜开关,也可以采用压电传感器,还可以采用光敏组件。其中的薄膜开关和压电传感器都可设置在面板的外侧面,以直接检测容器体的触压,确保了检测的可靠性。光敏组件则进一步包括位于面板内侧(即面板朝向液体加热装置的内部而不与容器体直接接触的一侧)的光敏传感器以及贯穿面板的透光部。在未放置容器体时,光线可以顺畅通过透光部到达相应的光敏传感器,此时相应的光敏组件处于未触发的状态。当将容器体放置在面板上并具体遮挡透光部时,光线就无法到达相应的光敏传感器,使得相应的光敏组件处于触发的状态,可完成检测。光敏组件由于不改变面板的表面平整度,因而可充分确保容器体的稳定放置。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和容器体,容器体能够放置在液体加热装置上。
2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因而具备该液体加热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容器体放置在液体加热装置上的情况下,容器体的外底壁与液体加热装置的面板相贴合。
26.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容器体的外底壁设计为能够与液体加热装置的面板相贴合,能够使容器体在重力作用下与液体加热装置的面板触压紧贴,既便于传热,提升加热效果,又能够便于检测件被容器体有效触发,有助于提升检测可靠性。
27.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28.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2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3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面板、第一检测件和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容器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面板、第一检测件和信号线的俯视图;
3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薄膜开关的剖视图;
3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面板、第二检测件和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面板、第二检测件和信号线的俯视图;
38.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纵截面剖视图;
40.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41.附图标号说明:
42.1:液体加热容器;
43.10:液体加热装置;11:面板;111:加热区域;12:第一检测件;121:外包上层;122:上绝缘层;123:上导电层;124:下绝缘层;125:下导电层;126:外包下层;13:第二检测件;
14:控制器;15:信号线;161:外罩;162:底盖;163:控制面板;164:支撑板;165:隔热块;166:风扇;167:密封罩;
44.20:容器体;
45.30:容器盖。
具体实施方式
46.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47.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所述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48.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49.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50.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51.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52.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53.此外,在示例的描述中,当认为公知的相关结构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将引起对本实用新型的模糊解释时,将省略这样的详细描述。
54.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2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10和液体加热容器1。
5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10,包括面板11、至少一个检测件(例如图1所示的第一检测件12和图7所示的第二检测件13)、加热
件(图中未示出,例如可选用电热膜,具体如石墨烯电热膜,也可选用电热丝)和控制器14。面板11用于放置液体加热容器1的容器体20;至少一个检测件设于面板11,至少一个检测件能够在物体置于对应位置时被触发;加热件与面板11相连接;控制器14与至少一个检测件以及加热件相连接,控制器14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检测件的触发情况控制加热件的电源通断。
5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10,通过在面板11设置至少一个检测件,能够有效检测容器体20是否放置在面板11上,进而由控制器14根据检测件的触发情况确定是否为加热件接通电源,具体可以是在全部检测件被触发时为加热件接通电源,能够确保在面板11上未放置物品,尤其是未放置容器体20时不进行加热,避免了用户被烫伤,提升了用电安全。此外,通过布置检测件,能够具体检测容器体20是否放置于检测件的对应位置,从而仅在容器体20放置在特定位置时才为加热件接通电源,有助于降低容器体20放置位置不合理造成的容器体20在加热过程中跌落的风险,降低了安全隐患。
57.可选地,检测件可设于面板11的外表面,在受压的情况下被触发,例如为后文所述的薄膜开关或压电传感器,也可部分设于面板11中,部分设于面板11的一侧,例如后文所述的光敏组件。
58.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14可以仅用于控制加热件的电源通断,由用户手动操作加热件的开关,实现加热,控制器14也可以在为加热件接通电源的情况下直接控制加热件运行,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限制。可选地,控制器14采用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电路板组装),具体为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的贴片式pcba。
59.可选地,面板11可采用石英玻璃面板或陶瓷面板,二者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可大幅减小面板11的厚度,有助于减小整个液体加热装置10的厚度,使液体加热装置10整体轻薄,便于收纳。此外,石英玻璃面板和陶瓷面板均具有可靠的高温热态绝缘特性,能够保证在加热件的高温作用下仍保持稳定可靠的绝缘性,从而降低了被击穿的风险,使得液体加热装置10能够应用于更广泛的场景。
60.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检测件与面板11的中心轴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容器体20的外底壁轮廓到容器体20的外底壁中心轴的最小距离。
61.在这些实施例中,为便于放置,容器体20的外底壁常常小于面板11的尺寸,使得容器体20的外底壁能够完全容纳在面板11内,但这种设计同时也增加了容器体20放置位置大幅偏离面板11中心的风险。通过具体限定检测件的设置位置满足上述距离条件,使得容器体20放置在面板11中心时,全部检测件能够被容器体20覆盖,而在容器体20明显偏离面板11中心时,往往无法同时触发全部检测件,从而可以实现较为可靠的容器体20放置位置检测,有助于降低容器体20偏移造成的容器体20在加热过程中跌落的风险,降低了安全隐患。可以理解的是,检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大小,而非一个点,检测件与面板11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具体是指检测件的中心点与面板11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
62.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板11的表面具有与加热件相对应的加热区域111,加热区域111与至少一个检测件间隔分布。
63.在这些实施例中,加热区域111是面板11上对应于加热件的区域,具体来说,加热件可设置在面板11的一侧表面,加热区域111可以是这一侧表面上直接与加热件相接触的
区域,也可以是相背离的另一侧表面上与加热件相对应的区域,无论是哪一侧表面,温度往往都较高。通过令加热区域111与至少一个检测件间隔分布,可降低高温对检测件的影响,降低检测件变色、熔化或燃烧的风险,有助于保证检测件的稳定工作,延长检测件的使用寿命。
64.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检测件包括围绕面板11的中心轴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第一检测件12(例如图3所示的三个第一检测件12),至少两个第一检测件12与面板11的中心轴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加热区域111的外轮廓到加热区域111的中心点的最大距离。
65.在这些实施例中,在要求检测件与加热区域111间隔布置的情况下,通过将全部检测件围绕布置在加热区域111的外围,能够减少检测件对加热区域111的整体连续性的破坏,保证加热区域111连续、集中,有助于确保加热效果。此外,这样的设计可扩展检测件在平面内的检测范围,提升容器体20的防偏精度,充分降低了容器体20放置位置不合理造成的容器体20在加热过程中跌落的风险,降低了安全隐患。可选地,全部第一检测件12围绕面板11的中心轴均匀间隔分布,可尽量保证能够检测到容器体20在不同方向上的偏离,提升了检测可靠性。
66.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检测件12与面板11的中心轴的距离相等,加热区域111的外轮廓是以面板11的中心点为圆心的圆形。
67.在这些实施例中,容器体20的外底壁通常如图4所示,呈圆形,加热区域111也如图5所示相应呈圆形并位于面板11的中心处。通过令全部第一检测件12与面板11的中心轴等距,可令全部第一检测件12分布在加热区域111外轮廓的一个同心圆(即如图5所示的圆p1)上,使得第一检测件12的分布与常规使用的容器体20相适应,并确保了各个方向上的检测效果相同,有助于提升检测精度。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的圆p2展示了容器体20放置在面板11中心处时其外底壁的轮廓线,如图5所示的圆p3展示了容器体20偏离面板11中心处放置时其外底壁的轮廓线,在满足圆p1的半径小于容器体20的外底壁半径这一要求的情况下,圆p1的半径(即第一检测件12与面板11的中心轴的距离)越大,就越容易检测到容器体20的偏离,防偏检测精度就越高,对用户的放置准确度要求也越高。通过合理设计圆p1的半径,可实现相应程度的防偏检测。例如,可将容器体20的外底壁半径、圆p1、加热区域111的外轮廓半径的比值设计为6:5:4。
68.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检测件12为串联连接的薄膜开关。
69.在这些实施例中,薄膜开关通常在承受超过2n的外力时就能够被触发,具有简洁的结构和较强的灵敏度,且工艺成熟,成本低。薄膜开关的厚度往往较薄,通常只有0.3mm至1mm,不影响容器体20的平稳放置,且可用其自身的背胶粘附在面板11上,便于设置。通过选择薄膜开关作为第一检测件12,并将全部薄膜开关串联连接,能够在全部薄膜开关同时被触发时才导通线路,输出触发的信号,因而可以利用电路结构本身的性质代替对每个第一检测件12的检测结果的接收和分析,有助于降低数据处理量,提升检测可靠性。例如图3所示,三个薄膜开关串联时,其中一个薄膜开关的信号线15直接连接到控制器14,另一个薄膜开关的两极分别连接其他两个薄膜开关,第三个薄膜开关的信号线15也直接连接到控制器14。具体地,如图6所示,薄膜开关采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薄膜开关,由上至下包括外包上层121、上绝缘层122、上导电层123、下绝缘层124、下导电层125、
外包下层126,其中上绝缘层122和下绝缘层124仅布置在四周,使得外包上层121、上导电层123、下导电层125之间具有层间间隙,当外力沿图6所示的箭头方向施加到外包上层121上时,外包上层121和上导电层123受压变形,使上导电层123和下导电层125紧贴,电路导通,薄膜开关被触发。当全部薄膜开关串联时,就需要各个薄膜开关均受压而导通电路,整个电路才能导通,从而确定容器体20置于面板11的中心处,可以为加热件接通电源。
70.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检测件12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薄膜开关、压电传感器、光敏组件,光敏组件包括沿面板11的厚度方向对应布置的光敏传感器和透光部,光敏传感器位于面板11的内侧,透光部沿面板11的厚度方向贯穿面板11。
71.在这些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第一检测件12可以采用薄膜开关,也可以采用压电传感器,还可以采用光敏组件。其中的薄膜开关和压电传感器都可设置在面板11的外侧面,以直接检测容器体20的触压,确保了检测的可靠性。压电传感器是利用压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在容器体20重力挤压动作中,其内的电介质在受到某一方向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包括弯曲和伸缩形变),由于内部电荷的极化现象,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可将此电信号传输到控制器14,通过判断电信号的有无,判断容器体20是否存在,或者容器体20是否偏离面板11的中心处放置。压电材料可分为压电单晶、压电多晶和有机压电材料。压电传感器中用得最多的是属于压电多晶的各类压电陶瓷和压电单晶中的石英晶体。其他压电单晶还有适用于高温辐射环境的铌酸锂以及钽酸锂、镓酸锂、锗酸铋等。光敏组件则进一步包括位于面板11内侧(即面板11朝向液体加热装置10的内部而不与容器体20直接接触的一侧)的光敏传感器以及贯穿面板11的透光部。在未放置容器体20时,光线可以顺畅通过透光部到达相应的光敏传感器,此时相应的光敏组件处于未触发的状态。当将容器体20放置在面板11上并具体遮挡透光部时,光线就无法到达相应的光敏传感器,使得相应的光敏组件处于触发的状态,可完成检测。光敏组件由于不改变面板11的表面平整度,因而可充分确保容器体20的稳定放置。
72.可选地,面板11与透光部为一体式结构,例如对于石英玻璃面板,本身即为透明结构,可以在石英玻璃面板对应于透光部以外的其他区域设置遮光结构,既能够保证光敏组件的正常工作,又能够遮挡液体加热装置10内部的其他结构,使液体加热装置10外形美观。对于陶瓷面板这类非透明结构,则可以在面板11上设置通孔,再将透光部嵌入该通孔中。
73.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检测件包括设于面板11的中心处的第二检测件13。
74.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面板11的中心处设置第二检测件13,能够仅利用一个检测件就完成容器体20的在位检测和防偏检测,有助于简化检测结构,降低产品成本。具体来说,如图9所示的圆p2与如图5所示的圆p2相同,均展示了容器体20放置在面板11中心处时其外底壁的轮廓线,如图9所示的圆p4和圆p5则展示了容器体20偏离面板11中心处而无法触发第二检测件13时其外底壁的轮廓线,第二检测件13的覆盖面积越大,就越容易检测到容器体20的偏离,防偏检测精度就越高,但加热区域111就相应越小。通过合理设置第二件测件的大小,可平衡防偏检测的精度和加热效果。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为设置第二检测件13,加热区域111可呈环状,以留出中心位置,还可具有缺口,以便于布置信号线15。
75.可以理解的是,液体加热装置10可仅设置第一检测件12,也可仅设置第二检测件13,还可同时设置第一检测件12和第二检测件13,这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落入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7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13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薄膜开关、压电传感器、光敏组件,光敏组件包括沿面板11的厚度方向对应布置的光敏传感器和透光部,光敏传感器位于面板11的内侧,透光部沿面板11的厚度方向贯穿面板11。
77.在这些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第二检测件13可以采用薄膜开关,也可以采用压电传感器,还可以采用光敏组件。其中的薄膜开关和压电传感器都可设置在面板11的外侧面,以直接检测容器体20的触压,确保了检测的可靠性。压电传感器是利用压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在容器体20重力挤压动作中,其内的电介质在受到某一方向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包括弯曲和伸缩形变),由于内部电荷的极化现象,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可将此电信号传输到控制器14,通过判断电信号的有无,判断容器体20是否存在,或者容器体20是否偏离面板11的中心处放置。压电材料可分为压电单晶、压电多晶和有机压电材料。压电传感器中用得最多的是属于压电多晶的各类压电陶瓷和压电单晶中的石英晶体。其他压电单晶还有适用于高温辐射环境的铌酸锂以及钽酸锂、镓酸锂、锗酸铋等。光敏组件则进一步包括位于面板11内侧(即面板11朝向液体加热装置10的内部而不与容器体20直接接触的一侧)的光敏传感器以及贯穿面板11的透光部。在未放置容器体20时,光线可以顺畅通过透光部到达相应的光敏传感器,此时相应的光敏组件处于未触发的状态。当将容器体20放置在面板11上并具体遮挡透光部时,光线就无法到达相应的光敏传感器,使得相应的光敏组件处于触发的状态,可完成检测。光敏组件由于不改变面板11的表面平整度,因而可充分确保容器体20的稳定放置。
78.可选地,面板11与透光部为一体式结构,例如对于石英玻璃面板,本身即为透明结构,可以在石英玻璃面板对应于透光部以外的其他区域设置遮光结构,既能够保证光敏组件的正常工作,又能够遮挡液体加热装置10内部的其他结构,使液体加热装置10外形美观。对于陶瓷面板这类非透明结构,则可以在面板11上设置通孔,再将透光部嵌入该通孔中。
79.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10还可包括两端开口的外罩161和位于外罩161的底部开口处的底盖162,面板11和加热件具体可设置在外罩161的顶部开口处。
80.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10还可包括控制面板163,控制面板163可部分外露于外罩161的侧方开口出,以便用户查看和操作。
81.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10还可包括位于外罩161内的支撑板164,以及位于支撑板164和面板11之间的隔热块165,支撑板164能够为隔热块165提供支撑,隔热块165则可减少加热件的热量向液体加热装置10内部的其他结构传递,有助于保护液体加热装置10的安全稳定运行。
82.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10还可包括位于外罩161内并正对发热件的风扇166,可在需要停止加热时为加热件散热,减少余热对容器体20的作用,也降低余热烫伤用户的风险。液体加热装置10还可包括位于外罩161内并与底盖162相连接的密封罩167,密封罩167既可为风扇166提供设置空间,减少散热时流动的热空气对液体加热装置10内的其他结构的影响,又可形成散热通道以提升风速,有助于提升散热效果。相应地,支撑板164和隔热块165中也设置有与密封罩167相连通的散热通道,以确保散热效果。
83.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1,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10和容器体20,因而具备该液体加热装置10的全
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2所示,容器体20能够放置在液体加热装置10上,可以选择放置或移开。进一步地,液体加热容器1还包括容器盖30,用于封闭容器体20,可减少热量散失并保持容器体20的内部干净卫生。可选地,液体加热容器1为分离式养生杯。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容器体20放置在液体加热装置10上的情况下,容器体20的外底壁与液体加热装置10的面板11相贴合。
85.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容器体20的外底壁设计为能够与液体加热装置10的面板11相贴合,能够使容器体20在重力作用下与液体加热装置10的面板11触压紧贴,既便于传热,提升加热效果,又能够便于检测件被容器体20有效触发,有助于提升检测可靠性。
86.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