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装简单的磷酸铁锂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2:03: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装简单的磷酸铁锂电池组。


背景技术:

2.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与环境成为人类发展以及生存的重大问题。磷酸铁锂电池包,就是多种能源中的一种,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使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碳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的优点。
3.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将单个磷酸铁锂电池组装在一起,现有的磷酸铁锂电池组装步骤较为繁琐复杂,需要先将磷酸铁锂电池排列整齐,通过铁条与固定螺丝固定,组装后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内部单个磷酸铁锂电池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固定,当装在电动汽车上时,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有颠簸甚至汽车发生碰撞时磷酸铁锂电池组不能很好的缓冲作用力,容易导致接线处脱落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在后期的维修维护时,需要使用专用工具来拆卸,费时费力,而且增加维护维修的成本,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组装简单的磷酸铁锂电池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简单的磷酸铁锂电池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组装简单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包括:
8.磷酸铁锂电池,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外部固定设置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正面固定设置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远离防护外壳一端固定设置有卡头;
9.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安装框与夹板,所述安装框设置于底座上端表面,所述夹板活动设置于安装框内部两端。
10.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背离卡头的一侧开设有e形槽,所述防护外壳一侧固定设置有卡条,所述防护外壳背离卡条一侧开设有侧边卡槽。
11.优选的,所述安装框两侧内壁均通过连接块固定设置有弹性片,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有旋钮与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旋钮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远离旋钮一端穿过安装框侧壁与夹板固定连接。
12.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板相对一侧表面等距离开设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远离开口一侧内壁通过弹簧活动设置有弹性板,所述安装槽内弹性板外侧活动设置有弹性球。
13.优选的,所述e形槽中间槽下端两侧内壁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
槽与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外表面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
14.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远离限位槽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背离复位弹簧一侧固定设置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远离活动板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头。
15.优选的,所述限位头上端面为光滑弧面,所述限位轴为半柱体。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简单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该组装简单的磷酸铁锂电池组,通过将一个磷酸铁锂电池的卡头由上至下卡入另一个磷酸铁锂电池的e形槽的中间的卡槽,卡入过程中卡头与限位轴向下移动,当限位轴接触限位头时,继续向下推动磷酸铁锂电池,限位轴下端有效挤压并推开两个限位头,在推开限位头的过程中,限位头通过延伸杆挤压活动板,进而活动板顺着固定轴向内侧滑动并压缩复位弹簧,当限位轴通过两个限位头时,复位弹簧有效扩张带动两个限位头恢复原位,有效避免两个磷酸铁锂电池之间竖直方向相对位置发生偏移。
18.2、该组装简单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当磷酸铁锂电池组侧面受到外部撞击产生的作用力时,磷酸铁锂电池组挤压夹板侧壁上活动设置的弹性球,进而弹性球挤压弹性板带动弹簧收缩有效缓冲作用力,当磷酸铁锂电池组侧面受到外部撞击产生的作用力时,弹性片可有效缓冲作用力,同时通过弹性球滚动有效减少磷酸铁锂电池组与两侧夹板之间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个磷酸铁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个磷酸铁锂电池背面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轴与卡头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6.图中:1、磷酸铁锂电池;2、防护外壳;201、卡头;202、e形槽;203、卡条;204、侧边卡槽;205、限位轴;3、固定组件;301、安装框;302、夹板;303、螺纹杆;304、安装槽;305、弹性板;306、弹性球;4、限位组件;401、固定轴;402、复位弹簧;403、活动板;404、延伸杆;405、限位头;5、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组装简单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如图1-7所示,包括:
28.磷酸铁锂电池1,磷酸铁锂电池1外部固定设置有防护外壳2,防护外壳2正面固定设置有限位轴205,限位轴205远离防护外壳2一端固定设置有卡头201;
29.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包括底座、安装框301与夹板302,安装框301设置于底座上端表面,夹板302活动设置于安装框301内部两端。
30.根据附图1-5所示,防护外壳2背离卡头201的一侧开设有e形槽202,防护外壳2一侧固定设置有卡条203,防护外壳2背离卡条203一侧开设有侧边卡槽204,e形槽202中间槽下端两侧内壁设置有限位组件4,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槽与固定轴401,固定轴401外表面活
动套设有复位弹簧402,复位弹簧402远离限位槽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403,活动板403背离复位弹簧402一侧固定设置有延伸杆404,延伸杆404远离活动板403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头405,限位头405上端面为光滑弧面,限位轴205为半柱体,在组装磷酸铁锂电池1时,通过将一个磷酸铁锂电池1的卡头201由上至下卡入另一个磷酸铁锂电池1的e形槽202的中间的卡槽,卡入过程中卡头201与限位轴205向下移动,当限位轴205接触限位头405时,继续向下推动磷酸铁锂电池1,由于限位头405上端面为光滑弧面,所以限位轴205下端有效挤压并推开两个限位头405,在推开限位头405的过程中,限位头405通过延伸杆404挤压活动板403,进而活动板403顺着固定轴401向内侧滑动并压缩复位弹簧402,当限位轴205通过两个限位头405时,复位弹簧402有效扩张带动两个限位头405恢复原位,有效避免两个磷酸铁锂电池1之间竖直方向相对位置发生偏移,进一步的,通过一个磷酸铁锂电池1的卡条203由上至下卡入另一个磷酸铁锂电池1的侧边卡槽204,有效保证有效避免两个磷酸铁锂电池1之间水平方向相对位置发生偏移。
31.根据附图6所示,安装框301两侧内壁均通过连接块固定设置有弹性片5,固定组件3还包括有旋钮与螺纹杆303,螺纹杆303一端与旋钮固定连接,螺纹杆303远离旋钮一端穿过安装框301侧壁与夹板302固定连接,通过旋转旋钮带动螺纹杆303转动,螺纹杆303与安装框301侧壁螺纹连接,进而通过螺纹杆303有效带动夹板302移动夹紧磷酸铁锂电池组。
32.根据附图7所示,两个夹板302相对一侧表面等距离开设若干安装槽304,安装槽304内部远离开口一侧内壁通过弹簧活动设置有弹性板305,安装槽304内弹性板305外侧活动设置有弹性球306,当磷酸铁锂电池组侧面受到外部撞击产生的作用力时,磷酸铁锂电池组挤压夹板302侧壁上活动设置的弹性球306,进而弹性球306挤压弹性板305带动弹簧收缩有效缓冲作用力,当磷酸铁锂电池组侧面受到外部撞击产生的作用力时,弹性片5可有效缓冲作用力,同时通过弹性球306滚动有效减少磷酸铁锂电池组与两侧夹板302之间的摩擦力。
33.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简单的磷酸铁锂电池组,通过将一个磷酸铁锂电池1的卡头201由上至下卡入另一个磷酸铁锂电池1的e形槽202的中间的卡槽,卡入过程中卡头201与限位轴205向下移动,当限位轴205接触限位头405时,继续向下推动磷酸铁锂电池1,由于限位头405上端面为光滑弧面,所以限位轴205下端有效挤压并推开两个限位头405,在推开限位头405的过程中,限位头405通过延伸杆404挤压活动板403,进而活动板403顺着固定轴401向内侧滑动并压缩复位弹簧402,当限位轴205通过两个限位头405时,复位弹簧402有效扩张带动两个限位头405恢复原位,有效避免两个磷酸铁锂电池1之间竖直方向相对位置发生偏移,进一步的,通过一个磷酸铁锂电池1的卡条203由上至下卡入另一个磷酸铁锂电池1的侧边卡槽204,有效保证有效避免两个磷酸铁锂电池1之间水平方向相对位置发生偏移;
34.进一步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卡入安装框301中,通过旋转旋钮带动螺纹杆303转动,螺纹杆303与安装框301侧壁螺纹连接,进而通过螺纹杆303有效带动夹板302移动夹紧磷酸铁锂电池组,当磷酸铁锂电池组侧面受到外部撞击产生的作用力时,磷酸铁锂电池组挤压夹板302侧壁上活动设置的弹性球306,进而弹性球306挤压弹性板305带动弹簧收缩有效缓冲作用力,当磷酸铁锂电池组侧面受到外部撞击产生的作用力时,弹性片5可有效缓冲作用力,同时通过弹性球306滚动有效减少磷酸铁锂电池组与两侧夹板302之间的摩擦力。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