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00:27: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饰隔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部分抢修工程以及特殊工艺(例如混凝土浇筑)需要持续不间断作业,在时间安排上难免与周边居民休息时间重叠。对居民影响最大的就是施工过程中因机械和工艺而产生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97558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隔音屏,包括括隔音屏本体及两个与隔音屏本体固定连接的立柱,立柱包括柱体以及一体设置于柱体底端的四棱台,防撞墙上端沿防撞墙长度方向开设有燕尾槽,防撞墙上端间隔开设有供四棱台进入燕尾槽内的凹槽,任意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与两个四棱台之间的距离相同,四棱台与燕尾槽的卡接处设置有防止四棱台在燕尾槽内移动的紧固件。
3.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其采用平面式隔音,但是由于施工具有区域性和局域性,平面式隔音组合使用时组成的围挡隔音时,交界处的隔音效果一般,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4.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包括活动基础部、固定于活动基础部顶部的插接立柱部和固定于插接立柱部之间的隔音部,活动基础部包括端部活动基础、标准活动基础和转角活动基础,端部活动基础、标准活动基础与转角活动基础的两端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咬合母扣和咬合公扣,并且端部活动基础、标准活动基础与转角活动基础通过咬合母扣与咬合公扣相互固定连接。
7.优选地:端部活动基础、标准活动基础与转角活动基础均是以基础外壳为基体,且其内部开设有内部空腔构成。
8.进一步地:基础外壳的材质为塑料,且基础外壳的顶部开设有注水口,基础外壳的底部一侧内壁开设有泄水口。
9.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插接立柱部由端部插接立柱、标准插接立柱和转角插接立柱组成。
10.在前述方案中更佳的方案是:端部插接立柱、标准插接立柱与转角插接立柱均是以立柱本体为基体,其顶部与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插接口和开设有与插接口匹配的插接槽。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端部插接立柱的一侧、标准插接立柱的对称两侧、转角
插接立柱的相邻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用于固定隔音部的固定槽。
12.同时,基础外壳的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立柱安装座,立柱安装座的顶部外壁也固定安装有插接口。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隔音部包括隔音板和固定于隔音板两侧的固定框,固定框与固定槽相匹配,且隔音板的顶部与底部外壁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条和卡槽。
14.同时,还包括远程监控模块,远程监控模块包括安装于插接立柱部顶部的数据收集端、设置于监控总站的数据分析端和位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身上的手持移动端,数据收集端为音强传感器,且数据收集端内置电源模块与通讯芯片,数据分析端与数据收集端、手持移动端均通过4g信号双向连接。
15.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确定需隔音范围及影响高度,明确临时隔音屏系统的安装边线;s2:按照边线将活动基础部通过咬合母扣与咬合公扣进行安装;s3:复核无误后封闭泄水口,从注水口将基础外壳的内部空腔灌满,确保基础稳定;s4:按照由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逐个安装插接端部插接立柱、标准插接立柱和转角插接立柱,安装高度以实际需求为准;s5:将隔音板通过固定框与固定槽的配合进行插接固定,并且纵向安装时,确保相邻的卡条与卡槽插接可靠,直至达到需要高度;s6:安装数据收集端,并进行调试,检测数据收集端、数据分析端和手持移动端是否联动工作;s7:使用完成后,拆除周转即可。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该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通过将整个隔音屏分为活动基础部、插接立柱部与隔音部三部分,整个隔音屏的隔音范围与活动基础部的铺设形状匹配,而活动基础部由通过咬合母扣a与咬合公扣b配合固定的端部活动基础、标准活动基础与转角活动基础组成,其能组成相对完成的四方体形状,从而实现整个隔音面的连续性,提高了隔音效果。
17.2、该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首先基础外壳的塑料材质能很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和自重,并且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向内部空腔的冲注水,来提供支撑压力,并且在组装和拆卸时,可将内部空腔内的水排泄出,又提高了后续搬运的便捷性。
18.3、该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首先在纵向隔音高度上考虑,采用插接口与插接槽的配合固定形式,能很大的提高拆装的便捷性,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其次在水平跨度方面考虑,端部单向连接功能的端部插接立柱、中间双向连接功能的标准插接立柱与转角处垂直转向连接功能的转角插接立柱能使得整个四面结构连续性更好且更加稳定,并且无论是纵向隔音高度方面还是水平跨度方面,其均能通过使用个数来控制整体的隔音覆盖面,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与噪音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
19.4、该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可通过固定框与固定槽的插接完成隔音板的固定,从而使得隔音板对噪音进行吸收,并且隔音板顶部与底部的卡条与卡槽设计,一方面,能使得纵向布置的对个隔音板可靠定位连接,另一方面相对于平面设置,纵向相邻的两个隔音板之间通过卡条与卡槽的配合完成部分重叠,从而防止了噪音从连接处外泄,进一
步提高了隔音的效果。
20.5、该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数据收集端可监控现场噪音位于隔音处的噪音强度,并将噪音强度信号传递至手持移动端,手持移动端对噪音强度进行分析处理,若超过阈值,则向手持移动端发送警报信息,由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实现远程噪音监控功能。
21.附图说明
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整体安装效果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活动基础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活动基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活动基础部内部固定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端部插接立柱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端部插接立柱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标准插接立柱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标准插接立柱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转角插接立柱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转角插接立柱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隔音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隔音部横剖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隔音部纵剖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远程监控模块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活动基础部、2-插接立柱部、3-隔音部、4-端部活动基础、5-标准活动基
础、6-转角活动基础、7-基础外壳、8-内部空腔、9-立柱安装座、10-插接口、11a-咬合母扣、11b-咬合公扣、12-注水口、13-泄水口、14-端部插接立柱、15-标准插接立柱、16-转角插接立柱、17-插接槽、18-固定槽、19-立柱主体、20-固定框、21-隔音板、22-卡条、23-卡槽、24-数据收集端、25-数据分析端、26-手持移动端。
24.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7.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8.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1.实施例1: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活动基础部1、固定于活动基础部1顶部的插接立柱部2和固定于插接立柱部2之间的隔音部3,活动基础部1包括端部活动基础4、标准活动基础5和转角活动基础6,端部活动基础4、标准活动基础5与转角活动基础6的两端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咬合母扣11a和咬合公扣11b,并且端部活动基础4、标准活动基础5与转角活动基础6通过咬合母扣11a与咬合公扣11b相互固定连接;本装置,通过将整个隔音屏分为活动基础部1、插接立柱部2与隔音部3三部分,整个隔音屏的隔音范围与活动基础部1的铺设形状匹配,而活动基础部1由通过咬合母扣11a与咬合公扣11b配合固定的端部活动基础4、标准活动基础5与转角活动基础6组成,其能组成相对完成的四方体形状,从而实现整个隔音面的连续性,提高了隔音效果。
32.为了解决成本和便捷性问题;如图3所示,端部活动基础4、标准活动基础5与转角
活动基础6均是以基础外壳7为基体,且其内部开设有内部空腔8构成,本实施例中,对基础外壳7的材质不做限定,为了成本和便捷性考虑,基础外壳7的材质为塑料,且基础外壳7的顶部开设有注水口12,基础外壳7的底部一侧内壁开设有泄水口13;首先基础外壳7的塑料材质能很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和自重,并且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向内部空腔8的冲注水,来提供支撑压力,并且在组装和拆卸时,可将内部空腔8内的水排泄出,又提高了后续搬运的便捷性。
33.为了解决纵向框架支撑和灵活组装问题;如图4-10所示,插接立柱部2由端部插接立柱14、标准插接立柱15和转角插接立柱16组成,端部插接立柱14、标准插接立柱15与转角插接立柱16均是以立柱本体19为基体,其顶部与底部分别焊接有插接口10和开设有与插接口10匹配的插接槽17,端部插接立柱14的一侧、标准插接立柱15的对称两侧、转角插接立柱16的相邻两侧外壁均开设有用于固定隔音部3的固定槽18;本装置,将整个插接立柱部2按照位置和连接需求分别设置端部插接立柱14、标准插接立柱15和转角插接立柱16,并且端部插接立柱14、标准插接立柱15与转角插接立柱16均是以立柱本体19为基体,其顶部与底部分别焊接有插接口10和开设有与插接口10匹配的插接槽17,首先在纵向隔音高度上考虑,采用插接口10与插接槽17的配合固定形式,能很大的提高拆装的便捷性,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其次在水平跨度方面考虑,端部单向连接功能的端部插接立柱14、中间双向连接功能的标准插接立柱15与转角处垂直转向连接功能的转角插接立柱16能使得整个四面结构连续性更好且更加稳定,并且无论是纵向隔音高度方面还是水平跨度方面,其均能通过使用个数来控制整体的隔音覆盖面,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与噪音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
34.为了解决活动基础部1与插接立柱部2的连接和支撑问题;如图3所示,基础外壳7的顶部外壁焊接有立柱安装座9,立柱安装座9的顶部外壁也焊接有插接口10,可通过立柱安装座9上的插接口10与插接立柱部2内的插接槽17插接将活动基础部1与插接立柱部2完成固定。
35.为了解决隔音部3的固定问题;如图11-13所示,隔音部3包括隔音板21和固定于隔音板21两侧的固定框20,固定框20与固定槽18相匹配,且隔音板21的顶部与底部外壁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条22和卡槽23;可通过固定框20与固定槽18的插接完成隔音板21的固定,从而使得隔音板21对噪音进行吸收,并且隔音板21顶部与底部的卡条22与卡槽23设计,一方面,能使得纵向布置的对个隔音板21可靠定位连接,另一方面相对于平面设置,纵向相邻的两个隔音板21之间通过卡条22与卡槽23的配合完成部分重叠,从而防止了噪音从连接处外泄,进一步提高了隔音的效果。
36.为了远程噪音监控,如图1和14所示,其还包括远程监控模块,远程监控模块包括安装于插接立柱部2顶部的数据收集端24、设置于监控总站的数据分析端25和位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身上的手持移动端26,数据收集端24为音强传感器,且数据收集端24内置电源模块与通讯芯片,数据分析端25与数据收集端24、手持移动端26均通过4g信号双向连接;数据收集端24可监控现场噪音位于隔音处的噪音强度,并将噪音强度信号传递至手持移动端26,手持移动端26对噪音强度进行分析处理,若超过阈值,则向手持移动端26发送警报信息,由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实现远程噪音监控功能。
37.实施例2:一种装配式智能化临时隔音屏系统的施工方法,如图1-14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s1::确定需隔音范围及影响高度,明确临时隔音屏系统的安装边线;s2:按照边线将活动基础部通过咬合母扣11a与咬合公扣11b进行安装;s3:复核无误后封闭泄水口13,从注水口12将基础外壳7的内部空腔8灌满,确保基础稳定;s4:按照由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逐个安装插接端部插接立柱14、标准插接立柱15和转角插接立柱16,安装高度以实际需求为准;s5:将隔音板21通过固定框20与固定槽18的配合进行插接固定,并且纵向安装时,确保相邻的卡条22与卡槽23插接可靠,直至达到需要高度;s6:安装数据收集端24,并进行调试,检测数据收集端24、数据分析端25和手持移动端26是否联动工作;s7:使用完成后,拆除周转即可。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