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适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1:2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煎药锅。


背景技术:

2.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煎中药时应注意很多细节。除整体的煎煮时间、火候等问题外,中药还有“先煎”和“后下”之别。
[0003]“先煎”和“后下”就是指对于一些特殊药物在煎药时加入的时刻的不同,需要区别对待,有的要先加入,有的要后加。如,先煎30分钟的中药(只有先煎才起作用):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有一些药需要先煎 1~2 小时(减毒或去毒)的中药:乌头、附子、商陆等。而煎药时的“后下”是为了减少中药因为长时间熬煮造成有效成分破坏或流失,放入时机是在煎煮时间的最后5~10 分钟下锅即可。需要后下的中药主要是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包括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沉香、降香、青蒿、细辛等;一些久煎容易减轻功效的药物,如钩藤、杏仁、生大黄等。
[0004]
传统煎药锅就一个锅腔,其每次加药都需要人工来完成,需要人工守着,这耗人力,且倾倒药材以及清洗的很麻烦,操作非常不便。
[0005]
而现有的机械化煎药装置,多是采用机械手对着煎药锅进行加药操作,若设计为多次放药,就要多个泡药桶,多次倾倒,成本高、设备复杂度高,也不便于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以简单结构、低成本,方便于中药的先煎后下,实现“先煎”和“后下”。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包括一锅体;所述锅体为一俯视投影为椭圆形的容器;所述锅体内设有至少一块竖向的分隔板,该分隔板将锅体内腔分隔成煎药腔和暂存腔;该分隔板以一竖向转轴为转动中心相对锅体转动连接,使分隔板具有隔断和打开两个工作状态;当分隔板处在隔断工作状态时,其边沿与锅体内壁密封配合将煎药腔和暂存腔隔断;当分隔板处在打开工作状态时,其边沿与锅体内壁形成缝隙将煎药腔和暂存腔连通;并且,针对所述煎药腔设有加热装置。
[0008]
上述方案中,该竖向转轴位于俯视投影的椭圆形的中心上。
[0009]
上述方案中,所述竖向分隔板有多块,它们以其一边沿相聚连接呈分散状地布置于锅体内,它们的另一侧边沿和底沿与锅体内壁密封配合。
[0010]
上述方案中,所述煎药腔的底部设有出药口。
[0011]
上述方案中,所述出药口上设有过滤网。
[00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以及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分隔板设置将锅体内腔分隔为煎药腔和暂存腔,分隔板为转动连接,利用了椭圆形的不等截面的特点,分隔板只要转动一点点角度,即可从隔断工作状态转换为打开工作状态,使煎药腔和暂存腔连通。使用时,先将各分隔板置于隔断工作状态,经上面的敞口向煎药腔中加入中药材和水,启动加热装置
对煎药腔内的药进行煎煮,而同时能向暂存腔内存放后下的中药材和水进行浸泡;当煎煮至适合的时刻时,只要稍稍转动分隔板,就使暂存腔与煎药腔相导通,即后下的中药材的水也进入煎药腔内混合继续煎煮,从实现了中药的先煎后下操作。如此设计,锅体体积小,结构紧凑,实现先煎后下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
[0017]
以上附图中:1、锅体;11、分隔板;111、竖向转轴;12、煎药腔;121、加热装置;122、出药口;13、暂存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9]
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所示:
[0020]
一种适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包括一锅体1,所述锅体1为一俯视投影为椭圆形的容器,如图1所示,具体是一个半椭圆形的容器。
[0021]
所述锅体1内设有至少一块竖向的分隔板11,图示为三块,该分隔板11将锅体1内腔分隔成一个煎药腔12和二个暂存腔13。所述分隔板11以一竖向转轴111为转动中心相对锅体1转动连接,使分隔板11具有隔断和打开两个工作状态。
[0022]
具体所述分隔板11以其一边沿相聚连接呈分散状地布置于锅体1内,它们的另一侧边沿和底沿与锅体1内壁密封配合,且其相聚连接处即位于俯视投影的椭圆形的中心上,在该相聚连接处设置所述竖向转轴111,每一块分隔板11可以独立地绕竖向转轴111摆动。
[0023]
当分隔板11处在隔断工作状态时,其边沿与锅体1内壁密封配合将煎药腔12和暂存腔13隔断。而当分隔板11稍稍转动一点其就处在打开工作状态时,其边沿与锅体1内壁形成缝隙将煎药腔12和暂存腔13连通。
[0024]
所述分隔板11的边沿上设有密封结构,比如密封圈等,以达到与锅体1内壁密封配合的效果。
[0025]
并且,针对所述煎药腔12设有加热装置121。所述加热装置121在图1中举例为设置在煎药腔12底部或内部的电加热棒,实际中也可以是其他加热形式,比如电热丝、通蒸汽的夹层(即蒸汽加热)、燃气炉(即明火加热),甚至也可以采用微波加热装置等。加热装置121可以内置于锅体1上,也可以是外置,只要加热装置能够对其需要的部位加热即可。
[0026]
所述分隔板11的转动可以是人工操作,比如人工手拨,也可以是以驱动装置来驱动,实现方式很多,比如电机等。
[0027]
所述煎药腔12的底部设有出药口122,出药口122上可设有排药阀门以及过滤网。
[0028]
本实施例使用时,先将各分隔板11置于隔断工作状态,经上面的敞口向煎药腔12中加入中药材和水,启动加热装置121对煎药腔12内的药进行煎煮,而同时能向暂存腔13内存放后下的中药材和水进行浸泡(一个暂存腔13内存放第二批次的药,而另一个暂存腔13
内存放第三批次的药);当煎煮至规定地二次下药的时刻时,只要稍稍转动对应第二批次的药那个暂存腔13的分隔板11,就使放有第二批次的药那个暂存腔13与煎药腔12相导通,即第二批次下的中药材的水就流入了煎药腔内混合继续煎煮;当煎煮至规定地三次下药的时刻时,只要稍稍转动对应第三批次的药那个暂存腔13的分隔板11,就使放有第三批次的药那个暂存腔13与煎药腔12相导通,即第三批次下的中药材的水就流入了煎药腔内混合继续煎煮,从实现了中药的先煎后下操作。如此设计,锅体体积小,结构紧凑,实现先煎后下使用方便。
[0029]
实施例二:参见图3和图4所示:
[0030]
一种适用于多道煎的煎药锅,包括一锅体,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所述锅体1的形状不同,锅体1是一个椭圆形截面的筒状体,并且分隔板11的数量为一块,该一块分隔板11的面积等于锅体1的一个纵向截面,分隔板11的中心设所述竖向转轴111,即将锅体1内腔分隔成一半是煎药腔12,另一半是暂存腔13。当分隔板11绕竖向转轴111转动后,其两侧边沿即脱离锅体1内壁形成间隔,以此达到打开工作状态。
[0031]
本实施例使用时,先将分隔板11置于隔断工作状态,经上面的敞口向煎药腔12中加入中药材和水,启动加热装置121对煎药腔12内的药进行煎煮,而同时能向暂存腔13内存放后下的中药材和水进行浸泡;当煎煮至规定地二次下药的时刻时,只要稍稍转动分隔板11,就使暂存腔13与煎药腔12相导通,即后下的中药材的水就流入了煎药腔内混合继续煎煮,从实现了中药的先煎后下操作。如此设计,锅体体积小,结构紧凑,实现先煎后下使用方便。
[0032]
其他同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0033]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