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机油收集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0:05: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油收集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机油收集器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机油泵会产生负压,将油底壳内部的机油通过机油收集器泵入发动机的内部油路,以满足发动机各个部件的机油压力需求,从而能确保发动机的内部油路具有稳定的压力。
3.相关技术中,机油收集器一般是具有两个开口,一个是进油口,一个是出油口。当机油泵工作时,机油从进油口进入机油收集器,经过滤网后,再从出油口流入发动机的内部油路。
4.若采用相关技术,在长时间使用机油收集器的情况下,机油收集器的滤网会因杂质过多,造成滤网堵塞;或者,在低温情况下,机油内部的水分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结冰,进而形成冰珠聚集在机油收集器的滤网处,也会造成滤网堵塞。然而,由于机油收集器上只有一个进油口,所以一旦滤网发生堵塞的状况,则机油收集器的供油能力会下降,机油泵吸油不畅,也就是会发生机油泵吸不到机油的现象,进而导致发动机内部油压降低,甚至出现发动机拉瓦的现象,使得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油收集器及车辆,能够提高机油收集器的供油能力。
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油收集器,所述机油收集器包括机油收集器上盖、机油收集器下盖和旁通阀;
7.所述机油收集器上盖和所述机油收集器对扣在一起;
8.所述机油收集器上盖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和出油口;
9.所述机油收集器下盖上设有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处安装有所述旁通阀;
10.其中,所述出油口适于与车辆机油泵的吸油口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第二进油口适于浸入车辆油底壳中的机油中。
11.可选地,所述旁通阀包括旁通阀阀座、弹簧和旁通阀阀盖;
12.所述旁通阀阀盖呈圆筒形,所述旁通阀阀盖包括外环壁和内环壁,所述外环壁的第一端和所述内环壁的第一端相连,形成第一环形槽,所述外环壁与所述第一进油口的内壁相抵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内环壁与所述旁通阀阀座的第一端的外壁相抵;
13.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旁通阀阀座的外壁,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槽中,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旁通阀阀座的第二端相抵;
14.其中,当所述旁通阀的内外压差值大于所述弹簧的弹力时,所述旁通阀阀座在所述旁通阀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旁通阀阀盖移动。
15.可选地,所述旁通阀阀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环形板、支撑组件和阀嘴;
16.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第一端与所述阀嘴连接
在一起,所述支撑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环形板连接在一起。
17.可选地,所述阀嘴的外壁形成有第二环形槽;
18.所述旁通阀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槽中。
19.可选地,所述阀嘴设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机油收集器的内部,所述减重孔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为圆柱形和喇叭形。
20.可选地,所述机油收集器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为圆形;
21.所述滤网夹于所述机油收集器上盖和所述机油收集器下盖之间。
22.可选地,所述滤网的中间向所述机油收集器下盖的一侧凸起。
23.可选地,所述机油收集器上盖和所述机油收集器下盖的材质为塑料或铝合金。
24.可选地,所述出油口的外壁套有第二密封圈。
25.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机油收集器。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的出油口适于与机油泵的吸油口连接在一起,机油收集器的进油口适于浸入油底壳内的机油中。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机油泵产生负压,油底壳内部的机油不仅能够从第一进油口进入机油收集器中,再从出油口流入发动机的内部油路中,还可以从第二进油口进入机油收集器中,再从出油口流入发动机的内部油路中,也就是说,由第一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形成了第一油路,由第二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形成了第二油路,在第二油路吸油不畅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油路进行吸油,从而能够提高机油收集器的供油能力。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的结构爆炸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中旁通阀的结构爆炸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中旁通阀的剖面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中旁通阀的剖面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中旁通阀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的原理示意图;
3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的俯视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

机油收集器上盖;
35.101

第一进油口;102

出油口;
36.103

第一安装孔;104

第二安装孔;105

第三安装孔;106

第四安装孔;107

第五安装孔;2

机油收集器下盖;
37.201

第二进油口;3

旁通阀;
38.301

旁通阀阀座;3011

环形板;
39.3012

支撑柱;
40.3013

阀嘴;
41.3014

减重孔;
42.3015

第二环形槽;302

弹簧;
43.303

旁通阀阀盖;3031

外环壁;
44.3032

内环壁;
45.304

第一密封圈;4

滤网;
[0046]5‑
第二密封圈;
[0047]
b

第一油路;
[0048]
a

第二油路。
[0049]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1]
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在对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之前,对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一些术语进行说明。
[0052]
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53]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油收集器,该机油收集器包括机油收集器上盖1、机油收集器下盖2和旁通阀3。
[0054]
机油收集器上盖1和机油收集器下盖2对扣在一起。
[0055]
机油收集器上盖1上设有第一进油口101和出油口102。机油收集器下盖2上设有第二进油口201,第二进油口201处安装有旁通阀3。
[0056]
其中,出油口102适于与车辆机油泵的吸油口连接在一起,第一进油口101和第二进油口201适于浸入车辆油底壳中的机油中。
[0057]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的出油口适于与机油泵的吸油口连接在一起,机油收集器的进油口适于浸入油底壳内的机油中。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机油泵产生负压,油底壳内部的机油不仅能够从第一进油口进入机油收集器中,再从出油口流入发动机的内部油路中,还可以从第二进油口进入机油收集器中,再从出油口流入发动机的内部油路中,也就是说,由第一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形成了第一油路,由第二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形成了第二油路,在第二油路吸油不畅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油路进行吸油,从而能够提高机油收集器的供油能力。
[0058]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油路吸油畅通的情况下,第一油路是封闭的,仅当第二油路吸油不畅通时,机油才能通过第一油路流入车辆发动机的油路内部。
[0059]
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作用进行更具体详尽的说明。
[0060]
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旁通阀3是通过热压的方式安装在第二进油口201处。
[0061]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旁通阀3包括旁通阀阀座301、弹簧302和旁通阀阀盖303。
[0062]
该旁通阀阀盖303呈圆筒形,旁通阀阀盖303包括外环壁3031和内环壁3032,外环壁3031的第一端和内环壁3032的第一端相连,形成第一环形槽,外环壁3031与第一进油口101的内壁相抵并固定在一起,内环壁3032与旁通阀阀座301的第一端的外壁相抵。
[0063]
弹簧302套设在旁通阀阀座301的外壁,弹簧302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环形槽中,弹簧302的第二端与旁通阀阀座301的第二端相抵。
[0064]
其中,当旁通阀3的内外压差值大于弹簧302的弹力时,旁通阀阀座301和弹簧302在旁通阀3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旁通阀阀盖303移动。
[0065]
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外环壁3031的第一端和内环壁3032的第一端相连处呈弧形。
[0066]
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旁通阀阀座301包括依次连接的环形板3011、支撑组件和阀嘴3013。
[0067]
支撑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柱3012,支撑柱3012的第一端与阀嘴3013连接在一起,支撑柱3012的第二端与环形板3011连接在一起。
[0068]
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柱3012的第一端都位于环形板3011的内侧。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该种设置,环形板3011的外边缘超出了支撑柱3012的外边缘,因此,弹簧302可以与环形板3011相抵。
[0069]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阀嘴3013的外壁形成有第二环形槽3015。旁通阀3还包括第一密封圈304,第一密封圈304套设在第二环形槽3015中。
[0070]
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304的外径大于内环壁3032的内径。
[0071]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密封圈304不仅能起到密封的作用,还能起到限位的作用。
[0072]
结合图2至图4所示,该旁通阀3的工作原理如下:
[0073]
旁通阀阀盖303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弹簧302会对旁通阀阀座301施加弹力,当旁通阀3外部压力与内部压力的差的绝对值大于该弹力时,则旁通阀阀座301能够克服弹力,进而旁通阀阀座301和弹簧相对于旁通阀阀盖303移动。例如,结合图3所示,旁通阀3有以下两种移动方式:
[0074]
第一种,当旁通阀3的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且该外部压力与该内部压力的差值大于弹簧302所施加的弹力时,该旁通阀阀座301则会朝向机油收集器的内腔移动,即该旁通阀3由图3的状态逐渐移动为图4所示的状态。弹簧302被旁通阀阀座301的第二端挤压,因而弹簧302的第二端是朝向弹簧302的第一端移动。此时,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路径,机油穿过环形板3011和/或多个支撑柱3012之间形成的空间,进而流入机油收集器的内腔,最终从出油口102流入发动机的内部油路中。
[0075]
第二种,当旁通阀3的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且该内部压力与该外部压力的差值大于弹簧302所施加的弹力时,该旁通阀阀座301则会朝向机油收集器的外侧移动,弹簧302逐渐恢复原状,即该旁通阀3由图4的状态逐渐移动为图3所示的状态。由于旁通阀阀盖303
是固定不动的,且第一密封圈304的外径大于内环壁3032的内径,因而,旁通阀阀座301在达到图3所示位置后,就无法继续朝向机油收集器的外侧移动。此时,机油收集器内部的机油也无法通过旁通阀3流出。
[0076]
通过旁通阀3的上述两种移动方式,该旁通阀3可以实现使机油的单向流通功能,也就是机油只能从旁通阀3的外部流向旁通阀3的内部,而不能从旁通阀3的内部流向旁通阀3的外部。
[0077]
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机油收集器还包括滤网4,滤网4为圆形。滤网4夹于机油收集器上盖1和机油收集器下盖2之间。
[0078]
可以理解的是,该滤网4能够起到过滤机油中杂质的作用。
[0079]
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滤网4的中间向机油收集器下盖2的一侧凸起。
[008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滤网4的中间朝向机油收集器下盖2的一侧凸起,因此,增大了滤网的面积,进而能够提升滤网的过滤功能。
[0081]
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滤网4的材质为金属。
[0082]
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汇总,滤网的材质为钢丝。
[0083]
需要说明的是,该种材质的滤网4不易被腐蚀,因而,该种滤网4的使用寿命较长。
[0084]
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阀嘴3013设有减重孔3014,该减重孔3014的开口朝向机油收集器的内部,减重孔3014的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为圆柱形和喇叭形。
[008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种减重孔3014的孔的面积较大,因此,不仅减重效果较好,同时,还能够保证在第二油路正常使用情况下,旁通阀3不被开启,也就是在第二油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机油不会通过旁通阀3流入机油收集器的内部。
[0086]
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机油收集器上盖1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103。
[0087]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安装孔103是与车辆机油泵的吸油口处的安装孔对应,通过螺栓连接两个安装孔,进而可以将机油收集器固定在车辆机油泵的吸油口上。
[0088]
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机油收集器上盖1和机油收集器下盖2的材质为塑料或铝合金。
[0089]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机油收集器上盖1和机油收集器下盖2的材质为塑料时,所述机油收集器上盖1和机油收集器下盖2对扣,并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0090]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机油收集器上盖1和机油收集器下盖2的材质为铝合金时,该机油收集器下盖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0091]
如图7所示,该多个安装孔包括第二安装孔104、第三安装孔105、第四安装孔106和第五安装孔107。机油收集器上盖1上分别设有第六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七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八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和第九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二安装孔104与第六安装孔对应,第三安装孔105与第七安装孔对应,第四安装孔106与第八安装孔对应,第五安装孔107与第九安装孔对应,用螺钉或螺栓分别穿过每组对应的安装孔,从而机油收集器上盖1和机油收集器下盖2固定连接在一起。
[0092]
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出油口102的外壁套有第二密封圈5。
[0093]
需要说明的是,当出油口102与机油泵的吸油口连接在一起时,该第二密封圈5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
[0094]
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
[0095]
下面结合图6所示,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96]
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开启机油泵,机油泵产生负压,油底壳内部的机油从第二进油口201流入,再通过滤网4,当机油中的杂质经滤网4过滤后,经过滤后的机油从出油口102流出,最终流入车辆发动机的内部油路中。在该种状态下,由第二进油口201和出油口102形成了第二油路a,第二油路a用于为机油提供流通通道,机油收集器内部的压力稳定,旁通阀3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的差值小于弹簧302施加的弹力,因此,旁通阀3不会开启,机油不会从旁通阀3流入机油收集器的内部。
[0097]
在长时间使用机油收集器的情况下,机油收集器的滤网4会因杂质过多,造成滤网堵塞;或者,在低温情况下,机油内部的水分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结冰,进而形成冰珠聚集在机油收集器的滤网处,也会造成滤网堵塞。此时,第二油路a无法实现继续吸油的功能。由于机油泵仍处于工作状态,机油收集器内部的压力逐渐降低,一旦旁通阀3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的差值大于弹簧302施加的弹力,则旁通阀3开启工作模式,旁通阀阀座301朝向机油收集器的内部移动,机油会从旁通阀3的外部流入旁通阀3的内部,此时,第一进油口101和出油口102形成了第一油路b,机油通过第一油路b流入发动机的内部油路中。
[0098]
由于设置了第一油路b和第二油路a,且在第二油路a吸油不畅通时,开启第一油路b,两条油路的设置,提高了机油收集器的供油能力,确保能够满足发动机的机油需求。
[0099]
综上,利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机油泵产生负压,油底壳内部的机油不仅能够从第一进油口进入机油收集器中,再从出油口流入发动机的内部油路中,还可以从第二进油口进入机油收集器中,再从出油口流入发动机的内部油路中,也就是说,由第一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形成了第一油路,由第二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形成了第二油路,在第二油路吸油不畅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油路进行吸油,从而能够提高机油收集器的供油能力。
[0100]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机油收集器。
[0101]
如图1所示,该机油收集器包括机油收集器上盖1、机油收集器下盖2和旁通阀3。
[0102]
机油收集器上盖1的下表面和机油收集器下盖2的上表面相对,并卡接在一起。
[0103]
机油收集器上盖1上设有第一进油口101和出油口102。机油收集器下盖2上设有第二进油口201,第二进油口201处安装有旁通阀3。其中,出油口102适于与车辆机油泵的吸油口连接在一起,第一进油口101和第二进油口201适于浸入车辆油底壳中的机油中。
[010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收集器的出油口适于与机油泵的吸油口连接在一起,机油收集器的进油口适于浸入油底壳内的机油中。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机油泵产生负压,油底壳内部的机油不仅能够从第一进油口进入机油收集器中,再从出油口流入发动机的内部油路中,还可以从第二进油口进入机油收集器中,再从出油口流入发动机的内部油路中,也就是说,由第一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形成了第一油路,由第二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形成了第二油路,在第二油路吸油不畅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油路进行吸油,从而能够提高机油收集器的供油能力。
[0105]
在本技术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0106]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
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0107]
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