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3:06: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火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


背景技术:

2.火锅是一种常见的烹饪方式,即以热水或热汤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火锅通常包括汤锅,对汤锅内的汤汁进行加热,然后放入食材煮熟即可食用。人们放入火锅的食材包含多种多样,在进行火锅烹饪时,食客一边吃一边加入食材,因此汤锅内经常会存在剩余食物,这些食物残留在汤锅内导致火锅汤汁混杂且损失原有的鲜味,不方便食用。
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目前将火锅设计成由汤锅和料盘组成,其解决原理分两种:一、升降料盘将汤汁与食材分离;二、升降汤汁液位使其与食材分离。升降料盘涉及结构和电控复杂成本高。升降汤汁液位方法简单,即料盘将汤锅内部分隔为容纳食材的上部空间和容纳汤汁的下部空间,料盘具有连通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虹吸通道,汤锅的周边沿与料盘的周边沿接触的位置设置密封圈,汤锅被加热时,下部空间内的汤汁或水通过虹吸通道进入上部空间以浸没食材,停止加热后移动料盘可使料盘内的汤汁经虹吸通道回流入下部空间内,以使煮熟的食材裸露在外供食客食用。由于料盘周边需要和汤锅密封,因此料盘必须和汤锅相互匹配使用,即汤锅和料盘须专用,且有安装要求,否则不能实现液面升降效果;另外,要实现密封,料盘尺寸和锅具尺寸直径要求精度较高,导致模具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无需料盘和汤锅匹配密封,由此提升了料盘的通用性,此外还保证了液面的升降效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包括汤锅和置于所述汤锅内的料盘,所述料盘包括物料板、环形板和把手,所述环形板与所述物料板的底面连接并与所述物料板围成呼吸腔,所述物料板设有围绕在所述环形板外侧的通液孔,所述呼吸腔与通液孔连通,所述物料板上设有支架,所述把手铰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把手与所述汤锅的锅沿扣合以防止所述料盘上下窜动。
7.进一步的,所述把手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转轴套设有扭簧,所述把手在所述扭簧的扭转力下与所述汤锅的锅沿扣合。
8.更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包括握持部和由所述握持部内端向下折弯形成的l型扣板,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l型扣板连接,以驱使所述l型扣板与所述汤锅的锅沿扣合。
9.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搭接在所述汤锅的锅沿上的支撑板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板上并向上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把手分别设有所述转轴配合的转轴孔,所述扭簧的一端套接在所述安装板上。
10.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向上延伸的下限位板,所述把手设有位于所述下限位板内侧的上限位板,所述下限位板与所述上限位板相抵以限制所述把手的旋转角度。
11.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物料板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汤锅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小于5mm。
12.进一步的,所述料盘架设在所述汤锅的锅沿上,以使所述环形板的底部与所述汤锅的底壁之间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呼吸腔与通液孔的流通间隙。
13.进一步的,所述物料板对应所述呼吸腔的部分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呼吸腔内气压的调节孔。
14.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板与所述汤锅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为5mm~30mm。
15.进一步的,所述物料板外周侧与所述汤锅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小于5mm。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中的火锅使用时,食材放置在物料板上,汤锅内的汤汁部分进入呼吸腔内,在加热汤锅使汤汁沸腾后,沸腾产生的蒸汽使呼吸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大,由于呼吸腔经通液孔与外界连通,因此呼吸腔内的压力大于呼吸腔外侧的压力,呼吸腔内的汤汁在内外的压差的作用下从呼吸腔内被压出,以使呼吸腔外侧的液面上升并浸没物料板上的食材;调小火力后,汤汁温度下降,呼吸腔内压力逐渐减小并形成局部负压区,在外部大气压作用下,汤汁迅速回流进入呼吸腔内,此时呼吸腔外侧的液面下降,使汤汁与物料板上的食材分离,以便于用户享用食材,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位于呼吸腔外侧的部分与外界连通,因此无需料盘与汤锅密封配合,使用时,只需将料盘放入汤锅,调节火力大小即可实现液面升降功能,由此能使料盘适用于不同的汤锅,提升了料盘的通用性;其次,把手的设置可便于用户取放料盘,最后,通过转动把手即可使把手与汤锅的锅沿扣合以防止料盘上下窜动,既能避免产生碰撞噪音,还可保证液面升降效果,以避免料盘在液体的驱动下向上窜动导致液面上升后无法浸没食材,由此保证了对食材的涮煮效果。
18.把手通过转轴铰接在支架上,转轴套设有扭簧,把手在扭簧的扭转力下与汤锅的锅沿扣合。如此设计,在松开把手后,把手能够在扭簧的扭转力下转动并与汤锅的锅沿自动扣合,且在用户不转动把手时,也能使把手不容易脱开汤锅的锅沿,由此提升了把手与汤锅的锅沿的扣合可靠性。
19.把手包括握持部和由握持部内端向下折弯形成的l型扣板,扭簧的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与l型扣板连接,以驱使l型扣板与汤锅的锅沿扣合。如此设计,能使握持部与l型扣板之间形成供用户手指伸入的空间,以便于用户握牢握持部。
20.支架包括搭接在汤锅的锅沿上的支撑板以及设于支撑板上并向上延伸的安装板,安装板和把手分别设有转轴配合的转轴孔,扭簧的一端套接在安装板上。如此设计,不仅通过安装板抬高了把手的安装高度,进而减少了汤锅传递给把手的热量,避免把手温升过高而烫伤用户;还能方便扭簧与支架的连接。
21.支撑板上设有向上延伸的下限位板,把手设有位于下限位板内侧的上限位板,下限位板与上限位板相抵以限制把手的旋转角度。如此设计,在拿起料盘时,能够防止把手旋转角度过大而致使料盘翻倒。
22.支架还包括连接支撑板与物料板的连接板,连接板与汤锅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小于5mm。如此设计,对于具有向下延伸形成凸台的锅盖来说,该间距能够保证锅盖的凸台部
分能够嵌装到连接板之间,以保证锅盖能盖紧到汤锅上,方便锅盖通用。
23.料盘架设在汤锅的锅沿上,以使环形板的底部与汤锅的底壁之间设有用于连通呼吸腔与通液孔的流通间隙。如此设计,既能保证呼吸腔与物料板下方位于呼吸腔外侧空间的连通,利于汤汁的顺畅流动,又能保证呼吸腔初始状态下容纳较多的汤汁,以此保证液面上升高度。
24.物料板对应呼吸腔的部分设有用于调节呼吸腔内气压的调节孔。如此设计,当调小火力使液面降低时,通过调节孔能够调节呼吸腔内的气压,以使汤汁顺畅回流到呼吸腔内。
25.环形板与汤锅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为5mm~30mm。如此设计,既能保证汤汁沸腾后流通顺畅,也能保证呼吸腔的容积以及呼吸腔初始状态下容纳的汤汁量,以使后续液面能上升到物料板上方浸没食材。
26.物料板外周侧与汤锅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小于5mm。如此设计,能够避免物料板上的食材漏到物料板下方。
27.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火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料盘放在汤锅内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料盘的爆炸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料盘放在汤锅内的剖视图;
33.图5为图4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料盘的仰视图。
35.附图标记:
36.100、汤锅;110、锅体;120、锅沿;200、料盘;210、物料板;211、通液孔;212、调节孔;220、环形板;230、把手;231、握持部;232、l型扣板;233、上限位板;240、支架;241、支撑板;242、安装板;243、连接板;244、下限位板;250、转轴;260、扭簧;300、锅盖;310、凸台;400、呼吸腔;500、流通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液面升降的火锅,包括汤锅和置于所述汤锅内的料盘,所述料盘包括物料板、环形板和把手,所述环形板与所述物料板的底面连接并与所述物料板围成呼吸腔,所述物料板设有围绕在所述环形板外侧的通液孔,所述呼吸腔与通液孔连通,所述物料板上设有支架,所述把手铰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把手与所述汤锅的锅沿扣合以防止所述料盘上下窜动。
38.本实用新型中的火锅使用时,食材放置在物料板上,汤锅内的汤汁部分进入呼吸腔内,在加热汤锅使汤汁沸腾后,沸腾产生的蒸汽使呼吸腔内的压力逐渐增大,由于呼吸腔经通液孔与外界连通,因此呼吸腔内的压力大于呼吸腔外侧的压力,呼吸腔内的汤汁在内外的压差的作用下从呼吸腔内被压出,以使呼吸腔外侧的液面上升并浸没物料板上的食
材;调小火力后,汤汁温度下降,呼吸腔内压力逐渐减小并形成局部负压区,在外部大气压作用下,汤汁迅速回流进入呼吸腔内,此时呼吸腔外侧的液面下降,使汤汁与物料板上的食材分离,以便于用户享用食材,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位于呼吸腔外侧的部分与外界连通,因此无需料盘与汤锅密封配合,使用时,只需将料盘放入汤锅,调节火力大小即可实现液面升降功能,由此能使料盘适用于不同的汤锅,提升了料盘的通用性;其次,把手的设置可便于用户取放料盘,最后,通过转动把手即可使把手与汤锅的锅沿扣合以防止料盘上下窜动,既能避免产生碰撞噪音,还可保证液面升降效果,以避免料盘在液体的驱动下向上窜动导致液面上升后无法浸没食材,由此保证了对食材的涮煮效果。
39.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0.实施例一、
41.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火锅包括汤锅100、置于汤锅100内的料盘200和盖合在汤锅100上的锅盖300,汤锅100包括锅体110和由锅体110顶部向外折弯形成的锅沿120,料盘200包括物料板210、环形板220和把手230,环形板220围成圆形、多边形或椭圆形,为了方便环形板220清洗,本实施例中的环形板220优选围成圆形,环形板220与物料板210的底面连接并与物料板210围成呼吸腔400,物料板210设有围绕在环形板220外侧的通液孔211,呼吸腔400与通液孔211连通,物料板210上对称设有两个支架240,把手230铰接在支架240上,把手230与汤锅的锅沿120扣合以防止制料盘200上下窜动。
42.本实施例中的火锅使用时,食材放置在物料板210上,汤锅100添加水和底料,锅体110的内壁上设有水位线,水位线高出物料板210的距离为0到10mm,料盘200放置在汤锅100内后,汤锅100内的汤汁部分进入呼吸腔400内,在加热汤锅100使汤汁沸腾后,沸腾产生的蒸汽使呼吸腔400内的压力逐渐增大,由于呼吸腔400经通液孔211与外界连通,因此呼吸腔400内的压力大于呼吸腔400外侧的压力,呼吸腔400内的汤汁在内外的压差的作用下从呼吸腔400内被压出,以使呼吸腔400外侧的液面上升并浸没物料板210上的食材;调小火力后,汤汁温度下降,呼吸腔400内压力逐渐减小并形成局部负压区,在外部大气压作用下,汤汁迅速回流进入呼吸腔400内,此时呼吸腔400外侧的液面下降,使汤汁与物料板210上的食材分离,以便于用户享用食材,由此可知,本实施例中由于位于呼吸腔400外侧的部分与外界连通,因此无需料盘200与汤锅100密封配合,使用时,只需将料盘200放入汤锅100,调节火力大小即可实现液面升降功能,由此能使料盘200适用于不同的汤锅100,提升了料盘200的通用性;其次,把手230的设置可便于用户取放料盘200,最后,通过转动把手230即可使把手230与汤锅的锅沿120扣合以防止料盘200上下窜动,既能避免产生碰撞噪音,还可保证液面升降效果,以避免料盘200在液体的驱动下向上窜动导致液面上升后无法浸没食材,由此保证了对食材的涮煮效果。
4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环形板220由物料板210边缘向下内折后一段距离并向下折弯形成,如此省去了环形板220与物料板210的组装步骤。而把手230通过转轴250铰接在支架240上,转轴250套设有扭簧260,把手230在扭簧260的扭转力下与锅沿120扣合。如此设计,在松开把手230后,把手230能够在扭簧260的扭转力下转动并与汤锅的锅沿120自动扣
合,且在用户不转动把手230时,也能使把手230不容易脱开锅沿120,由此提升了把手230与锅沿120的扣合可靠性。
4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环形板还可与物料板分体加工成型并焊接固定。
45.本实施例中的把手230包括握持部231和由握持部231内端向下折弯形成的l型扣板232,l型扣板232具有朝向锅体110方向延伸的横向段,握持部231为水平板,扭簧260的一端与支架240连接,另一端与l型扣板232连接,以驱使l型扣板232转动,使l型扣板232的横向段转动至锅沿120下方,实现把手230与锅沿120扣合。如此设计,能使握持部231与l型扣板232之间形成供用户手指伸入的空间,以便于用户握牢握持部231。
46.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支架240包括搭接在锅沿120上的支撑板241以及设于支撑板241上并向上延伸的安装板242,安装板242的顶部设有与转轴250配合的转轴孔,把手230的背面位于握持部231与l型扣板232连接处的部分设有两个间隔设置并与转轴250配合的转轴孔,握持部231与l型扣板232连接处设有供安装板242顶部贯穿的避让孔,避让孔位于两个转轴孔之间,扭簧260为套装在转轴250上的u型双扭簧,u型双扭簧包括两个单扭簧,两个单扭簧的一端连接形成套接在安装板242上的套环,两个单扭簧的另一端抵靠在l型扣板232的竖向段远离锅体110的一侧,如此一来,实现了把手230铰接在安装板242上,并能在扭簧260的扭转力下保持与锅沿120的扣合;另外,还可通过安装板242抬高了把手230的安装高度,进而减少了汤锅100传递给把手230的热量,避免把手230温升过高而烫伤用户;最后,双扭簧的设计还能方便扭簧260与安装板242的连接以及保证l型扣板232与锅沿120的扣合可靠性。
47.在拿起料盘200时,需要向内侧转动把手230,为了防止把手230旋转角度过大而致使料盘200翻倒,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41上设有向上延伸的下限位板244,两个下限位板244分布在安装板242的两侧,对应的,把手230设有位于下限位板244内侧的上限位板233,两个上限位板233分布在l型扣板232竖向段的两侧并与l型扣板232竖向段平齐,这样一来,在向内侧转动把手230使l型扣板232横向段位于锅沿120外侧后,继续转动把手230后,可通过下限位板244与上限位板233相抵来限制把手230的旋转角度,以避免把手230旋转角度过大而致使料盘200翻倒。
48.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板的外侧设有两个间隔设置并与转轴配合的转轴孔,锅沿的底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凸台,把手位于两个转轴孔之间,转轴上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压装在支撑板上,另一端抵靠在l型扣板竖向段远离锅体的一侧,在扭簧的扭转力下,l型扣板的横向段位于凸台的下方以实现与锅沿的扣合。
49.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架240还包括连接支撑板241与物料板210的连接板243,连接板243为弧形板,连接板243与支撑板241一体加工成型,连接板243与物料板210焊接固定或者螺钉固定或者铆接固定,连接板243与汤锅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h1小于5mm。如此设计,对于具有向下延伸形成凸台310的锅盖300来说,该间距h1能够保证锅盖的凸台310能够嵌装到两个连接板243之间,以保证锅盖300能盖紧到汤锅100上,方便锅盖300通用。
50.另外,为了使呼吸腔400与通液孔211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料盘200通过支撑板241架设在汤锅的锅沿120上,以使环形板220的底部与汤锅100的底壁之间形成流通间隙500,
如此设计,既能保证呼吸腔400与物料板210下方位于呼吸腔400外侧空间的连通,利于汤汁的顺畅流动,又能保证呼吸腔400初始状态下容纳较多的汤汁,以此保证液面上升高度。优选,本实施例中流通间隙500的竖向高度h2为2mm~20mm,当h2小于2mm时,不利于汤汁的顺畅流动;当h2大于20mm时,呼吸腔400内容纳的汤汁较少,导致后期液面上升高度较低;为此,本实施例中的h2优选10mm,如此设计,既能利于汤汁的顺畅流动,又能保证呼吸腔400内初始状态下容纳较多的汤汁,以此保证液面上升高度。当然,可选的,h2还可为但不限于2mm、5mm、8mm、12mm、15mm、18mm、20mm等。
51.此外,本实施例还对环形板220与汤锅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h3做了进一步限定,即h3为5mm~30mm,当h3小于5mm时,不利于汤汁的顺畅流动;当h3大于30mm时,呼吸腔400的容积较小,导致初始状态下容纳的汤汁较少,从而致使后期液面上升高度较低;为此,本实施例中的h3优选为20mm,如此设计,既能保证汤汁沸腾后流通顺畅,也能保证呼吸腔400的容积以及内部初始状态下容纳的汤汁量,以使后续液面能上升到物料板210上方浸没食材。当然,可选的,h3还可为但不限于5mm、8mm、10mm、12mm、15mm、18mm、22mm、25mm、28mm、30mm等。
52.其次,本实施例还对物料板外周侧与汤锅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h4做了进一步限定,即h4小于5mm,如此设计,能够避免物料板210上的食材漏到物料板210下方。
53.最后,本实施例中物料板210对应呼吸腔400的部分设有用于调节呼吸腔400内气压的调节孔212,每个调节孔212的面积小于4平方毫米,所有调节孔212的总面积小于40平方毫米,当调节孔212的面积设置的过大,则会在汤汁沸腾时导致呼吸腔400内的压力上涨的比较小,从而导致液面上升高度不够,当当调节孔212的面积设置的过小时,在调小火力使液面下降时,会导致液面下降速度过慢。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孔212的面积设置范围既可以保证液面的上升高度,又能保证液面下降时的下降速度,以使汤汁顺畅回流到呼吸腔400内。
5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环形板还可支撑在汤锅的底壁上,环形板的底面为波浪面,波浪面的波峰与汤锅底壁之间形成供汤汁流通的通道,通道连通呼吸腔与通液孔;;或者,环形板的底部还可设有供汤汁流通的缺口。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