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卧床病人上肢握力锻炼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7:58: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护理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卧床病人上肢握力锻炼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由于其身体活动不便,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血液流通性差,甚至发生肌肉萎缩等现象,为了避免以上现象发生,需要对病人身体各部位进行锻炼,促进血液流通,而手部张合锻炼也是很必要的,而现有的握力器或握力球等手部张合锻炼装置均需要患者主动用力握才能达到锻炼效果,但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其身体虚弱,无法出力,从而无法使用现有的手部张合锻炼工具,使其无法进行手部的张合锻炼,其实用性差,使用效果不如人意。
3.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作出进一步的改进,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卧床病人上肢握力锻炼康复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卧床病人上肢握力锻炼康复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握力臂和锻炼机构。
6.所述壳体组件由上连接杆、下连接杆和两个竖杆组成,两所述竖杆左右相对设置,两所述竖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杆的两端,两所述竖杆的下端分别和所述下连接杆的两端相接,两所述竖杆内部形成有第一安装腔。
7.所述握力臂可上下滑动的设于两所述竖杆之间,所述握力臂的两端均设有一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调节。
8.所述锻炼机构包括两个主动锻炼构件和两个被动锻炼构件,两所述主动锻炼构件和两被动锻炼构件分别设于设于两所述竖杆的第一安装腔内。
9.当所述调节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主动锻炼构件相连接,此时患者可手动推动所述握力臂进行主动握力锻炼,当所述调节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被动锻炼构件进行连接,以通过所述被动锻炼构件驱动所述握力臂进行被动握力锻炼。
10.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卧床病人上肢握力锻炼康复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所述主动锻炼构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件和复位弹簧。
12.所述第一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安装腔中部设有一导向环,所述第一连接杆可上下滑动的设于所述导向环内。
13.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当所述调节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
调节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14.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端设有一限位块,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且为于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导向环之间。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所述第一连接件外表面两端均设有一第一限位凸环,所述调节件上表面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一挂接部,所述挂接部靠近所述握力臂的一侧面设有第一弧形部,当所述调节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弧形部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外表面,且位于两所述第一限位凸环之间。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所述被动锻炼构件均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件和第一驱动电机。
17.所述第二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面设有第一退位孔,所述第一退位孔孔壁上端设有一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内螺纹。
18.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当所述调节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19.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于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插置于所述第一退位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形成螺纹配合。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下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外表面两端均设有第二限位凸环,所述挂接部远离所述握力臂的一侧面设有第二弧形部,所述当所述调节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弧形部抵持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外表面,且位于两所述第二限位凸环之间。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的两外表面均设有一凸棱,所述凸棱沿所述第二连接杆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腔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一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竖杆长度方向延伸,两所述凸棱分别设于两所述限位槽内。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握力臂内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贯穿至所述握力臂两端面,两所述调节件的一端由所述握力臂的两端插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设有两第二驱动电机,两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件相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调节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所述调节件的一端均设有一第二退位孔,两所述第二退位孔内壁位于孔口处均设有一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内表面设有第二内螺纹,两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均设有一第二螺杆,两所述第二螺杆的端部一一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二退位孔内,且与所述第二退位孔形成螺纹配合。
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握力臂上表面设有四个限位环,四个所述限位环沿所述握力臂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用以对患者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进行限位。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所述竖杆相对的一侧面下端均设有一退位槽,所述退位槽贯穿至所述第一安装腔,两所述调节件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退位槽,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床病人上肢握力锻炼康复装置,通过设置可上下
滑动的握力臂,患者在使用时可通过手掌握住所述握力臂和下连接杆,并进行往复捏合张开,以对手掌进行张合锻炼,而所述调节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调节,那么,当所述调节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调节件即可与所述主动锻炼构件进行连接,此时,需要患者主动出力捏合所述握力臂,从而实现手掌握力张合锻炼,当所述调节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调节件与所述被动锻炼构件连接,此时可通过所述被动锻炼构件主动驱动所述握力臂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患者手掌进行张合锻炼,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适用性广,使用效果好。
2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锻炼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竖杆剖面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螺杆俩接示意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螺杆连接示意图;
3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件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号:
36.壳体组件10;
37.上连接杆101;
38.下连接杆102;
39.竖杆103;
40.第一安装腔1031;
41.导向环1032;
42.限位槽1033;
43.退位槽1034;
44.握力臂20;
45.调节件201;
46.安装槽2011;
47.挂接部2012;
48.第一弧形部2013;
49.第二弧形部2014;
50.第二退位孔2015;
51.第二环形凸起2016;
52.第二安装腔202;
53.第二驱动电机203;
54.第二螺杆204;
55.限位环205;
56.锻炼机构30;
57.主动锻炼构件301;
58.第一连接杆3011;
59.第一连接件3012;
60.第一限位凸环30121;
61.复位弹簧3013;
62.限位块3014;
63.被动锻炼构件302;
64.第二连接杆3021;
65.第一退位孔30211;
66.第一环形凸起30212;
67.第二连接件3022;
68.第二限位凸环30221;
69.凸棱30222;
70.第一驱动电机3023;
71.第一螺杆3024。
7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7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7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8.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卧床病人上肢握力锻炼康复装置。
79.参照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卧床病人上肢握力锻炼康复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0、握力臂20和锻炼机构30。
80.所述壳体组件10由上连接杆101、下连接杆102和两个竖杆103组成,两所述竖杆103左右相对设置,两所述竖杆103的上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杆101的两端,两所述竖杆103的下端分别和所述下连接杆102的两端相接,两所述竖杆103内部形成有第一安装腔1031。
81.所述握力臂20可上下滑动的设于两所述竖杆103之间,所述握力臂20 的两端均设有一调节件201,所述调节件201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调节。
82.所述锻炼机构30包括两个主动锻炼构件301和两个被动锻炼构件302,两所述主动锻炼构件301和两被动锻炼构件302分别设于设于两所述竖杆103 的第一安装腔1031内。
83.当所述调节件20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调节件201与所述主动锻炼构件301相连接,此时患者可手动推动所述握力臂20进行主动握力锻炼,当所述调节件201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调节件201与所述被动锻炼构件302进行连接,以通过所述被动锻炼构件302驱动所述握力臂20进行被动握力锻炼。
84.基于上述所述,通过设置可上下滑动的握力臂20,患者在使用时可通过手掌握住所述握力臂20和下连接杆102,并进行往复捏合张开,以对手掌进行张合锻炼,而所述调节件201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调节,那么,当所述调节件20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调节件201即可与所述主动锻炼构件301进行连接,此时,需要患者主动出力捏合所述握力臂20,从而实现手掌握力张合锻炼,当所述调节件201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调节件201 与所述被动锻炼构件302连接,此时可通过所述被动锻炼构件302主动驱动所述握力臂20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患者手掌进行张合锻炼,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适用性广,使用效果好。
85.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所述主动锻炼构件301均包括第一连接杆3011、第一连接件3012和复位弹簧3013。
86.所述第一连接杆3011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031内,所述第一安装腔1031 中部设有一导向环1032,所述第一连接杆3011可上下滑动的设于所述导向环 1032内。
87.所述第一连接件3012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011下端,当所述调节件201 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调节件20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012相连接。
88.所述第一连接杆3011上端设有一限位块3014,所述复位弹簧3013套设于所述第一
连接杆3011上,且为于所述限位块3014和所述导向环1032之间。
89.如此,当所述调节件20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调节件201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012相连接,而所述复位弹簧3013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011上,且为于所述限位块3014和所述限位环205之间,那么,当患者手动捏合所述握力臂20时,所述第一连接杆3011向下移动,并使得所述复位弹簧3013发生收缩,此时所述复位弹簧3013可产生阻力,以起到对患者手掌锻炼的效果,当患者手掌取消发力时,所述复位弹簧3013复位,即可带动所述握力臂20 上移,如此往复操作,即可对手掌进行张合锻炼,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90.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012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011下端,所述第一连接件3012外表面两端均设有一第一限位凸环30121,所述调节件201上表面设有一安装槽2011,所述安装槽 2011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槽2011内设有一挂接部2012,所述挂接部 2012靠近所述握力臂20的一侧面设有第一弧形部2013,当所述调节件201 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弧形部2013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012外表面,且位于两所述第一限位凸环30121之间。
91.如此,由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012外表面两端均设有一第一限位凸环 30121,而所述挂接部2012靠近所述握力臂20的一侧面设有第一弧形部2013,那么,当所述调节件201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弧形部2013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012外表面,且位于两所述第一限位凸环30121之间的,因此,当所述握力臂20上下移动时,即可通过所述调节件201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 3011进行上下移动,以进行手部张合锻炼,其连接方式简单方便,稳定可靠。
92.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所述被动锻炼构件302均包括第二连接杆3021、第二连接件3022和第一驱动电机3023。
93.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031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杆3011相邻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上端面设有第一退位孔30211,所述第一退位孔30211孔壁上端设有一第一环形凸起30212,所述第一环形凸起 30212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内螺纹。
94.所述第二连接件3022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下端,当所述调节件 201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调节件20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022相连接。
9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023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031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023输出端连接于第一螺杆 3024,所述第一螺杆3024插置于所述第一退位孔30211内,且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形成螺纹配合。
96.基于上述所述,由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上端面设有第一退位孔30211,所述第一退位孔30211孔壁上端设有一第一环形凸起30212,所述第一环形凸起30212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内螺纹,而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023输出端连接于第一螺杆3024,所述第一螺杆3024插置于所述第一退位孔30211内,且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形成螺纹配合,那么,当所述调节件201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22时,可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023进行正反转,以带动所述第一螺杆3024进行转动,而由于所述第一螺杆302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形成螺纹配合,如此,即可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主动推动所述握力臂20进行上下移动,以带动患者的手部进行张合,其锻炼方式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97.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3022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下端,所述第二连接件3022外表面两端均设有第二限位凸环30221,所述挂接
部2012远离所述握力臂20的一侧面设有第二弧形部2014,所述当所述调节件201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弧形部2014抵持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22外表面,且位于两所述第二限位凸环30221之间。
98.如此,由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22外表面两端均设有第二限位凸环30221,而所述挂接部2012远离所述握力臂20的一侧面设有第二弧形部2014,那么,当所述调节件201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弧形部2014抵持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22外表面,且位于两所述第二限位凸环30221之间,此时,则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的上下移动来带动所述握力臂20进行上下移动。
99.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相对的两外表面均设有一凸棱30222,所述凸棱30222沿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腔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一限位槽1033,所述限位槽1033 沿所述竖杆103长度方向延伸,两所述凸棱30222分别设于两所述限位槽1033 内。
100.如此,通过在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相对的两外表面分别设置所述凸棱 30222,并在所述安装腔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一限位槽1033,且两所述凸棱 30222分别设于两所述限位槽1033内,如此,在不影响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 上下移动的同时,也可避免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沿自身轴线发生转动,使得所述第一螺杆3024可顺利的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杆3021上下移动。
101.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力臂20内设有第二安装腔202,所述第二安装腔202贯穿至所述握力臂20两端面,两所述调节件201 的一端由所述握力臂20的两端插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202内,所述第二安装腔202内设有两第二驱动电机203,两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件 201相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调节件2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换。
102.如此,通过在所述第二安装腔202内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3,而两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件201相连接,那么,在使用时即可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3来驱动所述调节件2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调节,其调节方式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103.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所述调节件201的一端均设有一第二退位孔2015,两所述第二退位孔2015内壁位于孔口处均设有一第二环形凸起2016,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016内表面设有第二内螺纹,两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3的输出端均设有一第二螺杆204,两所述第二螺杆204的端部一一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二退位孔2015内,且与所述第二退位孔2015形成螺纹配合。
104.如此,由于两所述调节件201的一端均设有一第二退位孔2015,两所述第二退位孔2015内壁位于孔口处均设有一第二环形凸起2016,所述第二环形凸起2016内表面设有第二内螺纹,而两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3的输出端均设有一第二螺杆204,两所述第二螺杆204的端部一一相对的设于所述第二退位孔2015内,且与所述第二退位孔2015形成螺纹配,那么,在使用时可通过所述驱动电机的正反方向转动来带动所述第二螺杆204进行相应方向的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调节杆左右移动,以将所述调节件20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调节。
105.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力臂20上表面设有四个限位环
205,四个所述限位环205沿所述握力臂20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用以对患者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进行限位。
106.如此,通过在所述握力臂20上表面设有四个所述限位环205,在使用时,患者可将除拇指之外的四个手指依次放置于所述限位环205内,使得握持更加的稳固,不易滑脱,同时,在通过所述被动锻炼构件302带动所述握力臂 20上下移动时,所述限位环205可对患者的手指进行限位,以带动患者的手掌进行张合锻炼。
107.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所述竖杆103相对的一侧面下端均设有一退位槽1034,所述退位槽1034贯穿至所述第一安装腔1031,两所述调节件201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退位槽1034,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腔202内。
108.如此,通过在两所述竖杆103相对的一侧面下端均设有一退位槽1034,所述退位槽1034贯穿至所述第一安装腔1031,那么,即可便于所述调节件 201顺利的进行上下移动。
10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1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