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减震式房屋建筑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7:11: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减震式房屋建筑。


背景技术:

2.在某些地区由于地震频繁出现,在高层建筑中使用隔震抗震控制技术将是未来建筑的趋势。对房屋进行抗震,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硬抗震,这主要通过把柱子加粗、加大经济投入等方式实现。另一种则是“软抗震”,类似于“以柔克刚”的新技术。但是一般减轻震动带来的影响,通过建筑与房屋的相互作用来减轻地震的破坏,或者通过安装橡胶来减小震动,效果很一般,且容易损坏。
3.专利号为cn20727795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包括房屋本体和基座,所述房屋本体竖直插设在基座中,所述房屋本体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开口向下的滑槽,所述滑槽中对称设有两个与其相匹配的滑块,所述基座的上侧侧壁设有位置与滑槽相对应的安装槽,两个所述滑块的下侧侧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摆动杆,且第一摆动杆远离滑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安装槽中横向设有抵板,且抵板远离滑槽的一侧侧壁竖直设有套筒,且套筒竖直插设在固定块中,所述套筒远离抵板的一端插设有与套筒相匹配的套杆,所述套筒的侧壁环绕设有凸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整个震动运动房屋得到了有效的补偿余量,减震效果明显,对房屋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4.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专利只是通过设有减震机构来对房屋建筑在发生震动时进行减震,但是当房屋建筑受到的震动过大时,该减震机构无法将震动进行传导和分散来进行减压,从而可能会导致减震机构报废,且减震效果也较差;同时环境恶劣大风天气时,当房屋建筑受到风力的影响时,无法从水平方向对其进行减震和缓冲,从而可能会导致房屋发生倾斜,从而影响其居住,大大的降低了其实用性。
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减震式房屋建筑。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减震式房屋建筑。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震式房屋建筑,包括房屋建筑本体和地基;所述减震槽的上表面开设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的内部设置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底端设置有垂直减震组件,所述减震杆靠近所述减震板的一端外侧固定套接有顶部连接板,所述顶部连接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联动组件,所述地基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靠近所述房屋建筑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减震组件,所述地基和所述房屋建筑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板,通过设有垂直减震组件和横向减震组件,可以对房屋建筑本体进行全方位的防护。
8.优选的,所述横向减震组件包括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内部,所述嵌入槽的内部嵌入安装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缓冲块,
所述缓冲块的内部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立杆,所述立杆远离所述房屋建筑本体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定位板和第三减震弹簧,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在房屋建筑本体横向受到风力时起到减震和缓冲的作用。
9.优选的,所述垂直减震组件包括减震杆,所述减震杆靠近所述房屋建筑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减震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远离所述减震板的一端外侧活动套接有套杆,所述减震杆靠近所述套杆的一端外侧从上自下依次设置有上连接板、第一减震弹簧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固定套接于所述减震杆的外侧,所述下连接板活动套接于所述减震杆的外侧,且与所述套杆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在发生轻微地震时,起到减震和缓冲的作用。
10.优选的,所述减震杆远离所述减震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部连接板,所述底部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底部连接板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活动套接于所述减震杆的外侧,所述限位块下表面相对于所述定位杆的位置开设有相适配的限位槽,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块,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表面均与所述顶部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表面通过第一传动轴活动套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外侧通过第二传动轴活动套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减震槽内侧壁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组件,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将受到的作用力进行分散,从而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12.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矩形槽的内部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活动套接于所述滑杆的外侧,所述滑杆的外侧活动套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外侧活动套接有第二减震弹簧,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
13.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和所述第三减震弹簧均活动套接于所述立杆的外侧,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缓冲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增加第三减震弹簧的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块为中空结构,所述缓冲块主视的剖面形状为工字形,通过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缓冲块从第三连接块的内部脱离。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垂直减震组件,可以在房屋建筑本体发生震动时,对其进行减震,同时通过设有联动组件,可以件垂直减震组件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缓冲组件上,从而可以进行二次减震,且缓冲组件与地基连接,可以再次将震动力传导到地基上,以此可以减轻垂直减震组件的负担,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装置在进行使用时减震效果不佳且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横向减震组件,可以在外界环境恶劣有大风出现时,房屋建筑本体对缓冲块进行挤压,缓冲块收纳到第三连接块的内部,立杆在缓冲槽的内部收缩,使得第三减震弹簧发生压缩产生复位力,从而可以对房屋建筑本体的水平方向进行减震和缓冲,从而避免房屋建筑本体受到大风影响导致其发生倾斜的情况,大大的增加了房屋建筑本体居住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9.图1为实施例一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一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实施例一的地基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实施例一的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实施例一的图3中b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实施例一的图2中c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实施例一的第三连接块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实施例二的地基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房屋建筑本体;2、地基;3、减震槽;4、减震板;5、减震杆;6、套杆;7、上连接板;8、下连接板;9、第一减震弹簧;10、底部连接板;11、定位杆;12、顶部连接板;13、第一连接块;14、传动杆;15、第二连接块;16、矩形槽;17、滑杆;18、第二减震弹簧;19、承接板;20、限位滑块;21、限位滑槽;22、第一加强板;23、嵌入槽;24、第三连接块;25、缓冲块;26、缓冲槽;27、立杆;28、定位板;29、第三减震弹簧;30、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一
30.请参阅图1

图7所示,一种减震式房屋建筑,包括房屋建筑本体1和地基2;减震槽3的上表面开设有减震板4,减震板4的内部设置有减震杆5,减震杆5的底端设置有垂直减震组件,减震杆5靠近减震板4的一端外侧固定套接有顶部连接板12,顶部连接板12的下表面设置有联动组件,地基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加强板22,第一加强板22靠近房屋建筑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减震组件,地基2和房屋建筑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板30;工作时,通过设有垂直减震组件,可以对房屋建筑本体1垂直方向进行减震和缓冲,通过设有横向减震组件,可以对房屋建筑本体1的水平方向进行减震和缓冲。
31.横向减震组件包括嵌入槽23,嵌入槽23开设于第一加强板22的内部,嵌入槽23的内部嵌入安装有第三连接块24,第三连接块24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缓冲块25,缓冲块25的内部开设有缓冲槽26,缓冲槽26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立杆27,立杆27远离房屋建筑本体1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定位板28和第三减震弹簧29;工作时,房屋建筑本体1受到横向的作用力时,房屋建筑本体1对缓冲块25进行挤压,缓冲块25收纳到第三连接块24的内部,立杆27发生收缩,使得第三减震弹簧29产生复位力,以此可以对房屋建筑本体1的水平方向进行减震缓冲。
32.垂直减震组件包括减震杆5,减震杆5靠近房屋建筑本体1的一端与减震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减震杆5远离减震板4的一端外侧活动套接有套杆6,减震杆5靠近套杆6的一端外侧从上自下依次设置有上连接板7、第一减震弹簧9和下连接板8,上连接板7固定套接于减震杆5的外侧,下连接板8活动套接于减震杆5的外侧,且与套杆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工作时,当减震板4受到房屋建筑本体1向下的力时,减震杆5向下运动且收纳到套杆6的内部,且带动上连接板7同步向下运动,对第一减震弹簧9进行挤压使其产生复位力,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
33.减震杆5远离减震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部连接板10,底部连接板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1,底部连接板10的顶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活动套接于减震杆5的外侧,限位块下表面相对于定位杆11的位置开设有相适配的限位槽;工作时,房屋建筑本体1减震后不对减震板4进行压缩,且第一减震弹簧9复位后,底部连接板10向上运动,从而可以使得定位杆11插入到限位块中的限位槽内部,以此可以对减震板4的位置进行限位,同时也可以避免减震杆5脱离底部连接板10的内部,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34.联动组件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块13,多个第一连接块13的上表面均与顶部连接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块13的下表面通过第一传动轴活动套接有传动杆14,传动杆14远离第一连接块13的一端外侧通过第二传动轴活动套接有第二连接块15,减震槽3内侧壁开设有矩形槽16,矩形槽16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组件;工作时,顶部连接板12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块13向下运动,且随着第一连接块13和套杆6之间的距离缩小,通过传动杆14、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可以使得顶部连接板12受到的力传导到第二连接块15上,以此可以将力进行分散到地基2上。
35.缓冲组件包括滑杆17,滑杆17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槽16的内部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15活动套接于滑杆17的外侧,滑杆17的外侧活动套接有承接板19,承接板19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块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滑杆17远离第一连接块13的一端外侧活动套接有第二减震弹簧18;工作时,第二连接块15在滑杆17的外侧向下进行滑动,通过承接板19向下运动可以对第二减震弹簧18进行挤压使其发生形变产生复位力,从而形成第二次减震。
36.定位板28和第三减震弹簧29均活动套接于立杆27的外侧,定位板28的上表面与缓冲块2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对第三减震弹簧29进行限位,大大的增加了第三减震弹簧29的稳定性。
37.第三连接块24为中空结构,缓冲块25主视的剖面形状为工字形;工作时,通过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缓冲块25从第三连接块24的内部脱离。
38.实施例二
39.请参阅图8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承接板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滑块20,地基2内部相对于限位滑块20的位置开设有相适配的限位滑槽21,限位滑块20由一个长矩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而成;工作时,承接板19向下移动时,限位滑块20在限位滑槽21的内部同步移动,避免因第二减震弹簧18复位力的作用导致承接板19发生移位的情况。
40.工作原理,当对房屋建筑本体1垂直方向进行减震时,减震板4受到房屋建筑本体1向下的作用力,带动减震杆5向下运动,从而收纳到套杆6的内部,此时减震杆5带动上连接
板7同步向下运动且对第一减震弹簧9进行挤压使其产生复位力,从而形成第一次减震;当减震杆5向下运动的同时,会带动顶部连接板12向下运动,在第一连接块13和传动杆14的连接作用下,顶部连接板12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块13向下运动,且随着第一连接块13和套杆6之间的距离缩小,通过传动杆14、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可以使得顶部连接板12受到的力传导到第二连接块15上,此时,第二连接块15在滑杆17的外侧向下进行滑动,通过承接板19向下运动可以对第二减震弹簧18进行挤压使其发生形变产生复位力,从而形成第二次减震,同时当承接板19向下运动时,通过限位滑块20在限位滑槽21的内部滑动,可以对承接板19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从而可以增加承接板19的稳定性,且通过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块13,可以将减震板4受到的力分散到地基2上,从而避免垂直减震组件发生损坏,且可以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
41.当房屋建筑本体1受到横向的作用力时,通过房屋建筑本体1对缓冲块25进行加压,从而使得缓冲块25收纳到第三连接块24的内部,以此可以通过立杆27在缓冲槽26的内部收缩,以此可以使得第三减震弹簧29发生压缩产生复位力,以此可以对房屋建筑本体1的水平方向进行减震缓冲,大大的增加了房屋建筑本体1的稳定性。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