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主动脉介入瓣膜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6:22: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主动脉介入瓣膜
1.本技术要求于2021年10月2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1246245.9、申请名称为“主动脉介入瓣膜”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技术中。
技术领域
2.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脉介入瓣膜。


背景技术:

3.主动脉介入瓣膜的底部依靠瓣架的径向支撑力铆定在人体的主动脉瓣环上,该径向支撑力可以使主动脉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形成摩擦力,使主动脉介入瓣膜不会受到血液的压力而脱离瓣环。但是,传统的主动脉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难以实现完全的密封,一般在部分配合位置处仍然会存在泄漏点,易导致瓣周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脉介入瓣膜,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主动脉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存在泄漏点而易导致瓣周漏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动脉介入瓣膜,其中,包括由内到外依次相连的瓣叶、瓣裙、瓣架和密封裙;
6.所述瓣架包括连接梁,所述瓣架在撑开状态下,通过所述连接梁形成网状结构,所述密封裙缝制于所述连接梁;
7.其中,所述密封裙与任意一个连接梁对齐位置处具有至少两个固定位,位于所述固定位处的密封裙通过缝线与连接梁固定相连,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固定位之间区域的所述密封裙与所述连接梁之间保持有间隙;
8.所述密封裙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分别部分缝制于所述瓣裙,所述上端边缘和相邻一个所述固定位之间区域的所述密封裙与所述连接梁之间保持有间隙,所述下端边缘和相邻一个所述固定位之间区域的所述密封裙与所述连接梁之间保持有间隙。
9.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缝线的缝制方向与所述主动脉介入瓣膜相对于人体瓣环的移动方向垂直。
10.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裙连接于所述瓣架的底部。
11.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裙的高度为4~12mm。
12.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裙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分别部分缝制于所述连接梁。
13.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沿任意一个所述连接梁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两个的所述固定位均匀间隔分布。
14.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裙的材料为布。
15.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裙的下端边缘设置有第一数量的连接位置,所
述密封裙的上端边缘设置有第二数量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数量。
16.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裙的下端边缘的连接位置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密封裙的上端边缘的连接位置均匀间隔分布。
1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8.本技术提供的主动脉介入瓣膜,密封裙与任意一个连接梁对齐位置处具有至少两个固定位,固定位处的缝线可以使密封裙可靠地固定在连接梁上,避免密封裙相对于连接梁相对移动,保证了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具有稳定的配合深度,同时,相邻两个固定位之间区域的密封裙仍然能够呈蓬松的凸包形状,以便于封堵瓣环与介入瓣膜之间的泄漏点,形成有效密封,防止瓣周漏。
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介入瓣膜的结构示意图(一);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介入瓣膜的结构示意图(二)。
22.附图标记:
[0023]1‑
瓣架;
[0024]
11

连接梁;
[0025]2‑
瓣裙;
[0026]3‑
瓣叶;
[0027]4‑
密封裙;
[0028]
41

凸包;
[0029]
42

凸包;
[0030]5‑
固定位;
[0031]6‑
下端边缘;
[0032]7‑
上端边缘。
[0033]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5]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37]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
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38]
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039]
对于传统的主动脉介入瓣膜而言,其底部在一定高度区域的部位依靠瓣架的径向支撑力铆定在人体的主动脉瓣环上,该径向支撑力可以使主动脉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形成摩擦力,利用该摩擦力可以使主动脉介入瓣膜不会受到血液的压力而脱离瓣环。但是,传统的主动脉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难以实现完全的密封,一般在主动脉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的部分配合位置处仍然会存在泄漏点,易导致瓣周漏。
[0040]
为此,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脉介入瓣膜(下文简称介入瓣膜),其包括由内到外依次相连的瓣叶3、瓣裙2、瓣架1和密封裙4。瓣叶3可以采用牛心包、猪心包等制造,瓣裙2的材料可以为布,瓣架1的材料可以为金属。其中,瓣架1包括连接梁,瓣架1在撑开状态下,通过连接梁形成网状结构,密封裙4缝制于连接梁。该瓣架1在撑开状态下,可以形成为一种回转体结构,其侧壁是由连接梁构成的网状,其底部的部分区域可以穿入瓣环中,并通过瓣架1的径向支撑力铆定于瓣环,同时,由于瓣架1外包覆有密封裙4,通过密封裙4可以封堵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的泄漏点,从而实现该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的有效密封,防止瓣周漏。
[0041]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如果密封裙4的上下两端仅连接于瓣裙2,且密封裙4不与瓣架1连接,密封裙4呈现一种蓬松的状态,即密封裙4与瓣裙2和瓣架1之间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使密封裙4呈凸包41形状,当介入瓣膜上具有密封裙4的一端穿入瓣环中后,密封裙4受瓣架1的径向支撑力挤压在瓣环上,密封裙4与瓣环之间通过摩擦力铆定,此时,密封裙4的凸包41处被压缩,以封堵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的泄漏点。但是,在密封裙4被压缩时,密封裙4与瓣架1之间也通过摩擦力实现相对固定,但在密封裙4与瓣环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密封裙4与瓣架1会受血液压力作用而产生相对移动,进而也就带来瓣架1与瓣环间产生了相对移动,从而使瓣架1与瓣环间的相对固定深度减小,导致增加介入瓣膜脱离瓣环的风险。
[0042]
为此,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介入瓣膜,其密封裙4与任意一个连接梁对齐位置处具有至少两个固定位5,位于固定位5处的密封裙4通过缝线与连接梁固定相连,位于相邻两个固定位5之间区域的密封裙4与连接梁之间保持有间隙。固定位5处的缝线可以使密封裙4可靠地固定在连接梁上,避免密封裙4相对于连接梁相对移动,保证了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具有稳定的配合深度,同时,相邻两个固定位5之间区域的密封裙4仍然能够呈蓬松的凸包42形状,以便于封堵瓣环与介入瓣膜之间的泄漏点,形成有效密封,防止瓣周漏。
[0043]
此外,密封裙4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可以分别部分缝制于瓣裙2,密封裙4的上端边缘和与其相邻一个固定位5之间区域的密封裙4与连接梁之间保持有间隙,在该间隙处的密封裙4也能够呈蓬松的凸包42形状,以便于封堵瓣环与介入瓣膜之间的泄漏点。当然,密封裙4的下端边缘和与其相邻一个固定位5之间区域的密封裙4与连接梁之间保持有间隙,在该间隙处的密封裙4同样能够呈蓬松的凸包42形状,以便于封堵瓣环与介入瓣膜之间的
泄漏点。
[0044]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缝线的缝制方向与主动脉介入瓣膜相对于人体瓣环的移动方向垂直。由此可以增加介入瓣膜与瓣环间的阻力,使介入瓣膜在瓣环上铆定更可靠。
[0045]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密封裙4连接于瓣架1的底部。该底部为瓣架1与瓣环配合的一端,瓣架1可以通过其径向支撑力将密封裙4挤压在瓣环上,以通过该径向支撑力及密封裙4与瓣环间的摩擦力将介入瓣膜铆定于瓣环。
[0046]
其中,密封裙4的高度为4~12mm,在该高度范围内,密封裙4可以实现对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泄漏点的有效封堵,防止瓣周漏。其中,密封裙4的高度是指密封裙4在介入瓣膜穿入瓣环方向上的高度尺寸。
[0047]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密封裙4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分别部分缝制于连接梁。密封裙4可以环绕覆盖在瓣架1的外围,以在介入瓣膜的周向上封堵介入瓣膜与瓣环之间的泄漏点,形成有效密封,防止瓣周漏。
[0048]
其中,在沿任意一个连接梁延伸方向上的至少两个的固定位5均匀间隔分布,从而可以在固定位5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个凸包42,通过该凸包42可以实现良好密封。
[0049]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密封裙4的材料可以为布。
[005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密封裙4的下端边缘6设置有第一数量的连接位置,密封裙4的上端边缘7设置有第二数量的连接位置,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密封裙4下端边缘6的缝线数量相对较多,可以保证密封裙4下端边缘6与瓣裙2连接的可靠性,而由于密封裙4的中间区域通过缝线缝制于连接梁,可以使密封裙4上端边缘7与瓣裙2的缝线数量较少,即可保证密封裙4固定的可靠性。
[0051]
其中,为了保证密封裙4受力的均匀性,密封裙4的下端边缘的连接位置均匀间隔分布,密封裙4的上端边缘的连接位置均匀间隔分布。
[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