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6:20: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在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底的维护、保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适用于在轨道上行驶的列车的车底的维护、保养作业;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铁路技术向高速方向的发展,对行车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列车车底的部件对列车安全行驶至关重要,且它们处于相对隐蔽的位置,出现的故障不易发现,进行维护、保养作业时很不方便,因此铁路部门特别对列车车底的维护、保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列车车底的维护、保养的工作主要依赖于工作人员钻入车底进行维护、保养,在列车车底作业,作业空间狭窄,工作人员只能采用弯腰、匍匐的姿态进行作业,极易发生碰伤事故,且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
3.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是进行列车车底维护、保养作业的的专用工具,在列车车底的维护、保养作业时,工作人员可卧于其上,在列车车底狭窄的空间中灵活、自由地沿线路方向移动,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尽可能大的作业空间。
4.现有技术中的列车车底维护、保养用滑动装置尺寸固定,使用、携带、存储均不便。
5.授权公告号为cn 211806102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如附图1、2、 3所示的一种动车组车底检修用滑动装置。该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动车组车底检修用滑动装置,包括:1、放置孔;2、限位板;3、锁紧夹;4、放置槽;5、架身;6、侧挡板;7、滑块;8、锁紧带;9、铰接杆;10、靠板;11、垫块;12、限位轮;13、导轮;14、滚轴。该一种动车组车底检修用滑动装置尺寸固定,7、滑块;12、限位轮;13、导轮和14、滚轴均设与5、架身的下部,占用了车底宝贵的空间,缩小了工作人员的作业空间,且整体的结构未充分利用混凝土轨枕铁路线路的结构特点,7、滑块;12、限位轮;13、导轮和14、滚轴构成的滑动结构不尽合理。
6.本发明所描述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可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在满足tb/t 1578

1998《液压起道器通用技术条件》中4.2安全使用限界的要求的前提下,其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混凝土轨枕线路的结构特点,为装置选择了较优的承载轨道,为列车车底工作人员提供一种在车底移动方便的装置。
8.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为装置的各个构成部件选择了合理的承载结构、固定安装结构、容纳人员空间最大化的结构,为列车车底工作人员提供一种在车底人员作业空间最大化、确保作业人员安全、操作便捷、车底以外携带、转运、存储方便的装置。
9.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0.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包括:主支架、走行轮转动臂、防护板、镜向走行轮转动臂、载人板等部件。
11.为了满足使用要求,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以混凝土轨枕线路的钢轨内侧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为承载轨道,在其上上滚动前进较为合理,但不能与列车发生干涉,而且从安全方面考虑,必须满足tb/t1578

1998《液压起道器通用技术条件》中4.2安全使用限界的要求,安全使用限界和混凝土轨枕线路之间的空间狭窄,合理安排好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各部件的结构是关键。
12.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四只走行轮是在混凝土轨枕线路的线路钢轨内侧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上滚动前进,走行轮的走行轮轴线与混凝土轨枕线路的线路内侧钢轨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处于平行状态,按这一方式布置走行轮结构的优点有: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处于钢轨和扣件相对中央位置,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在移动过程中距离钢轨和扣件均有一定的间隙,不易受阻;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为一个平面,走行轮的轴承从原理上讲只需承受径向载荷,有利于减小轴承的轴向和径向尺寸,有利于解决空间狭窄的问题;走行轮向混凝土轨枕线路的内侧倾斜,为万向轮的安装布置争取到了空间。
13.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四只走行轮是在混凝土轨枕线路的线路钢轨内侧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上滚动前进,走行轮的走行轮轴线与混凝土轨枕线路的线路内侧钢轨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处于平行状态,还有如下优点:假设走行轮在滚动前进过程中进入了斜坡面上部圆弧,则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另一侧的镜向走行轮转动臂上的走行轮将进入另一侧钢轨斜坡面下部圆弧,因为进入斜坡面上部圆弧的走行轮受到的向混凝土轨枕线路中部的水平力大于进入钢轨斜坡面下部圆弧的走行轮受到的向混凝土轨枕线路中部的水平力,则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将自动向混凝土轨枕线路中部找正。
14.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走行轮转动臂整体结构呈钢轨一端高,混凝土轨枕线路中部一端低的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混凝土轨枕线路的结构特点,形成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中部下沉的结构,为工作人员提供尽量大的作业空间。走行轮转动臂的中部设有可滑动转动座,它的中部有一长槽,与销钉相配,形成一个转动加滑动的组合运动副,保证了走行轮转动臂既可绕销钉转动,又可沿它的中部长槽方向和销钉相对滑动。走行轮转动臂上还设有固定螺杆,可把走行轮转动臂与主支架固定为一体;收拢钩连接片,其与收拢连接钩相配,可快速把走行轮转动臂与主支架固定为一体,形成收拢状态;走行轮转动臂上还设有展开连接钩,可快速把走行轮转动臂与主支架固定为一体,形成展开状态;走行轮转动臂上还设有收拢钩连接片的支撑管,其中部为内螺纹结构,可储存固定螺杆;走行轮转动臂上还设有长槽加强套,可确保使用固定螺杆与主支架固定为一体时,可沿长槽方向有一定的移动范围,达到消除制造误差保证配合及形成少量调整量以适应不同轨距的目的;走行轮转动臂上还设有万向轮,在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移动过程中偏离正确轨迹时,万向轮将支撑于钢轨的轨腰部位,确保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其余部分不与钢轨、扣件发生干涉,影响移动;走行轮转动臂上还设有轨距调整垫可实现适应不同轨距的目的。
15.镜向走行轮转动臂与轮转动臂在结构上为镜向关系,功能相同。
16.走行轮转动臂上还设有角度调整垫片,因为钢轨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的斜度有∠1:4和∠1:3两种,角度调整垫片可调整走行轮轴线与钢轨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平行。
17.载人板中部采用下沉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混凝土轨枕线路的结构特点,形成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中部下沉的结构,为工作人员提供尽量大的作业空间。
18.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还设有可拆卸式的防护板,用于保护工作人员的头部;防护板上设有防护板收拢磁铁,可将防护板吸在框架上,形成收拢状态;防护板上设有防护板展开磁铁,可将防护板吸在框架上,形成展开状态。
19.主支架上设有轮臂支撑板,其与主支架相连的另一端设有向下折弯的圆弧或倒角,方便走行轮转动臂和镜向走行轮转动臂转入展开位置。
20.当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处于收拢状态时,工作人员可握住提把进行转运。
21.固定螺杆设有大螺纹部分和小螺纹部分,大螺纹部分与主支架的大螺纹加强套相配,起到走行轮转动臂和镜向走行轮转动臂展开时的固定作用,为方便操作,小螺纹部分可直接从主支架的大螺纹加强套中穿过。小螺纹部分与主支架的小螺纹加强套相配,起到走行轮转动臂和镜向走行轮转动臂收拢时的固定作用。
22.因为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是在混凝土轨枕线路的钢轨内侧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上滚动前进,也就是说走行轮是处于钢轨的轨头的下方,也就是说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展开总宽度是大于混凝土轨枕线路的轨距的,这就造成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在展开状态时,无法直接从混凝土轨枕线路的上方放入工作位置,此时就要利用走行轮转动臂的可滑动转动座的中部长槽,它与销钉相配,形成一个转动加滑动的组合运动副,使走行轮转动臂可沿它的中部长槽方向和销钉相对滑动,达到减小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展开总宽度的目的,达到顺利放入工作位置的目的。
23.由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工作原理先进、结构合理、紧凑,安全可靠,作业效率高,操作便捷,携带方便,安装调整自由度高。
【附图说明】
24.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更加显然。应当了解,这些附图仅是示意性的,未按比例绘制也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图中:
25.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动车组车底检修用滑动装置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动车组车底检修用滑动装置型的滑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动车组车底检修用滑动装置的限位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
29.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工作状态时的俯视图;
30.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工作
状态时的轴测视图;
31.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工作状态时并载有工作人员时的轴测视图;
32.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轴测分解图;
33.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轴测图;
34.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收拢状态时的轴测图;
35.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收拢状态时并处于转运状态的示意图;
36.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图4所示的 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37.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2所示的 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为突出受力分析的主题,视图进行了简化;
38.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走行轮转动臂620的轴测图;
39.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走行轮转动臂620在角度调整垫片628不同组合时的对比图,上图适用于铁路线路内侧轨底顶面斜坡面斜度为∠1:3的场合,下图适用于铁路线路内侧轨底顶面斜坡面斜度为∠1:4的场合;
40.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主支架610 的轴测图;
41.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固定螺杆 621的主视图;
42.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在混凝土轨枕线路200内侧通过可滑动转动座624在销钉611 上滑动,达到缩小宽度尺寸,顺利在混凝土轨枕线路200内侧安装的示意图,c 为局部放大视图;
43.图19是tb/t 2344《43kg/m~75kg/m钢轨订货技术条件》及tb/t 3276《高速铁路用钢轨》所描述的钢轨,也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钢轨210。
44.本发明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部件及标号列表。
45.46.47.【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说明仅是描述性、示例性的。
49.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轴测分解图,如图中所示,该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 600主要包括主支架610、走行轮转动臂620、防护板630、镜向走行轮转动臂640、载人板660等部件。
50.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为了满足使用要求,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 600需要在混凝土轨枕线路200的钢轨210内侧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上滚动前进,不仅不能与列车100发生干涉,而且从安全方面考虑,必须满足tb/t 1578

1998《液压起道器通用技术条件》中4.2安全使用限界300 的要求,从图中清晰可见,限界300和混凝土轨枕线路200之间的空间狭窄,合理安排好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各部件的结构是关键。
51.见图19是tb/t 2344《43kg/m~75kg/m钢轨订货技术条件》及tb/t 3276 《高速铁路用钢轨》所描述的钢轨,也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钢轨210,具体来说:

对于43kg/m钢轨,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指轨底顶面上∠1:3的斜坡面;

对于50kg/m钢轨,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 211指轨底顶面上∠1:4的斜坡面,虽然在tb/t 2344中的图a.3和图a.4中未注出斜度,根据其它尺寸可计算出斜度为∠1:4,且注出了轨颚的斜度为∠1:4,根据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年7月第6次印刷的练松良的书号:isbn978
‑7‑
114

07675

6的《轨道工程》p17“三、轨底”的相关描述,上述两斜度应相同,均为∠1:4);

对于60kg/m钢轨,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指轨底顶面上∠1:3的斜坡面;

对于75kg/m钢轨,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指轨底顶面上∠1:3的斜坡面。
52.见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图4 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 的四只走行轮627是在混凝土轨枕线路200的线路钢轨210内侧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上滚动前进,走行轮627的走行轮轴线6271与混凝土轨枕线路200的线路内侧钢轨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处于平行状态,按这一方式布置走行轮627结构的优点有: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处于钢轨210和扣件200相对中央位置,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在移动过程中距离它们均有一定的间隙,不易受阻;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为一个平面,走行轮627的轴承原理上只需承受径向载荷,有利于减小轴承的轴向和径向尺寸,有利于解决空间狭窄的问题;走行轮627向混凝土轨枕线路200的内侧倾斜,为万向轮626的安装布置争取到了空间。
53.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2 所示的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从图中清晰可见,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 600的四只走行轮
627是在混凝土轨枕线路200的线路钢轨210内侧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上滚动前进,走行轮627的走行轮轴线6271与混凝土轨枕线路200的线路内侧钢轨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 处于平行状态,还有如下优点:假设走行轮627在滚动前进过程中进入了斜坡面上部圆弧212,则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另一侧的镜向走行轮转动臂 640上的走行轮627将进入另一侧钢轨斜坡面下部圆弧213,因为f1的垂直分力 f1y承担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和工作人员400的重量,f2的垂直分力f2y同样承担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和工作人员400的重量,f3 的垂直分力f3y同样承担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和工作人员400的重量,所以f1y=f2y=f3y,根据力的矢量分解,及tb/t 2344《43kg/m~75kg/m钢轨订货技术条件》及tb/t 3276《高速铁路用钢轨》所描述的钢轨尺寸,显然f2x >f3x,即进入斜坡面上部圆弧212的走行轮627受到的向混凝土轨枕线路200 中部的水平力大于进入钢轨斜坡面下部圆弧213的走行轮627受到的向混凝土轨枕线路200中部的水平力,则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将自动向混凝土轨枕线路200中部找正。
54.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轴测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收拢状态时的轴测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走行轮转动臂620的轴测图。走行轮转动臂 620整体结构呈钢轨210一端高,混凝土轨枕线路200中部一端低的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混凝土轨枕线路的结构特点,形成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中部下沉的结构,为工作人员400提供尽量大的作业空间。走行轮转动臂620的中部设有可滑动转动座624,它的中部有一长槽,与销钉611相配,形成一个转动加滑动的组合运动副,保证了走行轮转动臂620既可绕销钉611转动,又可沿它的中部长槽方向和销钉611相对滑动。走行轮转动臂620上还设有固定螺杆621,可把走行轮转动臂620与主支架610固定为一体;收拢钩连接片622,其与收拢连接钩612相配,可快速把走行轮转动臂620与主支架610固定为一体,形成收拢状态;走行轮转动臂620上还设有展开连接钩613,可快速把走行轮转动臂620与主支架610固定为一体,形成展开状态;走行轮转动臂620上还设有收拢钩连接片的支撑管6221,其中部为内螺纹结构,可储存固定螺杆621;走行轮转动臂620上还设有长槽加强套625,可确保使用固定螺杆621与主支架610 固定为一体时,可沿长槽方向有一定的移动范围,达到消除制造误差保证配合及形成少量调整量以适应不同轨距的目的;走行轮转动臂620上还设有万向轮 626,在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移动过程中偏离正确轨迹时,万向轮 626将支撑于钢轨210的轨腰部位,确保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其余部分不与钢轨210、扣件220发生干涉,影响移动;走行轮转动臂620上还设有轨距调整垫片629,可实现适应不同轨距的目的。
55.镜向走行轮转动臂640与轮转动臂620在结构上为镜向关系,功能相同。
56.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走行轮转动臂620在角度调整垫片628不同组合时的对比图,上图适用于铁路线路内侧轨底顶面斜坡面斜度为∠1:3的场合,下图适用于铁路线路内侧轨底顶面斜坡面斜度为∠1:4的场合。走行轮转动臂620上还设有角度调整垫片628,因为钢轨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的斜度有∠1:4和∠1:3两种,角度调整垫片628可调整走行轮轴线6271与钢轨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平行。
57.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轴测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收拢状态时的轴测图。从图中清晰可见,载人板660中部采用下沉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混凝土轨枕线路的结构特点,形成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中部下沉的结构,为工作人员400提供尽量大的作业空间。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还设有可拆卸式的防护板630,用于保护工作人员400的头部;防护板630上设有防护板收拢磁铁631,可将防护板 630吸在框架618上,形成收拢状态;防护板630上设有防护板展开磁铁632,可将防护板630吸在框架618上,形成展开状态。
58.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轴测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主支架610的轴测图。主支架610上设有轮臂支撑板614,其与主支架610相连的另一端设有向下折弯的圆弧或倒角,方便走行轮转动臂620和镜向走行轮转动臂640转入展开位置。
59.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收拢状态时并处于转运状态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主支架610的轴测图。当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处于收拢状态时,工作人员400可握住提把617进行转运。
60.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固定螺杆621的主视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主支架610的轴测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轴测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当其处于收拢状态时的轴测图。固定螺杆621设有大螺纹部分6211和小螺纹部分6212,大螺纹部分6211与主支架610 的大螺纹加强套616相配,起到走行轮转动臂620和镜向走行轮转动臂640展开时的固定作用,为方便操作,小螺纹部分6212可直接从主支架610的大螺纹加强套616中穿过。小螺纹部分6212与主支架610的小螺纹加强套615相配,起到走行轮转动臂620和镜向走行轮转动臂640收拢时的固定作用;
61.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在混凝土轨枕线路200内侧通过可滑动转动座624在销钉611上滑动,达到缩小宽度尺寸,顺利在混凝土轨枕线路200内侧安装的示意图,c为局部放大视图。因为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是在混凝土轨枕线路200的钢轨210内侧轨底顶面上与轨颚的斜度相同的斜坡面211上滚动前进,也就是说走行轮627是处于钢轨210的轨头的下方,也就是说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的展开总宽度是大于混凝土轨枕线路200的轨距的,这就造成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在展开状态时,无法直接从混凝土轨枕线路200 的上方放入工作位置,此时就要利用走行轮转动臂620的可滑动转动座624的中部长槽,它与销钉611相配,形成一个转动加滑动的组合运动副,使走行轮转动臂620可沿它的中部长槽方向和销钉611相对滑动,达到减小一种列车车底可移动载人装置600的展开总宽度的目的,从而达到顺利放入工作位置的目的。
62.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应当了解,本技术并非意在使这些具体细节来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不背离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和特征进行等同或类似的改
变,这些改变将也落在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