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2022-02-19 13:00: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配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低压配电网向数字化转型,电网提出了配电物联网作为配电台区业务的解决方案。从计量自动化系统不断深入推广,为低压配电台区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台区线户关系对故障定位检测、线损分析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优化和完善好台区线户识别这项基础功能对进一步深化、完善计量业务的功能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目前,配电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主要包括信号注入法与数据分析法两大类。信号注入法指的是在台区首端与用户末端装设信号收发设备或模块,通过注入载波电压或特征电流信号进行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原理简单、识别可靠,但投资成本高、设备运维压力大。数据分析法指的是通过挖掘台区用电数据特征,实现台区线户关系识别。目前主要采用先电压聚类,将同一分支线供电电表预分类,再电流优化匹配方法进行识别。但是靠近配变很近的不同出线用户的电压在时序变化相似性上非常高,导致采用电压的电气距离分类时很容易将异线用户分为同一类,这将使得这些用户的线户关系识别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及装置,利用电表的地理位置数据,将电表的空间分布信息加入到传统的电气判据中,综合提升台区线户关系识别的准确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包括:
6.获取低压台区的配变低压母线的第一电压和第一有功功率,并获取低压台区内所有用户电表预设周期内相同频次的第二电压和第二有功功率;
7.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有功功率得到第一有功电流,根据各所述第二电压和各所述第二有功功率得到对应的第二有功电流;
8.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各所述第二电压,计算所述配变低压母线与各所述用户电表之间的电气距离,得到电气距离信息集;
9.根据地理位置数据,计算所述配变低压母线与各所述用户电表之间的空间距离,得到空间距离信息集;
10.根据所述电气距离信息集,将各所述用户电表进行排序,得到首中末端关系,并根据所述首中末端关系将各所述用户电表划分为第一类电表和第二类电表;
11.将所述第一类电表进行空间距离聚类得到第一聚类结果,将所述第二类电表进行空间距离聚类得到第二聚类结果;
12.将所述第二聚类结果进行电气距离校正,得到第三聚类结果;
13.将所述第一聚类结果和所述第三聚类结果进行合并,建立电流优化模型,输出台区线户关系识别结果。
14.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有功功率得到第一有功电流,根据各所述第二电压和各所述第二有功功率得到对应的第二有功电流,具体公式包括:
[0015][0016][0017]
其中,p
tz
为配变低压z相母线在时刻t的有功功率值,u
tz
为配变低压z相母线在时刻t的电压值,a、b、c分别表示三相电表的a、b、c相,p
tm
为用户电表m在时刻t的有功功率值,u
tm
为用户电表m在时刻t的电压值,m为台区供电用户数目。
[0018]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聚类结果进行电气距离校正,得到第三聚类结果,包括:
[0019]
将所述第二聚类结果按照三相电表的a、b、c相序划分,得到若干第一电表子集、若干第二电表子集和若干第三电表子集;
[0020]
采用近邻传播聚类法,依据各所述第一电表子集、各所述第二电表子集和各所述第三电表子集的电压进行计算,得到若干聚类电表集合;
[0021]
从若干所述聚类电表集合中筛选出离群电表,并将所述离群电表从所述第二聚类结果中剔除,得到第三聚类结果。
[0022]
优选地,所述根据地理位置数据包括经纬度坐标。
[002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装置,包括:
[0024]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低压台区的配变低压母线的第一电压和第一有功功率,并获取低压台区内所有用户电表预设周期内相同频次的第二电压和第二有功功率;
[0025]
有功电流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有功功率得到第一有功电流,根据各所述第二电压和各所述第二有功功率得到对应的第二有功电流;
[0026]
电气距离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各所述第二电压,计算所述配变低压母线与各所述用户电表之间的电气距离,得到电气距离信息集;
[0027]
空间距离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地理位置数据,计算所述配变低压母线与各所述用户电表之间的空间距离,得到空间距离信息集;
[0028]
排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气距离信息集,将各所述用户电表进行排序,得到首中末端关系,并根据所述首中末端关系将各所述用户电表划分为第一类电表和第二类电表;
[0029]
聚类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类电表进行空间距离聚类得到第一聚类结果,将所述第二类电表进行空间距离聚类得到第二聚类结果;
[0030]
校正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聚类结果进行电气距离校正,得到第三聚类结果;
[0031]
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聚类结果和所述第三聚类结果进行合并,建立电流优化模型,输出台区线户关系识别结果。
[0032]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有功功率得到第一有功电流,根据各所述第二电压和各所述第二有功功率得到对应的第二有功电流,具体公式包括:
[0033][0034][0035]
其中,p
tz
为配变低压z相母线在时刻t的有功功率值,u
tz
为配变低压z相母线在时刻t的电压值,a、b、c分别表示三相电表的a、b、c相,p
tm
为用户电表m在时刻t的有功功率值,u
tm
为用户电表m在时刻t的电压值,m为台区供电用户数目。
[0036]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聚类结果进行电气距离校正,得到第三聚类结果,包括:
[0037]
将所述第二聚类结果按照三相电表的a、b、c相序划分,得到若干第一电表子集、若干第二电表子集和若干第三电表子集;
[0038]
采用近邻传播聚类法,依据各所述第一电表子集、各所述第二电表子集和各所述第三电表子集的电压进行计算,得到若干聚类电表集合;
[0039]
从若干所述聚类电表集合中筛选出离群电表,并将所述离群电表从所述第二聚类结果中剔除,得到第三聚类结果。
[0040]
优选地,所述根据地理位置数据包括经纬度坐标。
[004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
[004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
[004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4]
本发明公开的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包括计算所述配变低压母线与各所述用户电表之间的电气距离,得到电气距离信息集;根据地理位置数据,计算所述配变低压母线与各所述用户电表之间的空间距离,得到空间距离信息集;根据所述电气距离信息集和空间距离信息集,建立电流优化模型,输出台区线户关系识别结果。本发明利用电表的地理位置数据,将电表的空间分布信息加入到传统的电气判据中,能够提升台区线户关系识别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004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6]
图1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7]
图2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3是台区配变和供电用户在地表上的布置示意图;
[0049]
图4是某台区在奥维地图上的标注示意图;
[0050]
图5是某台区出线走向的局部示意图;
[0051]
图6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3]
应当理解,文中所使用的步骤编号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不作为对步骤执行先后顺序的限定。
[0054]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55]
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56]
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57]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8]
s110,获取低压台区的配变低压母线的第一电压和第一有功功率,并获取低压台区内所有用户电表预设周期内相同频次的第二电压和第二有功功率;
[0059]
可以理解的是,相同频次是表示第一电压和第一功率以及第二电压和第二功率这四者的采样频率相同,如第一电压和第一功率以及第二电压和第二功率的采样频次都为15min/次。
[0060]
s120,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有功功率得到第一有功电流,根据各所述第二电压和各所述第二有功功率得到对应的第二有功电流;
[0061]
s130,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各所述第二电压,计算所述配变低压母线与各所述用户电表之间的电气距离,得到电气距离信息集;
[006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示例,电气距离的计算式为:
[0063][0064]
其中,为配变低压相母线和用户电表i的电气距离;和u
i,t
分别为配变低压相母线和用户电表i在时刻t的电压值,其中,相母线和用户电表i在时刻t的电压值,其中,t=1,2,


t。m为用户电表数,t为总计量的时段数。
[0065]
s140,根据地理位置数据,计算所述配变低压母线与各所述用户电表之间的空间距离,得到空间距离信息集;
[0066]
s150,根据所述电气距离信息集,将各所述用户电表进行排序,得到首中末端关系,并根据所述首中末端关系将各所述用户电表划分为第一类电表和第二类电表;
[0067]
可以理解的是,首中末端关系依据用户电表配变低压母线的电气距离值,从大到小排列,前20%记为首端电表,20%

40%为中端电表,40%以后为末端电表。
[0068]
s160,将所述第一类电表进行空间距离聚类得到第一聚类结果,将所述第二类电表进行空间距离聚类得到第二聚类结果;
[0069]
s170,将所述第二聚类结果进行电气距离校正,得到第三聚类结果;
[0070]
s180,将所述第一聚类结果和所述第三聚类结果进行合并,建立电流优化模型,输出台区线户关系识别结果。
[007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示例,电流优化模型为:
[0072][0073]
其中,
[0074][0075]
其中,t∈{1,2,

,t},m∈{1,2,

,e},为t时刻相母线的电流,为t时刻上述第三类聚类结果中第m个聚类集合电表的第二有功电流加和,e为第三类聚类结果的聚类集合数目。
[0076]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有功功率得到第一有功电流,根据各所述第二电压和各所述第二有功功率得到对应的第二有功电流,具体公式包括:
[0077][0078]
其中,p
tz
为配变低压z相母线在时刻t的有功功率值,u
tz
为配变低压z相母线在时刻t的电压值,a、b、c分别表示三相电表的a、b、c相,p
tm
为用户电表m在时刻t的有功功率值,
u
tm
为用户电表m在时刻t的电压值,m为台区供电用户数目。
[0079]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聚类结果进行电气距离校正,得到第三聚类结果,包括:
[0080]
将所述第二聚类结果按照三相电表的a、b、c相序划分,得到若干第一电表子集、若干第二电表子集和若干第三电表子集;
[0081]
采用近邻传播聚类法,依据各所述第一电表子集、各所述第二电表子集和各所述第三电表子集的电压进行计算,得到若干聚类电表集合;
[0082]
从若干所述聚类电表集合中筛选出离群电表,并将所述离群电表从所述第二聚类结果中剔除,得到第三聚类结果。
[0083]
优选地,所述根据地理位置数据包括经纬度坐标。
[008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装置,包括:
[0085]
数据获取模块210,用于获取低压台区的配变低压母线的第一电压和第一有功功率,并获取低压台区内所有用户电表预设周期内相同频次的第二电压和第二有功功率;
[0086]
有功电流计算模块2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有功功率得到第一有功电流,根据各所述第二电压和各所述第二有功功率得到对应的第二有功电流;
[0087]
电气距离计算模块2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各所述第二电压,计算所述配变低压母线与各所述用户电表之间的电气距离,得到电气距离信息集;
[0088]
空间距离计算模块240,用于根据地理位置数据,计算所述配变低压母线与各所述用户电表之间的空间距离,得到空间距离信息集;
[0089]
排序模块250,用于根据所述电气距离信息集,将各所述用户电表进行排序,得到首中末端关系,并根据所述首中末端关系将各所述用户电表划分为第一类电表和第二类电表;
[0090]
聚类模块260,用于将所述第一类电表进行空间距离聚类得到第一聚类结果,将所述第二类电表进行空间距离聚类得到第二聚类结果;
[0091]
校正模块270,用于将所述第二聚类结果进行电气距离校正,得到第三聚类结果;
[0092]
输出模块280,用于将所述第一聚类结果和所述第三聚类结果进行合并,建立电流优化模型,输出台区线户关系识别结果。
[0093]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有功功率得到第一有功电流,根据各所述第二电压和各所述第二有功功率得到对应的第二有功电流,具体公式包括:
[0094][0095]
其中,p
tz
为配变低压z相母线在时刻t的有功功率值,u
tz
为配变低压z相母线在时刻t的电压值,a、b、c分别表示三相电表的a、b、c相,p
tm
为用户电表m在时刻t的有功功率值,u
tm
为用户电表m在时刻t的电压值,m为台区供电用户数目。
[0096]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聚类结果进行电气距离校正,得到第三聚类结果,包括:
[0097]
将所述第二聚类结果按照三相电表的a、b、c相序划分,得到若干第一电表子集、若干第二电表子集和若干第三电表子集;
[0098]
采用近邻传播聚类法,依据各所述第一电表子集、各所述第二电表子集和各所述
第三电表子集的电压进行计算,得到若干聚类电表集合;
[0099]
从若干所述聚类电表集合中筛选出离群电表,并将所述离群电表从所述第二聚类结果中剔除,得到第三聚类结果。
[0100]
优选地,所述根据地理位置数据包括经纬度坐标。
[0101]
关于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0102]
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运用本发明提供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获取台区线户关系识别结果,包括:
[0103]
步骤1:采集低压台区配变低压母线和该台区所有用户电表一定周期内相同频次的电压、有功功率,并计算有功电流,并获取配电变压器和台区所有用户的地理位置数据及相序拓扑标签;
[0104]
步骤2:基于步骤1所述的电压数据计算配变低压母线和用户电表的电气距离,将用户排列出首中末端关系,基于步骤1所述的地理位置数据计算配变和用户电表的空间距离;
[0105]
步骤3:将步骤2所排列首中末关系的电表分成前α占比电表和后(1

α)占比电表,0<α<1,对前α占比电表采用空间距离聚类,输出聚类结果a,对后(1

α)占比电表采用空间距离聚类,输出聚类结果b;
[0106]
步骤4:针对集合b的聚类结果,采用电气距离校正后得到聚类结果c,再将集合a与集合c合并得到集合e;
[0107]
步骤5:建立电流优化模型,输出台区线户关系识别结果。
[0108]
在步骤1中,采集低压台区配变低压母线和该台区所有用户电表一定周期内相同频次的电压、有功功率,并计算有功电流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0109][0110][0111]
式中,为别配变终端z相在时刻t的有功功率值和电压值;分别为用户电表m在时刻t的有功功率值和电压值。
[0112]
所述步骤1中获取配电变压器和台区所有用户的地理位置数据及相序拓扑标签是指从供电局配电网gps系统导出台区和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及从配电网台区拓扑识别系统上导出用户相序标签。
[0113]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的基于步骤1所述的地理位置数据计算配变和用户电表的空间距离具体包括:
[0114]
对台区配变和供电用户在地表的位置分布来计算空间距离进行建模,引入真北和
地心为计算参考点,地表上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用两点在地表上连线的弧线来表示,方位角以真北为0度起点,由东向南向西顺时针旋转的角度来度量。
[0115]
请参阅图3,图3是台区配变和供电用户在地表上的布置示意图,n为地球北极点,o为地心点,b为台区配变位置点,d1、d2为供电用户的电表位置点。用γ表示球面上三个点中对弧两端点所连弧线对该点所夹的角,如图γ1、γ2、γ3所示;用θ表示为球面上三个点中对弧两端点所连弧线对地心所夹的角,如图3中的θ1、θ2、θ3;用l表示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球面距离,如图3中的l
bd1
。任意一点的位置坐标都可以由纬线和经线的交叉点的纬度和经度来确定,配变和用户的地理经纬度信息可从供电局配电网gps系统导出,图中以用户d1为例来说明根据已知配变和用户的经纬度来计算用户和配变的空间距离。
[0116]
已知配变b和用户d1的经纬度,根据三面角余弦公式:
[0117]
cos(θ3)=cos(θ1)
×
cos(θ2) sin(θ1)
×
sin(θ2)
×
cos(b~on~d1)
ꢀꢀꢀ
(5)
[0118]
式中,b~on~d1是面bon与面d1on的二面角,实际就为b与d1两点的经度差。将b点和d1的位置坐标代入,有:
[0119]
cos(θ3)=cos(90

d1w)
×
cos(90

bw) sin(90

d1w)
×
sin(90

bw)
×
cos(d1j

bj)
ꢀꢀꢀ
(6)
[0120]
式中,d1w、bw分别为d1点、b点的维度值,d1j、bj分别为d1点、b点的经度值。求得的θ3余弦值后,进一步可求它的正弦值,即:
[0121][0122]
为求得d1点相对于b点的方位角,即对弧nd1对b的夹角,也即图中γ1角,接下来需要利用球面正弦公式来作为联系γ1与θ1的桥梁,故:
[0123][0124]
将θ1、θ2转换为已知量代入,变形处理得:
[0125][0126]
再利用反正弦函数,于是,方位角γ1为:
[0127][0128]
然而,上式求得的方位角γ1还不符合上文对方位角的定义,还需要根据用户电表相对于配变位置在两轴四个象限来细分讨论,根据不同的象限分布做不同的角度转换处理,这里直接给出处理结论。以配变b的位置视为坐标原点,方位角转换处理规则如下:
[0129][0130]
通过以上计算步骤即可计算得到用户电表d1相对于配变b的方位角γ。接下来进一步计算用户电表d1与配变b的球面距离。
[0131]
根据式(5)可先求得弧l
bd1
所对应的弧度θ3,公式如下式:
[0132]
θ3=arccos(cos(90

d1w)
×
cos(90

bw) sin(90

d1w)
×
sin(90

bw)
×
cos(d1j

bj)) (12)
[0133]
根据弧度,进一步地即可求算这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
[0134][0135]
至此,依据配变和供电用户的经纬度坐标通过公式(12)和(13)可以求算得到供电用户相对于配变的空间距离。
[0136]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的采用空间距离聚类,具体包括:
[0137]
输入所有用户电表的经纬度坐标,采用步骤2计算出各用户与配变的空间距离,将结果输出给k

means程序即可得到结果。k

means算法如下:
[0138][0139]
式中,d
ij
为样本点到距离中心的欧式距离;k为聚类数目;ni为样本i的数目;ci是第i类样本的聚类中心。
[0140]
步骤4所述的针对集合b的聚类结果,采用电气距离校正后得到聚类结果c,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41]
(4

1)对集合b再按电表相序划分a、b、c相序的电表子集ba、bb、bc;
[0142]
(4

2)采用近邻传播聚类方法,对ba、bb、bc集合中的电表依据电压分别计算ba、bb、bc的聚类电表集合,若某一聚类电表集合只有一块电笔则判定为离群电表,并存档离群点表集合为d,依据电气距离矩阵再分类,计算电气距离矩阵和分类
[0143]
(4

3)计算集合b与集合d的差集得到集合c,即b

d=c;
[0144]
(4

4)计算集合d中电表与集合c中电表电气距离,将集合d中电表与集合c电表的电气距离最近的电表关联为同一个集合,更新集合c;
[0145]
(4

5)合并集合a与集合c得到集合e。
[0146]
本发明实施例在工业上已经得到运用,以某台区在2020年9月份运行概况为配变3回出线供电为例,其用户类型为164户单相加21户三相。经现场走访查勘,该台区用电负荷为农村居民用电类型,居民住宅房较为分散,且不同出线走向也不太规则,供电区域的接线也比较模糊。在奥维地图上进行标注,标注如图4所示。
[0147]
根据奥维地图上的部分用户表箱的经纬度坐标统计,如表1所示:
[0148]
表1某台区各回出线用户地理坐标
[0149]
[0150]
[0151][0152]
根据上表中配变和用户的位置坐标信息计算每个用户表箱至配变的空间距离,然后采用步骤3所述的聚类方法对用户进行聚类,得到聚类结果如表2所示:
[0153]
表2某台区用户空间距离聚类结果
[0154]
[0155][0156]
进一步地,采用电气距离对用户电表聚类后得到了65类分类结果。由于分类数太多,为节省篇幅就不再列出结果。从电气聚类结果来看,出现了部分异线电表被聚成一类,它们的测量点号分别是2,3,6,7,8。从地图上找到这五个用户电表的位置,均为靠近配变的出线首端上,如图5(a)所示。同样的,分析表3

14的聚类结果,也有一些异线电表被聚成一类,它们的测量点好分别是124,125,126,127,94,95,96,97,从地理位置上看,#2出线的测量点94,95,96,97和#3出线的测量点124,125,126,127相距的非常近了,局部放大图如图5(b)所示。
[0157]
接下来,需要对电气距离和空间距离的各自优势进行融合互补,首先利用空间距离校验电气距离的聚类结果,然后再用电气距离反校验空间距离的聚类结果。分析如下:
[0158]
融合点1:空间距离校验电气距离。利用配变和电表的电气距离对所有用户电表进行首中末端排列,选取首段电表的聚类结果,然后采再根据空间距离进行聚类得到新的聚类结果,并以此结果作为校正后的聚类结果。经空间距离聚类后得到了{2,3}、{6,7,7,8}两类,至此实现了对电气距离聚类错误的校正。
[0159]
融合点2:电气距离校验空间距离。对空间距离聚类结果的每一类电表再依据电气距离聚类进行拆解,将新的聚类结果作为校正后的聚类结果。经电气距离聚类后得到的聚类结果为{94,95,96,97}、{124,125,126,127}两类,至此实现了对空间距离聚类错误的校正。
[0160]
综上所述,通过某实际台区的仿真分析,验证了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0161]
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
[0162]
处理器用于控制该计算机终端设备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
持在该计算机终端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计算机终端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该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0163]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机终端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1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1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并达到如上述方法一致的技术效果。
[0164]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上述程序指令可由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的融合电气与地理位置信息的台区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并达到如上述方法一致的技术效果。
[0165]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