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的方法与流程

2022-02-19 09:55: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配电网雷击防护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作为电力系统的毛细血管,配电网更是在电力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电网的迅速建设发展以及负荷侧对供电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设安全稳定、高效可靠的配电网已经提上日程。
3.配电网承担着直接向用户供电或者向下一级分配电能的任务,其特点是电压等级多,网络结构复杂,设备类型多样以及对其工作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安全工作环境较差。因为配电网绝缘水平较低,一般无法承受各种冲击高电压和大电流,所以一旦线路和杆塔遭受雷击,配电网将难以承受携带有巨大能量的各种雷电冲击,导致配电网线路故障跳闸。因此,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对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有效提升供电可靠性尤为重要。
4.然而,目前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的方法主要依据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以及结合配电网线路沿线的地形特点。而此方法存在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的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根据工作经验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存在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差的问题。
6.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的方法,包括:
8.步骤1、确定位于曾遭雷击损毁设备的第一基准杆塔,将所述第一基准杆塔前后各n1基杆塔所处的配电网线路区段,确定为易遭雷击区段1,其中,所述遭雷击损毁设备为因雷直击、或雷击感应过电压致设备损毁;
9.步骤2、确定位于距离移动基站最近的第二基准杆塔,将所述第二基准杆塔前后各n2基杆塔所处的配电网线路区段,确定为易遭雷击区段2,其中,所述移动基站为用于电信通讯的基站、或信号塔;
10.步骤3、确定位于距离高电压等级线路最近的第三基准杆塔,将所述第三基准杆塔前后各n2基杆塔所处的配电网线路区段,确定为易遭雷击区段3,其中,所述距离为所述配网线路与所述高电压等级线路的垂直距离;
11.步骤4、确定位于山脊最高处且线路沿线的树木高度低于配电网线路高度的第四基准杆塔,将所述第四基准杆塔前后各n2基杆塔所处的配电网线路区段,确定为易遭雷击区段4,其中,所述树木高度为树木的树冠尖端部分与地面的垂直距离;
12.步骤5、对所述易遭雷击区段1、所述易遭雷击区段2、所述易遭雷击区段3、以及所
述易遭雷击区段4进行汇总,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包括:若所述易遭雷击区段1、所述易遭雷击区段2、所述易遭雷击区段3、以及所述易遭雷击区段4存在重叠区段,则取最大区段范围确定为所述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一基准杆塔,包括:根据因遭雷击损毁设备情况,确定所述第一基准杆塔的设置位置;根据所述第一基准杆塔的设置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基准杆塔,其中,所述遭雷击损毁设备情况包括针式绝缘子损坏、避雷器击穿、配变雷击损毁、杆塔损毁。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杆塔,包括:根据所述配电网线路与所述移动基站的距离,选取距离所述移动基站最近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杆塔的设置位置;根据所述第二基准杆塔的设置位置,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杆塔,其中,所述配电网线路与所述移动基站的距离不大于800m。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易遭雷击区段1包括所述第一基准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和2n1基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其中,n1为10。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易遭雷击区段2包括所述第二基准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和2n2基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其中,n2为5。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沿线树木为位于所述配电网线路两侧2m以内的树木。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易遭雷击区段3包括所述第三基准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和2n2基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易遭雷击区段4包括所述第四基准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和2n2基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
21.在一些实施例中,依次按照步骤1至步骤4,确定所述易遭雷击区段1、所述易遭雷击区段2、所述易遭雷击区段3、所述易遭雷击区段4。
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综合考虑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的特点,形成标准化的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的确定方法,以解决过于依赖工作经验而确定易遭雷击区段准确率低、或遗漏的问题。同时,确定的易遭雷击区段可用于指导配电网防雷的治理工作中,为线路的防雷治理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23.具体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5.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网线路距离移动基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现在将描述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以从整体上理解本文所公开的装置和方法的结构、功能、制造和用途的原理。这些实施方案的一个或多个示例已在附图中示出。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本文中具体描述并示出于附图中的装置和方法为非限制性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且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案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结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与其他实施方案的特征进行组合。这种修改和变型旨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27.本说明书通篇提及的“多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等,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本说明书通篇出现的短语“在多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另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等并不一定都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因此,在无限制的情形下,结合一个实施例示出或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特性可全部或部分地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的特征、结构或特性进行组合。这种修改和变型旨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28.本技术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明确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这些操作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或同时执行。而且,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添加到流程图。一个或多个操作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
29.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0.在步骤1中,确定位于曾遭雷击损毁设备的第一基准杆塔,将所述第一基准杆塔前后各n1个杆塔所处的配电网线路区段,确定为易遭雷击区段1,其中,所述遭雷击损毁设备为因雷直击、或雷击感应过电压致设备损毁。
31.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一基准杆塔,包括:根据因遭雷击损毁设备情况,确定所述第一基准杆塔的设置位置;根据所述第一基准杆塔的设置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基准杆塔,其中,所述遭雷击损毁设备情况包括针式绝缘子损坏、避雷器击穿、配变雷击损毁、杆塔损毁。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易遭雷击区段1包括所述第一基准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和2n1个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其中,n1为10。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因遭雷击损毁设备情况,确定曾出现过雷击导致设备损毁的杆塔位置,在此杆塔位置设置第一基准杆塔,以所述第一基准杆塔为基准,沿线路的前10基杆塔和后10基杆塔以及包括第一基准杆塔在内共21基杆塔的线路区段,定为易遭雷击区段1。
34.其中,遭雷击损毁设备情况包括:针式绝缘子击穿、悬式绝缘子击穿、杆塔水泥层剥落、配电变压器雷击损毁。
35.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网线路距离移动基站的示意图。
36.在步骤2中,确定位于距离移动基站最近的第二基准杆塔,将所述第二基准杆塔前后各n2基杆塔所处的配电网线路区段,确定为易遭雷击区段2,其中,所述移动基站为用于电信通讯的基站、或信号塔。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杆塔,包括:根据所述配电网线路与所述移动基站的距离,选取距离所述移动基站最近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杆塔的设置位置;根据所述第二基准杆塔的设置位置,确定所述第二基准杆塔,其中,所述配电网线路与所述移动
基站的距离不大于800m。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易遭雷击区段2包括所述第二基准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和2n2基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其中,n2为5。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线路与移动基站的距离,确定距离移动基站距离最近的杆塔位置,如图2所示,在此杆塔位置设置第二基准杆塔,以所述第二基准杆塔为基准,沿线路的前5基杆塔和后5基杆塔以及包括第二基准杆塔在内的11基杆塔的线路区段,定为易遭雷击区段2。
40.需要说明的是:配电网线路与移动基站的距离通常小于、或等于800m。因为当配电网线路与移动基站的距离大于800m时,因移动基站引雷效应导致线路雷击风险增加的概率较低。其中,移动基站包括:电信基站。
41.在步骤3中,确定位于距离高电压等级线路最近的第三基准杆塔,将所述第三基准杆塔前后各n2基杆塔所处的配电网线路区段,确定为易遭雷击区段3,其中,所述距离为所述配网线路与所述高电压等级线路的垂直距离。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易遭雷击区段3包括所述第三基准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和2n2基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配电网线路与高电压等级线路的垂直距离,确定距离高电压等级线路最近的杆塔位置,在此杆塔位置设置第三基准杆塔,以第三基准杆塔为基准,沿线路的前5基杆塔和后5基杆塔以及包括第三基准杆塔在内的11基杆塔的线路区段,定为易遭雷击区段3。
44.在步骤4中,确定位于山脊最高处且线路沿线的树木高度低于配电网线路高度的第四基准杆塔,将所述第四基准杆塔前后各n2基杆塔所处的配电网线路区段,确定为易遭雷击区段4,其中,所述树木高度为树木的树冠尖端部分与地面的垂直距离。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沿线树木为位于所述配电网线路两侧2m以内的树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易遭雷击区段4包括所述第四基准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和2n2基杆塔所处的线路区段。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树木高度通常在19m左右,且树木高度是指在1年生长周期情况下,树木树冠尖端部分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其中,山脊位置是指山势较陡峭、周围地势起伏较大的线路区段。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配电网线路的沿线地形特点,确定处于山脊位置最高处且沿线周围的树木高度低于线路高度的杆塔位置,在此杆塔位置设置第四基准杆塔,以第四基准杆塔为基准,沿线路的前5基杆塔和后5基杆塔以及包括第四基准杆塔在内的11基杆塔的线路区段,定为易遭雷击区段4。
48.在步骤5中,对所述易遭雷击区段1、所述易遭雷击区段2、所述易遭雷击区段3、以及所述易遭雷击区段4进行汇总,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包括:若所述易遭雷击区段1、所述易遭雷击区段2、所述易遭雷击区段3、以及所述易遭雷击区段4存在重叠区段,则取最大区段范围确定为所述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
50.在一些实施例中,依次按照步骤1至步骤4,确定所述易遭雷击区段1、所述易遭雷击区段2、所述易遭雷击区段3、所述易遭雷击区段4。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易遭雷击区段1、所述易遭雷击区段2、所述易遭雷击区段3、以及所述易遭雷击区段4进行合并,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若所述易遭雷击区段1、所述易遭雷击区段2、所述易遭雷击区段3、以及所述易遭雷击区段4存在重叠区段,则结合重叠部分,取易遭雷击区段1、所述易遭雷击区段2、所述易遭雷击区段3、以及所述易遭雷击区段4的最大区段范围确定为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
52.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重叠区段,应对其作合并同类项取最大区段范围,例如,某个杆塔出现过雷击导致设备损毁的情况,同时该杆塔也距离移动基站(例如,电信基站)很近。根据步骤1,确定的易遭雷击区段为#10~#31杆塔(即,21基杆塔),而根据步骤2,确定出来的易雷击区段则为#21~#42杆塔(即,21基杆塔)。根据步骤1和步骤2确定的易遭雷击区段有重叠,就取两者的最大范围,即#10~#42杆塔。
53.需要说明的是:应严格按照步骤1至步骤4的顺序,确定易遭雷击区段,顺序不能颠倒。否则会因引起雷击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降低确定配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的准确性。
54.通过本技术提供的确定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的方法,划分配电网线路中易遭雷击区段,可以更准确、精细的划分,以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针对性、依靠工作经验进行确定配电网中易遭雷击区段。
55.此外,除非权利要求中明确说明,本技术所述处理元素和序列的顺序、数字字母的使用、或其他名称的使用,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流程和方法的顺序。尽管上述披露中通过各种示例讨论了一些目前认为有用的发明实施例,但应当理解的是,该类细节仅起到说明的目的,附加的权利要求并不仅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权利要求旨在覆盖所有符合本技术实施例实质和范围的修正和等价组合。例如,虽然以上所描述的系统组件可以通过硬件设备实现,但是也可以只通过软件的解决方案得以实现,如在现有的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上安装所描述的系统。
56.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57.针对本技术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技术作为参考。与本技术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技术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技术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技术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技术所述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技术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