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2-02-19 04:20: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导风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是一种可对室内空间的温度及空气进行调节的装置,以使在室内的人体感到较为舒适,然而目前的空调器如中国专利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3423848a的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其仅采用扫风叶片和一截面呈弧形状的外导风板进行吹风时的风向引导,因此当外导风板旋转打开后,其风向最高也可仅被引导至平行吹风,然而该外导风板的风向调整仍会发生经常会出现,风直吹人现象,尤其是风量强度较大情况下,且出风温度较低极其容置导致感冒,甚至被吹而发生面瘫的情况,所以急需一种可避免空调风直吹人的导风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防止空调风直吹人的同时实现柔风吹风模式,使得空调器的使用更为舒适的一种空调器。
4.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外壳体、第一风向引导板和第二风向引导板;所述外壳体包括形成与外壳体内的送风通道和设置于外壳体外侧壁上并与送风通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并通过外壳体上的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二风向引导板可转动地设置于送风通道内,并通过外壳体上的第二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空调器具有柔风感模式,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对部分出风口进行遮挡,第二风向引导板旋转至呈送风通道的上内壁和下内壁方向延伸,且第二风向引导板旋转至朝送风通道的上内壁和下内壁方向延伸;送风通道的上内壁和第二风向引导板之间形成第五夹角,第五夹角的角度为e,e的范围为60
°
≤a≤65
°
,送风通道的下内壁和第二风向引导板之间形成第七夹角,第七夹角的角度为g,g的范围为100
°
≤a≤105
°

5.作为优选,第一风向引导板旋转打开出风口时,前板的上端与出风口的上边缘之间形成送风空隙,且后板的尾端仍靠近出风口的下边缘,前板与送风通道的上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为a,a的范围为50
°
≤a≤65
°

6.作为优选,后板与送风通道的下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角度为b,b的范围为140
°
≤b≤160
°

7.作为优选,前板的上端与出风口的上边缘之间的送风空隙距离为l1,l1的范围为14mm≤l1≤26mm。
8.作为优选,后板的尾端与出风口的下边缘距离为l2,l2的范围为2.5mm≤l2≤5mm。
9.作为优选,所述空调器在制冷或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的前板和后板完全避让开出风口,前板与送风通道的上内壁之间形成第三夹角,第三夹角的角度为c,c的范围为10
°
≤a≤13
°
;并且第二风向引导板旋转至朝出风口外侧延伸,第二风向引导板内壁
与送风通道的上内壁之间形成第六夹角,第六夹角的角度为f,f的范围为140
°
≤a≤145
°

10.作为优选,后板与送风通道的下内壁之间形成第四夹角,第四夹角的角度为d,d的范围为10
°
≤d≤17
°

11.作为优选,前板的上端与出风口的上边缘之间的送风空隙距离为l3,l3的范围为50mm≤l3≤57mm。
12.作为优选,后板的尾端与出风口的下边缘距离为l4,l4的范围为12mm≤l4≤15mm。
13.作为另一方面,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防直吹制冷或制热模式和避让式制冷或制热模式,所述空调器在柔风感制冷或制热模式和避让式制冷或制热模式进行切换;
14.当所述空调器切换至柔风感制冷或制热模式时,第一风向引导板旋转打开出风口时,前板的上端与出风口的上边缘之间形成送风空隙,且后板的尾端仍靠近出风口的下边缘,前板与送风通道的上内壁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为a,a的范围为50
°
≤a≤65
°
,后板与送风通道的下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角度为b,b的范围为140
°
≤b≤160
°
,并且第二风向引导板旋转至朝送风通道的上内壁和下内壁方向延伸;送风通道的上内壁和第二风向引导板之间形成第五夹角,第五夹角的角度为e,e的范围为60
°
≤a≤65
°
,送风通道的下内壁和第二风向引导板之间形成第七夹角,第七夹角的角度为g,g的范围为100
°
≤a≤105
°

15.当所述空调器切换至避让式制冷或制热模式,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的前板和后板完全避让开出风口,前板与送风通道的上内壁之间形成第三夹角,第三夹角的角度为c,c的范围为10
°
≤a≤13
°
,后板与送风通道的下内壁之间形成第四夹角,第四夹角的角度为d,d的范围为10
°
≤d≤17
°
,并且第二风向引导板旋转至朝出风口外侧延伸,第二风向引导板内壁与送风通道的上内壁之间形成第六夹角,第六夹角的角度为f,f的范围为140
°
≤a≤145
°

16.本发明所设计的空调器,其从送风通道内吹出来的风,经过第一风向引导板和第二风向引导板导风后,基于第一风向引导板的倾斜前板的设置使得风被引导至向上吹出,从而实现防止风直吹到人体,进一步增加空调使用的舒适性,并且空调调节模式多样化,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17.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柔风感模式的出风状态示意图;
19.图3是两风向引导板完全避开出风口的出风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
22.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空调器,所述的空调器一般采用壁挂式空调器,并且空调器可分为仅制冷功能的空调器或具有制冷/制热功能的空调器,制冷/制热功能的空调器可以实现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的切换工作,以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温度调节。
23.所述空调器包括外壳体1、第一风向引导板2和第二风向引导板3;所述外壳体1包括形成与外壳体1内的送风通道11和设置于外壳体1外侧壁上并与送风通道11连通的出风口12;第一风向引导板2用于对吹出至外界的风进行引导,第二风向引导板3对送风通道11送出进行初步引导;其中送风通道由固定在外壳体内的风道壳组合构成。
24.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2处,并通过外壳体1上的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一旋转轴上与空调器上的电机转轴连接,实现第一风向引导板2旋转摆动。
25.所述第二风向引导板3可转动地设置于送风通道11内,并通过外壳体1上的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二旋转轴上与空调器上的电机转轴连接,实现第二风向引导板3旋转摆动,其中第二风向引导板3连接板,第二旋转轴设置于连接板35上。
26.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2包括前板21和后板22;第一风向引导板2覆盖于出风口12的状态下,前板21在出风口12处呈倾斜设置,后板22在出风口12处呈水平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摆动件4,摆动件4的一端与第一风向引导板2连接,摆动件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旋转轴与外壳体1旋转式连接,优选地,所述摆动件4包括旋转杆42和连接杆41,旋转杆42的端部通过第一旋转轴与外壳体1旋转式连接,连接杆41的端部与第一风向引导板2连接。其中旋转杆42和连接杆41之间的夹角角度为锐角,从而达到在旋转杆42旋转后实现驱动第一风向引导板2半开、全开或关闭出风口12,从而结构设计合理,提升使用性能。
27.所述空调器具有柔风感模式,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2对部分出风口12进行遮挡,第二风向引导板3旋转至朝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和下内壁112方向延伸,且第二风向引导板3旋转至朝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和下内壁111方向延伸;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和第二风向引导板3之间形成第五夹角,第五夹角的角度为e,e的范围为60
°
≤a≤65
°
,送风通道11的下内壁和第二风向引导板3之间形成第七夹角,第七夹角的角度为g,g的范围为100
°
≤a≤105
°
,并且第一风向引导板的前板内壁与第二风向引导板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大于10mm,优选为13mm,第二风向引导板的两端分别与上内壁111和下内壁112之间距离分别为小于等于9mm;其设置在防直吹的同时达到柔风吹风的模式,柔风通过第二风向引导板2对送风通道内的风进行打散,使得风仅可从前板与第二风向引导板2的下端之间、上内壁11与第二风向引导板2的上端之间通过,并且第二风向引导板2还提供一定的吹风阻力。达到柔风吹风的方式,从而使得用户更为舒适的使用空调。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向引导板2旋转打开出风口12时,前板的上端与出风口12的上边缘121之间形成送风空隙,且后板22的尾端仍靠近出风口12的下边缘122,前板21与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为a,a的范围为50
°
≤a≤65
°
。后板22与送风通道11的下内壁112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角度为b,b的范围为140
°
≤b≤160
°
;优选地,前板21的上端与出风口12的上边缘121之间的送风空隙距离为l1,l1的范围为14mm≤l1≤26mm,后板22的尾端与出风口12的下边缘122距离为l2,l2的范围为2.5mm≤l2≤5mm。其中,第二风向引导板3旋转至沿送风通道11长度延伸;或者第二风向引导板3旋转至呈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和下内壁112延伸,并且实现风吹向上方,达到吹风避开
对人直吹的模式,提升空调器使用的舒适性。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在制冷或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2的前板21和后板22完全避让开出风口12,前板21与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之间形成第三夹角,第三夹角的角度为c,c的范围为10
°
≤a≤13
°
后板22与送风通道11的下内壁112之间形成第四夹角,第四夹角的角度为d,d的范围为10
°
≤d≤17
°
;优选地,前板21的上端与出风口12的上边缘121之间的送风空隙距离为l3,l3的范围为50mm≤l3≤57mm,后板22的尾端与出风口12的下边缘122距离为l4,l4的范围为12mm≤l4≤15mm。其中,在空调器进行制热或制冷情况下吹风时提升风速和风量,第二风向引导板3旋转至朝出风口外侧延伸,第二风向引导板3内壁与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之间形成第六夹角,第六夹角的角度为f,f的范围为140
°
≤a≤145
°
,并且避开人体。
30.作为另一实施例,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防直吹制冷或制热模式和避让式制冷或制热模式,所述空调器在柔风感制冷或制热模式和避让式制冷或制热模式进行切换;
31.当所述空调器切换至柔风感制冷或制热模式时,第一风向引导板2旋转打开出风口12时,前板21的上端与出风口12的上边缘121之间形成送风空隙,且后板22的尾端仍靠近出风口12的下边缘122,前板21与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角度为a,a的范围为50
°
≤a≤65
°
,后板22与送风通道11的下内壁112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角度为b,b的范围为140
°
≤b≤160
°
,并且第二风向引导板3旋转至朝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和下内壁112方向延伸;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和第二风向引导板3之间形成第五夹角,第五夹角的角度为e,e的范围为60
°
≤a≤65
°
,送风通道11的下内壁112和第二风向引导板3之间形成第七夹角,第七夹角的角度为g,g的范围为100
°
≤a≤105
°

32.当所述空调器切换至避让式制冷或制热模式,所述第一风向引导板2的前板21和后板22完全避让开出风口12,前板21与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之间形成第三夹角,第三夹角的角度为c,c的范围为10
°
≤a≤13
°
,后板22与送风通道11的下内壁112之间形成第四夹角,第四夹角的角度为d,d的范围为10
°
≤d≤17
°
,并且第二风向引导板3旋转至朝出风口外侧延伸,第二风向引导板3内壁与送风通道11的上内壁111之间形成第六夹角,第六夹角的角度为f,f的范围为140
°
≤a≤145
°
;其中空调器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结构的空调器。
33.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