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18 21:17: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易于变换极性的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数据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应高速光纤的光纤连接器也推出新规格因应,例如四信道qsfp(quad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接口。参阅图1及图2,为习知的一种光纤连接器1,包含壳套11、卡制于所述壳套11内的限位件12、两根被限位于所述壳套11及所述限位件12之间且上下相间隔配置的芯头13、可拆离地组接于所述壳套11后方的尾套14、设置于所述壳套11上且向后延伸的拉柄15,及两个由所述壳套11顶面向上凸伸的卡扣16。当所述光纤连接器1插设时,可将所述壳套11插设于适配件或插座(图未示)上,使所述卡扣16(或其中之一)卡制于适配件或插座的相对应槽位中,进而让所述芯头13分别与另外两个芯头(图未示)相接。透过芯头13的不同对接顺序可产生不同的匹配方式,达到更换极性的效果,以实现多元的连接方式。
3.但所述光纤连接器1在更换极性时,需将所述光纤连接器1由适配件或插座上整个拆除,并上下反转后重新插入,但由于有所述卡扣16卡制定位,因此会造成所述光纤连接器1拔除不易的问题,且这种拆卸方式容易因强硬拉扯而造成所述卡扣16或槽位的磨损,甚至发生所述卡扣16断裂的情形,且当所述光纤连接器1上下反转时,所述拉柄15也会上下反置。更重要的是,在紧密排列的端口列中无法允许这种不齐一的排列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将所述尾套14及所述限位件12拆除,并将内部的所述芯头13上下交换后插回,但此种方式不仅作业困难,且容易伤损纤细的内部线材及配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变换极性的光纤连接器。
5.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定义彼此相互垂直的前后方向、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包含套接件、插置于所述套接件内的插接件、套设于所述插接件后端的尾套,及两根插芯,所述套接件包括外框架,及由所述外框架沿所述前后方向朝后延伸的拉柄,所述外框架形成沿所述前后方向开设的穿设口,及两个沿所述水平方向开设的限位槽,所述插接件形成两个沿所述水平方向朝外凸出,并分别可拆离地被限位于所述限位槽中的外凸块,所述插芯沿所述前后方向穿设所述穿设口,并插设固定于所述插接件前端,所述插芯沿所述上下方向排列。
6.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套接件的外框架具有围绕界定出所述穿设口的前框部、两个连接所述前框部且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沿所述水平方向彼此相间隔的侧框部,及两个沿所述上下方向彼此相间隔且沿所述水平方向连接所述侧框部的连接壁部,每一个侧框部围绕界定出其中一个限位槽,所述拉柄连接所述侧框部及其中一个连接壁部。
7.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套接件的每一个连接壁部沿所述前
后方向形成一个向后延伸的滑槽,所述拉柄形成一个沿所述前后方向朝前延伸且连接相对应连接壁部的滑槽的连接槽。
8.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套接件还包括两个分别由所述连接壁部沿所述上下方向朝外凸伸的接合扣件。
9.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插接件包括供所述插芯插设的壳套,及结合于所述壳套后端的承接座,所述壳套具有供所述插芯穿设的前壁部、两个沿所述上下方向彼此相间隔且由所述前壁部沿所述前后方向朝后延伸的凸垣部,及两个沿所述水平方向相间隔且连接所述前壁部及所述凸垣部的侧壁部,所述承接座具有固定于所述壳套后端的座体部,及两个由所述座体部沿所述水平方向朝外凸伸的凸台部,所述侧壁部分别对齐所述凸台部,且每一个侧壁部与相对应凸台部构成其中一个外凸块。
10.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壳套的每一个侧壁部具有沿所述前后方向朝向前方的前斜面。
11.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壳套的每一个侧壁部形成沿所述水平方向贯穿的扣槽,所述承接座还具有两个由所述座体部沿所述水平方向朝外凸伸的扣榫部,所述扣榫部分别可移除地卡合于所述扣槽中。
12.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插接件的承接座还具有两个由所述座体部沿所述上下方向朝外凸伸的卡扣部,所述尾套形成两个沿所述上下方向开设且分别供所述卡扣部可拆离地卡制的卡合口。
13.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壳套的其中一个凸垣部形成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承接座还具有由所述座体部沿所述上下方向朝外凸伸且至少部分卡制于所述定位槽中的极性部,所述极性部沿所述上下方向穿过其中一个滑槽而显露于外。
14.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装置,其中,所述插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显示于所述壳套的其中一个侧壁部上而能透过相对应限位槽显露于外的极性标记。
15.本实用新型所述光纤连接器装置,其中,每一个外凸块沿所述前后方向与相对应限位槽存在缝隙,使所述插接件仅可相对于所述套接件沿所述前后方向微幅移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使用者仅需以工具或徒手将所述套接件向外撑开,使所述外凸块脱离所述限位槽,便可将所述插接件由所述套接件上取出,并透过上下反转所述插接件改变极性,最后再将所述插接件插置于所述套接件中,即能完成极性变换且拆装容易,连接于所述套接件上的拉柄也不会因变换极性而上下反转,从而克服传统的种种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是侧视图,说明一般的光纤连接器;
18.图2是立体分解图,进一步说明图1的结构;
19.图3是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
20.图4是立体分解图,进一步说明图3各组件间的相对关系;
21.图5是立体图,说明图3上下倒置后的态样;及
22.图6是立体图,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插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4.参阅图3、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的实施例,首先定义彼此相互垂直的前后方向a、水平方向b,及上下方向c,其中所述前后方向a是使用者一般插拔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方向,所述水平方向b以使用者来说为左右方向,前述的方向仅是用来便于说明本实施例的各组件间的连接关系,并应以此限定本实施例的实际应用方式及其设置方向。所述光纤连接器包含一个套接件2、一个插置于所述套接件2内的插接件3、一个套设于所述插接件3后端且沿所述前后方向a朝后延伸的尾套4,及两根沿所述前后方向a插设固定于所述插接件3前端,且彼此沿所述上下方向c排列的插芯5。
25.所述套接件2包括一个外框架21、一个由所述外框架21沿所述前后方向a朝后延伸的拉柄22,及两个沿所述上下方向c彼此相间隔地凸设于所述外框架21上的接合扣件23。所述外框架21具有一个前框部211、两个连接所述前框部211且沿所述前后方向a朝后延伸并沿所述水平方向b彼此相间隔的侧框部212,及两个沿所述上下方向c彼此相间隔且沿所述水平方向b连接所述侧框部212的连接壁部213。所述前框部211围绕界定出一个沿所述前后方向a开设的穿设口214。每一个侧框部212围绕界定出一个沿所述水平方向b开设的限位槽215。每一个连接壁部213形成一个沿所述前后方向a朝后延伸且向后开放的滑槽216。所述拉柄22与所述侧框部212及其中一个连接壁部213一体连接,且所述拉柄22形成一个沿所述前后方向a朝前延伸且连接相对应连接壁部213的滑槽216的连接槽221。所述接合扣件23分别由所述连接壁部213沿所述上下方向c朝外凸伸(即一个向上凸伸,另一个向下凸伸)。
26.参阅图3、图4,及图6,所述插接件3设置于所述外框架21内,并包括一个壳套31、一个结合于所述壳套31后端的承接座32,及数个显示于所述壳套31上的极性标记33。所述壳套31具有一个前壁部311、两个沿所述上下方向c彼此相间隔且由所述前壁部311沿所述前后方向a朝后延伸的凸垣部312,及两个沿所述水平方向b相间隔且连接所述前壁部311及所述凸垣部312的侧壁部313。每一个侧壁部313具有一个沿所述前后方向a朝向前方的前斜面314,并形成一个沿所述水平方向b贯穿的扣槽315。所述凸垣部312的其中一个形成一沿所述前后方向a朝后延伸的定位槽316,所述定位槽316沿所述水平方向b对齐其中一个滑槽216,且沿所述上下方向c位于所述滑槽216的正下方。
27.所述承接座32具有一个座体部321、两个由所述座体部321沿所述水平方向b朝外凸伸的凸台部322、两个由所述座体部321沿所述水平方向b朝外凸伸且分别可移除地卡合于所述扣槽315中的扣榫部323、两个由所述座体部321沿所述上下方向c朝外凸伸的卡扣部324,及一个由所述座体部321沿所述上下方向c朝外凸伸,且至少部分沿所述前后方向a卡制于所述定位槽316中的极性部325。每一个凸台部322对齐沿所述水平方向b位于同一侧上的侧壁部313,两者外侧面齐平,并构成一个外凸块34,所述外凸块34分别卡制于所述限位槽215中,每一个外凸块34沿所述前后方向a与相对应限位槽215存在缝隙,使所述插接件3仅可相对于所述套接件2沿所述前后方向a微幅移动。所述扣榫部323与所述扣槽315卡合,使所述座体部321固定于所述侧壁部313上,并位于所述壳套31后端。所述极性部325沿所述上下方向c凸伸而穿过相对应的一个滑槽216而向上显露于外。所述极性标记33显示于其中一个侧壁部313上,并能透过相对应的限位槽215显露于外,所述极性标记33可用印制、贴设贴纸或刻印方式显示于所述侧壁部313上,其显示内容可为文字或图案,在本实施例中,所
述极性标记33分别用 和

来标示所述插芯5的极性,使用者可依所述极性标记33来分辨所述光纤连接器的极性。
28.所述尾套4上形成两个沿所述上下方向c开设且分别供所述卡扣部324可拆离地卡制的卡合口41。透过将所述卡扣部324卡制于所述卡合口41,使所述尾套4固定于所述插接件3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插接件3的尾端可再套设一个衔接套6,以作为连接所述承接座32及所述尾套4的组件,并进一步限位固定内部的线材。所述插芯5沿所述前后方向a穿过所述穿设口214并插置固定于所述前壁部311上。所述插芯5沿所述上下方向c分别与所述极性标记33的两个符号( 、

)等高对齐。
29.本实施例是透过所述接合扣件23连接插座或其它适配器,当要更换极性时,是以工具或手将所述侧框部212沿所述水平方向b向外撑开,使得所述外凸块34(即所述侧壁部313与所述凸台部322)不再被所述限位槽215限位,从而可将所述插接件3向后拉引而由所述套接件2上抽出。之后将所述插接件3上下反转,再将所述插接件3插入所述套接件2中,所述前斜面314的坡度设计可以在前述的插入过程将所述侧框部212向外撑开,以降低插置安装的难度。当所述前斜面314进入所述限位槽215后,所述侧框部212会回弹并贴靠所述插接件3,当所述外凸块34完全进入所述限位槽215后,所述插接件3便被定位于所述套接件2上,最终完成更换极性的作业,此时所述凸台部322分别靠置于所述限位槽215的后端,使用者可向前推动所述极性部325而使所述极性部325沿相对应滑槽216向前移动,直至所述侧壁部313靠抵所述限位槽215的前端,如此可使所述插接件3相对于所述套接件2微幅向前移动,使所述插芯5可朝前伸置,以利于连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极性部325会从所述滑槽216的其中之一向上穿出,观察所述极性部325朝向上方或下方,也可以用于了解目前的极性,而所述拉柄22则是始终位在同一个位置而不会变更。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变换极性时不需将所述接合扣件23由插座或适配器上拔下,也不需将内部纤细的线材或组件拆出,作业方便且不会使所述拉柄22上下反置,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