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烧伤翻身床改良搁手板的制作方法

2022-02-18 15: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翻身床配件,具体涉及一种烧伤翻身床改良搁手板。


背景技术:

2.烧伤特别是严重烧伤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为方便翻身,需要卧于特制翻身床上。由于创面未愈、疼痛或者害怕疼痛等因素患者通常不愿意主动运动,往往在舒适的体位上不愿意改变,从而导致各关节活动度受限。对于存在腋下烧伤的患者,上肢长时间内收将造成肩关节活动度下降,同时引起腋下创面浸渍、潮湿、易发生感染。这样,后期还可能出现腋下瘢痕挛缩,甚至影响正常功能。目前常用的翻身床包括床架,床架上方上下正对设置有两块床板,两块床板分别为主床板和副床板。床架对应两块床板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转动支撑座,其中主床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对应的转动支撑座转动连接,副床板通过升降调节装置与主床板连接。在床架对应床板两边处分别可拆卸地设置有搁手板,搁手板包括l形的搁手板架和搁手板本体。搁手板架的一臂竖向设置并与床架通过螺栓锁紧组件连接,搁手板架的竖向臂截面呈圆形,以便于竖向调节和水平转动,搁手板架的另一臂水平设置,其上设置有搁手板本体。搁手板供烧伤患者双上肢放置所用,但是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采用螺栓锁紧组件将搁手板架固定在床架上,存在锁定不牢的问题,搁手板突然下滑的现象时有发生,带给患者惊吓;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自主无意识活动,上肢容易从搁手板滑落。因此,不能可靠地将患者上肢固定于充分外展、合适内收的体位上。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伤翻身床改良搁手板,用在翻身床上,经烧伤患者上肢稳定保持在适当的高度和外展角度,以帮助预防腋下创面感染和瘢痕挛缩。
4.其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烧伤翻身床改良搁手板,包括l形的搁手板架和搁手板本体,所述搁手板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竖向臂和水平臂,其中所述竖向臂的截面呈圆形,所述竖向臂上设置有锁紧组件,所述水平臂上设置有所述搁手板本体,其关键在于,
6.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竖向臂上的至少两组定位结构,所有所述定位结构沿着所述竖向臂的长度方向排布,每个所述定位结构具有沿着所述竖向臂环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
7.所述竖向臂上可滑动调节地设置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用于连接翻身床的床架,该锁定机构与所述定位结构配合以将所述搁手板架定位在所述床架上;
8.所述搁手板本体水平设置在所述水平臂上侧,所述搁手板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上肢定位垫。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既允许搁手板在翻身床上可进行高度调节和外展调节,又能在适当位置稳定定位,提高了可靠性和患者舒适感。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图1的仰视图;
12.图3为图1的俯视图;
13.图4为图1中a

a剖面图;
14.图5为锁定机构与定位孔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上肢定位垫的结构示意图;
16.图7为图6的右视图;
1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翻身床上的示意图;
18.图9为锁定机构将搁手板架固定在t形条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如图1~3所示,一种烧伤翻身床改良搁手板,包括l形的搁手板架1和搁手板本体2,所述搁手板架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竖向臂和水平臂,其中所述竖向臂的截面呈圆形,所述竖向臂上设置有锁紧组件,所述水平臂上设置有所述搁手板本体2。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竖向臂上的至少两组定位结构1a,所有所述定位结构1a沿着所述竖向臂的长度方向排布,每个所述定位结构1a具有沿着所述竖向臂环向分布的至少两个定位位置。所述竖向臂上可滑动调节地设置有锁定机构4,该锁定机构4用于连接翻身床的床架5,该锁定机构4与所述定位结构1a配合形成锁紧组件,以将所述搁手板架1定位在所述床架5上。具体来说,当锁定机构4与不同的定位结构1a切换配合时,可以将搁手板调节到适当高度,并固定。锁定机构4与不同的定位位点锁定,可以实现搁手板本体2相对翻身床床板的外展角度的调节和固定。通过搁手板高度和外展角度的调节,可以满足患者处于仰卧或俯卧位时上臂外展定位的需求。
21.为提高舒适性以及方便患者上肢的稳定定位,所述搁手板本体2水平设置在所述水平臂上侧,所述搁手板本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上肢定位垫3。
22.锁紧组件可以使用多种结构。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4可以看到,所述定位结构1a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1a1,所述定位孔1a1贯穿开设于所述竖向臂上,每个所述定位孔1a1形成一个所述定位位置,同一所述定位结构1a内的所有所述定位孔1a1沿着所述竖向臂环向排布。如图5,所述锁定机构4包括定位套4a和锁定螺栓4b,所述定位套4a内穿设有所述竖向臂,所述定位套4a上螺纹配合有所述锁定螺栓4b,所述锁定螺栓4b穿过任一所述定位孔1a1以将所述搁手板架1相对所述定位套4a锁定。
23.具体来说,经实际验证较为实用的方案是,在竖向臂上设置三个定位结构1a,每个所述定位结构1a包括三个所述定位孔1a1。三排所述定位孔1a1到竖向臂下端的距离从下到上依次为30mm、90mm和270mm。
24.如图4,同一所述定位结构1a内的三个所述定位孔1a1中,位于中间的所述定位孔1a1与其两侧的两个所述定位孔1a1的孔心线夹角为α,α=30
°
。这样,搁手板可以在沿着床边方向、外展30
°
方向和外展60
°
方向实现定位。
25.如图6和7所示,上肢定位垫3包括垫块本体,该垫块本体的下表面落在搁手板本体
2上,该垫块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凹槽3a,以便于患者上肢稳定定位。定位凹槽3a沿着水平臂的方向设置,该定位凹槽3a为通槽。
26.结合图3、6和7,为提高患者上肢放置在上肢定位垫3上的舒适性,定位凹槽3a的内壁截面呈下凹弧形,所述定位凹槽3a的槽底倾斜,所述定位凹槽3a的槽底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β=20
°
~30
°
,所述定位凹槽3a的槽底较低端靠近所述竖向臂。为方便加工,所述垫块本体为楔形块,所述垫块本体的较低端靠近所述竖向臂,所述垫块本体上开设有等深的所述定位凹槽3a,这样就形成了底面倾斜的定位凹槽3a。上肢定位垫3可以采用聚氨酯类泡沫材料制成,兼具刚性和弹性。一种实施例方式中,垫块本体的梯形截面的长边为267mm、短边为96mm、高为480mm,垫块本体的宽度为235mm。
27.上肢定位垫3的固定方式为:结合图1、2、6和7,在垫块本体的下部设置有束带组3b,所述束带组3b包括两根束带,两根束带分别位于垫块本体的两侧,分别从搁手板本体2的两侧绕至其下方并相互连接,从而将所述垫块本体约束在所述搁手板本体2上。两根束带的连接端之间可以通过魔术贴3b1相互配合。
28.搁手板安装在翻身床上的状态如图8所示意。定位套4a与翻身床之间通过设置在翻身床的床架5上的t形条6进行连接。具体来说,在床架5上沿着床板7的长度方向设置有t形条6,t形条6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条板和第二条板,其中第一条板水平设置,第二条板位于竖向面内,第一条板的一边与床架5固定连接,另一边与第二条板的中部连接,从而形成截面呈t字形的t形条6。
29.结合图5和9可以看到,定位套4a上还设有缩口卡槽4c,该缩口卡槽4c为通槽,该缩口卡槽4c的槽底与所述定位套4a固定连接。所述缩口卡槽4c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定位套4a的内孔孔心线方向垂直。所述缩口卡槽4c套在t形条6的第二条板上并可沿着其滑动以调节搁手板相对床板7床头的位置,适应不同身形的患者。缩口卡槽4c的槽底面与所述锁定螺栓4b垂直,所述锁定螺栓4b的螺杆端部从所述缩口卡槽4c的槽底向槽口方向穿出,并抵紧第二条板,从而锁定定位套4a相对t形条6的位置。
30.患者处于平卧位时,竖向臂最下方的一排定位孔1a1与锁定机构4配合;患者仰卧且床头抬高时,竖向臂中间的一排定位孔1a1与锁定机构4配合;患者处于俯卧位时,竖向臂最上方的一排定位孔1a1与锁定机构4配合。这样,可以依靠搁手板将患者上肢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不易滑落,可以保护患者腋神经,提高舒适性和稳定性。
31.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