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施工用减震梁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减震梁。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中,梁柱多采用钢筋架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并且在工地上机械设备较多。机械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震动波,震动波会沿着安装支架往高处传播,设于高处的横梁在受到风力以及不断传播过来的震动影响,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给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3.机械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震动波,震动波会沿着安装支架传播,梁柱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抗震效果较差,震动产生的冲击荷载对整体梁柱结构造成较大的损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建筑施工用减震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减震梁,其结构合理,将震动波及压力通过机械传动的方式进行缓冲卸载,提高能量消耗,进而提高梁柱整体结构的抗震效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减震梁,其包括梁柱本体,所述梁柱本体上方开设有放置槽口,所述放置槽口内嵌设有缓冲箱,所述缓冲箱顶部设置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和两个第二支撑杆;所述缓冲箱内部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存组件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块,所述螺纹块均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块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螺纹块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接在螺纹杆上且第一弹簧设置在螺纹块和缓冲箱内壁之间;所述螺纹杆中央处固定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顶部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底部设置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底部分别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7.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顶部均与承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均贯穿缓冲箱并延伸至缓冲箱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与推板顶部固定连接。
8.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承压板的中线对称设置。
9.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缓冲箱顶部和承压板之间。
10.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梁柱本体顶部开设有多个支撑槽口,所述支撑槽口沿放置槽口边缘处等距均匀设置,所述支撑槽口与放置槽口相通,所述放置槽口内部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顶部设置有连接部件。
11.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缓冲组件的数量为两组并对称设置。
12.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缓冲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螺纹块一侧固定连接。
13.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轴一端贯穿转盘并延伸至转盘一侧,所述连接杆底部分别与连接轴两端固定连接。
14.作为优选实施例,建筑施工用减震梁还包括支撑盘,其为盘状部件;所述支撑盘顶部与千斤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盘一侧与缓冲箱顶部侧壁固定连接。
15.作为优选实施例,建筑施工用减震梁还包括支撑板,其为矩形部件;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千斤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一侧与缓冲箱顶部侧壁固定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减震梁,其结构合理,将震动波及压力通过机械传动的方式进行缓冲卸载,提高能量消耗,进而提高梁柱整体结构的抗震效果。
附图说明
18.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建筑施工用减震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施工用减震梁的正向剖视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施工用减震梁的侧向剖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施工用减震梁的横向截面图;
23.图5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施工用减震梁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26.1、梁柱本体;2、缓冲箱;3、承压板;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螺纹杆;7、螺纹块;8、第一弹簧;9、转盘;10、连接轴;11、推板;12、连接杆;13、第二弹簧;14、支撑槽口;15、千斤顶;16、支撑盘;17、支撑板;18、放置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图1至图6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建筑施工用减震梁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8.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29.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30.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建筑施工用减震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建筑施工用减震梁包括梁柱本体1,所述梁柱本体1上方开设有放置槽口18,所述放置槽口18内嵌
设有缓冲箱2,所述缓冲箱2顶部设置有承压板3,所述承压板3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4和两个第二支撑杆5。
31.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箱2内部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存组件包括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块7,所述螺纹块7均与螺纹杆6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块7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螺纹块7两侧均设置有图2示出的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套接在螺纹杆6上且第一弹簧8设置在螺纹块7和缓冲箱2内壁之间;所述螺纹杆6中央处固定设置有转盘9,所述转盘9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0,所述连接轴10顶部设置有推板11,所述推板11底部设置有两个图5示出的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顶部与推板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2底部分别与连接轴10固定连接。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4及第二支撑杆5顶部均与承压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及第二支撑杆5均贯穿缓冲箱2并延伸至缓冲箱2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杆4及第二支撑杆5的底部与图3示出的推板11顶部固定连接。将缓冲箱2嵌设在梁柱内侧,缓冲箱2通过多个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与承压板3进行连接,通过承压板3与平台底部接触。
3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所述第二支撑杆5沿承压板3的中线对称设置,以保证承压板3始终处于受力均匀的状态。
34.所述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13,所述第二弹簧13设置在缓冲箱2顶部和承压板3之间。当承压板3受压时,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嵌入缓冲箱2内部,通过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和第二弹簧13的配合使用,首先对冲击力进行初步的缓冲。
35.建筑施工用减震梁还包括支撑盘16,其为盘状部件;所述支撑盘16顶部与千斤顶1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盘16一侧与缓冲箱2顶部侧壁固定连接。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梁柱本体1顶部开设有多个支撑槽口14,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槽口14沿放置槽口18边缘处等距均匀设置,所述支撑槽口14与放置槽口18相通,所述放置槽口18内部设置有千斤顶15,所述千斤顶15顶部设置有连接部件。具体地,千斤顶15顶部的支撑盘16与缓冲箱2固定连接,通过千斤顶15对缓冲箱2和承压板3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一定程度上提高梁柱的整体的实用性,满足梁柱针对不同高度的平行进行支撑作用。
37.所述缓冲组件的数量为两组并对称设置。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两组缓冲组件保证缓冲箱2对承压板3的缓冲卸力效果。
38.所述第一弹簧8一端与缓冲箱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8另一端与螺纹块7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4及第二支撑杆5下移推动推板11下移,推板11通过连接杆12与转盘9连接,进而推动转盘9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进而螺纹杆6旋转;螺纹杆6旋转使得螺纹块7移动,使得第一弹簧8处于被挤压的状态,通过第二弹簧13对承压力二次卸力缓冲,通过将震动波和压力通过机械传动的方式进行卸力,提高能量消耗。
39.所述连接轴10一端贯穿转盘9并延伸至转盘9一侧,所述连接杆12底部分别与连接轴10两端固定连接。
40.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施工用减震梁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建筑施工用减震梁还包括支撑板17,其为矩形部件;所述支撑板17的顶部与千斤顶1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
板17一侧与缓冲箱2顶部侧壁固定连接。与图1示出的实施例相比,支撑板17的受力面积更大,进而使得千斤顶15对缓冲箱2的支撑效果更好,保证梁柱对平台整体的支撑效果和抗震缓冲效果。
41.下面结合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施工用减震梁的使用步骤:
42.首先,根据实际所要搭建的平台的高度,通过多个千斤顶15与支撑盘16配合使用,调节梁柱和缓冲箱2整体的支撑高度;
43.通过将缓冲板直接与平台底部接触,当平台上由于承压板3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杆4和多个第二支撑杆5且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5上套接有第二弹簧13;
44.当承压板3受压时,第一支撑杆4及第二支撑杆5嵌入缓冲箱2内部,通过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和第二弹簧13的配合使用,首先对冲击力进行初步的缓冲,支撑杆下移推动推板11下移;
45.由于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和缓冲组件对称设置,保证承压板3的均匀承受力,推板11通过连接杆12与转盘9连接,进而推动转盘9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进而螺纹杆6旋转,螺纹杆6旋转使得螺纹块7移动,使得第一弹簧8处于被挤压的趋势,通过第二弹簧13对承压力二次卸力缓冲,通过将震动波和压力通过机械传动的方式进行卸力,进而提高梁柱整体结构的抗震效果。
46.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