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取暖器的导风结构和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取暖器的导风结构和取暖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取暖器只能实现单一方向的吹风与取暖,即使是摆叶款的取暖器也只能进行两个方向的吹风与取暖,无法将热风送至房间的各个角落,无法实现全域取暖,使得房间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较大,进而使用户在房间不同位置的体感温度偏差较大,容易影响用户的体验。
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取暖器存在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取暖器的导风结构和取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取暖器存在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取暖器的导风结构,导风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取暖器的出风口处,导风结构包括:容置部;旋转部,旋转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置部上,旋转部具有与出风口对应的格栅组件。
6.进一步地,导风结构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与格栅组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格栅组件转动。
7.进一步地,传动组件是齿轮传动结构、皮带传动结构和蜗杆传动结构中的一种。
8.进一步地,传动组件是齿轮传动结构,格栅组件的外周设置有齿形结构,齿轮传动结构与齿形结构啮合连接。
9.进一步地,导风结构还包括上盖,上盖具有彼此连接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区域上,旋转部设置在第二区域上。
10.进一步地,导风结构还包括后盖,后盖呈环状,环状的后盖与上盖扣合设置以形成环形通道,旋转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环形通道内。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取暖器包括上述的用于取暖器的导风结构。
12.进一步地,取暖器包括:本体,本体具有蜗壳;风机结构,风机结构设置在蜗壳内。
13.进一步地,蜗壳为多个,多个蜗壳绕出风口的周向间隔设置,风机结构为多个,多个风机结构与多个蜗壳一一对应设置。
14.进一步地,取暖器还包括风门,风门可开闭地设置在风机结构与出风口之间,且风门的一侧与蜗壳的通道壁枢转连接。
15.进一步地,取暖器还包括引流板,引流板为一个或多个,引流板的一侧与蜗壳连接,引流板的另一侧朝向出风口的方向倾斜设置。
16.进一步地,当引流板为多个时,引流板包括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
17.第一引流板设置在本体的出风口相对一侧的表面上,第一引流板朝向出风口的方向延伸;第二引流板设置在出风口所在的本体的一侧表面上,第二引流板朝向出风口的方向延伸,以使得蜗壳的风道的出风面积减小。
18.进一步地,取暖器还包括加热结构,加热结构设置在出风口处,加热结构为ptc加热器和电加热管中的一种。
19.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用于取暖器的导风结构,导风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取暖器的出风口处,导风结构包括容置部和旋转部,旋转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置部上,旋转部具有与出风口对应的格栅组件。
20.通过将导风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出风口处,以使导风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出风口转动,这样设置使得导风结构起到了导风的作用,使得导风结构在旋转的同时能够将出风口处的风有效导出,以改变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使得风能够扩散至房间的各个角落,以增加取暖器热风的覆盖范围,有利于降低房间内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差异,使得用户在房间内不同位置处所感受到的温度是一致的,提高了取暖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和使用满意度。旋转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置部上,这样设置使得容置部为旋转部提供了安装位置,提高了旋转部的使用可靠性。旋转部具有与出风口对应的格栅组件,使得旋转部不会对出风口造成遮挡,进而不会影响取暖器的出风效率。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取暖器的爆炸图;
23.图2示出了图1中的本体与风机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24.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取暖器的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取暖器的结构细节图;
26.图5示出了图4中的取暖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细节图。
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8.10、本体;11、出风口;12、蜗壳;20、导风结构;21、驱动组件;22、齿轮传动结构;23、齿形结构;24、上盖;241、第一区域;242、第二区域;25、后盖;26、格栅组件;30、风机结构;31、风轮;32、电机;40、风门;50、第一引流板;60、第二引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0.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
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取暖器存在用户体验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取暖器的导风结构和取暖器。
33.如图1至图5所示,用于取暖器的导风结构20,导风结构20的至少一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取暖器的出风口11处,导风结构20包括容置部和旋转部,旋转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置部上,旋转部具有与出风口11对应的格栅组件26。通过将导风结构20的至少一部分可旋转地设置在出风口11处,以使导风结构20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出风口11转动,这样设置使得导风结构20起到了导风的作用,使得导风结构20在旋转的同时能够将出风口11处的风有效导出,以改变出风口11处的出风方向,使得风能够扩散至房间的各个角落,以增加取暖器热风的覆盖范围,有利于降低房间内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差异,使得用户在房间内不同位置处所感受到的温度是一致的,提高了取暖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和使用满意度。旋转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置部上,这样设置使得容置部为旋转部提供了安装位置,提高了旋转部的使用可靠性。旋转部具有与出风口11对应的格栅组件26,使得旋转部不会对出风口11造成遮挡,进而不会影响取暖器的出风效率。
3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格栅组件26包括格栅,格栅为多个,多个格栅倾斜排列在旋转部上,且多个格栅中的相邻两个格栅间隔设置,这样设置使得格栅能够起到导风的作用,使得出风口11处的风能够由格栅的倾斜方向向外部扩散,同时随着旋转部的360度转动,将风送至房间的各个角落,以加快房间内温升速度,同时能够保证房间内温度的均匀性,以保证用户的良好体验。
35.具体的,导风结构20还包括驱动组件21,驱动组件21通过传动组件与格栅组件26驱动连接,以驱动格栅组件26转动。通过传动组件的设置,增加了驱动组件21与格栅组件26的连接强度,有利于保证传动过程的稳定性,使得驱动组件21启动,通过传动组件进而带动格栅组件26转动,以使格栅组件26能够进行360度的旋转运动,保证格栅组件26能够稳定运行。
36.如图3所示,上述旋转部可仅进行顺时针转动,也可仅进行逆时针转动,也可在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之间进行切换。可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37.可选地,传动组件是齿轮传动结构22、皮带传动结构和蜗杆传动结构中的一种。
38.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当传动组件是皮带传动结构,皮带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轴、皮带轮和皮带,传动轴与格栅组件26驱动连接,皮带轮为多个,传动轴、驱动组件21的输出轴上均设置有皮带轮;皮带绕经皮带轮。这样设置使得皮带绕经驱动组件2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个皮带轮和传动轴上的第二个皮带轮,使得启动驱动组件21,驱动组件21输出动力带动输出轴上的皮带轮转动,以带动皮带转动,皮带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上的皮带轮转动,以使传动轴转动。通过传动轴与格栅组件26的驱动连接带动格栅组件26转动。
39.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当传动组件是蜗杆传动结构时,蜗杆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轴、蜗杆和蜗轮,传动轴与格栅组件26驱动连接,驱动组件2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蜗杆,传动轴上设置有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传动。这样设置使得驱动组件21转动带动蜗杆转动,通过蜗杆与蜗轮的啮合连接带动蜗轮转动,进而使得传动轴转动带动格栅组件26转动。
40.如图3所示,传动组件是齿轮传动结构22,格栅组件26的外周设置有齿形结构23,
齿形结构23沿格栅组件26的外周连续设置。齿轮传动结构22与齿形结构23啮合连接。齿形结构23与格栅组件26驱动连接,齿轮传动结构22的一侧与驱动组件21的输出轴连接,齿轮传动结构22的另一侧与齿形结构23啮合连接。这样设置使得驱动组件21启动使得输出轴转动,进而使齿轮传动结构22转动带动齿形结构23转动,进而使格栅组件26进行360度转动。
4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组件21是同步电机,齿轮传动结构22是小齿轮。
42.具体的,导风结构20还包括上盖24,上盖24具有彼此连接地第一区域241和第二区域242,驱动组件21设置在第一区域241上,旋转部设置在第二区域242上。这样规划了驱动组件21和旋转部的安装位置,提高了二者的使用可靠性,同时使得二者是分开设置的,有利于保证驱动组件21和旋转部均能够独立工作,避免了二者功能上的干扰。
43.具体的,导风结构20还包括后盖25,后盖25呈环状,环状的后盖25与上盖24扣合设置以形成环形通道,旋转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环形通道内。也就是格栅组件26的至少一部分和齿形结构23设置在环形通道内,这样设置使得环形通道为齿形结构23提供了安装位置,同时能够对齿形结构23起到保护的作用,以保证齿形结构23和格栅组件26能够稳定运行。
44.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取暖器包括上述的用于取暖器的导风结构20。
45.如图2所示,取暖器包括本体10、蜗壳12和风机结构30,本体10具有出风口11,出风口11位于本体10的一侧表面上;蜗壳12为多个,多个蜗壳12绕出风口11的周向间隔设置;风机结构30为多个,多个风机结构30与多个蜗壳12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将出风口11设置在本体10的一侧表面上,规划了取暖器的出风路径,提高了出风口11的使用可靠性,同时能够保证取暖器出风的稳定性,以保证取暖器的工作稳定性。蜗壳12为多个,多个蜗壳12绕出风口11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合理规划了多个蜗壳12的设置位置,使得多个蜗壳12的出风方向均朝向出风口11处,进一步规划了取暖器内风的流动路径,提高了取暖器的使用可靠性,使得取暖器的结构更加的合理。多个风机结构30与多个蜗壳12一一对应设置,这样设置使得每个风机结构30均对应一个蜗壳12,以保证每个风机结构30均能够独立稳定工作,同时能够保证蜗壳12的导风作用,使得蜗壳12能够顺利将风机结构30所产生风引导至出风口11处,以保证取暖器的出风顺畅性和连续性,同时由于设置多个风机结构30,大大增加了取暖器的出风量,缩短了取暖时间,使得在很短的时间内取暖器就能够将热风送至房间的各个角落,实现全域取暖,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4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风机结构30包括风轮31和电机32,电机32设置在风轮31的中心位置且与风轮31驱动连接。如图2所示,多个蜗壳12至少包括两个蜗壳12,出风口11设置在两个蜗壳12之间。出风口11位于两个蜗壳12之间的中心位置,同时也是本体10的一侧表面的中心位置。当然,风机结构30也为两个,两个蜗壳12中分别设置有一个风机结构30,且两个蜗壳12的对应的子出风口并列设置两个蜗壳12之间,以形成本体10的出风口11,使得本体10的出风口11位于本体10的一侧表面的中心位置,这样规划有利于取暖器的出风稳定性。
4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采用的是两个蜗壳12的方案,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数量的蜗壳12,仅需保证出风口11为一个且位于本体10的一侧表面的中心位置即可。
48.具体的,出风口11包括至少两个子出风口,两个子出风口并列设置且独立工作,两个子出风口与两个蜗壳12一一对应设置。两个子出风口之间彼此连通,这样设置使得两个
子出风口可以同时出风,也就是说两个子出风口形成的整个出风口11能够实现全域出风。当两个风机结构30中的一个风机结构30工作,另一个风机结构30不工作时,通过对应蜗壳12的输送使得两个子出风口同时出风,以实现出风口11全域出风的效果。也就是说,不管是一个风机结构30工作还是两个风机结构30同时工作,两个子出风口都是会出风的。
49.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子出风口之间彼此不连通。这样设置使得两个子出风口是独立设置的,使得两个子出风口能够单独使用。当两个风机结构30中的一个风机结构30工作,而另一个风机结构30不工作时,仅有两个子出风口中与工作的风机结构30对应的子出风口出风,而另一个子出风口不出风,以达到单独子出风口出风的目的。只有在两个风机结构30同时工作时,两个子出风口才会同时出风。
50.如图4和图5所示,取暖器还包括风门40,风门40可开闭地设置在风机结构30与出风口11之间,且风门40的一侧与蜗壳12的通道壁枢转连接。这样设置使得风门40起到了引流和导风的作用,使得风机结构30产生的风经过蜗壳12运输至风门40处,进而由风门40将风导流至出风口11处,以将风导出,以保证取暖器中风的运输顺畅性,保证出风稳定性。
51.具体的,取暖器还包括引流板,引流板为一个或多个,引流板的一侧与蜗壳12连接,引流板的另一侧朝向出风口11的方向倾斜设置。
52.如图4所示,引流板包括第一引流板50,第一引流板50设置在本体10的出风口11相对一侧的表面上,第一引流板50朝向出风口11的方向延伸。这样设置在取暖工作过程中,第一引流板50与风门40相切贴合,以使第一引流板50起到引流和衔接风门40的作用,以使第一引流板50能够与风门40无缝连接,以减小第一引流板50与风门40连接位置处漏风,从而避免风量的损失,保证出风风量和出风效率,同时能够减小风阻使得出风更加顺畅。
53.如图5所示,引流板包括第二引流板60,第二引流板60设置在出风口11所在的本体10的一侧表面上,第二引流板60朝向出风口11的方向延伸,以使得蜗壳12的风道的出风面积逐渐减小。也就是说第二引流板60所对应的风道的出风面积是沿靠近出风口11的方向逐渐减小的。这样设置使得在换气工作过程中,第二引流板60与风门40相切,以使第二引流板60起到引流和衔接风门40的作用,以使第二引流板60能够与风门40无缝连接,能够有效减少风阻,增加出风强度和出风风量,使得取暖器提升房间内温度的速度更快,保证取暖效果,同时还能降低出风时所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54.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引流板为一个时,可仅设置第一引流板50或者仅设置第二引流板60。当引流板为多个时,第一引流板50和第二引流板60都设置。
5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取暖器采用的是ptc加热器。
5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取暖器可为浴室中的浴霸。当然也可应用其它需要取暖的领域上。
57.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5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