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底盘加强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9: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盘加强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大多空调外机底盘组件由底盘和前后横梁组成,两侧再固定左右侧板,底盘组件是整个空调器的基础,所有的零部件都安装在底盘加强结构上,因此底盘加强结构的强度成为整个空调器运输、安装、长期运转稳定性的基础保障。
3.为了方便运输叉运,常常在前后横梁和左右侧板上设置搬运孔,搬运孔的设置使得横梁和侧板强度变低,很容易变形。在实际售后安装时,由于外机机体很重,搬运过程往往采用撬棍转移,在撬棍撬运时,底盘横梁和侧板极易变形,并由此带来机组外观不良、结构稳定性差、运行时晃动导致异常噪音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在前后横梁和左右侧板上都设置有搬运孔,使得前后横梁和左右侧板的强度变低,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变形。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盘加强结构,包括底盘,在所述底盘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所述左侧板与底盘之间,以及右侧板与底盘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用于防止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搬运时发生变形。
6.该设置可以显著增加左侧板和右侧板安装后的强度,避免其靠近底盘的位置在搬运过程中发生变形,影响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性能。
7.进一步的,在所述底盘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横梁组件,所述横梁组件包括横梁和加强板,所述横梁与所述加强板铆接形成横梁组件,所述加强板用于增强所述横梁的强度。
8.所述加强板的设置可以加强所述底盘前后方向的强度,再配合所述加强梁的设置,实现了所述底盘周向上的加强,无论从任何方向搬运机组均不容易引起前后方向上的横梁组件、左右方向上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变形,大大提高了所述底盘的结构强度,增强了设备的安装稳定性,提升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9.进一步的,在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及横梁组件上均设置有搬运孔,在所述加强梁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上的搬运孔对应设置,所述搬运孔用于空调外机的搬运。
10.该设置在空调外机的四个方向上均设置了搬运孔,实现了空调外机各个方向的搬运,提高了搬运自由度和搬运效率,同时,由于横梁组件及加强梁的设置,使得所述底盘组件的强度大大增加,搬运孔在使用叉车搬运或者使用撬杠挪动时不易发生变形,确保了空调外机的外观质量,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避免了底盘组件不稳导致的使用噪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包括加强梁主体,在所述加强梁主体高度方向的两端设置
有加强梁第一折边,在所述加强梁第一折边远离所述加强梁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加强梁第二折边。
12.所述加强梁第一折边和加强梁第二折边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加强梁的强度,以便于更好地保护左侧板或右侧板,该设置在空调外机搬运时,可以使所述加强梁第二折边抵接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增加其强度,避免搬运时发生变形。
13.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包括横梁主体,在所述横梁主体上设置有搬运孔,在所述横梁主体上设置有搬运孔,在所述横梁主体高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横梁第一折边,在所述横梁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横梁第二折边,所述横梁主体、横梁第一折边、横梁第二折边围设成框形结构,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框形结构内。
14.所述横梁第一折边的设置有助于与所述底盘连接,并增大两者间的接触面积,以便将搬运时的局部受力传递至底盘,避免局部受力过度产生变形,所述框形结构的设置有助于所述加强板对所述横梁的支撑,优选的,所述加强板支撑在所述横梁第一折边上,从而大大加强了所述横梁组件的结构强度,有效地避免了其在搬运过程中变形的风险。
15.进一步的,在所述横梁第二折边上设置有加强梁连接部,在所述加强梁上设置有横梁连接部,所述加强梁连接部和横梁连接部对应设置,用于所述加强梁与所述横梁组件的固定连接。
16.该设置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底盘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所述加强梁的设置,节省了所述底盘重新设计的时间及开模成本。
17.进一步的,在所述横梁主体上设置有侧板连接部,所述侧板连接部用于所述横梁组件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的固定连接。
18.所述侧板连接部为第二螺钉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左侧板、右侧板的顶端与空调外机的顶盖板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以为螺接、卡接等。
19.进一步的,在所述横梁第一折边上设置有第一沉台,在所述底盘的横边上设置有第二沉台,所述第一沉台与第二沉台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沉台与所述第二沉台配合完成所述横梁组件与所述底盘的装配限位。
20.该设置可以大大提升所述横梁组件与所述底盘的装配效率。
2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主体,在所述加强板主体上设置有搬运孔,所述加强板主体上的搬运孔与所述横梁主体上的搬运孔对应设置,在所述加强板主体高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加强板第一折边,所述加强板第一折边用于支撑所述横梁第一折边,在所述加强板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加强板第二折边,在所述加强板第二折边远离所述加强板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加强板第三折边,所述加强板第二折边用于使所述加强板主体与所述横梁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所述加强板第三折边用于与所述横梁主体抵接限位。
22.该设置使得所述横梁组件装配完成后,所述加强板主体与所述横梁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加强板在加强所述横梁强度的同时,对所述横梁第一折边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2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底盘加强结构。
24.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底盘加强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底盘左右方向上加强梁的设置,以及前后横梁
中加强板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底盘组件的结构强度,降低了在搬运过程中横梁及左右侧板变形的风险,保证了产品的外观品质,提高了外机的结构稳定性,避免了运行时晃动带来的噪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大大提高了空调外机底盘组件的结构强度,降低了其变形风险。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设置有底盘加强连接结构的空调器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设置有底盘加强连接结构的空调器外机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盘加强结构正面向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盘加强结构底面向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盘加强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横梁组件外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横梁组件内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横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横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加强梁外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加强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
空调外机;11

左侧板;12

右侧板;13

横梁组件;131

横梁;1311

第一沉台;1312

第一螺钉孔;1313

第二螺钉孔;1314

横梁主体;1315

横梁第一折边;1316

横梁第二折边;132

加强板;1321

加强板主体;1322

第一减料孔;1323

加强板第一折边;1324

加强板第二折边;1325

加强板第三折边;1326

第二减料孔;14

加强梁;141

加强梁主体;1411

第三螺钉孔;142

加强梁第一折边;143

加强梁第二折边;144、避让孔;15

底盘;151

第二沉台;152

纵边;153

横边;154

加强筋;16

搬运孔;17

顶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为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40]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底盘加强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0041]
实施例1
[004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底盘加强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底盘15,在所述底盘1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在所述左侧板11与底盘15之间,以及右侧板12与底盘15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梁14,所述加强梁14用于防止所述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在搬运时发生变形,该设置可以显著增加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安装后的强度,避免其靠近底盘15
的位置在搬运过程中发生变形,影响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性能,在现有技术中,所述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与底盘15之间没有其他结构,由于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均为较薄的板材,在两者上设置搬运孔16将大大降低其强度,在搬运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形,引发外观不良、结构不稳或者运行时异常噪声大的问题,所述加强梁14的设置可以显著改善这一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强梁14左右通用,即同一个加强梁14既可以设置在所述左侧板11与底盘15之间,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右侧板12与底盘15之间,该设置可以有效降低零件的开模成本,同时也节省了装配加强梁14时方向辨识的步骤,不需要考虑其需要安装在所述左侧板11与底盘15之间还是安装在所述右侧板12与底盘15之间,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
[004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在所述底盘15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横梁组件13,所述横梁组件13包括横梁131和加强板132,所述横梁131与所述加强板132铆接形成横梁组件13,所述加强板132用于增强所述横梁131的强度,所述加强板132的设置可以加强所述底盘15前后方向的强度,再配合所述加强梁14的设置,实现了所述底盘15周向上的加强,无论从任何方向搬运机组均不容易引起前后方向上的横梁组件13、左右方向上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的变形,大大提高了所述底盘15的结构强度,增强了设备的安装稳定性,提升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横梁组件13前后通用,即同一个横梁组件13既可以设置在所述底盘15的前侧,又可以设置在所述底盘15的后侧,同样有效地降低了零件的开模成本,也节省了横梁组件13的方向辨别环节,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的底盘组件包括底盘15、横梁131,而在本实施例中的底盘组件包括底盘15、横梁组件13、加强梁14,其结构强度大大提高,在设置了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之后,大大提高了所述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的抗变形能力。
[0044]
具体的,如图1

4所示,在所述左侧板11、右侧板12及横梁组件13上均设置有搬运孔16,在所述加强梁14上设置有避让孔144,所述避让孔144与所述左侧板11或右侧板12上的搬运孔16对应设置,所述搬运孔16用于空调外机1的搬运。所述避让孔144与所述左侧板11或右侧板12上的搬运孔16对应设置具体是指,在所述左侧板11与所述底盘15之间的加强梁14上的避让孔144与所述左侧板11上的搬运孔16对应设置,在所述右侧板12与所述底盘15之间的加强梁14上的避让孔144与所述右侧板12上的搬运孔16对应设置,该设置在空调外机1的四个方向上均设置了搬运孔16,实现了空调外机1各个方向的搬运,提高了搬运自由度和搬运效率,同时,由于横梁组件13及加强梁14的设置,使得所述底盘组件的强度大大增加,搬运孔16在使用叉车搬运或者使用撬杠挪动时不易发生变形,确保了空调外机1的外观质量,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避免了底盘组件不稳导致的使用噪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加强梁14包括加强梁主体141,在所述加强梁主体141高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加强梁第一折边142,在所述加强梁第一折边142远离所述加强梁主体141的一端设置有加强梁第二折边143,所述加强梁第一折边142和加强梁第二折边143可以进一步增加所述加强梁14的强度,以便于更好地保护左侧板11或右侧板12,在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梁第一折边142向远离所述底盘15上纵边152的方向延伸,所述加强梁第二折边143在高度方向上相对延伸,其中,所述高度方向即为附图10中的上下方向,该设置在空调外机1搬运时,可以使所述加强梁第二折边143抵接所述左侧板11或右侧板12,增加其强度,避免搬运时发生变形。
[004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横梁131包括横梁主体1314,在所述横梁主体1314上设置有搬运孔16,在所述横梁主体1314上设置有搬运孔16,在所述横梁主体1314高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横梁第一折边1315,在所述横梁主体1314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横梁第二折边1316,所述横梁主体1314、横梁第一折边1315、横梁第二折边1316围设成框形结构,所述加强板132设置在所述框形结构内。所述横梁第一折边1315的设置有助于与所述底盘15连接,并增大两者间的接触面积,以便将搬运时的局部受力传递至底盘15,避免局部受力过度产生变形,所述框形结构的设置有助于所述加强板132对所述横梁131的支撑,优选的,所述加强板132支撑在所述横梁第一折边1315上,从而大大加强了所述横梁组件13的结构强度,有效地避免了其在搬运过程中变形的风险,其中,所述高度方向即为附图6、7中的上下方向,所述长度方向即为附图6、7中的左右方向,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第一折边1315向所述底盘15的横边153的方向延伸。
[004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图8、图9所示,在所述横梁第二折边1316上设置有加强梁连接部,在所述加强梁14上设置有横梁连接部,所述加强梁连接部和横梁连接部对应设置,用于所述加强梁14与所述横梁组件13的固定连接。该设置使得所述横梁组件13与所述加强梁14固定连接,在所述底盘15上无需设置与所述加强梁14的连接结构,由于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有横梁结构,因此,所述底盘15与横梁组件13的连接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连接结构,无需对所述底盘15的结构做出任何改变,该设置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底盘15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所述加强梁14的设置,节省了所述底盘15重新设计的时间及开模成本,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梁连接部为第一螺钉孔1312,所述横梁连接部为第三螺钉孔1411,两者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48]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

7所示,在所述横梁主体1314上设置有侧板连接部,所述侧板连接部用于所述横梁组件13与所述左侧板11、右侧板12的固定连接。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左右侧板与前后面板的连接,所述空调外机1的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上通常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与前后面板贴合设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侧板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横梁主体1314上靠近左右两端的位置,可以将所述折边较好地固定,进而完成所述左侧板11、右侧板12的固定,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连接部为第二螺钉孔131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左侧板11、右侧板12的顶端与空调外机1的顶盖板17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以为螺接、卡接等。
[004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所述横梁第一折边1315上设置有第一沉台1311,在所述底盘15的横边153上设置有第二沉台151,所述第一沉台1311与第二沉台151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沉台1311与所述第二沉台151配合完成所述横梁组件13与所述底盘15的装配限位,该设置可以大大提升所述横梁组件13与所述底盘15的装配效率,优选的,所述第一沉台1311和所述第二沉台151均有若干,在所述第一沉台1311和所述第二沉台151中设置有对应的固定结构,用于实现所述横梁组件13与所述底盘15之间的固定连接,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为螺钉固定结构。
[0050]
具体的,如图9所示,所述加强板132包括加强板主体1321,在所述加强板主体1321上设置有搬运孔16,所述加强板主体1321上的搬运孔16与所述横梁主体1314上的搬运孔16对应设置,在所述加强板主体1321高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加强板第一折边1323,所述加强板第一折边1323用于支撑所述横梁第一折边1315,在所述加强板主体1321长度方向的两端
设置有加强板第二折边1324,在所述加强板第二折边1324远离所述加强板主体1321的一端设置有加强板第三折边1325,所述加强板第二折边1324用于使所述加强板主体1321与所述横梁主体1314保持一定的距离,所述加强板第三折边1325用于与所述横梁主体1314抵接完成限位,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定的距离即为所述加强板第二折边1324向远离所述加强板主体1321的方向延伸的距离,其具体尺寸在此不做限定,该设置使得所述横梁组件13装配完成后,所述加强板主体1321与所述横梁主体1314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加强板132在加强所述横梁131强度的同时,对所述横梁第一折边1315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如果所述加强板主体1321贴合所述横梁主体1314设置,所述加强板132将仅能加强所述横梁主体1314的强度,在空调外机1搬运过程中,由于横梁第一折边1315并未得到加强,在空调外机1搬运过程中容易从所述横梁第一折边1315发生变形,进而引起空调外机1变形,影响空调器外观,严重时可能影响空调器的正常使用。
[0051]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如图9所示,在所述加强板主体1321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减料孔1322,在所述加强板第三折边1325上设置有第二减料孔1326,该设置对于所述横梁组件13的强度影响较小,却可以减轻所述横梁组件13的重量,节省原料消耗,从而降低所述空调外机1的重量和生产成本。
[0052]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在所述底盘15上形成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加强筋154,该设置可以有效地增加所述底盘15的强度,现有技术中,由于空调外机1绝大部分的部件设置在所述底盘15上,因此需要底盘15保持较高的强度,该设置不需要增加零部件,仅需要相应的冲压工艺即可,简单实用,配合上本实施例中加强梁14、横梁组件13及左侧板11、右侧板12的设置,大大增加了底盘15的强度,提高了其在搬运过程中的抗变形能力。
[0053]
实施例2
[0054]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底盘加强结构。
[0055]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底盘加强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56]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所有进行方向性和位置性指示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顶”、“低”、“尾端”、“首端”、“中心”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情况等,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57]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