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消解仪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9: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实验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解仪。


背景技术:

2.消解仪广泛应用在环保、化工、食品、医药、生化、科研等样品前处理,如:土壤、沉积物、淤泥、固体废弃物、水质、水果、涂料、电子产品等的处理。同时可用于微波消解的预处理和赶酸处理,是原子吸收、原子荧光、icp

aes等分析仪器的最佳助手。
3.现有的消解仪在加热时会均会产生较大的电磁场的干扰和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消解仪,其采用了纳米热能技术在加热时杜绝了电磁场的干扰和危害,且消解的更加的快速、高效和节能,积大的提高了消解的效率。
5.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解仪,包括壳体;
6.所述壳体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消解孔,两个以上的所述消解孔均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腔体连通设置;
7.所述消解孔内安装有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呈中空管状,所述发热管与所述消解孔相匹配,所述发热管伸入所述壳体的内部腔体设置;
8.所述发热管为纳米陶瓷红外发热管。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消解孔同侧设置;
10.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壳体开设所述消解孔的侧壁;
11.所述消解孔贯穿所述保护层设置。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保护层采用微晶陶瓷材质。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为大理石机壳,所述发热管的顶部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平齐设置。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解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消解孔呈阵列分布。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解孔设有二十个;
16.二十个所述消解孔呈五行四列矩形阵列分布。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18.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与所述发热管的数量相匹配,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腔体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发热管一一对应设置,以使一个所述温度传感器感应一个所述发热管的温度并向外界传输温度数据信号;
19.所述控制器呈盒体状,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数据信号,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数据信号控制每个所述发热管的温度。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呈矩形盒体状,所述控制器上竖直开设有
四个挖槽,四个所述挖槽分别开设在所述控制器的四个竖直方向上的棱处;
21.每个所述挖槽的槽底均呈向所述控制器的中心位置凸起的弧状,每个所述挖槽上均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呈圆柱状,所述支撑柱的柱身与所述挖槽的弧状槽底相匹配;
22.所述支撑柱的两端端面分别伸出所述控制器的顶部端面和所述控制器的底部端面设置。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的侧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用于控制每个所述发热管的温度。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柱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第三柱体和第四柱体,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二柱体、所述第三柱体和所述第四柱体分别设置在四个挖槽处;且
25.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二柱体、所述第三柱体和所述第四柱体绕所述控制器的周向依次设置;
26.所述第一柱体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柱体的顶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围挡,且所述第一围挡与所述控制器的顶部固定连接;
27.所述第一柱体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柱体的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围挡,且所述第二围挡与控制器的底部固定连接;
28.所述第三柱体的顶部和所述第四柱体的顶部之间固定有第三围挡,且所述第三围挡与所述控制器的顶部固定连接;
29.所述第三柱体的底部和所述第四柱体的底部之间固定有第四围挡,且所述第四围挡与所述控制器的底部固定连接。
30.本技术实施例消解仪可以用于消解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的物品,且本本身实施例消解仪以壳体为主体,壳体的顶部侧壁上开设两个以上的消解孔,消解孔内安装发热管,发热管的内部中空设置,由此,使得发热管可以用立体包裹式加热,使得消解更加的快速、高效、节能,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且发热管为纳米陶瓷红外发热管,由此采用了纳米热能发热的技术,其穿透能力强,在进行加热时无发热组件、可干烧、没有电磁场的干扰和危害,升温到5℃只需要1秒钟,达到450℃仅仅需要5分钟。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了纳米热能技术在加热时杜绝了电磁场的干扰和危害,且消解的更加的快速、高效和节能,积大的提高了消解的效率。
31.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32.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33.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消解仪的主体结构图;
34.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器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
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36.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39.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40.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消解仪的主体结构图。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器300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或图2所示,该消解仪包括:壳体100,其中,壳体100的一侧侧壁(即顶部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消解孔,两个以上的消解孔均与壳体100的内部腔体连通设置。消解孔内安装有发热管200,发热管200呈中空的管状结构,发热管200的结构与消解孔的结构相匹配,发热管200伸入壳体100的内部腔体。且,上述的发热管200为纳米陶瓷红外发热管200。
41.本技术实施例消解仪可以用于消解玻璃、塑料、金属等材料的物品,且本本身实施例消解仪以壳体100为主体,壳体100的顶部侧壁上开设两个以上的消解孔,消解孔内安装发热管200,发热管200的内部中空设置,由此,使得发热管200可以用立体包裹式加热,使得消解更加的快速、高效、节能,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且发热管200为纳米陶瓷红外发热管200,由此采用了纳米热能发热的技术,其穿透能力强,在进行加热时无发热组件、可干烧、没有电磁场的干扰和危害,升温到5℃只需要1秒钟,达到450℃仅仅需要5分钟。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了纳米热能技术在加热时杜绝了电磁场的干扰和危害,且消解的更加的快速、高效和节能,积大的提高了消解的效率。
42.此处,应当指出的是,纳米陶瓷红外发热管200可以采用以微晶陶瓷作为基体,在纳米陶瓷发热管200的侧壁上涂设纳米加热层,并在发热管200的两端处设置有导线板,导电板上电连接有引线,用于电连接电源和控制器300。
43.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电板可以设有两个,两个导电板分布设置在发热管200的邻近两端的侧壁上,两个导电板上均设有引线,用于电连接电源和控制器300。
44.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电板可以为银条。
4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100的侧壁上设有保护层,保护层与消解孔同侧设置,保护层覆盖壳体100的顶部侧壁,且消解孔贯穿保护层设置。由此,通过在壳体100的顶
部侧壁上设置保护层可以起到在实验中的保护作用。
46.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护层采用微晶陶瓷材质。由此,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顶部面板耐酸、耐碱和耐腐蚀。
4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100为大理石机壳,发热管200的顶部与壳体100的顶部侧壁平齐设置。由此,使得本技术实施例更加的坚固。
4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消解孔设有多个,多个消解孔在壳体100的顶部侧壁上阵列分布。由此,进一步的优化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
49.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消解孔设有二十个,二十个消解孔呈五行四列矩形阵列式分布。由此,进一步的优化了本身申请实施例的结构。
50.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100呈矩形壳体100。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100包括顶罩和底座,其中,顶罩呈一侧设有开设的盒状,底座可拆卸安装在顶罩的开口处,且底座覆盖顶罩的开口。消解孔开设在顶罩背离底座的一侧。由此,方便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清理。
51.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座的开口一侧开设有卡槽,卡槽在底座的开口一侧周向设置,底座朝向顶罩的一侧设有围挡,且围挡与卡槽相匹配。由此,更加的方便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
52.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300,其中,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与发热管200的数量相匹配,温度传感器均位于壳体100的内部腔体处,且温度传感器与发热管200一一对应设置,以上一个温度传感器感应一个发热管200的温度,并向外界传输温度数据信号。控制器300呈盒状,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300电连接,控制器300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数据信号,并通过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数据控制每个发热管200的温度。
53.此处,应当指出的是,控制器300控制发热管200温度的控制程序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来实现,此处,不做赘述。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控制器300为分体式控制器300,控制器300通过导线与发热管200电连接。由此,控制发热管200的温度更加的方便。
54.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300呈矩形盒体状,控制器300上竖直开设有四个挖槽,四个挖槽分别开设在控制器300的四个竖直方向上的棱处。每个挖槽的槽底均呈向控制器300的中心位置凸起的弧状,每个挖槽上均固定有支撑柱400,支撑柱400呈圆柱状,支撑柱400的柱身与挖槽的弧状槽底相匹配。支撑柱400的两端端面分别伸出控制器300的顶部端面和控制器300的底部端面设置。由此,进一步的优化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
55.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支撑柱400的两端均设置有垫块,垫块为橡胶块。由此,进一步可以起到减震和防滑的作用。
5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器300的侧壁上设有控制面板500,用于控制每个发热管200的温度。且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面板500为触摸式显示屏,由此,可以显示发热管200的温度数据,也可以通过触碰显示屏控制发热管200的温度数据。
5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柱400包括第一柱体410、第二柱体420、第三柱体
430和第四柱体440,第一柱体410、第二柱体420、第三柱体430和第四柱体440分别设置在四个挖槽处,且第一柱体410、第二柱体420、第三柱体430和第四柱体440绕控制器300的周向依次设置。第一柱体410的顶部和第二柱体420的顶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围挡,且第一围挡与控制器300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柱体410的底部和第二柱体420的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二围挡,且第二围挡与控制器300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三柱体430的顶部和第四柱体440的顶部之间固定有第三围挡,且第三围挡与控制器300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三柱体430的底部和第四柱体440的底部之间固定有第四围挡,且第四围挡与控制器300的底部固定连接。
58.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