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移动的分布式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9: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分布式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充电类车型应用广泛,在工业级应用中,车辆的数量较多,配备有专门用以充电的充电间,可对多个车辆进行批量式的充电。
3.现阶段,充电桩处于定点位置与充电车位一一对应,不能移动。但基于作业需求,充满电的车辆可放在充电车位内,其他车辆则不能使用该车位所对应的充电接口,等待移车、转移车辆较为麻烦,耗费时间、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分布式充电系统,设计分布式的充电区域,在一个单元内可进行充电接口的自由移动,且不对本单元内的其他充电接口产生影响;可交错选择充电接口,自选车位。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可移动的分布式充电系统,包括主干路、支路、充电装置,所述主干路上设置有主轨道,所述主干路一侧等距设置有多个所述支路,所述主轨道上对应每个所述支路均设置有支轨道,所述支轨道延伸至所述支路上;所述充电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滚轮,使得所述充电装置能够沿所述主轨道运行;当所述充电装置运行至所述支轨道与所述主轨道的连接位置时,向设置所述支路的方向推动所述充电装置,使得所述充电装置能够切轨至所述支轨道上并运行至所述支路上。
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路均对应设置一个充电车位,当所述充电装置运行至所述支路上的所述支轨道的终点时,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接口能够对所述充电车位内的车辆提供充电服务。
7.进一步的,还包括配电箱,所述配电箱设置于所述主干路的另一侧的墙体之上,所述配电箱上设置有多个插接头,所述充电装置上设置有连接头,所述插接头与所述连接头之间通过导线连接导通;所述插接头的数量与所述支路的数量相同。
8.进一步的,所述主干路平行于墙体设置,所述主干路远离墙体的一侧设置多个支路,相邻两个所述支路之间的间距相同,使得每个支路所对应的充电车位的尺寸相同;所述主干路与所述墙体之间的间距能够容纳工作人员穿行。
9.进一步的,所述主干路包括基板、支架,所述主轨道架设于所述基板之上,所述支架用以支持所述基板;所述基板向远离墙体的一侧延伸形成所述支路,所述支路的下端设置支架,所述支轨道架设于所述支路上。
10.进一步的,所述主轨道包括第一主轨、第二主轨,所述第一主轨与所述第二主轨等间距并行,所述第一主轨设置于远离所述支路的一侧;所述支轨道包括第一支轨、第二支轨,所述第一支轨与所述第二支轨等间距并行,所述第一支轨与所述第一主轨对接连通,所述第二支轨与所述第二主轨对接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轨与所述第一主轨的对接位置设置有切轨空隙,所述第一支轨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主轨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斜面连接,所述第一支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主轨的内侧壁之间设置错位块,所述错位块的尖角朝向所述斜面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轨与第二主轨的对接位置设置有切轨空隙,所述第二支轨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主轨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斜面连接,所述第二支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主轨的内侧壁之间设置错位块,所述错位块的尖角朝向所述斜面设置。
1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支轨与第二主轨有交叉,所述第二支轨与所述主轨道无交叉。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轨与所述第二主轨的交错位置设置有错位阶槽。
15.进一步的,所述错位块为直角三角体,所述错位块的直角长边侧面与第一主轨的内侧壁平滑连接,所述错位块的直角短边侧面与第一支轨的外侧壁、第一主轨的内侧壁对接,所述错位块的斜边侧面与第一支轨的外侧壁平滑连接且所述斜边侧面倾斜置于所述切轨空隙内;当所述滚轮倒行时,所述错位块能够将所述滚轮切换至所述支轨道中运行。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轨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主轨的外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滚轮的宽度,使得所述滚轮前行时,所述斜面能够校正所述滚轮的前行路线使之始终保持在所述主轨道内。
17.所述间距至少为滚轮宽度的两倍。
18.所述第一支轨、第二支轨在与主轨道对接连通时,均通过切轨空隙进行对接连通,使得充电装置能够进行切轨作业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移动的分布式充电系统,基于分布式概念,划分小型的充电区域,在每个单元内,未使用的充电接口可进行自由移动至对应的充电车位,为待充电车辆进行充电。工作人员可任意选择未使用的车位、充电接口进行使用。
21.主干路轨道上可进行自由滑动;支路轨道与充电车位对应,可用以错位移动;便于充电接口装置的交错移动。
附图说明
22.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移动的分布式充电系统的俯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移动的分布式充电系统的干路侧面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移动的分布式充电系统的充电装置前行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移动的分布式充电系统的充电装置倒行切轨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移动的分布式充电系统的错位阶槽结构示意
图。
30.图中:1、主干路;2、主轨道;3、支路;4、支轨道;5、充电装置;6、配电箱;7、导线;8、充电车位;9、切轨空隙;11、基板;12、支架;21、第一主轨;22、第二主轨;24、错位阶槽;41、第一支轨;42、第二支轨;51、充电接口;52、连接头;53、滚轮;61、插接头;91、斜面;92、错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在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设计方位的属于仅表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绝对位置关系。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分布式充电系统,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主要包括主干路1、支路3、充电装置5,所述主干路1上设置有主轨道2,所述主干路1一侧等距设置有多个所述支路3,所述主轨道2上对应每个所述支路3均设置有支轨道4,所述支轨道4延伸至所述支路3上;所述充电装置5的下端设置有滚轮53,使得所述充电装置5能够沿所述主轨道2运行;当所述充电装置5运行至所述支轨道4与所述主轨道2的连接位置时,向设置所述支路3的方向推动所述充电装置5,使得所述充电装置5能够切轨至所述支轨道4上并运行至所述支路3上。
33.可将充电装置5在充电间内进行小区域的划分,分布式管理,每个单元内设置一个配电箱6为本单元内的充电装置5进行供电作业,图1为一个独立单元的俯视图,一个充电间内可设置多个单元。
34.在一个单元内,主要由主干路1、支路3、充电装置5、配电箱6构成基本作业单位。其中,主干路1上可进行充电装置5的自由滑动,可将充电装置5滑动至任意一个支路3内,可进行充电服务,也可进行错位交换。
35.具体的,配电箱6可设置于墙体之上,主干路1则依附于配电箱6的位置进行设置,主干路1可平行与墙体设置,在远离墙体的一侧设置多个支路3,多个支路3之间可等间距设置,每个支路3均对应设置一个充电车位8,当支路3内停留有充电装置5时,则该支路3所对应的充电车位8可提供充电服务。
36.主干路1上架设有主轨道2,支路3上架设有支轨道4,主轨道2与支轨道4反向对接交汇,如图1、图2中所示,以从左向右为正运行方向,即前行方向,从右向左则为倒运行方向,即倒行方向。
3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干路1可以包括基板11、支架12,主轨道2可架设于基板11之上,支架12用以支持基板11。可以理解的是,支路3可依附于基板11形成,可由基板11向远离墙体的一侧延伸形成,支路3的上表面与主干路1的上表面平齐,为主轨道2与支轨道4的交汇、对接提供必要条件。同时,支架12可为支路3提供支撑,支轨道4架设于支路3上,由支架12提供支撑力。
38.主轨道2、支轨道4均为凹槽式轨道,充电装置5的下端设置滚轮53,使之能够在轨道凹槽内运行。
39.当充电装置5前行时,充电装置5仅能够在主轨道2上运行;当充电装置5倒行时,充
电装置5可切轨至支轨道4上,从而运行至支路3上。
40.具体的,主轨道2包括第一主轨21、第二主轨22,第一主轨21与第二主轨22等间距并行,第一主轨21设置于远离支路3的一侧;主轨道2可从主干路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使得充电装置5能够滑动至每一个支路3的位置。
41.支轨道4包括第一支轨41、第二支轨42,第一支轨41与第二支轨42等间距并行,第一支轨41、第二支轨42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弧形轨道与主轨道2进行对接,一部分为竖直轨道用以停置充电装置5。
42.第一支轨41的弧形轨道与第一主轨21对接,对接位置设置切轨空隙9,使得第一支轨41的轨道凹槽与第一主轨21的轨道凹槽连通。第二支轨42的弧形轨道与第二主轨22对接,对接位置设置切轨空隙9,使得第二支轨42的轨道凹槽与第二主轨22的轨道凹槽连通。第二主轨22与第二支轨42的对接连通结构与第一主轨21与第一支轨41的对接连通结构同理设置。
43.请参阅图2、图5、图6,以第一支轨41与第一主轨21的对接位置处设置的切轨空隙9为例进行说明:
44.切轨空隙9连通第一支轨41与第一主轨21的轨道凹槽。可以明确的是,第一主轨21的外侧壁与第一支轨41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滚轮53的宽度,基于对接处的连接结构,两个轨道的凹槽在切轨空隙9内并行,因此,切轨空隙9的宽度至少为滚轮53的宽度的两倍。
45.基于上述宽度的切轨空隙9,当滚轮53位于切轨空隙9内时,可对充电装置5施加垂直于主轨道2的水平推力或者拉力,使得滚轮53能够在切轨空隙9内产生横移,滚轮53可从第一主轨21的轨道凹槽范围横移至第一支轨41的轨道凹槽范围,也可由第一支轨41的轨道凹槽范围横移至第一主轨21的轨道凹槽范围。滚轮53在横移时,横移方向与主轨道2的走向垂直。
46.进一步的,可在切轨空隙9处设置斜面91、错位块92,用以校正滚轮53的运行方向,便于切轨运行。
47.具体的,第一支轨41与第一主轨21对接连通时,第一支轨41的内侧壁与第一主轨21的内侧壁之间通过一直的倾斜段连接,使得切轨空隙9在该位置处具有斜面91。第一支轨41的外侧壁与第一主轨21的内侧壁之间设置错位块92,错位块92具有朝向斜面91的尖角。
48.即,第一主轨21的轨道凹槽的内侧壁形成一定长度的断开区域,使得第一支轨41与第一主轨21连通,在断开区域后端设置连接块92,前端设置倾斜段形成斜面91。
49.错位块92为直角三角形的块体,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长边侧面与第一主轨21的轨道凹槽的内侧壁的内侧面平滑连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短边侧面连接至第一主轨21的断开区域的后端以及第一支轨41轨道凹槽的外侧壁端部,使得错位角92的斜边侧面与第一支轨41的轨道凹槽的外侧壁的内侧面平滑连接,同时在切轨空隙9内形成一个朝向斜面91的尖角,如图5、图6中所示。
50.可以理解的是,直角长边侧面与第一主轨21的轨道凹槽的内壁侧的内侧面平齐;直角短边侧面设置于第一支轨21、第一支轨41的截断面的端面上,短边侧面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直角斜边侧面与第一支轨41的轨道凹槽的外侧壁的内侧面对齐,使得滚轮53运行至此对接位置时不产生卡滞、卡死现象,能够顺利完成切轨。
51.基于上述切轨空隙9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切轨作业为倒行切轨,充电装置5沿主
轨道2前行,滚轮53在主轨道2上运行,当充电装置5运行至支路3的位置时,可向前运行越过当前支路3的切轨空隙9之后,再进行倒行切轨,倒行切轨时需要对充电装置5施加垂直于主轨道2的水平推力或拉力(力的方向朝向充电车位8),使得滚轮53倒行至切轨空隙9处时产生横移,将充电装置5从主轨道2上切换至支轨道4上。以第一支轨41与第一主轨21为例进行说明:
52.充电装置5的滚轮53沿第一主轨21前行,滚轮53的运行位置越过当前支路3的第一支轨41的切轨空隙9之后,充电装置5倒行,此时,对充电装置5施加垂直于主轨道2的水平推力或拉力(力的方向朝向充电车位8),当滚轮53运行至切轨空隙9内时,滚轮53产生横移,从第一主轨21的轨道凹槽范围横移至第一支轨41的轨道凹槽范围。当充电装置5继续倒行时,滚轮53则进入到错位块92的斜边侧面与第一支轨41的内侧壁之间,此时,滚轮53已处于第一支轨41内。可以理解的是,错位块92的斜边侧面能够对倒行的滚轮53进行限位校正,使之顺利进入到第一支轨41内。
53.可以理解的是,在收到横向的推力或者拉力时,第一主轨21、第二主轨22中的滚轮53可同时进行切轨。
5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充电装置5在前行过程中经过切轨空隙9时,滚轮53可能会产生自主偏移,以第一主轨21、第一支轨41为例,请参阅图5,滚轮53在前行过程中,遇到切轨空隙9产生自主横移,当充电装置5继续前行时,滚轮53受到斜面91的限位校正,可自行归位至第一主轨21内。仅倒行时,存在切轨可能。
55.可以理解的是,当充电装置5前行时,可沿主轨道2到达任意一个支路3的位置,然后,再进行倒行将充电装置5运行至支路3内。若目标支路3与目标充电装置5之间存在多余充电装置5,则可将多余充电装置5先移动至空闲的支路3内,再将目标充电装置5移动至目标支路3内。
56.可以理解的是,充电装置5在主轨道2上运行时,不对支路3内的充电装置产生影响。
5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支轨41与第二主轨22的交错位置设置有错位阶槽24,第一支轨41在错位阶槽24处的凹陷深度加深,第二主轨22在错位阶槽24处的凹陷深度变浅,使得第一支轨41在交错区域沿第一支轨41的走向形成较深的原轨台阶。
58.当充电装置5在主轨道2上运行时,滚轮53沿第二主轨22运行至错位阶槽24处时,滚轮53沿较浅的第二主轨22跨越原轨台阶,不与第第一支轨41产生错轨。
59.当充电装置5在支轨道4上运行时,滚轮53沿第一支轨41的运行至错位阶槽24处时,滚轮53沿较深的第一支轨41内的原轨台阶运行,不与第二主轨22产生错轨。
6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充电装置5上可以设置连接头52,配电箱6上可以设置多个插接头61,使得插接头61与连接头52可以通过导线7连接导通,当充电装置5需要交错时,可将导线7抬起,充电装置5穿行而过即可。在一个单元内,插接头61的数量可以与支路3的 数量相同。
6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