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张紧装置、Ω形驱动装置、成像医学装置以及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21: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张紧装置、
ω
形驱动装置、成像医学装置以及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ω形驱动装置的张紧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这种张紧装置的ω形驱动装置、具有这种ω形驱动装置的成像医学装置、以及具有这种成像医学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2.从现有技术中已知所谓的ω形驱动装置,所述ω形驱动装置构成用于沿着可受拉的调节装置、尤其齿带来调节部件。调节装置或齿带必须保持在拉应力下,以便确保ω形驱动装置的正确的工作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所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说明用于ω形驱动装置的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具有小的结构空间需求。
4.所述目的通过一种用于ω形驱动装置的齿带的张紧装置来实现,所述张紧装置具有型廓部件,所述型廓部件具有与所述齿带的至少一个端侧部段互补的造型,使得所述齿带的端侧部段能够形状配合地紧固在所述型廓部件上,其中所述型廓部件紧固或能够紧固在围绕旋转轴线可枢转地支承的杠杆上。
5.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下文的主题。
6.用于ω形驱动装置的齿带的张紧装置包括型廓部件,所述型廓部件具有与齿带的至少一个端侧部段互补的造型。齿带的端侧部段可形状配合地紧固在型廓部件处。型廓部件紧固或可紧固在围绕旋转轴线可枢转地支承的杠杆上。
7.通过折叠或偏转借助于型廓部件紧固在杠杆上的齿带,可以将所述齿带张紧或置于拉应力下。皮带应力的设定例如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尤其扭矩扳手来实现。张紧装置可设置在齿带的端侧处,并且因此仅少量占用结构空间。因为张紧装置仅包括相对少的结构部件,所以还说明特别成本有利的实现方案。通过端侧的紧固,可以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在齿带的位置方面调节齿带。
8.在设计方案中,杠杆设计用于通过围绕旋转轴线转向70
°
至110
°
的角度、优选地大约90
°
的角度来将所述齿带张紧。换言之,齿带借助于杠杆转向相对大的角度,以使得可以沿着齿带的纵向延展将足够的拉负荷施加到齿带上。将齿带转向至少70
°
、优选地大约90
°
的角度,还确保充分的紧固。
9.在设计方案中,转向的杠杆可借助于锁定装置锁定,尤其可借助于螺栓连接机构锁定。
10.在设计方案中,杠杆具有倒圆的部段,其中张紧的齿带经由所述倒圆的部段引导。因此,张紧的齿带尤其不经由工件边缘,而是经由倒圆的部段引导,以便避免损伤。尤其在杠杆的倒圆的部段的区域中实现齿带以上述至少70
°
、优选地大约90
°
的角度转向。
11.在设计方案中,型廓部件具有多个彼此平行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齿带
的互补构成的接片。因此,齿带的接片形状配合地能够置入到型廓部件的凹槽中。
12.在设计方案中,型廓部件能够力配合地紧固在杠杆处。力配合尤其通过在与齿带的纵向延展基本上垂直延伸的方向上施加力来实现。
13.在设计方案中,型廓部件能够借助于螺栓连接机构紧固在杠杆上。用于将齿带力配合地紧固到张紧装置上的力配合尤其可借助于螺栓连接机构来传递。
14.一种ω形驱动装置、尤其用于成像医学装置的ω形驱动装置包括上述张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张紧装置。
15.在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张紧装置设置在ω形驱动装置的圆弧引导部的端侧处。齿带沿着圆弧引导部引导,并且至少一个张紧装置构成用于将拉应力施加到沿着圆弧引导部引导的齿带上。
16.在设计方案中,在圆弧引导部的端侧处设置有另一张紧装置,并且所述另一张紧装置与至少一个张紧装置相对置地设置。另一张紧装置构成用于将拉应力施加到沿着圆弧引导部引导的齿带上。齿带尤其在分别设置在圆弧引导部的端侧处的两个张紧装置之间张紧。另一张紧装置例如具有已经在上文中描述的特征,并且尤其包括紧固在可枢转的杠杆上的型廓部件,所述型廓部件形状配合地保持ω形驱动装置的齿带的端侧部段。
17.在设计方案中,ω形驱动装置具有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具有两个偏转辊以及设置在两个偏转辊之间且电动地驱动的驱动轮。齿带经由偏转辊和驱动轮的环周部段引导。因此,在驱动单元的区域中,齿带沿着如下轨迹引导:所述轨迹的形状基本上对应于希腊字母ω形(omega)。驱动单元形成可沿着齿带移动的组件。对应地,可以沿着尤其沿着圆弧引导部引导的齿带来调节与驱动单元牢固连接的部件的位置。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动驱动轮的驱动马达、尤其电动马达。
18.偏转辊例如可以可运动地支承,并且尤其弹性预紧,以便使齿带保持在拉应力下。
19.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齿带的张紧决定性地经由上述张紧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张紧装置来实现。在这种实施方案中,偏转辊具有相对于齿带固定支承的旋转轴线。在上下文中,“固定”意味着偏转辊尤其不可能在垂直于齿带的纵向延展的方向上运动,即尤其远离齿带或朝向齿带运动。可理解,偏转辊可围绕其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偏转辊可作为驱动单元的一部分沿着齿带移动。
20.成像医学装置、尤其c形弧x射线装置,具有上述ω形驱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ω形驱动装置。
21.在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ω形驱动装置构成用于在围绕通过检查区域延伸的轨道旋转轴线的至少一个角度范围上来调节成像医学装置的至少一个成像部件。广义上的轨道旋转轴线可以是成像部件围绕其可运动地引导的任意旋转轴线。狭义上的轨道旋转轴线尤其是具有至少一个c形弧的c形弧x射线装置的轨道旋转轴线,所述至少一个c形弧在环周部段上围绕轨道旋转轴线延伸。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意义上的成像部件尤其是必要时具有光圈单元的x射线辐射器(也称为:x射线发射器、x射线管),或x射线探测器、尤其平板探测器。
23.在设计方案中,成像医学装置包括至少一个x射线辐射器和至少一个x射线探测器,所述至少一个x射线辐射器和至少一个x射线探测器分别与检查区域相对置地设置。这种设计方案尤其构成用于提供给出关于检查的身体区域的形态结构的情况的透视图像或
投影拍摄。在设计方案中,透视图像或投影拍摄(也称为:投影)在断层扫描方法的情况下用作用于重建三维图像数据的基础,例如可以从所述三维图像数据中提取层图像。
24.在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ω形驱动装置的圆弧引导部沿着成像医学装置的c形弧延伸,尤其沿着成像医学装置的内部c形弧或外部c形弧延伸。在设计方案中,内部c形弧和外部c形弧尤其经由围绕轨道旋转轴线同心设置的圆弧部段延伸。成像部件尤其分别安装在内部c形弧的端侧处。在其他设计方案中,设有仅仅一个c形弧,成像部件分别紧固在所述c形弧的端侧处。在设计方案中,在c形弧的端侧处、尤其在内部c形弧或外部c形弧的端侧处,分别设有张紧装置,借助于所述张紧装置,可以精确地设定ω形驱动装置的位置,尤其在所述ω形驱动装置在c形弧处的中间位置方面或在所述ω形驱动装置在内部c形弧和/或外部c形弧处的中间位置方面精确地设定。
25.在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ω形驱动装置构成用于沿着外部c形弧调节至少一个成像部件。另一ω形驱动装置、尤其具有已经描述的特征的另一ω形驱动装置构成用于沿着内部c形弧调节至少一个成像部件。换言之,设有两个ω形驱动装置,所述ω形驱动装置用于围绕轨道旋转轴线调节至少一个成像部件。至少一个ω形驱动装置的圆弧引导部尤其至少部段地经由外部c形弧延伸。对应地,另一ω形驱动装置的圆弧引导部尤其至少部段地经由内部c形弧延伸。
26.在设计方案中,内部c形弧经由中间滑座与外部c形弧连接,或者内部c形弧经由中间滑座可运动地紧固在外部c形弧处。中间滑座可分别至少部段地沿着内部c形弧和外部c形弧移动。内部c形弧尤其相对于外部c形弧可运动地引导。中间滑座尤其可以借助于至少一个ω形驱动装置沿着外部c形弧运动。内部c形弧尤其可以借助于另一ω形驱动装置相对于中间滑座运动。
27.在设计方案中,c形弧、尤其内部c形弧围围绕角旋转轴线可旋转地紧固在支架上、尤其天花板支架或地板支架上。角旋转轴线尤其垂直于轨道旋转轴线延伸,并且在检查区域内与所述轨道旋转轴线相交。在设计方案中,支架尤其也可以可移动地实施,并且为此支承在底盘上。
28.成像设备具有带有上述特征的成像医学装置。上述成像医学装置例如是成像设备的一部分,尤其医学成像的成像设备的一部分,或者集成在成像设备中。成像设备例如构成用于检测患者体内的形态结构。成像设备例如包括用于显示检测到的和/或数字重建的x射线图像的至少一个显示单元、用于支承患者的检查床(也称为:患者台)、以及系统控制装置,所述系统控制装置尤其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成像模态或上述成像医学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成像医学装置。在设计方案中,成像设备的显示单元包括尤其用于显示检测到的检查区域的图像数据的至少一个显示器或监视器。图像数据的显示例如涉及投影图像的显示或者来自三维重建的尤其断层扫描重建的图像数据组的层图像的显示。在设计方案中,成像设备具有至少一个评估单元或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评估单元或至少一个处理器构成用于执行尤其用于图像评估的至少一个程序或至少一个软件,或者执行至少一个控制例程。在设计方案中,图像评估尤其包括从患者的先前检测到的投影拍摄中尤其根据断层扫描重建确定三维图像数据组和/或从三维重建的图像数据组中提取层图像。在设计方案中,图像评估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人机站或用于检测用户输入的用户界面。在可行的设计方案中,人机界面例如包括在用户侧可激活的多个开关元件或按键,或者具有触敏表面的显示
器(触摸屏)。
附图说明
29.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在示意图中示出:
30.图1在示意性侧视图中示出具有成像医学装置的成像设备;
31.图2在截面图中示出用于ω形驱动装置的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构成用于在围绕轨道旋转轴线的至少一个角度范围上来调节在图1中示出的成像医学装置的成像部件;
32.图3在侧视图中示出图2的张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3.在所有附图中,彼此对应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34.图1在示意性侧视图中示出成像设备100,其具有成像医学装置110、显示单元120和检查床130。
35.在示例性直观表示的实施例中,成像医学装置110构成为具有内部c形弧111和外部c形弧112的c形弧x射线装置。在内部c形弧111的端侧处分别紧固有成像部件113。成像部件113包括具有光圈单元的x射线辐射器114、以及与x射线辐射器114相对置地设置的x射线探测器115。在x射线辐射器114与x射线探测器115之间安置的检查区域u中,可以尤其借助于检查床130引入患者的待检查身体区域。成像部件113可以设置在检查区域u周围的不同位置中。为此,内部c形弧和外部c形弧111、112围绕轨道旋转轴线d1和角旋转轴线d2可旋转地支承。轨道旋转轴线d1和角旋转轴线d2彼此垂直地延伸,并且在检查区域u的中心相交。
36.内部c形弧111经由可运动的中间滑座116紧固在外部c形弧上。中间滑座116沿着在外部c形弧112的径向处于内部的侧上形成的圆弧引导部12可调节地引导。对应地,内部c形弧111可相对于中间滑座116沿着另一圆弧引导部11调节,所述另一圆弧引导部沿着内部c形弧111的径向处于外部的侧延伸。通过沿着圆弧引导部12调节中间滑座116或通过沿着另一圆弧引导部11调节内部c形弧111,可以使成像部件113围绕轨道旋转轴线运动。
37.中间滑座116可沿着圆弧引导部12借助于ω形驱动装置10移动,示出所述中间滑座在外部c形弧112内的位置。可理解,为了沿着圆弧引导部11电动地调节内部c形弧111,设有另一对应地模拟构成的ω形驱动装置。
38.ω形驱动装置10包括:沿着圆弧引导部12张紧的齿带13、两个偏转辊14、以及借助于驱动马达16尤其电动马达电动地驱动的驱动轮15。齿带13在其端部处分别紧固在外部c形弧12处,并且经由偏转辊14和驱动轮15引导。驱动马达16、偏转辊14和驱动轮16形成驱动单元17,所述驱动单元可沿着圆弧引导部12电动地调节。中间滑座116与驱动单元17牢固地连接,使得所述中间滑座与驱动单元17一起运动。
39.外部c形弧112围绕角旋转轴线d2可旋转地支承在成像医学装置110的天花板支架117处。此外,天花板支架117典型地围绕竖直轴线v可旋转地支承,并且沿着导轨118在水平方向h上可移动地引导。同样地,显示单元120经由天花板支撑的铰接式构成的承载臂121在水平方向h上可移动地支承在导轨118处。检查床130具有床部件131(也称为:水平模块),所述床部件安置在高度可调节的立柱132上。在设计方案中,床部件131还在水平方向h上可运动地支承,以便使得能够将患者的待检查身体区域灵活定位在检查区域u中。
40.成像设备100的成像医学装置110构成用于从不同的观察方向检测患者的待检查身体区域的投影拍摄。检测到的投影拍摄例如可以作为检查的身体区域的数字的、尤其断层扫描的重建的基础。为此,成像设备100例如具有未详细示出的评估单元,所述评估单元构成用于从检测到的投影中重建三维图像数据。优选地,在评估单元中还实现软件或程序例程,借助于所述软件或程序例程,可以通过三维图像数据的重建体积来提取二维截面图像。显示单元120具有屏幕121,所述屏幕尤其用于显示投影拍摄和/或截面图像。
41.ω形驱动装置10的齿带13借助于张紧装置1张紧,所述张紧装置分别设置在圆弧引导部12的端侧处。张紧装置1的细节在图2中示出。
42.图1示例性示出张紧装置1,其设置在外部c形弧112的一端。张紧装置1包括围绕旋转轴线d可枢转地支承的杠杆2,在所述杠杆上,借助于螺栓连接机构紧固有型廓部件3。在型廓部件3与杠杆2之间,夹紧有齿带13的端侧部段。齿带13具有多个接片18,所述多个接片垂直于齿带13的纵向延展而延伸。型廓部件3具有与齿带13互补的造型。型廓部件3尤其具有多个凹槽4,在所述凹槽中形状配合地保持有齿带13的接片18。齿带13的端侧部段在张紧装置上的紧固通过形状配合以及由多个螺栓5传递的力配合来实现。
43.紧固在张紧装置1上的齿带13的张紧通过杠杆2围绕旋转轴线d转向至少70
°
、优选地大约90
°
或更大的角度来实现。在此,齿带13经由倒圆的区域6引导,以便避免损坏。
44.杠杆2可锁定在偏转的位置中,以便将齿带13始终保持在拉应力下。为了锁定,如尤其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在后侧设置有另一螺栓连接机构,所述螺栓连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螺栓7,所述另外的螺栓使转向的杠杆2相对于外部c形弧112固定。
45.尽管已经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地说明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中推导出其他变型方案和组合方案,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构思。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