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阿米洛利在防治运动病、梅尼埃病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21: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阿米洛利在防治运动病、梅尼埃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根据乘坐交通工具的不同,运动病可以分为晕车、晕船、晕机、模拟器病和航天运动病等,主要前期表现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流涎、腹部不适、眩晕,最终会诱发恶心、呕吐。虽然离开运动环境后运动病可以逐步得到缓解,但它明显影响人们正常的旅行及在航空、航天与航海等特殊环境下作业。目前,运动病防治方面仍缺少高效而无副作用的药物。现有的效果较好的抗运动病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茶苯海明)、抗胆碱药(东莨菪碱),但是这些药物的有效作用部位还不十分清楚,副作用(视力模糊、记忆力损害)也较大,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运动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加合适的靶点,开发效果好、特异性强、无明显副作用特别是无中枢抑制副作用的抗运动病新药。
3.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该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眩晕剧烈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对于梅尼埃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针对其病理生理过程以对症治疗为主,采用抗晕、镇静、扩张血管、脱水及支持疗法等治疗措施,或是一些破坏性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如内淋巴囊减压或分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迷路损毁或切除术等。这些方法或是影响到治疗效果,或是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损害听力与平衡功能等严重的副作用。
4.运动病与梅尼埃病患者的症状(恶心、呕吐)非常相似,内耳内淋巴液形成过多,导致膜迷路积水,最终诱发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可以开发和利用药物抑制内耳内淋巴过多形成,以应用于运动病和梅尼埃病。
5.醛固酮是机体重要的水盐调节激素,与胞浆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

受体复合体,后者通过核膜,与核中dna特异性结合位点相互作用,调节特异性mrna转录,最终合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进而使管腔膜对na

的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对na

的重吸收增强,对水的重吸收增加,k

的排出量增加。豚鼠腹腔注射醛固酮会导致耳蜗出现膜迷路积水的现象,增加耳蜗组织中的上皮钠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提示醛固酮促进内耳内淋巴生成和/或减少内淋巴重吸收与上皮钠通道有密切联系。
6.上皮钠离子通道,又叫阿米洛利敏感钠离子通道,是控制钠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跨膜离子通道。上皮钠离子通道的功能是重吸收钠离子帮助维持盐和水的平衡稳态,受醛固酮调控,增加钠离子的重吸收。上皮钠离子通道在内耳的上皮细胞也有表达,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上皮钠离子通道的活性的改变都会改变机体的水盐稳态。因此,在运动病和梅尼埃病中上皮钠离子通道的过渡激活可能是内淋巴增加的重要因素。
7.阿米洛利是上皮钠离子通道的抑制剂,作用为干扰上皮细胞的上皮钠通道,抑制na


h

和na


k

交换,阻断钠

钾交换机制,促使钠、氯排泄而减少钾、氢离子分泌。阿米洛利
在临床上主要治疗水肿性疾病。因此,可以利用上皮钠通道的拮抗剂阿米洛利在抗水肿的作用,抑制内耳内淋巴液的生成,减轻前庭刺激的作用,利用盐皮质激素信号途径下游的蛋白上皮钠通道为靶点,从拮抗上皮钠通道的阿米洛利着手研发新的抗运动病和梅尼埃病的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8.解决的技术问题:
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解决了目前存在的现有药物的有效作用部位还不十分清楚,副作用(视力模糊、记忆力损害)也较大,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手术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损害听力与平衡功能等严重的副作用,运动病防治方面仍缺少高效而无副作用的药物等难题;提供了一种阿米洛利在防治运动病、梅尼埃病药物中的应用。
10.技术方案:
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2.一种阿米洛利在防治运动病、梅尼埃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阿米洛利在防治运动病、梅尼埃病药物的治疗效果实验采用的实验动物为sprague

dawley(sd)大鼠,体重200

220g,雌性,适应性饲养3天,然后进行旋转刺激、醛固酮刺激诱导运动病和梅尼病两个晕模型的实验,以条件性味觉厌恶为模型;再进行阿米洛利的抗晕实验,以旋转刺激诱导的条件性味觉厌恶为模型,步骤为:
13.步骤1:0.15%糖精钠溶液让大鼠自由饮用,每24h测量一次饮用量,醛固酮在检测了大鼠两天的0.15%糖精钠溶液饮用量后,即第3天经腹腔注射给予,剂量为36μg/kg,阿米洛利在旋转刺激前1h经腹腔注射给予,剂量为1

20mg/kg;
14.步骤2,旋转刺激诱导大鼠条件性味觉厌恶:旋转刺激诱导sd大鼠产生条件性味觉厌恶(晕),通过测量大鼠对0.15%糖精钠溶液(saccharinsodiumsolution,sss)摄取量的减少情况来进行判断;
15.步骤3,阿米洛利抑制旋转刺激诱导的大鼠条件性味觉厌恶行为:在sd大鼠进行2h的旋转刺激前1h,腹腔注射给予阿米洛利(1

20mg/kg),与旋转刺激前比较,检测旋转刺激后两天大鼠对0.15%糖精钠溶液饮用量的变化。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阿米洛利(amiloride,aml)购自美国西格码

奥德里奇(sigma

aldrich)公司,糖精钠(saccharinsodium)由天津北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sd大鼠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旋转刺激装置在绕竖直轴进行匀速缓慢顺时针旋转的同时,绕水平轴变速旋转,先以角加速度16
°
/s2加速,角速度达到最大值120
°
/s后,立即以

48
°
/s2的角加速度减速,直至停止,10s为一个周期,随后,逆时针方向重复这个周期,如此反复刺激120min,连续监测旋转刺激前两天和旋转刺激后两天各sd大鼠对0.15%糖精钠溶液的饮用量,记录相应实验数据,计算出糖精钠溶液的摄入量变化,指标为:糖精钠溶液饮用量变化百分比=(旋转后2天糖精钠溶液平均饮用量

旋转前2天平均饮用量)/旋转前2天平均饮用量,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tudent’stest),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lsd法进行两两比较,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即具有统计学意义。
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刺激装置按照crampton和lucot(1985)的报道方法,将大鼠自由无约束地放入内嵌有上下两层分隔板的旋转刺激装置中,每块隔板平均分成6份,每份放置1只。
19.有益效果:
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阿米洛利在防治运动病、梅尼埃病药物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1.1、作为醛固酮下游靶蛋白上皮钠通道的拮抗剂,阿米洛利腹腔注射可以缓解旋转刺激引起的条件性味觉厌恶,即可拮抗运动病、梅尼埃病(晕);
22.2、由于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与内耳内淋巴积水及醛固酮在内耳的作用直接相关,因此本研究结果也支持使用阿米洛利可起到治疗梅尼埃病的作用。
23.3、应用阿米洛利拮抗内耳内淋巴液的过多生成的作用,来抑制旋转刺激诱发的运动病和抑制梅尼埃病程进展,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4.4、本发明通过研究显示,阿米洛利药物腹腔注射可以缓解旋转刺激引起的条件性味觉厌恶,即可拮抗运动病、梅尼埃病(晕)。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中旋转刺激对大鼠糖精钠溶液饮用量的影响(n=20)图。
26.图2为腹腔注射阿米洛利后大鼠糖精钠溶液饮用量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28.实施例1:
29.一种阿米洛利在防治运动病、梅尼埃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阿米洛利在防治运动病、梅尼埃病药物的治疗效果实验采用的实验动物为sprague

dawley(sd)大鼠,体重200

220g,雌性,适应性饲养3天,然后进行旋转刺激、醛固酮刺激诱导运动病和梅尼病两个晕模型的实验,以条件性味觉厌恶为模型;再进行阿米洛利的抗晕实验,以旋转刺激诱导的条件性味觉厌恶为模型,步骤为:
30.步骤1:0.15%糖精钠溶液让大鼠自由饮用,每24h测量一次饮用量,醛固酮在检测了大鼠两天的0.15%糖精钠溶液饮用量后,即第3天经腹腔注射给予,剂量为36μg/kg,阿米洛利在旋转刺激前1h经腹腔注射给予,剂量为10mg/kg;
31.步骤2,旋转刺激诱导大鼠条件性味觉厌恶:旋转刺激诱导sd大鼠产生条件性味觉厌恶(晕),通过测量大鼠对0.15%糖精钠溶液(saccharinsodiumsolution,sss)摄取量的减少情况来进行判断;
32.步骤3,醛固酮诱导大鼠条件性味觉厌恶:进一步检测了sd大鼠在腹腔注射醛固酮(ald.
33.36μg/kg)后0.15%糖精钠溶液(sss)饮用量的变化,实验程序和旋转刺激诱导大鼠条件性味觉厌恶的实验相同,只是把旋转刺激换成了腹腔注射醛固酮;
34.步骤4,阿米洛利抑制旋转刺激诱导的大鼠条件性味觉厌恶行为:在sd大鼠进行2h的旋转刺激前1h,腹腔注射给予阿米洛利(1

20mg/kg),与旋转刺激前比较,检测旋转刺激
后两天大鼠对0.15%糖精钠溶液饮用量的变化。
35.图1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ontrol)相比,旋转刺激组(rot.)sd大鼠旋转后的糖精钠溶液饮用量比旋转前显著减少(p<0.01),说明旋转刺激使sd大鼠产生厌饮糖精钠溶液的条件性味觉厌恶行为,即产生了运动病、梅尼埃病(晕)的表现。
36.实施例2:
37.一种阿米洛利在防治运动病、梅尼埃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阿米洛利在防治运动病、梅尼埃病药物的治疗效果实验采用的实验动物为sprague

dawley(sd)大鼠,体重200

220g,雌性,适应性饲养3天,然后进行旋转刺激、醛固酮刺激诱导运动病和梅尼病两个晕模型的实验,以条件性味觉厌恶为模型;再进行阿米洛利的抗晕实验,以旋转刺激诱导的条件性味觉厌恶为模型,步骤为:
38.步骤1:0.15%糖精钠溶液让大鼠自由饮用,每24h测量一次饮用量,醛固酮在检测了大鼠两天的0.15%糖精钠溶液饮用量后,即第3天经腹腔注射给予,剂量为36μg/kg,阿米洛利在旋转刺激前1h经腹腔注射给予,剂量为20mg/kg;
39.步骤2,旋转刺激诱导大鼠条件性味觉厌恶:旋转刺激诱导sd大鼠产生条件性味觉厌恶(晕),通过测量大鼠对0.15%糖精钠溶液(saccharinsodiumsolution,sss)摄取量的减少情况来进行判断;
40.步骤3,醛固酮诱导大鼠条件性味觉厌恶:进一步检测了sd大鼠在腹腔注射醛固酮(ald.
41.36μg/kg)后0.15%糖精钠溶液(sss)饮用量的变化,实验程序和旋转刺激诱导大鼠条件性味觉厌恶的实验相同,只是把旋转刺激换成了腹腔注射醛固酮;
42.步骤4,阿米洛利抑制旋转刺激诱导的大鼠条件性味觉厌恶行为:在sd大鼠进行2h的旋转刺激前1h,腹腔注射给予阿米洛利(1

20mg/kg),与旋转刺激前比较,检测旋转刺激后两天大鼠对0.15%糖精钠溶液饮用量的变化。
43.图2结果显示,10mgkg和20mgkg阿米洛利组相较于旋转刺激组糖精钠溶液饮用量减少情况受到抑制(p<0.01)。以上结果表明,上皮钠通道的拮抗剂阿米洛利可以抑制旋转刺激引起的条件性味觉厌恶行为这一运动病、梅尼埃病(晕)的表现,即可以抑制运动病、梅尼埃病(晕)的发生,提示可将阿米洛利作为药物用于防治运动病与梅尼埃病。
4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