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19: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器,送风方式比较单一。然而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用户对舒适度、体感的要求提高,单一的送风方式越来越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在室内环境温度维持在较舒服的范围内时,如果带有冷气或热气的风吹到人的身上后,会感觉到风力强劲,特别是强冷风吹至用户身上,会降低空调器的舒适性。
3.目前的落地式空调器要实现出风口无风感,通常采用在导风条或百叶上打孔的方式,使得导风条或百叶转动至与出风方向成90度,也即闭合出风口时,即可由微孔对出风气流风进行截流和发散,从而缩短送风距离和弱化气流,避免强气流吹产生不舒适的问题。然而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微孔直径小,造成风阻较大,风量损失非常大,功耗高,且存在无风感气流强弱难调节,方向发散不可控等问题。
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上述提出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散风组件及第一驱动装置;
7.所述壳体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出风口;
8.所述散风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且具有转动到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及从所述出风口移开并隐藏至所述壳体内的第二位置,所述散风组件包括安装板及旋流风轮,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旋流风轮对应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所述安装板的端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臂;
9.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末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带动所述散风组件切换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安装盒,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盒内的第一齿轮和第一弧形齿条,所述第一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齿轮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弧形齿条啮合,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弧形齿条连接。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盒外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安装盒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弧形齿条通过第一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柱穿设所述第一滑槽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接。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出风口的宽度。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及下端均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动臂,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设置有两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每一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转动臂,以同步驱动所述散风组件转动。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可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且在所述开关门打开所述出风口及所述散风组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门及所述散风组件分设于所述出风口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且位于所述壳体内。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开关门的端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及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转动臂的末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带动所述开关门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在上下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开关门与所述安装板在所述壳体的周向上间隔且呈夹角设置。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对应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的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出风口宽度方向排列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可绕竖向轴线转动;
18.在所述散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多个所述导风板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散风组件位于所述导风板组件在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上的下游,且邻近所述出风口一侧缘的所述导风板与所述散风组件的侧边搭接。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及第二导风板,所述出风口宽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导风板靠近所述第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导风板靠近所述第二侧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散风组件靠近所述第一侧的侧边搭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散风组件靠近所述第二侧的侧边搭接。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第一侧及靠近所述第二侧的内壁面凸设有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供所述第一导风板及所述第二导风板搭接。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驱动装置及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搭接于所述搭接部的内侧,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导风板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至搭接于所述搭接部的内侧。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流风轮包括第一旋流风轮及第二旋流风轮,所述第一旋流风轮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安装通孔处;所述第二旋流风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以使所述第二旋流风轮的叶片与所述第一旋流风轮的叶片在所述安装通孔的过风方向上相互层叠或交错设置。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上开设有多个散风孔。
2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散风组件及第一驱动装置;
25.所述壳体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出风口;
26.所述散风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且具有转动到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及从所述出风口移开并隐藏至所述壳体内的第二位置,所述散风组件包括安装
板及旋流风轮,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旋流风轮对应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所述安装板的端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臂;
27.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转动臂的末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带动所述散风组件切换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28.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散风组件的旋流风轮能够有效打散和搅拌气流,使得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实现无风感效果,且风量大,风阻小,噪音低且功耗小。且使得散风组件的安装板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臂与第一传动件连接,避免安装板直接与第一传动件接触,从而可以使得安装板与第一传动件在横向上具有足够的间距,也即使得散风组件具有足够的转动空间,且不会与第一传动件发生干涉,进而保证散风组件的转动平稳性和系统稳定性。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关门打开出风口,散风组件处于第二位置;
33.图4为图3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图1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关门打开出风口,散风组件处于第一位置;
35.图6为图5中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7.图8为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图8中开关门与散风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39.图10为图9中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40.图11为图10中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2为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散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2.附图标号说明:
4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壳体300第一驱动装置510第二驱动件110出风口310第一驱动件520第二传动件111第一侧320第一传动件521第二齿轮112第二侧321第一齿轮522第二弧形齿条200散风组件322第一弧形齿条530第二安装盒210安装板330第一安装盒531第二滑槽
211安装通孔331第一滑槽540第二滑块212搭接部340第一滑块550第二滑柱220旋流风轮350第一滑柱600导风板组件221第一旋流风轮400开关门610第一导风板222第二旋流风轮410第二转动臂620第二导风板230第一转动臂500第二驱动装置630散风孔
44.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5.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46.本发明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4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散风组件200及第一驱动装置300。壳体10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出风口110。散风组件200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0,且具有转动到至少部分覆盖出风口110的第一位置及从出风口110移开并隐藏至壳体100内的第二位置。散风组件200包括安装板210及旋流风轮220,安装板210上开设有安装通孔211,旋流风轮220对应安装于安装通孔211处,安装板210的端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臂230。第一驱动装置300包括第一驱动件310及第一传动件320,第一转动臂230的末端与第一传动件320连接,第一驱动件310与第一传动件320连接,以驱动第一传动件320带动散风组件200切换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48.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壳体100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出风口110的形状可以为长条矩形,也可以为长条椭圆形等,长条形的出风口110可增大送风量及送风范围。壳体100还具有进风口及连通进风口与出风口110的风道。
49.散风组件200整体的形状与出风口110的形状相适配。散风组件200沿上下方向延伸,则安装板210整体也呈长条状,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为了使得从安装通孔211吹出的气流均为经过旋流风轮220打散吹出的气流,优选地使得安装通孔211呈圆形设置,且与旋流风轮220的尺寸相适配。旋流风轮220可以固定连接于安装板210的安装通孔211处,也可以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板210的安装通孔211处,且旋流风轮220的转动轴线可以平行安装通孔211或垂直安装通孔211设置。旋流风轮220具体为轴流风轮。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两层风轮,使得其中一层为静风轮,另一层为动风轮。可以理解的是,旋流风轮220指的是,旋流风轮220的叶片呈弯曲状,或与进风方向呈夹角设置,则使得经过旋流风轮220的气流形成旋流,或使得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不一致。如此,能够有效打散和搅动出风气流,使得出风更加柔和,且风阻和风损小,可有效提升无风感风量。
50.散风组件200与壳体100转动连接,则具体可以通过环形的滑槽滑轨,齿轮齿条等结构实现,只需能够实现转动切换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散风组件200
覆盖出风口110指的是,安装板210的板面遮挡出风口110,如此,使得气流经过散风组件200后,从安装通孔211中吹出。为了提高无风感的效果,在散风组件200处于第一位置时,应使得散风组件200的安装板210大部分或全部覆盖出风口110,从而使得大部分或全部的气流由安装通孔211的旋流风轮220打散搅拌后流出。当散风组件200转动至至少部分覆盖出风口110的第一位置时,由于散风组件200的旋流风轮220的散风扩流作用,使得出风口110吹出的气流为无风感或微风感,从而整机处于微风感模式。当散风组件200转动至从出风口110移开,并隐藏至壳体100内的第二位置时,也即散风组件200无遮挡出风口110,如此,使得风道内的气流无遮挡,经过百叶和/或竖向导风板的导风作用后直接从出风口110吹出,解决了散风组件200的挡风问题,实现整机的常规出风模式,满足快速制热和制冷的需求。通过使得散风组件200隐藏至壳体100内,充分利用壳体100内的空间放置散风组件200,则能够保持整机外观一致性。
51.安装板210的端部设置有横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臂230,则可在安装板210的上端和/或下端设置第一转动臂230。第一转动臂230整体呈横向设置,也即第一转动臂230整体呈水平设置。第一转动臂230可以整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也可以设置为具有台阶结构的阶梯平面状,也即使得第一转动臂230在上下方向上部分弯折,只需使得第一转动臂230整体为横向延伸即可。第一转动臂230的形状可以大致为l形、u形、直线形等,具体在此不做限定。通过使得第一转动臂230的末端连接第一传动件320,第一驱动件310驱动第一传动件320带动散风组件200切换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则散风组件200通过第一转动臂230实现与第一传动件320的连接,避免散风组件200的安装板210直接与第一传动件320连接,从而使得安装板210与第一传动件320在横向上具有足够的间距。
52.本发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散风组件200的旋流风轮220能够有效打散和搅拌气流,使得出风口110吹出的气流实现无风感效果,且风量大,风阻小,噪音低且功耗小。且使得散风组件200的安装板210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臂230与第一传动件320连接,避免安装板210直接与第一传动件320接触,从而可以使得安装板210与第一传动件320在横向上具有足够的间距,也即使得散风组件200具有足够的转动空间,且不会与第一传动件320发生干涉,进而保证散风组件200的转动平稳性和系统稳定性。
53.具体而言,请参照图8至图11,第一驱动装置300包括安装于壳体100的第一安装盒330,第一传动件320包括安装于第一安装盒330内的第一齿轮321和第一弧形齿条322,第一驱动件310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第一齿轮321驱动连接,第一齿轮321与第一弧形齿条322啮合,第一转动臂230的末端与第一弧形齿条322连接。
5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一传动件320的安装和拆卸,使得第一安装盒330设置为由两个盒体拼接而成的结构。为了减小第一安装盒330的占用空间,使得第一安装盒330呈盘状设置。驱动电机可以安装在第一安装盒330内,也可以安装在第一安装盒330外,为了减小第一安装盒330的占用空间,使得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安装盒330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弧形齿条322的长度大于散风组件200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切换的移动行程,以满足散风组件200的转动需求。通过驱动电机、第一齿轮321及第一弧形齿条322的结构实现散风组件200的转动,结构简单可靠,占用空间小,易于实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320也可以为曲柄连杆机构,同样可以实现带动散风组件200切换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5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驱动装置300还包括
设于第一安装盒330外的第一滑块340,第一安装盒330上开设有第一滑槽331,第一滑块340与第一弧形齿条322通过第一滑柱350固定连接,第一滑柱350穿设第一滑槽331设置,第一转动臂230的末端与第一滑块340相连接。
5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340可以设置在第一安装盒330的顶面、底面或侧壁面。为了增大结构强度,优选地使得第一滑块340设置在第一安装盒330的顶面或底面。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驱动装置300设置在散风组件200的底部时,第一滑块340优选地安装在第一安装盒330的顶面。当第一驱动装置300设置在散风组件200的顶部时,第一滑块340优选地安装在第一安装盒330的底面。为了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占用空间,优选地使得第一滑块340呈弧形设置。且使得第一滑块340的形状与第一弧形齿条322的形状相适配。第一滑柱350可以与第一弧形齿条322和第一滑块340的其中一者固定连接,如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与另一者可拆卸连接,如通过插接或套接的方式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滑块340与第一弧形齿条322通过第一滑柱350连接后,第一滑块340与第一安装盒33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减小第一滑块340与第一安装盒330之间的摩擦。使得第一滑块340通过第一滑柱350与第一弧形齿条322连接,且使得第一滑柱350穿设第一安装盒330的第一滑槽331设置,则一方面便于第一滑块340与第一弧形齿条322的拆装,另一方面便于第一滑块340的滑动,且为第一滑块340的滑动提供限位和导向。第一滑柱35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一滑柱350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滑柱350沿第一滑槽33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57.具体地,请参照图9及图10,第一转动臂2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弧段、第二弧段、及连接第一弧段及第二弧段的连接段,第一弧段远离连接段的一端与散风组件200的安装板210连接,第二弧段远离连接段的一端与第一滑块340连接。为了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占用空间,优选地,使得第二弧段、第一滑块340与第一弧形齿条322的形状相适配。
58.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至图10,安装板210的上端及下端均连接有第一转动臂230,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设置有两套第一驱动装置300,每一个第一驱动装置300连接一个第一转动臂230,以同步驱动散风组件20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散风组件200整体呈长条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其重量较重,通过使得安装板210的上端和下端均连接有第一转动臂230,且通过两个第一驱动装置300分别连接第一转动臂230,以同步驱动散风组件200转动,则能够有效提高散风组件200的转动平稳性,进而避免散风组件200出现倾斜、卡死等情况。
5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安装板210的宽度小于出风口110的宽度。可以理解的是,当散风组件200处于第二位置时,散风组件200整体隐藏至壳体100的一侧,通常为出风口110的左右两侧。由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开关门400,用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0,则开关门400的宽度应大于或等于出风口110的宽度。通常,风道壳与蜗壳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能够供开关门400移动,而另一侧的空间较小,以用于供散风组件200移动。由此,为了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将安装板210的宽度设置为小于出风口110的宽度,如此,满足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无风感模式的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散风模块时,能够将散风模块隐藏至壳体100内相对开关门400另一侧的节余空间,且不会增大整机的体积。
60.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6,壳体100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开关门400,开关门400可沿壳体100的周向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00,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0,且在开关门400打开出风口110及散风组件20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开关门400及
散风组件200分设于出风口110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且位于壳体100内。
6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壳体100内设置有风道壳,风道壳围合形成与出风口110连通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风轮,风道外对应壳体100的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换热器。风道壳远离换热器的外壁面与壳体100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第一安装空间。换热器远离风道壳的一端与壳体100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第二安装空间,且第一安装空间及第二安装空间位于出风口110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安装空间大于第二安装空间,则在开关门400打开时,开关门400可以移动第一安装空间。散风组件200移动至第二位置,也即避开出风口110时,散风组件200可以移动至第二安装空间。则充分利用风道壳与壳体100之间,换热器与壳体100之间的空间,使得整机结构更加紧凑。为了保持外观的整体一致性,可以使得散风组件200和/或开关门400整体呈外凸的弧形结构,则在散风组件200及开关门400运动至对应出风口110的位置时,使得散风组件200与壳体100或开关门400与壳体100整体形成圆柱形结构。由于风道为圆弧形结构,使得开关门400沿周向转动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0,散风组件200沿周向切换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充分利用壳体100的周向上的空间,则能够节省壳体100内的其他空间,使得壳体100内的结构更加紧凑。
62.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8至图11,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500,开关门400的端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转动臂410,第二驱动装置500包括第二驱动件510及第二传动件520,第二转动臂410的末端与第二传动件520连接,第二驱动件510与第二传动件520连接,以驱动第二传动件520带动开关门400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0。
63.在本实施例中,开关门400的端部设置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转动臂410,则可在开关门400的上端和/或下端设置第二转动臂410。第二转动臂410整体呈横向设置,也即第二转动臂410整体呈水平设置。第二转动臂410可以整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也可以设置为具有台阶结构的阶梯平面状,也即使得第二转动臂410在上下方向上部分弯折,只需使得第二转动臂410整体为横向延伸即可。第二转动臂410的形状可以大致为l形、u形、直线形等,具体在此不做限定。通过使得第二转动臂410的末端连接第二传动件520,第二驱动件510驱动第二传动件520带动开关门400关闭或打开出风口110。则开关门400通过第二转动臂410实现与第一传动件320的连接,避免开关门400直接与第二传动件520连接,从而使得开关门400与第二传动件520在横向上具有足够的间距。另外,使得开关门400和散风组件200均通过转动臂与传动件连接,则使得开关门400和散风组件200相互之间的转动互不干涉,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64.具体而言,请参照图10及图11,第二驱动装置500包括安装于壳体100的第二安装盒530,第二传动件520包括安装于第二安装盒530内的第二齿轮521和第二弧形齿条522,第二驱动件510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第二齿轮521驱动连接,第二齿轮521与第二弧形齿条522啮合,第二转动臂410的末端与第二弧形齿条522连接。
6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二传动件520的安装和拆卸,使得第二安装盒530设置为由两个盒体拼接而成的结构。为了减小第二安装盒530的占用空间,使得第二安装盒530呈盘状设置。驱动电机可以安装在第二安装盒530内,也可以安装在第二安装盒530外,为了减小第二安装盒530的占用空间,使得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二安装盒530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弧形齿条522的长度大于开关门400在打开出风口110和关闭出风口110的位置切换的移动行程,以满足开关门400的转动需求。通过驱动电机、第二齿轮521及第二弧形齿条522的
结构实现开关门400的转动,结构简单可靠,占用空间小,易于实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520也可以为曲柄连杆机构,同样可以实现带动开关门400切换打开出风口110和关闭出风口110的位置。
6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10及图11,第二驱动装置500还包括设于第二安装盒530外的第二滑块540,第二安装盒530上开设有第二滑槽531,第二滑块540与第二弧形齿条522通过第二滑柱550固定连接,第二滑柱550穿设第二滑槽531设置,第二转动臂410的末端与第二滑块540相连接。
6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块540可以设置在第二安装盒530的顶面、底面或侧壁面。为了增大结构强度,优选地使得第二滑块540设置在第二安装盒530的顶面或底面。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驱动装置500设置在开关门400的底部时,第二滑块540优选地安装在第二安装盒530的顶面。当第二驱动装置500设置在开关门400的顶部时,第二滑块540优选地安装在第二安装盒530的底面。为了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占用空间,优选地使得第二滑块540呈弧形设置。且使得第二滑块540的形状与第二弧形齿条522的形状相适配。第二滑柱550可以与第二弧形齿条522和第二滑块540的其中二者固定连接,如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与另一者可拆卸连接,如通过插接或套接的方式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滑块540与第二弧形齿条522通过第二滑柱550连接后,第二滑块540与第二安装盒53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减小第二滑块540与第二安装盒530之间的摩擦。使得第二滑块540通过第二滑柱550与第二弧形齿条522连接,且使得第二滑柱550穿设第二安装盒530的第二滑槽531设置,则一方面便于第二滑块540与第二弧形齿条522的拆装,另一方面便于第二滑块540的滑动,且为第二滑块540的滑动提供限位和导向。第二滑柱55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二滑柱550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滑柱550沿第二滑槽53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68.具体地,如图9及图10所示,第二转动臂4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弧段、第四弧段、及连接第三弧段及第四弧段的转接段,第三弧段远离转接段的一端与开关门400的端部连接,第四弧段远离转接段的一端与第二滑块540连接。为了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小占用空间,优选地,使得第四弧段、第二滑块540与第二弧形齿条522的形状相适配。
69.在一实施例中,开关门400的上端及下端均连接有第二转动臂410,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设置有两套第二驱动装置500,每一个第二驱动装置500连接一个第二转动臂410,以同步驱动开关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开关门400整体呈长条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其重量较重,通过使得开关门400的上端和下端均连接有第二转动臂410,且通过两个第二驱动装置500分别连接第二转动臂410,以同步驱动开关门400转动,则能够有效提高开关门400的转动平稳性,进而避免开关门400出现倾斜、卡死等情况。
70.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至图11,第一驱动装置300与第二驱动装置500在上下方向依次排列,开关门400与安装板210在壳体100的周向上间隔且呈夹角设置。通过使得第一驱动装置300及第二驱动装置500在上下方向排列,充分利用壳体100上下方向上的空间,使得整机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得开关门400与安装板210在周向上呈夹角设置,则在第一驱动装置300驱动散风组件200转动,第二驱动装置500驱动开关门400转动时不会发生干涉,满足两者各自的转动需求,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7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对应设置于出风口110处的导风板组件600,导风板组件600包括多个沿出风口110宽度方向排列的导风板,导风板
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可绕竖向轴线转动;
72.在散风组件200处于第一位置时,多个导风板打开出风口110,散风组件200位于导风板组件600在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上的下游,且邻近出风口110一侧缘的导风板与散风组件200的侧边搭接。
7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导风板可绕竖向轴线转动,则由导风板实现左右导风。使得散风组件200位于导风板组件600在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上的下游,也即使得散风组件200位于导风板组件600的外侧。可以理解的是,当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微风感模式时,导风板打开出风口110,以引导气流流向散风组件200。导风板搭接于散风组件200的侧边,也即搭接于安装板210左右方向上的侧边。使得导风板向外侧搭接至散风组件200的侧边,则一方面通过导风板和安装板210配合以减小漏风间隙,另一方面,通过导风板引导气流流向安装板210,从而提升散风组件200的无风感效果。
74.具体而言,请参照图3及图7,导风板上开设有多个散风孔630。导风板上设置多个散风孔630,则在实现左右导风的同时,在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微风感模式,也即导风条转动至与散风组件200的安装板210搭接时,导风条上的散风孔630还能够打散气流,从而提升无风感效果。
75.结合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设置有导风板组件600的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如图6及图7所示,导风板组件600包括第一导风板610及第二导风板620,出风口110宽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第一导风板610靠近第一侧111设置,第二导风板620靠近第二侧112设置,第一导风板610与散风组件200靠近第一侧111的侧边搭接,第二导风板620与散风组件200靠近第二侧112的侧边搭接。
76.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10宽度方向具有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也即出风口110的左侧和右侧。第一导风板610即为导风板组件600中最左侧的导风板,第二导风板620即为导风板组件600中最右侧的导风板。通过使得第一导风板610与散风组件200的安装板210的左侧边搭接,第二导风板620与散风组件200的安装板210的右侧边搭接,则围合形成散风出风腔,能够有效地将出风口110的气流全部或大部分引导至散风组件200,从而使得出风口110吹出的气流均为经过打散发散后的气流,从而能够实现更好的无风感效果。
77.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安装板210靠近第一侧111及靠近第二侧112的内壁面凸设有搭接部212,搭接部212供第一导风板610及第二导风板620搭接。在安装板2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搭接部212供第一导风板610及第二导风板620搭接,防止第一导风板610及第二导风板620在气流的作用下与安装板210脱离搭接,使得第一导风板610与安装板210的搭接,第二导风板620与安装板210的搭接更加稳定,且对第一导风板610及第二导风板620的搭接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搭接部212可以与安装板210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搭接部212可以为金属材质,也可以为橡胶等弹性材质。
78.在一实施例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驱动装置及第四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与第一导风板610连接,以驱动第一导风板610转动至搭接于搭接部212的内侧,第四驱动装置与第二导风板620连接,以驱动第二导风板620转动至搭接于搭接部212的内侧。
79.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装置及第四驱动装置具体可以为驱动电机。可以理解的是,在需要开启微风感模式时,散风组件20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之前,导风板组件
600的导风板均转动至与出风口110的出风方向大致呈90度的位置,也即闭合出风口110的位置,当散风组件20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也即移动至出风口110处时,通过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导风板610转动,通过第四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导风板620朝与第一导风板610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实现将第一导风板610及第二导风板620均搭接在搭接部212的内侧,进而实现微风感模式。如此,使得导风板搭接在搭接部212的内侧,则第一导风板610、第二导风板620及安装板210的围合效果更好,且搭接更加稳定,防止因为气流的作用使得第一导风板610与搭接部212,第二导风板620与搭接部212脱离。可以理解的是,导风板组件600还具有设置在第一导风板610与第二导风板620之间的多个导风板,则中间导风板可以与第一导风板610或第二导风板620通过连杆联动,以实现左右导风。
80.在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12,旋流风轮220包括第一旋流风轮221及第二旋流风轮222,第一旋流风轮221固定连接于安装板210的安装通孔211处;第二旋流风轮222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通孔211处,以使第二旋流风轮222的叶片与第一旋流风轮221的叶片在安装通孔211的过风方向上相互层叠或交错设置。
8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流风轮221及第二旋流风轮222具体可以为轴流风轮。第一旋流风轮221固定连接在安装板210的安装通孔211处,则第一旋流风轮221可以与安装板210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压接等方式固定在安装板210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旋流风轮221及第二旋流风轮222均安装在安装通孔211处,且使得两者在安装通孔211的过风方向上相互层叠或交错设置,则第一旋流风轮221和第二旋流风轮222在安装通孔211的过风方向上依次排布。安装通孔211为气流起到疏导和引导的作用。第一旋流叶片的叶片数量和尺寸与第二旋流叶片的叶片数量和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使得第一旋流风轮221固定在安装通孔211处,第二旋流风轮222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通孔211处,则通过第二旋流风轮222的不断转动,一方面驱动气流从安装通孔211吹出,降低风阻及风损,有效提升风量,且可灵活控制出风气流的强弱,另一方面使得第二旋流风轮222叶片与第一旋流风轮221的叶片相互重叠或错位,使得经过安装通孔211的气流不断被第一旋流风轮221和第二旋流风轮222切割、打散、分流和搅拌,使得出风更加柔和,无风感效果大大提升,且使得气流的发散方向可控可调节。
82.安装板210具有迎风侧和背风侧,则可以使得第一旋流风轮221设置在安装板210的迎风侧,第二旋流风轮222设置在安装板210的背风侧,或使得第一旋流风轮221设置在安装板210的背风侧,第二旋流风轮222设置在安装板210的迎风侧。优选地,使得第一旋流风轮221设置在安装板210的迎风侧,第二旋流风轮222设置在安装板210的背风侧。如此,经过安装通孔211的气流,先由第一旋流风轮221(静风轮)打散后再进入第二旋流风轮222(动风轮),再次对气流进行扰流、切割和搅拌,从而提升无风感效果。且将第二旋流风轮222设置在安装板210的背风侧,使得用户可直接观测到第二旋流风轮222的转动,从而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83.具体地,安装板210呈长条状设置,第一旋流风轮221与第二旋流风轮222设置有多个,安装板210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安装通孔211,每一安装通孔211对应设置有一第一旋流风轮221和一第二旋流风轮222,且多个第二旋流风轮222传动连接。
84.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安装通孔211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一旋流风轮221和一个第二旋流风轮222,也即一个静风轮和一个动风轮,则使得每一个安装通孔211均能够实现无
风感出风。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旋流风轮221和多个第二旋流风轮222,提高整个散风组件200的出风量,降低风阻,且提升整体的无风感效果。使得多个第二旋流风轮222传动连接,则仅设置一个驱动装置便可驱动全部的第二旋流风轮222同时转动,简化整体结构,且易于控制。具体地,如图6及图8所示,散风组件200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其中一个第二旋流风轮222连接,以联动多个第二旋流风轮222转动。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第二旋流风轮222的周壁面均设置有轮齿,相邻两第二旋流风轮222的轮齿相互啮合或通过转向齿轮间接啮合。驱动电机具体安装在安装板210上,以随着散风组件200一起转动。且散风组件200转动时,壳体100内具有避让驱动电机转动的避让空间。
85.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8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