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持式高秆作物的害虫捕杀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收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手持式高秆作物的害虫捕杀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高秆作物(例如玉米、高粱、向日葵等)在成株期时,害虫发生为害常较重,调查、收集、研究其发生动态和规律对科学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高秆作物成株期时高度较高,害虫的收集难度较大。调查人员通常选取单位种植面积的作物作为参考,人工调查、收集单位种植面积内高秆作物上的害虫。一些害虫如鞘翅目的双斑萤叶甲后期常在高秆作物的上部,并且具有一定的短距离飞行能力,人工调查、捕捉、收集难度更大。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高秆作物的害虫捕杀收集装置的新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秆作物上具有一定短距离飞行能力害虫捕捉难度大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持式高秆作物的害虫捕杀收集装置。该害虫捕杀收集装置包括:手持杆体,所述手持杆体的内部具有腔体,在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电源装置,在所述杆体上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管体,所述管体的管壁为透明材料,在所述管体内设置有金属网,所述金属网通过开关装置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杆体的外侧,所述杆体与所述管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管体的第二端是敞开的;所述金属网为多层结构,多层结构的所述金属网形成允许害虫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金属网沿所述管体轴向的两侧,所述金属网包括第一金属网和第二金属网,在所述第一金属网和所述第二金属网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第一金属网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二金属网形成第二缺口,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空隙共同形成所述通道。
6.优选地,所述手持杆体是可伸缩的。
7.优选地,在所述管体内设置有止回装置。
8.优选地,所述止回装置包括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所述第一筛网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筛网的一部分重叠,在所述第一筛网与所述第二筛网的重叠部分形成缝隙。
9.优选地,所述手持杆体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杆体在所述手持部形成缩颈结构。
10.优选地,还包括: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杆体上,所述收集装置与所述管体的内部连通,所述收集装置具有容纳腔。
11.优选地,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负压产生装置,所述负压产生装置用于在所述容纳腔内产生负压。
12.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喇叭形的罩体。
13.优选地,所述罩体为筛网。
14.优选地,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错开布置,所述第一金属网完全覆盖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二金属网完全覆盖所述第一缺口;或者
15.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正对。
16.优选地,所述手持杆体和所述管体为塑料材质。
1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网和第二金属网构成多层结构。当有大量的害虫被收集时,多层结构的金属网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对害虫进行捕杀。
18.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高秆作物的害虫捕杀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手持式高秆作物的害虫捕杀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
23.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因此,用“大约”、“左右”等语言所修正的数值不限于该准确数值本身。在一些实施例中,“大约”表示允许其修正的数值在正负百分之十(10%)的范围内变化,比如,“大约100”表示的可以是90到110之间的任何数值。此外,在“大约第一数值到第二数值”的表述中,大约同时修正第一和第二数值两个数值。在某些情况下,近似性语言可能与测量仪器的精度有关。
24.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2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高秆作物的害虫捕杀收集装置。该害虫捕杀收集装置用于捕杀、收集高秆作物上的害虫。在使用时,用户手持该装置进行捕杀、收集害虫。
26.如图1所示,该害虫捕杀收集装置包括:手持杆体11和管体12。
27.所述手持杆体11的内部具有腔体。例如,手持杆体11为柱状体。手持杆体11的材质为金属、塑料等。在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电源装置13。在所述杆体上设置有开关装置14。所述开关装置14与所述电源装置13连接。开关装置14控制电源装置13的供电与停止供电。例如,电源装置13为可充电式电源。例如,锂电池、镍镉电池等。在手持杆体11的底部设置有充电接口。
28.所述管体12的管壁为透明材料。透明材料为玻璃、塑料等。在所述管体12内设置有金属网。金属网在通电后能够杀死触碰金属网的害虫。所述金属网通过开关装置14与所述电源装置13连接。所述管体12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杆体的外侧。所述杆体与所述管体1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管体12的第二端是敞开的。在使用时,管体12的第二端对准害虫,使得害虫被限制在管体12内。最终,害虫触碰金属网。
29.所述金属网为多层结构。多层结构的所述金属网形成允许害虫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金属网沿所述管体12轴向的两侧。被捕杀的害虫通过通道到达管体12的底部,从而便于用户计算害虫的数量、种类等。
30.具体地,所述金属网包括第一金属网15和第二金属网16。第一金属网15和第二金属网16构成多层结构。在所述第一金属网15和所述第二金属网16之间形成空隙。所述第一金属网15形成有第一缺口151。所述第二金属网16形成有第二缺口161。第一缺口151、所述第二缺口161和所述空隙共同形成所述通道。
31.在该例子中,第一金属网15和第二金属网16构成多层结构。当有大量的害虫被收集时,多层结构的金属网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对害虫进行捕杀。
32.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缺口151与所述第二缺口161错开布置。所述第一金属网15完全覆盖所述第二缺口161。所述第二金属网16完全覆盖所述第一缺口151。在该例子中,第一缺口151和第二缺口161错开布置,这使得第一金属网15和第二金属网16覆盖的面积最大。害虫进入管体12后,能够最大限度地被第一金属网15或第二金属网16捕杀,提高了害虫捕杀的效率。
33.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缺口151与所述第二缺口161正对。该通道的距离最短。当有大量的害虫被收集时,能够有效地避免被捕杀的害虫堵塞通道。
3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金属网15和第二金属网16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35.在一个例子中,所述手持杆体11是可伸缩的。例如,手持杆体11包括多个套管。用户根据实际需要拔出套管或者收回套管,从而调节手持杆体11的长度。这使得手持杆体11的适配性更好。
36.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管体12内设置有止回装置。止回装置能够防止收集到的害虫逃逸,保证了捕杀、收集害虫的效率。
37.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所述止回装置包括第一筛网17和第二筛网18。例如,第一筛网17和第二筛网18为塑料筛网或者金属筛网。所述第一筛网17的一部分171和所述第二筛网18的一部分181重叠。在所述第一筛网17与所述第二筛网18的重叠部分171,181形成缝隙。害虫通过缝隙进入管体12内。由于第一筛网17和第二筛网18是重叠的,故能有效地防止害虫逃逸。
38.第一筛网17和第二筛网18可以是1个或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39.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所述手持杆体11包括手持部20。在使用时,用户用手握持手持部20。所述手持杆体11在所述手持部20形成缩颈结构。缩颈结构的外径小于手持杆体11的缩颈结构以外的部位的外径。
40.缩颈结构能够提高用户握持时的握持力,便于作业。
41.开关装置15位于手持部20上方。用户的拇指能够方便的触及开关装置20,这使得害虫捕杀、收集作业更容易。
42.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所示,害虫捕杀收集装置还包括:收集装置21。所述收集装置21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杆体上,所述收集装置21与所述管体12的内部连通,所述收集装置21具有容纳腔。收集装置21用于收集被捕杀的害虫。收集装置21与管体12的底部连通。落到底部的害虫通过管道到达收集装置21。当收集的害虫过多时,用户可以更换收集装置21,继续进行害虫的捕杀、收集作业。
43.在一个例子中,如图1所示,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负压产生装置。所述负压产生装置用于在所述容纳腔内产生负压。负压产生装置例如是吸管22。吸管22包括管部、活塞和推杆。活塞与推杆连接。活塞位于管部内。推杆的一端从管部伸出。活塞向外被拉动时在容纳腔内产生负压。负压使得被捕杀的害虫能够更迅速地进入容纳腔内。
44.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喇叭形的罩体23。罩体23为塑料、橡胶或金属等材质。罩体23具有更大的口径,能够扩大害虫捕杀收集装置的捕捉面积,使得害虫的收集效率更高。
45.优选地,罩体23采用筛网。筛网具有弹性变形性,能够有效地避免害虫被挤压而导致破碎。
4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