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外脚手架指在建筑物外围所搭设的脚手架,现有的施工技术中,建筑外脚手架需按间距要求设置拉结点,即在建筑物外边缘处混凝土构件中,通过预埋钢管,然后混凝土浇筑完成,凝固后外架采用钢管与预埋件相连,从而达到外架的拉结,避免外架的倾覆。
3.现有采用预埋钢管进行拉结点的设置,需对钢管进行切割,但是,切割后的钢管埋于混凝土中,导致材料的浪费;且在施工中由于需要对钢管预埋件与建筑物外侧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进行固定,钢管预埋件浇筑于混凝土中,在外架拆除后,需对预埋的钢管预埋件切割后对原钢管位置进行混凝土修补,以致于施工过程繁琐,浪费大量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以解决现有采用预埋钢管进行拉结点的设置所带来的材料浪费问题和施工繁琐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包括:拉杆、第一夹持件、限位件和第二夹持件;
7.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中至少一个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拉杆,所述第二夹持件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配合对墙体夹持;
8.所述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拉杆,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移动。
9.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于所述拉杆一端,所述第一夹持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拉杆另一端。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竖直件、第一支撑杆和套管;
11.所述第一竖直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固定,所述第一竖直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套管的第一端固定,所述第一竖直件用于与墙体接触;
12.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套管的第二端固定;
13.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拉杆。
14.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直件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杆为方钢管。
15.优选的,所述套管为圆钢管。
16.优选的,所述第一竖直件与所述套管垂直相连。
17.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若干个扣件;
18.所述扣件为直角扣件。
19.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竖直件和第二支撑杆;
20.所述第二竖直件固定于所述拉杆,用于与墙体接触;
21.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拉杆,所述第二
支撑杆、所述第二竖直件与所述拉杆构成三角形结构。
22.优选的,所述第二竖直件通过固定板固定于墙体,所述固定板开设有用于通孔,所述通孔用于通过螺栓与墙体固定。
23.优选的,所述拉杆为圆钢管。
2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通过在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中选择至少一个夹持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拉杆,使得通过调节活动的夹持件,使得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配合对墙体进行夹持,进而将拉杆固定在墙体上,形成拉结点,外架再通过与拉杆固定,避免外架倾覆,最终达到外架拉结目的,相对于现有做法,本技术的拉结点可重复使用,并能够有效避免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且后期不需要对原预埋点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安装于柱体的安装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安装于下挂梁的安装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安装于女儿墙的安装示意图。
31.其中,拉杆1、第一夹持件2、第一竖直件21、第一支撑杆22、套管23、限位件3、第二夹持件4、第二竖直件41、第二支撑杆42和固定板43。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技术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参见图1至图5,图1为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包括:拉杆1、第一夹持件2、限
位件3和第二夹持件4;
35.所述第一夹持件2与所述第二夹持件4中至少一个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拉杆1,所述第二夹持件4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2配合对墙体夹持;
36.所述述限位件3设置于所述拉杆1,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夹持件2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4移动。
3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墙体可以为柱体,也可以为女儿墙,还可以为下挂梁,通过在所述第一夹持件2与所述第二夹持件4中选择至少一个夹持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拉杆1,使得通过调节活动的夹持件,使得所述第一夹持件2与所述第二夹持件4配合对墙体进行夹持,进而将拉杆1固定在墙体上,形成拉结点,外架再通过与拉杆1固定,避免外架倾覆,最终达到外架拉结目的,相对于现有做法,本技术的拉结点可重复使用,并能够有效避免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且后期不需要对原预埋点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38.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技术中,可以将第一夹持件2设置为活动夹持件,第二夹持件4设置为固定夹持件,在对墙体夹持时,只需要使第一夹持件2向第二夹持件4移动即可;也可以将所述第二夹持件4设置为活动夹持件,第一夹持件2设置为固定夹持件,在对墙体夹持时,只需要使第二夹持件4向第一夹持件2移动即可;还可以将第一夹持件2和所述第二夹持件4都设置为活动夹持件,在对墙体夹持时,需要使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4均向中间位置移动即可。
39.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墙体为柱体时,可参考图3安装方式,当墙体为下挂梁时,可参考图4安装方式,当墙体为女儿墙时,可参考图5安装方式。
40.进一步,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于所述拉杆1一端,所述第一夹持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拉杆1另一端。
4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于所述拉杆1一端,所述第一夹持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拉杆1另一端,在对墙体进行夹持时,工作人员只需要移动第一夹持件,就可以使所述第二夹持件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配合对墙体夹持,能有效提高工人对拉结点的安装效率。
42.具体的,所述第一夹持件2,包括:第一竖直件21、第一支撑杆22和套管23;
43.所述第一竖直件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2的第一端固定,所述第一竖直件21的第二端与所述套管23的第一端固定,所述第一竖直件21用于与墙体接触;
44.所述第一支撑杆22的第二端与所述套管23的第二端固定;
45.所述套管23套设于所述拉杆1。
46.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竖直件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2的第一端固定,第二端与所述套管23的第一端固定,所述第一竖直件21用于与墙体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杆22的第二端与所述套管23的第二端固定;并将所述套管23套设于所述拉杆1,使得套管23能够在拉杆1上移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套管23使第一竖直件21与第二夹持件对墙体进行夹持,然后通过限位件3限制套管23,使第一竖直件21与第二夹持件一直处于对墙体夹持的状态,避免与墙体分离,进而保证了该拉结点的稳定性。
47.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所述第一竖直件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2的第一端固定,第二端与所述套管23的第一端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22的第二端与所述套管23的第二端固定;使得第一竖直件21、第一支撑杆22和套管23形成三角形结构,在对墙体夹持过程
中,能够增加第一竖直件21抗弯曲能力,避免第一竖直件21弯曲导致无法夹持于墙体。
48.具体的,所述第一竖直件21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杆22为方钢管。
49.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第一竖直件21可以采用方钢管,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钢管,所述第一竖直件21并不仅限于方钢管;
50.将所述第一支撑杆22可以采用方钢管,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钢管,所述第一支撑杆22并不仅限于方钢管。
51.具体的,所述套管23为圆钢管。
5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套管23可以采用圆钢管,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钢管,所述套管23类型并不仅限于圆钢管。
53.进一步,所述第一竖直件21与所述套管23垂直相连。
54.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第一竖直件21与所述套管23垂直相连,可以使第一竖直件21在对墙体夹持时,能增加与墙体的接触面,进而增加第一竖直件21与墙体的摩擦力,使得第一竖直件21不容易与墙体分离,进而有利于增加该拉结点的稳定性。
55.具体的,所述限位件3,包括:若干个扣件;
56.所述扣件为直角扣件。
57.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限位件3设置为扣件,扣件在扣上状态下,能紧固在拉杆1上,使第一竖直件21与第二夹持件一直处于对墙体夹持的状态,避免与墙体分离,进而保证了该拉结点的稳定性。
58.进一步,所述第二夹持件4,包括:第二竖直件41和第二支撑杆42;
59.所述第二竖直件41固定于所述拉杆1,用于与墙体接触;
60.所述第二支撑杆42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件41,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拉杆1,所述第二支撑杆42、所述第二竖直件41与所述拉杆1构成三角形结构。
61.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竖直件41固定于所述拉杆1,用于与墙体接触;所述第二支撑杆42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件41,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拉杆1,所述第二支撑杆42、所述第二竖直件41与所述拉杆1构成三角形结构。
62.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所述第二竖直件41固定于所述拉杆1,所述第二支撑杆42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件41,所述第二支撑杆42、所述第二竖直件41与所述拉杆1构成三角形结构,在对墙体夹持过程中,能够增加第二竖直件41抗弯曲能力,避免第二竖直件41弯曲导致无法夹持于墙体。
63.具体的,所述第二竖直件41通过固定板43固定于墙体,所述固定板43开设有用于通孔,所述通孔用于通过螺栓与墙体固定。
6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竖直件41通过固定板43固定于墙体,所述固定板43开设有用于通孔,所述通孔用于通过螺栓与墙体固定,通过螺栓可使与固定板43相连的第二竖直件41一直与墙体连在一起,第一夹持件2只需要通过向第二夹持件4移动,使第一夹持件2与墙体接触即可,杜绝定型化外架拉结点装置掉落风险,进而保证安全生产。
65.具体的,所述拉杆1为圆钢管。
6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拉杆1可以采用圆钢管,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管制材料,在本技术中,所述拉杆1优选采用圆钢管,但拉杆1的材料并不仅限于圆钢管。
67.为了便于理解上述方案,结合图1至图5,下面对本方案作进一步介绍。
6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型化拉结点安装装置,共包括拉杆1,固定件2(即第一夹持件),扣件3(限位件)和第二夹持件4。如图1所示。
69.第二夹持件4的方钢管(第二支撑杆42和第二竖直件41)与φ48.3圆钢管的拉杆1焊接,固定板43为50
×
50
×
5mm的钢板,对接焊于方钢管靠近建筑结构侧,固定板43正中开设有直径φ14的孔,用于下挂梁及柱子加固中的膨胀螺栓用。
70.拉杆1为直径φ50mm的圆钢管,通过焊接与第二夹持件4的方钢管焊接而成。
71.扣件3,固定于第一夹持件2的外侧,从而达到拉结件的固定作用。
72.施工方法:
73.1下挂梁拉结及柱拉结施工。
74.参考图3和图4,根据外架位置确定拉结点位置,确定位置后,在固定板43对应位置打孔,将拉杆1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混凝土结构上,固定完毕后,将固定件2从拉杆1的外侧(与外架拉结侧)穿进去,推使固定件2使之与结构紧密结合,固定完毕后,用双扣件3固定于固定件2的外侧,从而达到对固定件2底部的锁定,拉结点设置完毕,外架通过与拉杆1固定,从而达到外架拉结目的。
75.2上返女儿墙拉结施工。
76.参考图5,因上返女儿墙在上部,可将拉杆及固定件向下放置,整体呈现扣于女儿墙上部,
77.该拉结点不会造成脱落,因此可省去膨胀螺栓步骤,可直接通过固定件及扣件进行固定拉结。
7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79.1、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安装与建筑物构件进行拉结点设置,避免在混凝土结构中预埋钢管,外架拆除后无需对原设置拉结点钢管切割修补,施工简单,节约工期。
80.2、本实用新型可拆除完毕后循环利用,没有材料浪费,避免传统做法中切割钢管设置拉结点造成钢管的浪费。
81.3、本实用新型能够灵活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各部分,拉结点设置更加灵活。
82.4、本实用新型采用现场安装,扣件固定连接,可根据构件尺寸进行调节。
83.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84.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
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8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