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内科的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8:2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科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内科的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积液引流手术是心血管内科常用到的手术之一,积液引流就是用引流装置将患者体腔内或皮下积存的液体及血液引出体外,如对心胞积液的引流,如果不及时将这些积液引流出体外则可能导致胸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因而积液引流装置成为医院必备装置。
3.现有的内科引流装置大都采用穿刺针插入到患者引流部位,通过输液管流入到医疗收集袋中,存在如下缺点:医疗收集袋通常为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后需要销毁,对环境影响大,不环保,而且无压引流的方式,穿刺针容易发生堵塞,影响引流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医疗收集袋不环保,穿刺针容易发生堵塞,影响引流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内科的引流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内科的引流装置,包括筒体和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筒体的底面螺纹连接,所述筒体的内壁顶部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筒体的顶壁之间固定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内腔里安装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底端外壁固定有活塞套,所述活塞套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底壁贴合有第一薄片,所述第一薄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底端外壁贴合有第二薄片,所述第二薄片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顶端固定有拉板,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有导管,所述导管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筒体的顶面外部且末端固定有软管,所述软管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穿刺针。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筒体的顶面远离所述第二套管的一侧顶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滑杆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底端与所述筒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滑块底端滑杆一侧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上的滑杆和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侧板靠近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底端贯穿所述隔板且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所述隔板靠近所述排液管处固定有支板,所述支板的顶端挤压贴合在所述排液管的外表面。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筒体远离所述侧板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滑橡胶套,所述筒体的外壁中间安装有视液窗,所述视液窗采用玻璃材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第二套管和所述第一套管的底端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拉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
通孔,所述活塞套采用橡胶材质。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软管采用橡胶柔性管,所述软管与所述导管的连接处采用承插式设计,所述导管采用不锈钢材质。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排液管采用橡胶材质,所述筒体与所述底盖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垫,所述筒体和所述底盖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一薄片等,拉动拉板,拉板带动第二套管和活塞套沿着第一套管的内壁向上滑动,使得第一套管内产生负压,筒体内的正压气流推开第一薄片进入到第一套管内,从而使筒体内气压降低,提高了积液的引流速度,同时防止穿刺针被积液堵塞。
19.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侧板、滑块和排液管等,滑块通过滑杆推动连杆,连杆推动侧板围绕筒体的侧壁逆时针偏转,侧板带动排液管伸出筒体外部,握住把手,倾倒筒体即可使积液有排液管流出,松开滑块,弹簧回弹带动连杆及侧板偏转返回原位,侧板带动排液管抵压支板,使得排液管被支板反作用力抵压发生变形将管路内壁相贴合,起到封闭的作用,防止筒体内被污染。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内科的引流装置的剖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内科的引流装置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内科的引流装置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3.图例说明:1、筒体;2、底盖;3、隔板;4、第一套管;5、第二套管;6、活塞套;7、第一薄片;8、第二薄片;9、拉板;10、导管;11、软管;12、穿刺针;13、滑块;14、连杆;15、侧板;16、弹簧;17、排液管;18、支板;1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内科的引流装置,包括筒体1和底盖2,底盖2与筒体1的底面螺纹连接,筒体1的内壁顶部固定有隔板3,隔板3与筒体1的顶壁之间固定有第一套管4,第一套管4的内腔里安装有第二套管5,第二套管5的底端外壁固定有活塞套6,活塞套6与第一套管4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套管4的底壁贴合有第一薄片7,第一薄片7的一侧与第一套管4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二套管5的底端外壁贴合有第二薄片8,第二薄片8的一侧与第二套管5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第二套管5的顶端固定有拉板9,筒体1的内部固定有导管10,导管10的顶端延伸至筒体1的顶面外部且末端固定有软管11,软管1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穿刺针12,拉板9带动第二套管5和活塞套6沿着第一套管4的内壁向上滑动,使得第一套管4
内产生负压,筒体1内的正压气流推开第一薄片7进入到第一套管4内,从而使筒体1内气压降低,提高引流效果,防止穿刺针12堵塞。
26.如图1、3所示,筒体1的顶面远离第二套管5的一侧顶面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的底端滑杆转动连接有连杆14,连杆14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侧板15,侧板15的底端与筒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滑块13底端滑杆一侧安装有弹簧16,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滑块13上的滑杆和筒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侧板15靠近滑块13的一侧固定有排液管17,排液管17的底端贯穿隔板3且与筒体1的内部连通,隔板3靠近排液管17处固定有支板18,支板18的顶端挤压贴合在排液管17的外表面,滑块13通过滑杆推动连杆14,连杆14推动侧板15围绕筒体1的侧壁逆时针偏转,侧板15带动排液管17伸出筒体1外部,方便倾倒筒体1内部的积液,松开滑块13,弹簧16回弹带动连杆14及侧板15偏转返回原位,侧板15带动排液管17抵压支板18,使得排液管17被支板18反作用力抵压发生变形将管路内壁相贴合,起到封闭的作用。
27.如图1所示,筒体1远离侧板15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把手19,把手19方便医护人员握持筒体1并倾倒积液,把手19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滑橡胶套,提高手与把手19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筒体1的外壁中间安装有视液窗,视液窗采用玻璃材质,方便观察引流积液的情况,便于医生诊断。
28.如图2所示,第二套管5和第一套管4的底端均开设有通孔,拉板9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活塞套6采用橡胶材质,通孔起到连通作用,便于气流通过通孔流入到低压区域,活塞套6起到密封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5之间空隙的作用,防止漏气。
29.如图1所示,软管11采用橡胶柔性管,软管11与导管10的连接处采用承插式设计,方便拆卸清洗或者更换,导管10采用不锈钢材质,方便清洗消毒。
30.如图1所示,排液管17采用橡胶材质,排液管17柔软有弹性,便于随着侧板15偏转移动,筒体1与底盖2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垫,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积液泄露,筒体1和底盖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便于清洗消毒,循环使用。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2.使用时,将穿刺针12插入到患者积液部位,拉动拉板9,拉板9带动第二套管5和活塞套6沿着第一套管4的内壁向上滑动,使得第一套管4内产生负压,筒体1内的正压气流推开第一薄片7进入到第一套管4内,从而使筒体1内气压降低,患者体内的积液通过穿刺针12、软管11和导管10流入到筒体1的底部,第二套管5沿着第一套管4的内壁上下往复移动,使得筒体1内的气压逐渐降低,提高了积液的引流速度,同时防止穿刺针12被积液堵塞,当需要倾倒筒体1内的积液时,滑块13通过滑杆推动连杆14,连杆14推动侧板15围绕筒体1的侧壁逆时针偏转,侧板15带动排液管17伸出筒体1外部,握住把手19,倾倒筒体1即可使积液有排液管17流出,松开滑块13,弹簧16回弹带动连杆14及侧板15偏转返回原位,侧板15带动排液管17抵压支板18,使得排液管17被支板18反作用力抵压发生变形将管路内壁相贴合,起到封闭的作用。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