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8: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


背景技术:

2.传统工艺中,若想进行气

液分离和液

液分相的操作,必须先在气

液分离装置中进行气

液分离后,再进入液

液分相装置进行液

液分相,这样不但操作繁锁、投资大而且占地面积也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少有单独的装置既能进行气液分离又能进行液液分相,而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要求低和占地小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该两用塔设有排气口、进料口、液相分隔板、竖孔板、斜孔板、上层液出口和下层液出口;
6.其中,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两用塔的顶部,用于收集分离后的气体;
7.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两用塔的上部的侧壁上,用于将气液混合物或液体混合物输送至所述两用塔;
8.所述液相分隔板与所述两用塔的轴线垂直,且所述液相分隔板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搭接,另一端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进料口的正下方;
9.所述竖孔板沿所述缺口的边缘竖直向下延伸,所述竖孔板的两侧沿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方向延伸至与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搭接,从而将所述两用塔内所述液相分隔板下侧的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所述缺口下方的空间为分层侧,另一侧的空间为收集侧;所述竖孔板沿竖直方向分为上部的实心部分和下部的打孔部分,所述打孔部分设有若干贯穿的连通孔;
10.所述竖孔板上还连接有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斜孔板;所述斜孔板位于所述液相分隔板的缺口的正下方;所述斜孔板向下倾斜;每个所述斜孔板上设有若干竖直向下的贯通孔;
11.所述上层液出口设于所述收集侧,且所述上层液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连通孔的高度;
12.所述下层液出口设于所述收集侧,且所述下层液出口的高度不高于所述实心部分的高度。
13.本实用新型中,在气体和/或液体通过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两用塔后,气体因密度较小,经所述排气口收集;而液体因重力作用经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分层侧,进入所述分层侧的液体在所述实心部分无法进入所述收集侧,只能经所述斜孔板进行分层。所述斜孔板能够起到吸附液珠的作用,一部分液体会沿着向下倾斜的斜孔板向下流动,另一部分液体会通过所述斜孔板的所述贯通孔流向下一个所述斜孔板。若需要进行液液分相,混合液体
在经过多个所述斜孔板后,会因各个液体的物理性质不同而分相。所述打孔部分的所述连通孔使得分相侧和收集侧两侧的液体互相流通。在所述两用塔中不断实现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液体分相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两用塔的顶部的中心位置。
15.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进料口与所述两用塔的底部距离,与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9:10。
16.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液相分隔板与所述两用塔的底部距离,与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8.5:10。
17.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两用塔为圆柱形,所述液相分隔板为圆缺形,所述液相分隔板的圆弧部分延伸至与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搭接。所述圆缺形是指一优弧和一直线的组合图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理解,此时所述竖孔板为一平面板。
18.其中,较佳地,所述两用塔的内径和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1:20。
19.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竖孔板的高度占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60%。
20.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实心部分的高度占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10%。
21.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打孔部分的高度占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50%。
22.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连通孔的直径为1~5cm,例如为2cm。
23.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相邻的所述连通孔的孔心距为3~8cm,例如为5cm。
24.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连通孔穿入所述分层侧的高度小于所述连通孔穿入所述收集侧的高度,可防止液珠直接通过所述连通孔从所述分层侧进入所述收集侧。
25.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上层液出口与所述两用塔的底部距离,与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8.3:1。
26.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多个所述斜孔板纵向均匀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斜孔板之间的竖直方向的间隔是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0.05~0.2%,例如为100cm。
27.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相邻的所述贯通孔的孔心距为3cm。
28.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贯通孔的直径为2cm。
29.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斜孔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

30.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两用塔还设有气液分离板和冷凝液回流口;所述气液分离板竖直置于所述液相分隔板上;所述气液分离板与所述液相分隔板的接触处设有若干贯穿于所述液相分隔板的收集孔;所述气液分离板的两侧沿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方向延伸至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搭接,从而将所述两用塔内所述液相分隔板上侧的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气液分离板的一侧,所述冷凝液回流口设于所述气液分离板的另一侧,所述冷凝液回流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冷凝液回流口用于将所述排气口中冷凝的液体通过所述收集孔回流至所述两用塔中,进行液液分相。
31.其中,较佳地,所述气液分离板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料口的高度。
32.较佳地,所述气液分离板的高度占所述两用塔的总高度的8%。
33.较佳地,所述气液分离板上缘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向所述进料口的方向倾斜。
34.其中,较佳地,所述冷凝液回流口设于所述两用塔的侧壁上。
35.其中,较佳地,所述两用塔的侧壁上还设有备用口,所述备用口设于所述冷凝液回
流口的正下方,且所述备用口设于所述液相分隔板的上方。
36.其中,较佳地,所述收集孔的数量为80。
37.其中,较佳地,所述收集孔的直径为5cm。
38.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39.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要求低和占地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40.图1为实施例1的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示意图。
41.图2为实施例1的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42.附图标记说明
43.排气口 1
44.进料口 2
45.液相分隔板 3
46.气液分离板 4
47.竖孔板 5
48.斜孔板 6
49.上层液出口 7
50.下层液出口 8
51.缺口 9
52.收集孔 10
53.连通孔 11
54.贯通孔 12
55.冷凝液回流口 13
56.斜板 14
57.备用口 15
具体实施方式
58.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59.实施例1
60.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2为图1中虚线框内的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和液液分相两用塔,该两用塔设有排气口1、进料口2、液相分隔板3、竖孔板5、斜孔板6、上层液出口7和下层液出口8;其中,排气口1设于两用塔的顶部,用于收集分离后的气体;进料口2设于两用塔的上部的侧壁上,用于将气液混合物或液体混合物输送至两用塔;液相分隔板3与两用塔的轴线垂直,且液相分隔板3的一端延伸至与两用塔的侧壁搭接,另一端设有缺口9;缺口9位于进料口2的正下方;竖孔板5沿缺口9的边缘竖直向下延伸,竖孔板5的两侧沿两用塔的侧壁方向延伸至与两用塔的侧壁搭接,从而将两用塔内液相分隔板3下侧的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缺口9下方的空间为分层侧,另一侧的空间为收集侧;竖孔板5沿竖直方向分为上部的实心部分和下部的打孔部分,打孔部分设有若干贯穿的连通孔
11;竖孔板5上还连接有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斜孔板6;斜孔板6位于液相分隔板3的缺口9的正下方;斜孔板6向下倾斜;每个斜孔板6上设有若干竖直向下的贯通孔12;上层液出口7设于收集侧,且上层液出口7的高度高于连通孔11的高度;下层液出口8设于收集侧,且下层液出口8的高度不高于实心部分的高度。
61.排气口1设于两用塔的顶部的中心位置。
62.两用塔的总高度为10000cm。
63.进料口2与两用塔的底部距离,与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9:10。
64.液相分隔板3与两用塔的底部距离,与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8.5:10。
65.两用塔为圆柱形,液相分隔板3为圆缺形,液相分隔板3的圆弧部分延伸至与所述两用塔的侧壁搭接,此时竖孔板5为一平面板。两用塔的内径和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1:20。
66.竖孔板5的高度占两用塔的总高度的60%。实心部分的高度占两用塔的总高度的10%。打孔部分的高度占两用塔的总高度的50%。
67.连通孔11的直径为2cm。相邻的连通孔11的孔心距为5cm。
68.连通孔11穿入分层侧的高度小于连通孔11穿入收集侧的高度,可防止液珠直接通过连通孔11从分层侧进入收集侧。
69.上层液出口7与两用塔的底部距离,与两用塔的总高度的比值为8.3:1。
70.多个斜孔板6纵向均匀排列;相邻的两个斜孔板6之间的竖直方向的间隔为100cm。
71.相邻的贯通孔12的孔心距为3cm。贯通孔12的直径为2cm。
72.斜孔板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

73.两用塔还设有气液分离板4和冷凝液回流口13;气液分离板4竖直置于液相分隔板3上;气液分离板4与液相分隔板3的接触处设有若干贯穿于液相分隔板3的收集孔10;气液分离板4的两侧沿两用塔的侧壁方向延伸至两用塔的侧壁搭接,从而将两用塔内液相分隔板3上侧的空间分割为两个空间,进料口2设于气液分离板4的一侧,冷凝液回流口13设于气液分离板4的另一侧,冷凝液回流口13与排气口1连通。冷凝液回流口13用于将排气口1中冷凝的液体通过收集孔10回流至两用塔中,进行液液分相。
74.气液分离板4的高度高于进料口2的高度。气液分离板4的高度占两用塔的总高度的8%。气液分离板4上缘连接有斜板14,斜板14向进料口2的方向倾斜。
75.冷凝液回流口13设于两用塔的侧壁上。
76.两用塔的侧壁上还设有备用口15,备用口15设于冷凝液回流口13的正下方,且备用口15设于液相分隔板3的上方。
77.收集孔10的数量为80。收集孔10的直径为5cm。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