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8: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


背景技术:

2.临床中经常使用各种引流袋盛装引流液(包括尿袋),排空时引流袋内有液体附着。引流袋内侧面容易相互贴合,贴合后引流袋内侧面之间存在粘附力,形成一定的闭合压。这种粘附力会造成引流管路不同程度的受阻,严重时会阻碍引流管路通畅,造成引流液滞留体内,从而出现液体外渗。而且,仔细检查引流通路,各个开关连接均无夹闭情况,因此这种情况在临床中常见且不易觉察。通常情况下,将贴合面分开或更换引流袋,方可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用以解决内侧面贴合形成粘附力造成引流通路受阻且常不易察觉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所述引流袋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引流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引流袋设置有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所述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包括在所述引流袋内侧面设置的疏水性内膜或凹凸面或支撑件和/或在所述引流袋上端设置的气阀。
5.优选地,所述引流袋的至少一个内侧面上设置为气泡膜形成所述凹凸面。
6.优选地,所述引流袋内侧面固定有若干个支撑件,每个支撑件均两个条状杆交叉而成。
7.优选地,所述引流袋的其中一个内侧面上固定有两个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分别设置于引流袋的内侧面的两侧。
8.优选地,所述气阀上设置有进气孔。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通过在引流袋内侧面设置疏水性内膜或凹凸面或支撑件,以防止引流袋的内侧面粘附;以及或/和在所述引流袋上端设置设置气阀,通过打开气阀充入适量空气,将引流袋的两个内侧面分离,从而避免粘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解决临床医疗中引流通路受阻且常不易察觉的常见问题,应用广泛,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提供的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的正面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的纵向剖视
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的纵向剖视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防止内侧面贴合的引流袋的正面视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的纵向剖视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实施例1
18.实施例1提供一种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19.参考图1至图6,该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包括引流袋1,引流袋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引流进液管2和排液管3。其中,引流进液管2用于对接引流源头的出液端,用于引入液体;排液管3对接引流袋1的承接管,用于输出液体。
20.引流袋1设置有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具体地,该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包括疏水性内膜,该疏水性内膜设置于引流袋1内侧面,以防止引流袋1两个内侧面粘合。
21.实施例2
2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对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进行了改进,提供了第二种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的形式:设置于引流袋1内侧面的凹凸面。
23.具体地,该凹凸面为设置于引流袋1内侧面的气泡膜4。气泡膜4的英文名称为air bubble film,又称气垫膜,是以高压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再添加增白剂、开口剂等辅料,经230度左右高温挤出吸塑成气泡的产品,具有质地轻、透明性好、无毒、无味等优点,现广泛作为快递包装材料使用。
24.为了防止引流袋1的两个内侧面粘连一起,参考图2,引流袋1的至少一个内侧面上固定有气泡膜4。当气泡膜4粘贴于引流袋1的内侧面上时,引流袋1的内侧面的平面结构变为凹凸不平的结构,使得引流袋1的两个内侧面变得很难贴合。
25.优选地,引流袋1的两个内侧面上分别固定有气泡膜4,如图2所示。
26.实施例3
27.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第三种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的形式。
28.参考图3,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为设置于引流袋1内侧面的支撑件5。
29.引流袋1内侧面固定有若干个支撑件5,每个支撑件5均两个条状杆交叉而成。
30.优选地,引流袋1的其中一个内侧面上固定有两个支撑件5,两个支撑件5分别设置于引流袋1的内侧面的两侧。
31.具体地,条状杆为条形气袋,所述条形气袋装有压缩气体。
32.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支撑件5的阻隔,引流袋1的内侧面无法贴附在一起,从而避免
出现尿袋内侧面产生粘附力。
33.实施例4
3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第四种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的形式。
35.参考图4,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为设置于引流袋(1)上端的气阀6,气阀6上设置有进气孔60。
36.当引流袋1的两个内侧面贴附后,为了使两个内侧面尽快分开,打开气阀6,外界的少量空气通过进气孔60进入到引流袋1内,使引流袋1内部的压强增大,液体顺势向下排出,使得引流袋1的两个内侧面分开,去除粘附力,从而避免了引流袋1的两个内侧面粘连一起。
37.实施例5
38.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实施例5提供了第四种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的形式。
39.参考图5,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包括实施例1的气泡膜4和实施例3的气阀6。
40.首先,将引流袋1的内侧面增设气泡膜4形成凹凸面,可防止引流袋1的内侧面粘附。
41.其次,在引流袋1上端增设气阀6,为了防止引流袋1的内侧面粘附,可打开气阀6,充入适量空气,将引流袋1的两个内侧面分离,从而避免粘附。
42.实施例6
43.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实施例6提供了第五种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的形式。
44.参考图6,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包括实施例2的支撑件5和实施例3的气阀6。
45.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原理相同,不同之处是,实施例6采用支撑件5代替了实施例5的气泡膜4,形成突起状以防止尿袋内侧面粘附。
46.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包括引流袋(1),所述引流袋(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引流进液管(2)和排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1)设置有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所述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包括在所述引流袋(1)内侧面设置的疏水性内膜或凹凸面或支撑件(5)和/或在所述引流袋(1)上端设置的气阀(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1)的至少一个内侧面上设置为气泡膜(4)形成所述凹凸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1)内侧面固定有若干个支撑件(5),每个支撑件(5)均两个条状杆交叉而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1)的其中一个内侧面上固定有两个支撑件(5),两个所述支撑件(5)分别设置于引流袋(1)的内侧面的两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6)上设置有进气孔(6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包括引流袋,引流袋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引流进液管和排液管,引流袋设置有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在引流袋内侧面设置的疏水性内膜或凹凸面或支撑件和/或在引流袋上端设置的气阀。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通过在引流袋内侧面设置疏水性内膜或气泡膜或支撑件,以防止引流袋的内侧面粘附;以及或/和在引流袋上端设置气阀,通过打开气阀充入适量空气,将引流袋的两个内侧面分离,从而避免粘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能防止内侧面形成粘附力的引流袋,解决临床医疗中引流通路受阻且常不易察觉的常见问题,应用广泛,实用性强。强。强。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杰 张磊 张耀光 刘明 魏东 万奔 王建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3.16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