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儿科脚背输液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7: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儿科脚背输液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主要以系统划分呼吸、消化、循环、神经、血液、肾脏、内分泌、遗传代谢、免疫及新生儿医学等。此外还有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虽然在分类上与内科相似,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不能混淆或替代。
3.目前儿童输液过程会出现吵闹现象,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协同帮助下才能完成扎针,这样严重影响到医生输液进度,并且儿童的多动,造成在扎针完成后出现输液针头脱落的现象,从而治疗中断,不利于病情的治疗,儿科临床对患者采用输液进行治疗时,由于输液时间较长,有时还需要连续输几瓶液体,在单调的输液过程中儿童很容易睡着;当对儿童进行输液时,由于儿童输液时睡着和不自主活动,经常导致鼓针或跑针,需要重新更换输液血管位置,对儿童身体造成痛苦,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儿科脚背输液固定装置,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儿童输液时睡着和不自主活动,经常导致鼓针或跑针,需要重新更换输液血管位置,对儿童身体造成痛苦,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强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方转动连接有可夹紧的夹块,所述底座内固定连接有圆弧状的垫块,所述底座的侧转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另一端与底座之间卡接,所述固定架内滑动连接有高度可调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包括有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位于垫块正上方并且与垫块配合构成腿部固定机构,所述竖直部上固定连接有可调节的束带。
6.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上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固定架并且与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螺纹连接有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的第一螺杆。
7.优选的,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高度可调的支架,所述夹块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夹块底部转动连接有长度可调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杆,所述底座上开有与控制杆相配合的槽。
8.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开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支架与定位孔之间安装有固定螺钉。
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中部固定连接防滑套,所述防滑套左右两侧的第二螺杆上开有旋向不同的螺纹槽。
10.优选的,所述底座一端开有滑槽,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方安
装有弹簧,所述固定架上开有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外侧设有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下方配合有与底座固定连接的限位杆。
11.优选的,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固定架之间安装有扭簧,所述卡接块底面为楔形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突出的优点:垫块和固定块对患儿的腿部进行固定,避免儿童腿部晃动造成输液针的移动;束带和固定块的竖直部对患儿的脚部固定,两组固定方式,固定的更加稳固;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儿童输液时睡着和不自主活动,经常导致鼓针或跑针,需要重新更换输液血管位置,对儿童身体造成痛苦,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强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轴侧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轴侧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张开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底座;2、夹块;3、垫块;4、固定架;5、固定块;6、竖直部;7、水平部;8、束带;9、连接杆;10、连接块;11、第一螺杆;12、支架;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控制杆;16、定位孔;17、固定螺钉;18、第二螺杆;19、防滑套;20、滑槽;21、支撑杆;22、弹簧;23、凹槽;24、卡接块;25、限位杆;26、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1

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1.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下方转动连接有可夹紧的夹块2,所述底座1内固定连接有圆弧状的垫块3,所述底座1的侧转动连接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另一端与底座1之间卡接,所述固定架4内滑动连接有高度可调的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包括有竖直部6和水平部7,所述水平部7位于垫块3正上方并且与垫块3配合构成腿部固定机构,所述竖直部6上固定连接有可调节的束带8;所述固定块5上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贯穿固定架4并且与固定架4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9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上螺纹连接有与固定架4转动连接的第一螺杆11。
22.垫块3和固定块5都为圆弧形的形状在固定时可以增大与儿童腿部的接触面积,固定过后会更加牢固,垫块3和固定块5内均设有柔性的垫层,可以保护儿童腿部,避免造成压痕,底座1的底面为平面,底座1与底座1与夹块2之间的距离可调,夹块2和底座1主要是将装置固定在床板的位置,夹块2上顶面固定有突起发防滑层,可以增大夹块2与床板间的摩擦力,增大装置固定后的稳定性,本装置在使用时配合没有尾部护栏的床体使用,在使用时,首先调节夹块2与底座1之间的间距使此间距大于床板的厚度,之后通过转动夹块2将装置与床板进行固定,初始位置时,固定架4和底座1为打开状态,医护人员可见患儿的腿部脚踝的位置放置在垫块3上,之后通过转动固定架4和底座1卡接在一起,固定架4上的固定块5位于腿部上方同时垫块3位于腿部下方,根据患者的腿部尺寸可向下通过转动第一螺杆11,第
一螺杆11与连接块10之间装螺纹连接,同时四个连接块10限制连接块10的转动,第一螺杆11转动会带动连接块10上下移动,连接块10通过连接杆9带动固定块5相对固定架4可上下滑动,固定块5向下移动时固定块5与垫块3之间的间距变形,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夹紧固定,固定块5上有竖直段和水平段,水平段与患儿的腿部进行压紧,竖直段与患儿的脚背相贴合,竖直段上的束带8为可调的的束带8,医护人员可以将束带8绕过患者的脚部,之后通过束紧束带8将患儿的脚背与固定块5的竖直段进行贴合固定,避免儿童脚部的滑动。
23.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有高度可调的支架12,所述夹块2与支架12转动连接,所述夹块2底部转动连接有长度可调的第一连杆13,所述第一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14,所述第二连杆14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杆15,所述底座1上开有与控制杆15相配合的槽;所述底座1上开有若干个定位孔16,所述支架12与定位孔16之间安装有固定螺钉17;所述第一连杆13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18,所述第二螺杆18中部固定连接防滑套19,所述防滑套19左右两侧的第二螺杆18上开有旋向不同的螺纹槽。
24.紧固螺钉和定位孔16的配合可以调节夹块2与底座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装置可以适应更多厚度不同的床板,增大装置的适用性,为配合支架12在多上的调节,第一连杆13选用长度可调的结构,避免在调节支架12时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对支架12的移动构成干涉,同时保证在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共线时,夹块2处于水平状态,夹块2、第一连杆13、底座1和第二连杆14四者构成四边形机构,在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共线时四边形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此时夹块2与底座1对床板的固定处于不会被送开的状态,保证夹块2固定时的稳定性,控制杆15可以方便使用者对第二连杆14的转动进行调节,控制杆15与底座1上的槽便于使用者定位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的共线位置;第二螺杆18位于第一连杆13中部连接第一连杆13的两个部分,在夹块2与第二连杆14相互限位下,第一连杆13不会相对第二螺杆18转动,第二螺杆18转动时会打地宫第一连杆13的两部分相互的靠近或远离,从而改变第一连杆13的长度,使第一连杆13在支架12相对底座1调节后,第一连杆13与第二连杆14在共线时仍时夹块2上顶面与底座1底面平行。
25.所述底座1一端开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滑动连接有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下方安装有弹簧22,所述固定架4上开有与支撑杆21相配合的凹槽23,所述凹槽23外侧设有与固定架4转动连接的卡接块24,所述卡接块24下方配合有与底座1固定连接的限位杆25;所述卡接块24与所述固定架4之间安装有扭簧26,所述卡接块24底面为楔形面。
26.弹簧22对支撑杆21有向上的弹力,滑槽20可以避免支撑杆21在于底座1之间脱离,在对固定架4与底座1之间进行卡接时,底座1上的凹槽23与支撑杆21配合,凹槽23与支撑杆21之间的作用力时支撑杆21向下压缩弹簧22,同时卡接块24在与限位杆25接触后限位杆25与卡接块24之间的作用力推动卡接块24向外翻转,卡接块24内侧的豁口移动至与限位杆25同一水平面时,卡接块24与限位杆25无作用后卡接块24会向内侧转动,使限位杆25位于卡接块24的倒钩内侧,之后松开对固定架4的施力,支撑杆21在弹簧22作用下对固定架4有向上的作用力,固定架4受向上的力,固定架4有带动卡接块24向上运动的趋势,此时限位杆25位于卡接块24的卡接槽内,两者之间作用力阻止卡接块24与固定架4的向上移动,从而使固定架4和底座1之间完成卡接,扭簧26对卡接块24始终有向内侧的扭转力,卡接块24底部的楔形斜面便于限位杆25与卡接块24之间的滑动。
27.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儿童输
液时睡着和不自主活动,经常导致鼓针或跑针,需要重新更换输液血管位置,对儿童身体造成痛苦,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强度的问题。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