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承载式装甲车身底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02: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装甲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军用越野车辆成熟总成部件匹配集成的装甲车身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装甲车辆,由于功能、使用要求、外形尺寸等特殊条件限制,较少采用成熟军用越野车辆技术,各大总成零部件多为全新开发,采用成熟军用越野车辆技术,需要突破空间尺寸、总体布置、功能使用多方面限制,对承载式装甲车身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
3.其次,军用越野车辆由于底部完全开放,零部件在设计过程中对散热性能要求不高,而承载式车身底部封闭,工作环境恶劣,对零部件的散热性能要求较高,如采用军用越野车辆成熟总成、零部件,则需要对冷却有针对性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装甲车辆各部件总成多为全新开发,存在研发成本高、周期长、可靠性低的问题,而设计开发一种能匹配集成军用越野车辆成熟总成部件的装甲车身底部结构。
5.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承载式装甲车身底部结构,取消传统装甲车辆车身底部底板,底部两侧设计整体式纵梁,两纵梁之间在一、二、三桥车桥位置、前桥传动轴支撑点以及根据应力应变情况加横梁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每桥位置设置两根横梁,共12根横梁,横梁与纵梁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方式,纵梁与车体之间采用焊接方式,纵梁材料选用510l,横梁材料选用q345方钢管型材,一桥前后横梁截面尺寸80mm
×
80mm
×
5mm,其余横梁截面尺寸60mm
×
60mm
×
5mm。将传统装甲车辆底部封闭式结构改为开放式框架结构。
6.车辆发动机、变速器、取力装置、方向机、车桥、传动轴、油箱、气动系统安装在横梁以上,底部保持开放式,运动部件工作时产生的高温高热在自然条件下直接冷却散热,无需改进或者增加冷却设计,各部件日常检查、维护保养直接目视检查,减少拆卸,较传统装甲车辆大幅度降低维护保养难度。
7.本发明解决了军用越野车辆底盘成熟总成部件在承载式装甲车身上布置、安装的问题;解决了军用越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成熟总成部件与承载式装甲车身安装后冷却散热的问题;解决了传统承载式装甲车辆底盘部件维护保养难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发明轴向视图
9.图2是纵梁、横梁连接图
10.图3是横梁连接图
11.图4是纵梁结构图
12.图5是中间加强梁结构图
13.图6是横梁结构图
14.上述图中:1一桥前横梁、2一桥后横梁、3一二桥中间横梁、4二桥前横梁、5二桥后横梁、6传动轴支撑座横梁、7右纵梁、8二三桥中间横梁、9三桥前横梁、10三桥后横梁、11左纵梁、12车体、13横梁连接座、14纵梁支撑柱、15中间加强梁、16加强梁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16.实施例1
17.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承载式装甲车身底部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主要组成包括一桥前横梁1、一桥后横梁2、一二桥中间横梁3、二桥前横梁4、二桥后横梁5、传动轴支撑座横梁6、右纵梁7、二三桥中间横梁8、三桥前横梁9、三桥后横梁10、左纵梁11、车体12、横梁连接座13、纵梁支撑柱14、中间加强梁15、加强梁支撑柱16、m16螺栓螺母、m20螺栓螺母、弹簧垫圈、平垫圈等;一桥前横梁1、二桥前横梁4、二桥后横梁5、传动轴支撑座横梁6、二三桥中间横梁8、三桥前横梁9、三桥后横梁10通过横梁连接座13与右纵梁7和左纵梁11螺栓连接,一桥后横梁2和一二桥中间横梁3与右纵梁7和左纵梁11直接螺栓连接,右纵梁7和左纵梁11与车体12焊接为一整体,右纵梁7和左纵梁11中间未与车体焊接部位采用中间加强梁15焊接加强,形成封闭盒状结构,保证整体强度,纵梁与横梁、横梁与横梁连接座螺栓连接处加纵梁支撑柱14、中间加强梁15、加强梁支撑柱16、支撑,保证螺栓连接处刚度和强度;纵梁与车体焊接为一整体,全部横梁与纵梁螺栓连接,可根据装配、维修情况对应拆卸。
18.本实施例已在警戒防卫车底盘底盘上使用验证,取消传统装甲车辆车身底部底板,设计为纵梁加横梁的开放式框架结构,横梁与纵梁螺栓连接,纵梁整体贯通,数量2根,横梁为11根。
19.实施例2
20.实施例2横梁为12根,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21.实施例3
22.实施例3横梁为13根,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23.本发明适用于军用越野车辆成熟总成、零部件匹配集成,并无需改进或者增加冷却设计,可作为通用战术平台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承载式装甲车身底部结构,包括一桥前横梁(1)、一桥后横梁(2)、一二桥中间横梁(3)、二桥前横梁(4)、二桥后横梁(5)、传动轴支撑座横梁(6)、右纵梁(7)、二三桥中间横梁(8)、三桥前横梁(9)、三桥后横梁(10)、左纵梁(11)、车体(12)、横梁连接座(13)、纵梁支撑柱(14)、中间加强梁(15)、加强梁支撑柱(16)、纵梁支撑柱(17);其特征是:一桥前横梁(1)、二桥前横梁(4)、二桥后横梁(5)、传动轴支撑座横梁(6)、二三桥中间横梁(8)、三桥前横梁(9)、三桥后横梁(10)通过横梁连接座(13)与右纵梁(7)和左纵梁(11)螺栓连接,一桥后横梁(2)和一二桥中间横梁(3)与右纵梁(7)和左纵梁(11)直接螺栓连接,右纵梁(7)和左纵梁(11)与车体(12)焊接为一整体,右纵梁(7)和左纵梁(11)中间未与车体焊接部位采用中间加强梁(15)焊接加强,形成封闭盒状结构,保证整体强度,纵梁与横梁、横梁与横梁连接座螺栓连接处加纵梁支撑柱(14)、中间加强梁(15)、加强梁支撑柱(16)和纵梁支撑柱(17)支撑,保证螺栓连接处刚度和强度;纵梁与车体焊接为一整体,全部横梁与纵梁螺栓连接,可根据装配、维修情况对应拆卸。

技术总结
一种承载式装甲车身底部结构,包括一桥前横梁(1)、一桥后横梁(2)、一二桥中间横梁(3)、二桥前横梁(4)、二桥后横梁(5)、传动轴支撑座横梁(6)、右纵梁(7)、二三桥中间横梁(8)、三桥前横梁(9)、三桥后横梁(10)、左纵梁(11)、车体(12)、横梁连接座(13)、纵梁支撑柱(14)、中间加强梁(15)、加强梁支撑柱(16)、纵梁支撑柱(17)、M16螺栓螺母、M20螺栓螺母、弹簧垫圈、平垫圈零部件。本发明突破传统装甲车辆结构设计,可将军用越野车辆成熟总成、零部件直接运用于装甲车辆上,无需改进或者增加冷却设计,降低装甲车辆维护保养难度,创意新颖实用,在装甲车辆领域有较大应用价值。领域有较大应用价值。领域有较大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马圣杰 吴挺 邓明 杨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7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