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零陈水控制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2021-12-15 02: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设备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零陈水控制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反渗透净水机(简称ro净水机),制水能力通常是每天50加仑,而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净水机制水能力从400加仑,到800加仑,甚至1000多加仑,这种ro净水机由于出水速度快、制水能力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3.然而,ro净水机在改善某些性能的同时,也在卫生指标和性价比方面带来了新的问题:ro净水机在工作时,纯水端的tds处于正常状态,用户在停止使用时,反渗透膜(即,ro膜)进水端的浓水会逐渐扩散到纯水端,其扩散的时间在5分钟以上即开始显现,纯水端的水一般根据膜壳的大小而定,一般会有500

1000m l左右,也就导致重新开始工作后的第一杯水溶解性总固体去除率小于85%(行业内标准中,溶解性总固体去除率小于85%即认定为tds值偏高),影响人们的饮水健康。
4.然而,由于反渗透膜在机器停机状态下,高浓度离子正向渗透到低浓度纯水端,所以从膜的工艺上很难杜绝此问题。
5.针对上述问题,还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陈水控制装置,以缓解了现有净水器在停止使用后ro膜设备内可溶解固体总量较高的陈水扩散,导致第一杯水的可溶解固体总量较高的技术问题。
7.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零陈水控制装置,包括:过滤系统,回流系统,纯水箱,抽液泵和加热器,其中,所述回流系统分别于所述过滤系统、所述纯水箱、所述抽液泵和所述加热器相连接,所述抽液泵与所述纯水箱相连接;所述过滤系统,用于对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体输送至所述纯水箱和所述回流系统,其中,所述水体包括:净水器进水口流入的水体或超滤水;所述回流系统,用于利用所述过滤后的水体,对ro膜设备和/或所述纯水箱内陈水的进行置换,以及将所述过滤后的水体输送至净水器出水口;所述纯水箱,用于存放所述过滤后的水体;所述抽液泵,用于将所述纯水箱内存放的过滤后的水体抽取至加热器或排水口;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所述过滤后的水体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水体输送至所述净水器出水口或所述纯水箱。
8.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系统包括低压开关和净水器滤芯,其中,所述低压开关并联在所述净水器进水口和所述净水器滤芯之间的管路上。
9.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系统,包括:第一回流系统和第二回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回流系统,用于利用所述过滤后的水体,对所述ro膜设备内陈水的进行置换,并在置换完成之后,将所述过滤后的水体输送至所述净水器出水口;所述第二回流系统,用于利用所述过滤后的水体,对所述ro膜设备内陈水的进行置换,并在置换完成之后,将过所述滤后的水体输
送至所述纯水箱。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流系统包括:增压泵,回流阀,单向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其中,所述回流阀设置在所述增压泵进水端与ro膜设备出水端之间,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与所述ro膜设备出水端与所述纯水箱进水口之间,第二电磁阀7设置在所述ro膜设备出水端与净水器第一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抽液泵出口与所述净水器第一出水口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回流系统包括:所述增压泵,所述回流阀,所述单向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其中,所述第四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抽液泵出口与所述加热器进口之间,且所述加热器出口与第二出水口相连接。
12.进一步地,述零陈水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和废水组合阀,其中,所述第五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纯水箱出水口与所述加热器出水口之间,所述第六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抽液泵出口和所述排水口之间,所述废水组合阀设置在所述第七电磁阀和所述ro膜设备之间,所述第七电磁阀与所述排水口相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纯水箱包括:纯水箱本体和水位传感器,其中,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纯水箱本体内。
14.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零陈水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零陈水控制装置,包括:在获取到第一出水指令之后,控制增压泵和抽液泵启动,以及控制回流阀和第三电磁阀打开,以使过滤后的水体从纯水箱经过所述抽液泵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后从第一出水口流出;控制所述回流阀开启第一预设时间,以使所述过滤后的水体对所述ro膜设备内陈水的进行置换;控制所述回流阀开启第一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所述回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并控制所述抽液泵停止,以及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以使所述过滤后的纯水经过所述第二电磁阀后从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
15.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零陈水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零陈水控制装置,包括:在纯水箱的水位达到第一水位时,控制增压泵启动,以及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控制回流阀开启第一预设时间,以使过滤后的水体对所述ro膜设备内陈水的进行置换;控制所述回流阀开启第一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所述回流阀关闭,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以使所述过滤后的水体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流入所述纯水箱;在纯水箱的水位达到第二水位时,控制所述增压泵停止工作,其中,所述第一水位低于所述第二水位。
16.进一步地,在纯水箱的水位达到第二水位时,控制所述增压泵停止工作之后,所述零陈水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纯水箱的水位在第二预设时间后未达到所述第一水位,则控制所述抽液泵启动,以及控制第六电磁阀打开,以将所述纯水箱内过滤后的水体经过所述抽液泵和所述第六电磁阀从排水口排出;所述纯水箱内过滤后的水体所述抽液泵和所述第六电磁阀从排水口排出之后,若检测到所述纯水箱的水位达到所述第一水位,则控制所述增压泵启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并控制所述回流阀开启第一预设时间,以使过滤后的水体对所述ro膜设备内陈水的进行置换;控制所述回流阀关闭,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以使所述过滤后的水体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流入所述纯水箱;在纯水箱的水位达到所述第二水位时,控制所述增压泵停止工作。
1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零陈水控制装置包括过滤系统,回流系统,纯水箱,抽液泵和
加热器通过过滤系统,用于对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体输送至纯水箱和回流系统;回流系统,用于利用过滤后的水体,对ro膜设备和/或纯水箱内陈水的进行置换,以及将过滤后的水体输送至净水器出水口;纯水箱,用于存放过滤后的水体;抽液泵,用于将纯水箱内存放的过滤后的水体抽取至加热器或排水口;加热器,用于对过滤后的水体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水体输送至净水器出水口或纯水箱,达到了对ro膜设备内可溶解固体总量较高的陈水进行置换和过滤的目的,进而现有净水器在停止使用后ro膜设备内可溶解固体总量较高的陈水扩散,导致第一杯水的可溶解固体总量较高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保证用户的饮水健康的技术效果。
18.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9.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陈水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陈水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陈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零陈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
2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零陈水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零陈水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零陈水控制装置包括:过滤系统10,回流系统20,纯水箱30,抽液泵40和加热器50,其中,所述回流系统分别于所述过滤系统、所述纯水箱、所述抽液泵和所述加热器相连接,所述抽液泵与所述纯水箱相连接;
28.所述过滤系统10,用于对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体输送至所述纯水箱和所述回流系统,其中,所述水体包括:净水器进水口流入的水体或超滤水;
29.所述回流系统20,用于利用所述过滤后的水体,对ro膜设备和/或所述纯水箱内陈水的进行置换,以及将所述过滤后的水体输送至净水器出水口;
30.所述纯水箱30,用于存放所述过滤后的水体;
31.所述抽液泵40,用于将所述纯水箱内存放的过滤后的水体抽取至加热器或排水口;
32.所述加热器50,用于对所述过滤后的水体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水体输送至所述净水器出水口或所述纯水箱。
33.本发明实施例中,零陈水控制装置包括过滤系统,回流系统,纯水箱,抽液泵和加热器通过过滤系统,用于对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体输送至纯水箱和回流系统;回流系统,用于利用过滤后的水体,对ro膜设备和/或纯水箱内陈水的进行置换,以及将过滤后的水体输送至净水器出水口;纯水箱,用于存放过滤后的水体;抽液泵,用于将纯水箱内存放的过滤后的水体抽取至加热器或排水口;加热器,用于对过滤后的水体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水体输送至净水器出水口或纯水箱,达到了对ro膜设备内可溶解固体总量较高的陈水进行置换和过滤的目的,进而现有净水器在停止使用后ro膜设备内可溶解固体总量较高的陈水扩散,导致第一杯水的可溶解固体总量较高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了保证用户的饮水健康的技术效果。
3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系统包括低压开关11和净水器滤芯12,其中,所述低压开关并联在所述净水器进水口和所述净水器滤芯之间的管路上。
3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回流系统,包括:第一回流系统和第二回流系统。
36.所述第一回流系统,用于利用所述过滤后的水体,对所述ro膜设备内陈水的进行置换,并在置换完成之后,将所述过滤后的水体输送至所述净水器出水口;
37.所述第二回流系统,用于利用所述过滤后的水体,对所述ro膜设备内陈水的进行置换,并在置换完成之后,将过所述滤后的水体输送至所述纯水箱。
38.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回流系统包括:增压泵21,回流阀22,单向阀23,第一电磁阀24,第二电磁阀25和第三电磁阀26,其中,所述回流阀设置在所述增压泵进水端与ro膜设备出水端之间,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与所述ro膜设备出水端与所述纯水箱进水口之间,第二电磁阀7设置在所述ro膜设备出水端与净水器第一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抽液泵出口与所述净水器第一出水口之间。
39.所述第二回流系统包括:所述增压泵21,所述回流阀22,所述单向阀23、所述第一电磁阀24和第四电磁阀27,其中,所述第四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抽液泵出口与所述加热器进口之间,且所述加热器出口与第二出水口相连接。
40.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零陈水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五电磁阀60,第六电磁阀70,第七电磁阀80和废水组合阀90,其中,所述第五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纯水箱出水口与所述加热器出水口之间,所述第六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抽液泵出口和所述排水口之间,所述废水组合阀设置在所述第七电磁阀和所述ro膜设备之间,所述第七电磁阀与所述排水口相连接。
41.所述纯水箱30包括:纯水箱本体31和水位传感器32,其中,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纯水箱本体内。
42.下面将结合图1和图2对零陈水控制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43.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饮机的零陈出水控制装置,包括过滤系统、回流系统、纯水箱、抽液泵和加热器。其中,电磁阀均为常闭电磁阀。
44.第一回流系统包括:增压泵,回流阀,单向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
阀,当净水器接收到常温出水指令时,增压泵启动,开始制水,回流阀开启,抽液泵启动,第三电磁阀2开启,常温水从纯水箱经抽液泵、第三电磁阀流出;当回流阀开启时间t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此预设值根根ro膜通量与ro滤瓶大小测试得出),此时,ro膜设备内陈水置换完成。同时控制回流阀、第三电磁阀关闭,抽液泵停止。第二电磁阀开启。此时纯水转换为经第二电磁阀从第一出水口流出。解决了常温水第一杯水tds(可溶解固体总量)过高问题,做到常温零陈水。
45.第二回流系统包括:增压泵,回流阀,单向阀、第一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1,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纯水箱水位达到低水位(第一水位)时,增压泵启动,开始制水,回流阀开启,第一电磁阀关闭,当回流阀开启时间t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此预设值根根ro膜通量与ro滤瓶大小测试得出),此时,ro膜设备内陈水置换完成。控制板同时控制回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6开启。此时纯水转换为经第一电磁阀进入纯水箱。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纯水箱水位达到高水位(第二水位)时,增压泵停止工作,制水停止。
46.当检测到纯水箱的水位在第二预设时间后未达到第一水位,控制抽液泵启动,第六电磁阀同步打开。纯水箱进行排水,当排水到第一水位时,增压泵启动,开始制水,回流阀开启,第一电磁阀关闭。当回流阀开启时间t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此预设值根根ro膜通量与ro滤瓶大小测试得出)。此时,ro膜设备内陈水置换完成。控制板同时控制回流阀关闭。第一电磁阀开启。此时纯水转换为经第一电磁阀进入纯水箱。当纯水箱水位达到高水位时,增压泵停止工作,制水停止。纯水箱陈水置换完毕。进一步地,净饮机也可设置一键手动排空。
47.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一杯水的出水温度,在加热器的出水端设有第五电磁阀,当每次制热水完成后,控制第五电磁阀打开,热水管内存水在重力作用回流至纯水箱内,其中,为了保证回流,加热体的出水端高于纯水箱进水口。
48.上述零陈水控制装置通过陈水回流重新过滤,即不浪费水,也解决了第一杯水中可溶解固体总量过高的问题,以及能够防止热水在加热过程中结垢。
49.实施例二:
5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零陈水控制方法,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该零陈水控制装置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零陈水控制方法,以下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零陈水控制方法。
51.如图3所示,图3为上述的零陈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零陈水控制方法包括:
52.步骤s102,在获取到第一出水指令之后,控制增压泵和抽液泵启动,以及控制回流阀和第三电磁阀打开,以使过滤后的水体从纯水箱经过所述抽液泵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后从第一出水口流出;
53.步骤s104,控制所述回流阀开启第一预设时间,以使所述过滤后的水体对所述ro膜设备内陈水的进行置换;
54.步骤s106,控制所述回流阀开启第一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所述回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并控制所述抽液泵停止,以及控制第二电磁阀开启,以使所述过滤后的纯水经过所述第二电磁阀7后从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
55.实施例三:
5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零陈水控制方法,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该零陈水控制装置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零陈水控制方法,以下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零陈水控
制方法。
57.如图4所示,图4为上述的零陈水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零陈水控制方法包括:
58.步骤s202,在纯水箱的水位达到第一水位时,控制增压泵启动,以及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控制回流阀开启第一预设时间,以使过滤后的水体对所述ro膜设备内陈水的进行置换;
59.步骤s204,控制所述回流阀开启第一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所述回流阀关闭,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以使所述过滤后的水体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流入所述纯水箱;
60.步骤s206,在纯水箱的水位达到第二水位时,控制所述增压泵停止工作,其中,所述第一水位低于所述第二水位。
61.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纯水箱的水位达到第二水位时,控制所述增压泵停止工作之后,所述零陈水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62.步骤208,在检测到所述纯水箱的水位在第二预设时间后未达到所述第一水位,则控制所述抽液泵启动,以及控制第六电磁阀打开,以将所述纯水箱内过滤后的水体经过所述抽液泵和所述第六电磁阀从排水口排出;
63.步骤210,所述纯水箱内过滤后的水体所述抽液泵和所述第六电磁阀从排水口排出之后,若检测到所述纯水箱的水位达到所述第一水位,则控制所述增压泵启动,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并控制所述回流阀开启第一预设时间,以使过滤后的水体对所述ro膜设备内陈水的进行置换;
64.步骤212,控制所述回流阀关闭,以及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以使所述过滤后的水体经过所述第一电磁阀流入所述纯水箱;
65.步骤214,在纯水箱的水位达到所述第二水位时,控制所述增压泵停止工作。
66.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8.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69.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
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70.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7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