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2-14 23: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楼盖板施工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建筑市场趋向于大空间的施工建设,与传统整体混凝土浇筑的方式相比,预应力空心楼板技术收到青睐,因为预应力空心楼板具有自重小、刚度大、抗开裂等性能,既方便施工,又有助于节约成本。目前,将预应力空心楼板应用在大跨度施工区域中,一般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或者有粘结预应力技术,但是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和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均不利于预应力空心块与周围的钢筋支撑架牢固连接,因此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应运而生。
3.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既具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延性好、抗震性能优的特点,缓粘结预应力是通过预应力筋达到效果的,预应力筋的作用机理是在预应力钢绞线与护套之间填充缓凝材料,在正常温度下、预定时间内缓凝材料几乎无凝结,预应力钢绞线可以自由滑动;过了预定时间后,缓凝材料随时间推移逐渐固化,固化后预应力筋通过凹凸不平的外护套横肋与混凝土咬合后不能相对滑动,从而形成握裹力达到有粘结预应力的力学效果。
4.目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空心块施工过程中,先将预应力钢绞线与钢筋支撑架连接,然后将空心块置于钢筋支撑架的预设位置中,之后向钢筋支撑架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各方面性能达标后,张拉预应力钢绞线,使预应力钢绞线张紧,即可完成整个大跨度空心块的安装施工过程。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向钢筋支撑架中浇筑混凝土时,空心块由于自重轻而容易上浮,进而影响空心块与钢筋支撑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降低施工过程中空心块上浮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方法。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支设板底模板:搭建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上方铺设板底模板;s2、安装钢筋骨架:在板底模板的上方安装钢筋骨架,钢筋骨架中预留用于放置空心块的位置;s3、预应力筋布设,包括以下步骤:s31、预应力筋放样:沿预应力筋的高度进行放线;s32、承压板安装:在钢筋骨架的四周安装承压板,承压板与板底模板固定连接;s33、预应力筋安装:在钢筋骨架上连接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
为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固定端和张拉端均与承压板固定连接;s4、预应力筋固定:预应力筋的固定端与承压板之间设有固定锚具,预应力筋的张拉端与承压板之间设有张拉件,预应力筋与固定筋之间设有定位筋;将预应力筋的固定端及张拉端与承压板固定后再安装定位筋,定位筋间隔分布在预应力筋上;s5、空心块的放置:空心块放入钢筋骨架围设的预留放置区域中;s6、空心块的加固,包括以下步骤:s61、多根绑扎丝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依次穿过空心块和板底模板后与板底模板下方的支撑架固定连接;s62、空心块的顶部布置拦挡筋网,拦挡筋网铺设在空心块的上方且与钢筋骨架固定连接;s7、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空心块分多层进行浇筑,混凝土初凝之后,拆除端模,进行覆盖养护;s8、预应力张拉;当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张拉条件时,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按照先浇筑先张拉的原则进行;s9、预应力筋切割和封堵;切除多余预应力筋,封堵并密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比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可减少的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且无需预埋孔道、穿筋及灌浆等,简化了施工工艺,但由于空心块自重轻,因此为了使空心块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不易上浮,需要在放置空心块后对空心块进行固定,步骤s6中对空心块进行了加固,首先将空心块与板底模板下方的支撑架固定连接,使重力能够向下传导,空心块不易上浮,然后再在空心块的上方连接拦挡筋网,进一步限制空心块在浇筑混凝土时的上浮,有效降低了空心块上浮的可能性。
9.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多层浇筑的方式,既可以使混凝土能够缓慢下渗,让空心块的周围均浇筑有混凝土,有助于整个楼盖板更加牢固,而且有助于大幅减缓混凝土流动时空心块的浮力,使空心块不易上浮,空心块上方的拦挡筋网也不易因空心块的浮力过大而导致变形;另外,多层浇筑也有助于使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空心块的上浮现象。
10.综上所述,上述施工过程均有助于充分降低空心块上浮的可能性,进而有利于楼盖板的稳定。
11.可选的,所述s6中还包括以下步骤:s3、放置垫块:将垫块水平放置在空心块的顶壁,垫块位于空心块和拦挡筋网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垫块可使空心块和拦挡筋网之间存在较大空隙,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可进入空心块和拦挡筋网之间的空隙中,使拦挡筋网与空心块之间连接牢固,且使空心块更加不易上浮;其次,垫块起到支撑拦挡筋网的作用,使拦挡筋网的上方承压时,拦挡筋网不易变形,且由于垫块起到分隔拦挡筋网及空心块的作用,因此拦挡筋网不易损坏空心块。
13.可选的,所述s4中,张拉件包括固定片和弹性块,固定片与承压板远离钢筋骨架的一侧连接,弹性块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弹性缓冲材料,弹性块位于钢筋骨架中且与钢筋骨架固定连接,预应力筋的张拉端次穿设弹性块和承压板后通过固定片固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穿过弹性块后固定在承压板上,当浇筑混凝土时,由于弹性块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故有助于使混凝土充分填充在弹性块、钢筋
骨架及预应力筋之间,促进弹性块、钢筋骨架及预应力筋的牢固连接;由于弹性块具有一定的变形性能,因此当拉动预应力筋时,预应力筋的移动不易带动弹性块整体移动,弹性块不易与钢筋骨架之间产生裂缝,进而有助于使混凝土牢固浇筑在空心块的四周,进而提升空心块的连接稳定性,整个楼盖板的连接更加牢固。
15.可选的,所述弹性块为泡沫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目前有很多废弃的泡沫块,由于泡沫块能够满足施工使用要求,因此使用泡沫块取材便捷,且有助于泡沫块的重复利用。
17.可选的,所述s4中,固定锚具包括挤压锚具、挤压锚座和螺旋筋,挤压锚座侧壁与承压板固定连接,预应力筋的固定端穿依次穿过螺旋筋和承压板后通过挤压锚座固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锚具将预应力筋的固定端与承压板连接,连接方式简单高效,且有助于预应力筋固定端与承压板牢固连接。
19.可选的,所述s32中,钢筋骨架包括固定筋、横梁、肋梁和暗梁,固定筋与横梁均设有多根且相互连接,横梁与固定筋形成钢筋骨架;暗梁设有多根且分布在板底模板的短跨方向及板底模板的长跨方向,肋梁设有多根且沿板底模板的长跨方向及短跨方向均匀分布,暗梁和肋梁均固定筋固定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暗梁,暗梁有助于对整个钢筋骨架起到加固作用,也有助于对空心块起到加固作用。
21.可选的,所述板底模板短跨方向上的每道暗梁里放置8

10根预应力筋,板底模板长跨方向上的每道暗梁里放置4

6根预应力筋;板底模板长跨方向上的每个肋梁内布置2

3根预应力筋,板底模板短跨方向上的每个肋梁内布置3

5根预应力筋。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预应力筋在整个结构中的受力情况合理布设预应力筋,有助于让预应力筋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而有助于提高整个楼盖板的稳定性。
23.可选的,所述s33中,预应力筋的曲线段起始点至张拉锚固点之间存在一段300mm以上的直线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在对预应力筋的张拉端施力时,预应力筋的受力方向为水平方向,方便施力,也有助于使预应力筋更好的发挥作用。
24.可选的,所述s7中,空心块顶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0mm,空心块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少于80mm。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使空心块与钢筋骨架连接牢固,进而使整个楼盖板牢固,由于空心块顶壁在后期使用时为主要受力面,因此空心块顶部的混凝土厚度较大,有助于提高整个楼盖板顶壁的承压性能,使楼盖板不易损坏。
26.可选的,所述s9中,用微膨胀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封堵外露锚具。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膨胀水泥砂浆和细石混凝土的成本较低,且密封性及防水性能均较好,有助于预应力筋的防腐,使预应力筋能够长久发挥作用。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对空心块与板底模板下方的支撑架固定连接,再在空心块的上方连接拦挡筋网,有效降低空心块上浮的可能性,进而有助于提高整个楼盖板的牢固性;2.通过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多层浇筑的方式,可使空心块的周围均浇筑有混凝土,有助于大幅减缓浇筑混凝土时空心块的浮力,使空心块不易上浮;
3.通过将张拉件设置为固定片和弹性块,混凝土可充分填充在弹性块、钢筋骨架及预应力筋之间,促进弹性块、钢筋骨架及预应力筋的牢固连接,预应力筋的移动不易带动弹性块整体移动,弹性块与钢筋骨架之间不易产生裂缝,进而有助于提升空心块的连接稳定性;4.通过使空心块顶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0mm,有助于使空心块与钢筋骨架连接牢固,进而使整个楼盖板牢固。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结构中突出显示空心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结构中突出预应力筋及定位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2、板底模板;3、钢筋骨架;31、固定筋;32、横梁;33、肋梁;34、暗梁;4、预应力筋;41、承压板;42、固定锚具;421、挤压锚具;422、挤压锚座;43、张拉件;431、弹性块;432、固定片;5、定位筋;6、空心块;61、连接孔;62、绑扎丝;7、垫块;8、拦挡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支设板底模板2:如图1所示,在板底模板2设置位置安装支撑架1,支撑架1是由多根钢管相互交错焊接形成的架体,在支撑架1的上方水平焊接板底模板2,板底模板2为多块钢板,板底模板2的平整度保持在6mm以内,本事实例中板底模板2的平整度为5mm。
33.s2、安装钢筋骨架3: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板底模板2的上方采用钢管搭设的防倾架体(图中未示出),然后在板底模板2的上方安装钢筋骨架3,钢筋骨架3包括固定筋31、横梁32、肋梁33和暗梁34,固定筋31为竖直设置的长方形框,固定筋31的底端与板底模板2的顶壁焊接,固定筋31设有多个且分别沿板底模板2的长跨和短跨方向分布。横梁32平行设有多根,每根横梁32均为穿设在固定筋31中的单根钢筋,横梁32位于固定筋31的底端且与固定筋31的底部顶壁焊接。肋梁33和暗梁34均是由四根钢筋围设而成的矩形框体,肋梁33和暗梁34均穿设在固定筋31中且均与固定筋31焊接固定。
34.先铺设肋梁33,肋梁33设有多根且沿板底模板2的长跨方向及短跨方向分布,相邻肋梁33之间的距离均为1200mm。然后再铺设暗梁34,暗梁34设有多根且分布在板底模板2的短跨方向及板底模板2的长跨方向。板底模板2短跨方向上的暗梁34设有6道,且每道暗梁34的宽度为500mm,相邻暗梁34之间间隔8400mm;板底模板2长跨方向按照7000mm及7800mm各布置1道暗梁34,且暗梁34的宽度为250mm。搭建暗梁34和肋梁33时,注意按照设计图纸预留
放置空心块6的位置。先搭建肋梁33,使肋梁33与固定筋31连接形成钢筋支撑框架,然后再插入暗梁34,可起到加固放置空心块6处的钢筋骨架3的作用,使钢筋骨架3不易变形,进而有助于空心块6后期的抗浮。
35.s3、预应力筋4布设及固定,包括以下步骤:s31、预应力筋4放样:沿预应力筋4的高度进行放线,使预应力筋4整体呈地面凸的弧形;s32、承压板41安装:如图1所示,在钢筋骨架3的四周安装承压板41,承压板41竖直设置且承压板41的底壁与板底模板2的顶壁焊接。
36.s33、预应力筋4安装:如图3所示,板底模板2短跨方向上的每道暗梁34中可以放置9根预应力筋4,也可以放置10根,本实施例中放置8根,板底模板2长跨方向上的每道暗梁34里可以放置6根预应力筋4,也可以放置5根,本实施例中放置4根;板底模板2长跨方向上的每个肋梁33内可以布置2根预应力筋4,也可以放置3根,本实施例中放置2根,板底模板2短跨方向上的每个肋梁33内可以布置3根预应力筋4,也可以放置4根,本实施例中放置5根。
37.结合图1和图4所示,每根预应力筋4的端部均与承压板41连接,预应力筋4的曲线段起始点至张拉锚固点之间存在一段300mm以上的直线段。以保证预应力筋4与承压板41垂直。预应力筋4采用φs21.8高强1860级国家标准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38.s4、预应力筋4固定:结合图1和图4所示,预应力筋4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张拉端,预应力筋4与固定筋31之间设有定位筋5,将预应力筋4的固定端及张拉端与承压板41固定后再安装定位筋5,定位筋5间隔分布在预应力筋4上,定位筋5将预应力筋4的抗浮控制点处固定。预应力筋4的固定端与承压板41之间设有固定锚具42,预应力筋4的张拉端与承压板41之间设有张拉件43。
39.结合图1和图3所示,固定锚具42包括挤压锚具421、挤压锚座422和螺旋筋,挤压锚座422侧壁与承压板41远离钢筋骨架3的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螺旋筋的一端焊接在承压板41靠近钢筋骨架3的侧壁,预应力筋4的固定端穿依次穿过螺旋筋和承压板41后通过挤压锚座422固定(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张拉件43包括固定片432和弹性块431,固定片432与承压板41远离钢筋骨架3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弹性块431为具有一定硬度的弹性缓冲材料,本实施例中张拉件43为10cm
×
10cm,长度20cm的泡沫块,泡沫块位于肋梁33中,固定筋31穿设泡沫块,预应力筋4的张拉端穿过泡沫块后与承压板41通过固定片432焊接固定。
40.另外,如图4所示,定位筋5采用φ6的圆钢,相邻定位筋5之间的距离为1~1.5m,定位筋5将预应力筋4与固定筋31绑扎固定。
41.预应力筋4的固定端与承压板41通过固定锚具42连接,高效便捷,且可使预应力筋4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承压板41上,方便后续预应力筋4的张拉过程,预应力筋4的张拉端穿过泡沫块后固定在承压板41上,当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泡沫块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泡沫块作为穴模预埋张拉槽,可使泡沫块与承压板41之间紧贴,有助于使混凝土充分填充在泡沫块、钢筋骨架3及预应力筋4之间,且在拉动预应力筋4时,预应力筋4的移动不易带动泡沫块整体移动,泡沫块不易与钢筋骨架3之间产生裂缝,进而有助于使混凝土牢固浇筑在空心块6的四周,有助于整个楼盖板的连接牢固。当预应力筋4的数量及整体布设的形态根据预应力筋4后期的受力情况合理确定,有助于使预应力筋4充分发挥作用。
42.s5、空心块6的放置;如图2所示,将尺寸为1000mm
×
1000mm,厚度为820mm的空心块
6放入钢筋骨架3围设的预留放置区域中,此时,空心块6位于横梁32的上方。空心块6的顶壁开设有贯穿空心块6的连接孔61,连接孔61设有四个,且关于空心块6中轴线两两对称,空心块6的侧壁均与周围钢筋骨架3的侧壁贴合。
43.s6、空心块6的加固,结合图1和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61、采用绑扎丝62对空心块6进行固定,绑扎丝62可采用铁丝等易弯折且不易损坏的金属丝,本实施例中采用两根12号的铅丝,两根铅丝的一端相互绑扎,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孔61和板底模板2后与支撑架1绑扎固定,铅丝的一端与板底模板2下方的支撑架1相互绑扎固定。
44.s63、放置垫块7:将混凝土垫块7水平放置在空心块6的顶壁,垫块7可设置为多个,本实施例中每个空心块6顶壁上方设置四个垫块7,且垫块7位于空心块6的四个边角处,垫块7为长方体,且垫块7的长度方向与空心块6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存在夹角,可使用12#铁丝将垫块7与空心块6绑扎固定。
45.s62、空心块6的顶部布置拦挡筋网8:拦挡筋网8为φ14钢筋横纵交织焊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拦挡筋网8铺设在空心块6的上方且与固定筋31及肋梁33焊接。
46.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垫块7可使空心块6和拦挡筋网8之间存在较大空隙,混凝土可进入空心块6和拦挡筋网8之间的空隙中,使拦挡筋网8与空心块6之间连接牢固,且使空心块6更加不易上浮;通过铅丝将空心块6与板底模板2下方的支撑架1固定连接,支撑架1通过铅丝对空心块6施加向下的拉力,使空心块6在浇筑混凝土时不易上浮,且在空心块6的上方连接拦挡筋网8,拦挡筋网8对空心块6的上浮起到妨碍作用,进一步降低空心块6在浇筑混凝土时的上浮可能性;另外,垫块7起到支撑拦挡筋网8的作用,增加拦挡筋网8的承压能力,使拦挡筋网8不易变形,也使拦挡筋网8不易损坏空心块6。
47.s7、混凝土浇筑与养护;1000mm厚预应力空心块6分四层浇筑,第一层浇筑200mm,第二层300mmmm,第三层300mm,最后一层200mm,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下一层。浇筑混凝土时保证混凝土的密实,连续浇筑完毕,一旦有浮板迹象,应立即停止浇筑,进行加固处理。在此过程中,确保空心块6顶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0mm,空心块6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少于80mm。在混凝土初凝之后(一般为浇筑后2~3d),及时拆除端模,进行覆盖养护。
48.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多层浇筑的方式,混凝土能够缓慢下渗,使空心块6的周围均浇筑有混凝土,而使空心块6不易上浮,有助于整个楼盖板的牢固。空心块6顶部的混凝土厚度较大,可进一步提高整个楼盖板顶壁的承压性能,使楼盖板不易损坏。
49.s8、预应力张拉;当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张拉条件时,预应力筋4的张拉顺序按照先浇筑先张拉的原则进行,即同一浇筑单元,从两侧向中间张拉或从中间向两侧对称张拉。张拉前去除外露预应力筋4的外包pe,采用50t千斤顶张拉,高压油泵驱动;采取控制应力和伸长值双控措施,伸长值偏差控制在
±
6%以内。当千斤顶行程满足不了所需伸长值时,中途可停止张拉,作临时锚固,倒回千斤顶行程,再进行第2次张拉。
50.s9、预应力筋4切割和封堵;张拉端封锚,张拉后24小时无异常,切除多余预应力筋4,预应力筋4外露锚具30~50mm,本实施例中预应力筋4外露锚具35mm,检查验收合格后,在10天内再用微膨胀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封堵,密封后预应力筋4不得外露。微膨胀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的密封性及防水性能均较好,有助于预应力筋4的防腐,使预应力筋4能够长久发挥作用。
51.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比普通混凝土结构节省20%

40%的混凝土和30%左右的钢筋,使用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比普通混凝土结构每平方米能够节省约50元/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s1、搭建支撑架1,然后在支撑架1的上方支设板底模板2;s2、在板底模板2的上方安装钢筋骨架3;s3、在钢筋骨架3中布设预应力筋4;s4、预应力筋4固定:预应力筋4的固定端与承压板41通过固定锚具42固定连接,预应力筋4的张拉端与承压板41通过张拉件43固定连接;s5、空心块6的放置;s6、空心块6的加固:s61、将铅丝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依次穿过空心块6和板底模板2后与板底模板2下方的支撑架1固定连接;s63、在空心块6的上方放置垫块7;s62、在垫块7的上方铺设拦挡筋网8;s7、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空心块6分四层浇筑,第一层浇筑200mm,第二层300mmmm,第三层300mm,最后一层200mm,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下一层;s8、按照先浇筑先张拉的原则进行预应力张拉;s9、预应力筋4切割和封堵。
53.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板施工方法为提高工程质量、满足建造效果和确保施工工期提供了潜在发展趋势。通过对空心块6与板底模板2下方的支撑架1固定连接,再在空心块6的上方连接拦挡筋网8,并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多层浇筑的方式,有效降低空心块6上浮的可能性,且有助于提高整个楼盖板的牢固性。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