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硬件及系统集成功能和性能的检测监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4 22: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检测监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硬件及系统集成功能和性能的检测监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系统集成通常是指将软件、硬件与通信技术组合起来为用户解决信息处理问题的业务,集成后的整体的各部分之间能彼此有机地和协调地工作,以发挥整体效益,并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3.当前所使用的基于硬件及系统集成功能和性能的检测监理装置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现有检测监理装置内部并不具备良好的散热机构,从而无法将元器件作业时所产生的热量及时驱散,散热效果较差,进而无法保障元器件的正常作业,且现有检测监理装置中所使用的显示屏等大多长期处于裸露状态,从而易导致显示屏等内部进入灰尘,且易出现外界物体碰撞显示屏现象的出现,进而降低了显示屏等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硬件及系统集成功能和性能的检测监理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硬件及系统集成功能和性能的检测监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一侧设有第一散热机构,且第一箱体的内腔底端设有与第一散热机构配合使用的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一箱体的内腔下端固定安装有通风隔板,所述通风隔板上设有与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箱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内腔一侧设有第一收纳机构,且第二箱体的内腔另一侧设有与第一收纳机构配合使用的第二收纳机构,所述第二箱体的内腔中设有与第二收纳机构和第一收纳机构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机构。
5.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电机与l型板,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一侧,且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箱体并在其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远离电机的一端设有转板,所述转板远离电机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柱,所述l型板滑动安装在第一箱体靠近电机一侧的内腔侧壁上,且l型板之间固定安装有推环,所述推柱活动卡设在推环内,所述l型板远离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
6.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第一转轴与套管,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插设在第一箱体与通风隔板之间,且第一转轴上固定套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型驱动槽,所述套管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内腔下端两侧的侧壁上,且套管的内部滑动插设有横杆,所述横杆延伸出套管的部分固定套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第一箱体的内腔底部滑动连接,且移动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活动套设在横杆与套管上,且弹簧的一端与第一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内侧转动安装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活动卡设在环型驱动
槽内。
7.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转动插设在通风隔板上,且第一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转柱靠近电机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侧齿轮,所述第一侧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主同步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固定套设有副同步轮,所述副同步轮与主同步轮的外侧啮合套设有同步带。
8.优选地,所述第一收纳机构包括第二转杆、螺纹杆与导向杆,所述第二转杆转动插设在第二箱体上,且第二转杆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螺纹杆转动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端,且螺纹杆的下端固定套设有第二侧齿轮,所述第二侧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驱动环,所述驱动环上一体成型有对称设置的l型杆,所述l型杆的一端设有三角形连接块,所述三角形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倾斜框,所述导向杆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端两侧,且l型杆上贯穿开设有与导向杆配合使用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滑动插设在导向孔内。
9.优选地,所述第二收纳机构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插设在第一箱体的顶端两侧,且第二转轴的下端固定套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滑动安装在第一箱体的顶端,且驱动齿条远离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框,所述水平框滑动贯穿第二箱体。
10.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主动轮盘与从动轮盘,所述主动轮盘固定套接在螺纹杆的底端,且从动轮盘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的上端,所述从动轮盘与主动轮盘的外侧传动设有皮带。
11.优选地,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上转动插设有摇杆。
12.优选地,所述第二箱体的上端贯穿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滑动插设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相对侧的上端设有t型拉块。
13.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的上端两侧均贯穿开设有通风斜槽,且第一箱体上设有与通风斜槽配合使用的弧型挡板。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电机将带动转柱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侧齿轮与转板转动,进而带动推柱转动,进一步配合推环的使用,能够带动l型板做上下循环往复运动,此时第一风扇将随l型板同步做上下循环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将外界冷空气从侧边均匀导向第一箱体内元器件的外部,进而实现了第一重降温散热,从而保障了元器件的正常作业。
16.2.凸轮将带动环型驱动槽转动,此时两组驱动轮将同时沿着环型驱动槽滚动,当凸轮从与横杆呈垂直状态向水平状态转动时,将带动两组横杆做背向运动,从而通过移动块挤压弹簧,当凸轮从与横杆呈垂直状态向水平状态转动时,弹簧将带动横杆复位,从而能够通过移动块带动第二风扇做水平方向的循环往复运动,进而能够将外界冷空气从底部均匀导向第一箱体内元器件的外部,从而实现了第二重降温散热,进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果,进一步保障了元器件的正常作业。
17.3.反转摇杆,从而通过转轮带动第二转杆反转,进而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二侧齿轮反转,进一步带动螺纹杆反转,此时驱动环将通过l型杆带动三角形连接块下移,从而通过倾斜框带动显示屏下移,直至将其复位,在螺纹杆反转的同时将带动主动轮盘反转,从而
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盘反转,进而通过第二转轴带动驱动齿轮反转,进一步通过驱动齿条带动水平框及其内部的键盘等向靠近螺纹杆的一侧移动并将其复位,之后再将封堵板复位,从而能够使显示屏与键盘等处于相对密封的状态,进而能够避免显示屏等内部进入灰尘,且能够避免外界物体碰撞显示屏现象的出现,从而有效延长了显示屏等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硬件及系统集成功能和性能的检测监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图5中c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图5中d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中第二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图8中e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图8中f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箱体;11、通风斜槽;12、弧型挡板;2、第一散热机构;21、电机;22、l型板;23、转柱;24、转板;25、推柱;26、推环;27、第一风扇;3、第二散热机构;31、第一转轴;32、套管;33、凸轮;34、环型驱动槽;35、横杆;36、移动块;37、第二风扇;38、弹簧;39、u型板;310、驱动轮;4、通风隔板;5、第一连接机构;51、第一转杆;52、第一齿轮;53、第一侧齿轮;54、主同步轮;55、副同步轮;56、同步带;6、第二箱体;61、通槽;62、封堵板;63、t型拉块;7、第一收纳机构;71、第二转杆;72、螺纹杆;73、导向杆;74、第二齿轮;75、第二侧齿轮;76、驱动环;77、l型杆;78、三角形连接块;79、倾斜框;710、导向孔;711、转轮;712、摇杆;8、第二收纳机构;81、第二转轴;82、驱动齿轮;83、驱动齿条;84、水平框;9、第二连接机构;91、主动轮盘;92、从动轮盘;93、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硬件及系统集成功能和性能的检测监理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所述第一箱体1的上端两侧均贯穿开设有通风斜槽11,且第一箱体1上设有与通风斜槽11配合使用的弧型挡板12,通风斜槽11的设置使用,为热空气的
排出提供了保障,且通过将其设置为倾斜状并配合弧型挡板12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灰尘等进入第一箱体1内部,第一箱体1的底端设有进风通孔,且第一箱体1的一侧铰接有密封门,密封门的设置使用为第一箱体1内部元器件的安装及拆卸提供了便利,所述第一箱体1的内腔一侧设有第一散热机构2,且第一箱体1的内腔底端设有与第一散热机构2配合使用的第二散热机构3,所述第一箱体1的内腔下端固定安装有通风隔板4,所述通风隔板4上设有与第一散热机构2和第二散热机构3配合使用的第一连接机构5,所述第一箱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箱体6,所述第二箱体6的内腔一侧设有第一收纳机构7,且第二箱体6的内腔另一侧设有与第一收纳机构7配合使用的第二收纳机构8,所述第二箱体6的内腔中设有与第二收纳机构8和第一收纳机构7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机构9。
3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2包括电机21与l型板22,本方案中:电机21优选y80m1

2型号,电动机的供电接口通过开关连接供电系统,电机21运行电路为常规电机21正反转控制程序,电路运行为现有常规电路,本方案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所述电机21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1的一侧,且电机21的输出端贯穿第一箱体1并在其末端固定连接有转柱23,所述转柱23远离电机21的一端设有转板24,所述转板24远离电机2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柱25,所述l型板22滑动安装在第一箱体1靠近电机21一侧的内腔侧壁上,且l型板22之间固定安装有推环26,所述推柱25活动卡设在推环26内,所述l型板22远离电机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27。
3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3包括第一转轴31与套管32,所述第一转轴31转动插设在第一箱体1与通风隔板4之间,且第一转轴31上固定套接有凸轮33,所述凸轮33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型驱动槽34,所述套管32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1内腔下端两侧的侧壁上,且套管32的内部滑动插设有横杆35,所述横杆35延伸出套管32的部分固定套接有移动块36,所述移动块36与第一箱体1的内腔底部滑动连接,且移动块3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37,所述移动块3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38,所述弹簧38活动套设在横杆35与套管32上,且弹簧38的一端与第一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杆35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39,所述u型板39的内侧转动安装有驱动轮310,所述驱动轮310活动卡设在环型驱动槽34内。
3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5包括第一转杆51,所述第一转杆51转动插设在通风隔板4上,且第一转杆5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2,所述转柱23靠近电机21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侧齿轮53,所述第一侧齿轮53与第一齿轮5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杆5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主同步轮54,所述第一转轴31的上端固定套设有副同步轮55,所述副同步轮55与主同步轮54的外侧啮合套设有同步带56,从而能够通过通过电机21带动第一转轴31转动。
3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纳机构7包括第二转杆71、螺纹杆72与导向杆73,所述第二转杆71转动插设在第二箱体6上,且第二转杆71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74,所述螺纹杆72转动安装在第一箱体1的顶端,且螺纹杆72的下端固定套设有第二侧齿轮75,所述第二侧齿轮75与第二齿轮74相啮合,所述螺纹杆72上螺纹套接有驱动环76,所述驱动环76上一体成型有对称设置的l型杆77,所述l型杆77的一端设有三角形连接块78,所述三角形连接块7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倾斜框79,倾斜框79内可拆卸设有显示屏,所述导向杆73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1的顶端两侧,且l型杆77上贯穿开设有与导向杆73配合使用的导向孔710,所述导向杆73滑动插设在导向孔710内,所述第二转杆7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轮711,所述转轮711上转动
插设有摇杆712,使用者可转动摇杆712,从而通过转轮711带动螺纹杆72转动。
3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收纳机构8包括第二转轴81,所述第二转轴81转动插设在第一箱体1的顶端两侧,且第二转轴81的下端固定套设有驱动齿轮82,所述驱动齿轮82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驱动齿条83,所述驱动齿条83滑动安装在第一箱体1的顶端,且驱动齿条83远离螺纹杆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框84,水平框84内可拆卸设有与显示屏配合使用的键盘等控制设备,所述水平框84滑动贯穿第二箱体6。
3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9包括主动轮盘91与从动轮盘92,所述主动轮盘91固定套接在螺纹杆72的底端,且从动轮盘92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81的上端,所述从动轮盘92与主动轮盘91的外侧传动设有皮带93,从而能够通过螺纹杆72带动第二转轴81转动。
3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箱体6的上端贯穿开设有通槽61,所述通槽61内滑动插设有封堵板62,所述封堵板62相对侧的上端设有t型拉块63。
39.使用之前,可将相关元器件等安装在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6内,使用时,先向两侧同时推动t型拉块63,从而带动封堵板62做背向运动,直至封堵板62之间的间距调至最大,然后可转动摇杆712,从而通过转轮711带动第二转杆71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齿轮74带动第二侧齿轮75转动,进一步带动螺纹杆72转动,此时驱动环76将通过l型杆77带动三角形连接块78上移,从而通过倾斜框79带动显示屏上移,直至将其移至第二箱体6的外部;
40.在螺纹杆72转动的同时将带动主动轮盘91转动,从而通过皮带93带动从动轮盘92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轴81带动驱动齿轮82转动,进一步通过驱动齿条83带动水平框84及其内部的键盘等向远离螺纹杆72的一侧移动,且在显示屏移至最高处时,键盘等恰好移至第二箱体6的外侧,随后可将电机21、第一风扇27与第二风扇37打开,并使用检测监理装置进行相关作业;
41.此时电机21将带动转柱2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侧齿轮53与转板24转动,进而带动推柱25转动,进一步配合推环26的使用,能够带动l型板22做上下循环往复运动,此时第一风扇27将随l型板22同步做上下循环往复运动,从而能够将外界冷空气从侧边均匀导向第一箱体1内元器件的外部,进而实现了第一重降温散热,从而保障了元器件的正常作业;
42.第一侧齿轮53在转动时将通过第一齿轮52带动第一转杆51转动,从而通过主同步轮54带动同步带56转动,进而通过副同步轮55带动第一转轴31转动,进一步通过凸轮33带动环型驱动槽34转动,此时两组驱动轮310将同时沿着环型驱动槽34滚动,当凸轮33从与横杆35呈垂直状态向水平状态转动时,将带动两组横杆35做背向运动,从而通过移动块36挤压弹簧38,当凸轮33从与横杆35呈垂直状态向水平状态转动时,弹簧38将带动横杆35复位,从而能够通过移动块36带动第二风扇37做水平方向的循环往复运动,进而能够将外界冷空气从底部均匀导向第一箱体1内元器件的外部,从而实现了第二重降温散热,进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果,进一步保障了元器件的正常作业;
43.使用结束后,可关闭电机21、第一风扇27与第二风扇37并反转摇杆712,直至将倾斜框79与水平框84复位,之后再将封堵板62复位即可。
4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