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水型电源适配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1-12-14 21: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源适配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水型电源适配器,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防水型电源适配器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电源适配器,主要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组成,在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如机顶盒、路由器、灯条、按摩仪和电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目前,电源适配器的壳板一般由两个相互配合的上壳板和下壳板构成,并通过在上壳板和下壳板之间设置密封垫,并通过胶粘的方式,实现连接部位的密封,进而达到整体的密封。
4.但是,采用上述的密封方式,适配器内部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在连续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一般是通过设置导热柱、均热板等结构,与适配器的壳板连接,只能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散出,导致整体的散热效果较差,若是为了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这就需要在壳板的侧部开设导气孔,导致密封性变差,影响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型电源适配器及其使用方法,以改善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电源适配器,密封和散热难以兼顾,不利于电源适配器在多种环境下使用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型电源适配器,包括壳板组件、密封组件和散热组件。
7.所述壳板组件包括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所述第一壳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沉头槽,所述第二壳板侧中部开设有第二沉头槽。
8.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插接块、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板的下壁,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板的下部,所述第二连接板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密封垫胶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部,所述第二密封垫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部,所述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壳板和所述第二密封垫之间构成插接槽,所述插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壳板的上部,所述插接块插接于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并将所述第一壳板与所述第二壳板连接到一起。
9.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第一导流管、若干第二导流管和若干密封圈,若干所述第一导流管分别连通安装于所述第一壳板邻近所述第一沉头槽的侧部,若干所述第二导流管分别连通安装于所述第二壳板邻近所述第二沉头槽的侧部,若干所述密封圈分别套设于若干所述第二导流管的外侧,在所述插接块与所述插接槽卡接时,若干所述第二导流管分别插接于若干所述第一导流管的内侧,若干所述第一导流管的端部分别将若干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壳板的侧壁抵触在一起。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板的下部设置有若干外延部,若干所述外延部之间构成导流通道。
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板的下部设置有第三沉头槽,所述第二壳板邻近所述第三沉头槽的侧部铰接有挂环。
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垫的侧部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垫的侧部开设有若干第二凹槽,所述插接块的一侧设置有与若干所述第一凹槽配合的若干第一外凸部,所述插接块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所述第二凹槽配合的若干第二外凸部。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块的主体断面呈梯形设置,所述插接槽的主体断面呈梯形设置。
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包括支撑板和散热风扇,所述支撑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壳板邻近所述第一沉头槽的侧壁,所述散热风扇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侧部,所述散热风扇的排气端与若干所述第一导流管的侧部相对。
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上壁与所述第一壳板的顶壁齐平,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若干贯穿孔。
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壁,若干所述第一导流管分别处于所述电路板的两侧。
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若干所述第一导流管的侧部均安装有导热柱,若干所述导热柱的侧部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侧壁与所述电路板的上下壁相贴。
18.第二方面,本技术另提供一种防水型电源适配器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装配:将插接块插接于插接槽的内侧,利用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的配合,使得插接块与两个密封垫之间构成过盈配合,进而实现固定和密封,并使得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连接在一起,同时,第二导流管插接进入到第一导流管的内部;s2、散热:将适配器放置在所需使用的部位,外部的空气或雨水通过第一导流管,进入第二导流管,并从第二导流管排出,利用空气或雨水进行散热,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防水型电源适配器,其壳板组件包括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通过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构成电源适配器的外壳;2、该防水型电源适配器,其密封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插接块、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壳板和所述第二密封垫之间构成插接,通过将插接块插接在插接槽中,使得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与插接块之间构成过盈配合,并用胶水胶接,实现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的连接,并实现有效的密封;3、该防水型电源适配器,其散热组件包括若干第一导流管、若干第二导流管和若干密封圈,在插接块插入插接槽的过程中,第二导流管插入第一导流管的内侧,使得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第一导流管与第二导流管之间插接完毕后,使得密封圈与第二壳体的上壁抵触,进而实现密封,在具体使用时,外部的空气或雨水等,从第一壳板进入到第一导流管,进而进入到第二导流管的内部,并从第二壳板的下部排出,通过外部的空气或雨水等,在流经导流管的过程中进行换热,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防水型电源适配器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防水型电源适配器的图1中a

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防水型电源适配器的第一壳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部分结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防水型电源适配器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防水型电源适配器的第一壳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部分结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防水型电源适配器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防水型电源适配器的图6中b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00、壳板组件;110、第一壳板;120、第二壳板;121、外延部;122、导流通道;123、第三沉头槽;124、挂环;130、第一沉头槽;140、第二沉头槽;200、密封组件;210、第一连接板;220、第二连接板;230、插接块;231、第一外凸部;232、第二外凸部;240、第一密封垫;241、第一凹槽;250、第二密封垫;251、第二凹槽;260、插接槽;300、散热组件;310、第一导流管;311、导热柱;312、散热板;320、第二导流管;330、密封圈;400、通风组件;410、支撑板;420、散热风扇;50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4.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8.实施例1请参阅图1

图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型电源适配器,包括壳板组件100、密封组件200和散热组件300,密封组件设置于壳板组件100的侧部,散热组件300设置于壳板组件100的侧部,其中,密封组件200用于将壳板组件100连接到一起,并进行密封;散热组件300用于在壳板组件100连接时,进行导向,同时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进行散热。
29.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壳板组件100包括第一壳板110和第二壳板120,第一壳板110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沉头槽130,第二壳板120侧中部开设有第二沉头槽140。
30.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密封组件200包括第一连接板210、第二连接板220、插接块230、第一密封垫240和第二密封垫250,第一连接板210设置于第一壳板110的下壁,第二连接板220设置于第一壳板110的下部,第二连接板220处于第一连接板210的内侧,第一密封垫240胶接于第一连接板210的侧部,第二密封垫250设置于第二连接板220的侧部,第一密封垫240、第一壳板110和第二密封垫250之间构成插接槽260,插接块230设置于第二壳板120的上部,插接块230插接于插接槽260的内侧,并将第一壳板110与第二壳板120连接到一起。
3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板210和第二连接板220均呈矩形环或环形设置,第一连接板210、第二连接板220和第一壳板110为一体结构;插接块230与第二壳板120为一体结构;第一密封垫240和第二密封垫250可选用硅胶垫或橡胶垫。
32.请参阅图1和图2,散热组件300包括若干第一导流管310、若干第二导流管320和若干密封圈330,若干第一导流管310分别连通安装于第一壳板110邻近第一沉头槽130的侧部,若干第二导流管320分别连通安装于第二壳板120邻近第二沉头槽140的侧部,若干密封圈330分别套设于若干第二导流管320的外侧,在插接块230与插接槽260卡接时,若干第二导流管320分别插接于若干第一导流管310的内侧,若干第一导流管310的端部分别将若干密封圈330与第二壳板120的侧壁抵触在一起。
3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流管310和第二导流管320均设置为铝合金管、不锈钢管,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密封圈330可选用硅胶圈或橡胶圈。
34.在本实施例中,该防水型电源适配器还包括电路板500,电路板500安装于第二连接板220的内壁,若干第一导流管310分别处于电路板500的两侧,具体设置时,若干第一导流管310的侧部均安装有导热柱311,若干导热柱311的侧部连接有散热板312,散热板312的侧壁与电路板500的上下壁相贴,导热柱311设置为铝合金柱,散热板312设置为铝合金板,具体使用时,通过铝合金板与电路板500接触,进而将热量穿导致导热柱311,使得热量继续传导至第一导流管310和第二导流管320,进而便于后续的散热。
3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板120的下部设置有若干外延部121,若干外延部121之间构成导流通道122,外延部121与第二壳板120为一体结构,用于抬高第二壳板120,便于后续空气的流通或雨水的排出。
36.第二方面,本技术另提供一种防水型电源适配器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装配:将插接块230插接于插接槽260的内侧,利用第一密封垫240和第二密封垫250的配合,使得插接块230与两个密封垫之间构成过盈配合,进而实现固定和密封,为了使得连接的更加紧密,可以在插接之前,向插接槽260中注入胶水,并使得第一壳板110和第
二壳板120连接在一起,同时,第二导流管320插接进入到第一导流管310的内部;s2、散热:将适配器放置在所需使用的部位,外部的空气或雨水通过第一导流管310,进入第二导流管320,并从第二导流管320排出,利用空气或雨水进行散热,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37.实施例2请参阅图4和图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垫240的侧部开设有若干第一凹槽241,第二密封垫250的侧部开设有若干第二凹槽251,插接块230的一侧设置有与若干第一凹槽241配合的若干第一外凸部231,插接块230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若干第二凹槽251配合的若干第二外凸部232,具体设置时,为了方便插接块230插入插接槽260的内侧,插接块230的主体断面呈梯形设置,插接槽260的主体断面呈梯形设置,具体使用时,插接块230插入到插接槽260内部时,若干第一外凸部231分别进入到若干第一凹槽241的内侧,若干第二外凸部232分别进入到若干第二凹槽251的内侧,使得连接的更加牢固,且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38.实施例3请参阅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该防水型电源适配器,还包括通风组件400,通风组件400包括支撑板410和散热风扇420,支撑板410安装于第一壳板110邻近第一沉头槽130的侧壁,散热风扇420通过螺栓安装于支撑板410的侧部,散热风扇420的排气端与若干第一导流管310的侧部相对,具体设置时,为了防止散热风扇420过于凸出,支撑板410的上壁与第一壳板110的顶壁齐平,为了便于散热风扇420进气端的进风,支撑板410的中部开设有若干贯穿孔,具体使用时,通过散热风扇420的运行带动外部的空气流动,使得流动的空气进入到第一导流管310中,进而进入到第二导流管320中,对适配器的内部进行换热,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散热风扇420时,此适配器无法直接放置在室外使用。
3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板120的下部设置有第三沉头槽123,第二壳板120邻近第三沉头槽123的侧部铰接有挂环124,通过第三沉头槽123放置挂环124,还可以通过挂环124,将适配器悬挂在所需使用的部位,进而便于空气的流动。
4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