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制冷集成灶及其制冷方法与流程

2021-12-13 00: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制冷集成灶,包括集成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主体上端位置设有制冷出风口(6),所述集成灶主体内部设有燃气动力式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制冷出风口(6)处设有制冷风扇(34),并通过制冷风扇(34)能够将燃气动力式制冷循环系统的产生的冷量经制冷出风口(6)吹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制冷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动力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31)、吸收器(35)、冷凝器(21)、节流阀(32)、蒸发器(33)、溶液循环泵(38)及燃气喷管(30);所述燃气喷管(30)设置在发生器(31)下方位置处,用于对发生器(31)进行加热;所述发生器(31)的顶部出口与冷凝器(21)入口相连,冷凝器(21)出口与节流阀(32)入口相连,节流阀(32)出口与蒸发器(33)入口相连,蒸发器(33)出口与吸收器(35)顶部入口相连;所述发生器(31)的侧部出口与加热器(36)入口相连,加热器(36)的出口与吸收器(35)的侧部入口相连,吸收器(35)的侧部出口与发生器(31)的顶部入口相连,所述溶液循环泵(38)分别设置在发生器(31)与加热器(36)以及吸收器(35)与发生器(31)之间的连接管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制冷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31)内设有温度探头(37),且温度探头(37)与溶液循环泵(38)之间进行信号反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制冷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主体包括集成灶底部(3)、集成灶台面(12)及集成灶头部(9),所述集成灶头部(9)设置在所述集成灶台面(12)上,所述制冷出风口(6)设置在集成灶头部(9),所述集成灶头部(9)设有头部控制面板(7),所述集成灶台面(12)上设有灶头(5),所述集成灶底部(3)设有洗碗机(1)、烤箱(2)及多翼离心风机(20),所述集成灶头部(9)设有油烟入口(8),所述集成灶底部(3)外侧面设有油烟出口(13),所述多翼离心风机(20)上设有排烟管(22),且排烟管(22)穿设在油烟出口(13)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制冷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31)、吸收器(35)及加热器(36)分别设置在集成灶主体内部,且所述加热器(36)与洗碗机(1)或烤箱(2)表面相接触,能够为洗碗机(1)或烤箱(2)加热;所述蒸发器(33)设置在集成灶本体的制冷出风口(6)处,所述冷凝器(21)设置在排烟管(22)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制冷集成灶的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集成灶在烹饪时头部控制面板(7)打开,多翼离心风机(20)开始工作,集成灶头部(9)的油烟入口(8)处形成负压;油烟由油烟入口(8)进入多翼离心风机(20)后进入排烟管(22)后排至室外,多翼离心风机(20)高速运行时,排烟管(22)内高速气流能加快冷凝器(21)散热,使得冷凝器(21)内的水蒸气降温后不断凝结,成为高压低温的液态水;2)发生器(31)中的溴化锂水溶液高压状态下通过燃气喷管(30)加热后,发生器中溴化锂溶液中的水不断气化,高温高压水蒸气进入冷凝器(21),排烟管(22)内高速流动气流将水蒸气热量排至室外,冷凝器(21)内的水蒸气降温后凝结成为高压低温液态水,高压低温液体水经过节流阀(32)降压后进入蒸发器(33),急速膨胀而气化,并在汽化过程中大量吸收蒸发器周围空气热量,在通过制冷风扇(34)将冷量由集成灶头部(9)经制冷出风口(6)吹出;经过蒸发器(33)后的低温水蒸气进入吸收器(35),被吸收器(35)内的溴化锂水溶液吸收,溶液浓度逐步降低,再由溶液循环泵(38)泵送至发生器中,完成制冷剂的循环;
3)温度探头(37)捕捉到发生器(31)中溴化锂溶液温度达到预定值时,溶液循环泵(38)开始工作将发生器内高温高压高浓度溴化锂溶液泵送至加热器(36)中,加热器(36)将溴化锂浓溶液中的热量传递给烤箱(2)中或者将热量传递给洗碗机(1)用于洗碗工作后的干燥,经过加热器(36)后的溴化锂低温浓溶液进入吸收器(35)中吸收低温水蒸气,溴化锂溶液浓度逐步降低,再由溶液循环泵(38)送回发生器(31)完成溶液循环。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制冷集成灶及其制冷方法,包括集成灶主体,所述集成灶主体上端位置设有冷量出风口,所述集成灶主体内部设有燃气动力式制冷循环系统,所述冷量出风口处设有制冷风扇,并通过制冷风扇能够将燃气动力式制冷循环系统的产生的冷量经冷量出风口吹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制冷集成灶在烹饪工作时可选择性开启制冷功能,利用水


技术研发人员:郑水华 刘建飞 付月瑶 李九龙 徐逸伦 周水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10
技术公布日:2021/12/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