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CPR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2 23: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cpr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pr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不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心脏骤停的发生频率大幅增加。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博动与心音消失,心脏停止输送血液,若不能及时恢复,各重要器官得不到及时的供血和供氧,造成器官衰竭,难以恢复。在心脏骤停后的黄金四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最有效的救治方式,然而由于公众对心肺复苏的要点掌握不够精确,动作难以做到标准化,因此普通民众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依然不高。因此在急救情况下,有效的指导和辅助救助能够大幅提高救助的成功率。
3.心肺复苏时有以下操作要点: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例为30:2,持续进行5个周期,约2分钟。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可摸及颈动脉搏动,收缩压在60mmhg以上,瞳孔由大缩小,对光反射恢复,口唇、甲床由紫绀变红润,自主呼吸恢复,整理病人,密切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注意,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得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心包积液;按压力度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并且在抢救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的按压频率和稳定到位的按压力度,需要达到100

120次/分钟,坚持抢救至少5分钟,在抢救5分钟没有反应的情况下,还需要继续坚持抢救,长期的按压十分耗费体力,常常使得在抢救后半段难以达到需要的力度或难以保持稳定的按压频率,因此影响抢救成功率。按压施救的标准的数值从一开始的按压深度为3cm到目前的按压深度为5cm在更改变化,并且该数值是固定的平均数值,而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的人的体型和骨骼各异,骨骼的组成成分和韧性也有不同的变化,产生相同的按压深度时所需要的施力大小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被救助者的情形提供相应的按压提示。
4.此外,按相关主管部门要求部署在办公场合的心肺复苏设备并不能发挥作用,其原因还在于施救者担心承担严重法律后果。
5.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pr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对患者施压的按压模块、用于检测施压产生的效用的检测模块和用于产生提示以规范施压行为的提示模块。所述提示模块基于预设程序产生提示施压者基于所述提示操作按压模块对患者施压,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施压动作以及基于所述施压动作产生的生理指标变化,所述提示模
块基于所述检测模块的至少两个关联的检测结果和所述按压模块的施压操作改变预设提示。操作管理部能够根据按压模块的施压动作和各项生理指标关联信息分析,判断施压动作是否标准,并对不标准的施压动作作出提示和指导。这种方式对于大量未接受过专业心肺复苏训练或实践过心肺复苏操作的普通民众来说产生了极大的指导意义,并且能够增强民众的救治信心,避免大量因紧张或着急造成的对被救治者产生的浪费宝贵救援时间而不产生救助效果的不标准甚至错误操作,提高普通民众心脏骤停的救治率并且降低普通民众救援的误操作造成二次伤害的概率。在心脏骤停概率急剧增长的今天是十分有用的。
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检测模块至少包括按压深度检测部件和压力检测部件,所述操作管理部将按压深度最大的时刻的所述按压深度检测数据和压力检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基于所述关联分析确定施力偏移方向。
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操作管理部基于公式f=sin
α
f确定偏移角α的大小,并控制所述提示模块产生偏移角提示,其中,f为实际对按压深度产生作用的力的大小,f为压力检测器测定的压力大小。通过关联分析按压深度检测部件和压力检测部件的检测数据能够规范有效救治的判断标准,并规范压力的施力方向,避免施救者体力的过度浪费以及浪费的体力对救助者产生的二次挫伤。量化提示评估正在实施救援的施救者的操作规范性,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尽快更换操作更规范的施救者,而避免了无效救援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施救者也能够有效避免因其自身操作不规范而引发的法律风险。
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形变检测部件,所述操作管理部基于同一时刻的形变检测部件数值与按压深度检测数值分析结果生成提示信息。形变检测部件能够检测按压模块的形变程度,按压模块内部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基于受到的压力的大小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并且缓冲件的弹性设置为小于人体胸廓的弹性,以在人体的胸廓基于受到的压力大小而压缩到极限时,压力继续增加能够通过缓冲件的继续收缩而对继续增大的压力进行缓冲。在人体的胸廓压缩到极限而按压深度检测部件的数据不再变化时,形变检测部件的数值能够继续变化,从而通过两个检测模块的数据的变化情况能够确定施加的压力对于当前被救助者的胸廓骨骼而言是否过大,此时再增加施加的压力极易使得患者的肋骨断裂,损伤内腔。因此在压力过大时调整减小施加的压力,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操作管理部基于深度检测模块的检测数值和形变检测部件的检测数据改变预设程序中的标准施压压力,从而能够个性化基于各个被救助者的身体骨骼情况确定其适当的施救压力。
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预设程序至少包括能够基于实际情况选择的第一预设程序和第二预设程序,所述第一预设程序为:每提示15次按压后提示1次吹气;所述第二预设程序为:每提示5次按压后提示1次吹气。
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中断按压时,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按压中断或按压深度不到位并将数据发送到操作管理部,所述操作管理部基于所述数据控制所述提示模块改变提示信息。通过设置多个预设程序,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场景快速进行调整,并稳定施救者的情绪,规范施救者的行为。
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按压模块包括用于限制力的朝向的导向管、一侧面与被救助者的胸廓接触并设置于导向管内的施压部、一侧通过缓冲组件与施压部连接并设置于导向管内的均力部和通过平行于均力部的发现设置于均力部的中央的轴杆与均力
部连接的施力块,在施力者对施力块施力的情况下,施加给施力块的力经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后柔性传递到被救助者的胸廓。在紧急救助时需要在1分钟内进行至少100次按压,平均一秒需要进行约1.5次的按压,按压的施力过程中难以做到缓慢施力缓慢放开,因此通过外部的缓冲件使得力度不发生突变能够充分保护被救助者减少冲击。施救者施加的力度通过第一缓冲件后逐渐传递给第二缓冲件,经过第二缓冲件后再逐渐传递到被救助者,从而使得施加给被救助者的力度是逐渐变化的,而非突变的,能够减少对胸廓内的内脏的冲击并且适应增强胸廓肋骨的韧性。
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管限制出纵向自由度,所述施压部和所述均力部按照能够将施加的力调整为纵向以提高力的转化率的方式与导向管的内壁周向连接。通过外部的提示操作和机械的导向管的导向,充分限制施加的力的朝向,使得力度能够充分保持竖直,施加的力度在胸廓的形变范围内都转化为按压深度的变化,以使得能够通过较小的竖直施力达到较大的偏移施力的按压深度效果,节省施救者的体力,减少更换施救者的次数,以减少施救过程的停顿。
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提示模块具有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设置于所述施压部靠近均力板的一侧的中心,所述均力板和所述导向管形成振荡空间,所述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经所述振荡空间调制而被放大。
1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按压模块上设置的形变检测部件基于所述均力板和所述施压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提示压力过大。均力板和施压部件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能够基于受到的均力板的压力的大小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缓冲件产生形变后能够将均力板和施压部之间的距离拉紧,从而设置在均力板上的形变检测装置能够通过检测均力板和施压部之间的距离检测缓冲件的形变程度。缓冲件的形变程度能够对过大的压力提供缓冲并且形变数据能够供操作管理部与其他数据关联分析而生成个性化的提示。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17.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18.附图标记列表
19.1:导向管;2:施压部;3:缓冲组件;4:均力板;5:轴杆;6:施力块;7:成形件;8:抵触杆;9:发声单元;10:通孔;11:压力传感器;12:厚板;13:形变检测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1和附图2进行详细说明。
21.实施例1
2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cpr装置,装置至少包括用于对患者施压的按压模块、用于检测按压效用的检测模块和用于提示施压力度的提示模块。
23.优选地,检测结构包括传感器。传感器例如可以是血压、外周血流量、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的检测传感器。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患者身体的颈动脉、心脏、手臂和腿等部位。优选地,检测探头可以是头部光检测探头或颈部脉搏检测贴片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是否使用检测结构或使用何种检测结构。
24.救助者基于提示模块的节奏提示对被救助者施加胸腔按压,检测模块检测救助者的按压力度,并判断其是否符合按压要求,并基于判断结果向提示模块发送控制信号,提示模块基于控制信号为施救者提供提示。
25.优选地,提示的方式例如是语音提示、触摸提示、光线提示、色彩提示等多种提示方式。施救者根据提示模块的提示对按压模块施压以对被救助者实施心肺复苏,以加速缺血缺氧受损心肌细胞的恢复,增加心肌射血功能,增加患者心排出量,减轻心衰程度,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增加脑血流供应,减少脑组织缺血时间,降低缺血再灌注时间,减少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神经细胞,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尽早降低血乳酸水平,减轻组织缺氧,有利于机体氧代谢的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有重要意义。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26.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施救开始时,提示模块首先以预设程序进行提示。预设程序是能够根据实际的救治人数进行选择设定的。例如,双人救治时,每按压5次进行一次或两次吹气;单人救治时,每按压15次进行一次或两次吹气。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单人进行时,保证多次吹气的频率下难以保持多次按压,因此按压15次后进行一次吹气;多人进行时,为提高救治效率,因此保证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能够到位,因此每按压5次后进行一次吹气。优选地,提示模块还能够在开始救治时,为施救者提示救治操作顺序,施救者能够根据救治的具体顺序进行操作检查,并且救治的顺序进程需要确认,在完成一个顺序后由施救者通过按钮、语音或动作等反馈方式反馈确认信息,提示装置在接收到相应反馈后进行下一次提示。提示装置的提示信息能够基于反馈多次重复,以便不会操作的施救者多次接收语音提示并根据提示准确操作。语音提示设置为,首先输出十个字以内的简短提示,再对简短的提示进行详细解释指示,以便施救者快速抓住重要信息,并根据详细指示立马进行操作。
2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提示模块还能够适应多种特殊情况为救治者提供提示。例如,在前一施救者根据节奏进行一段时间的救治后,体力不支,需要更换施救者时,其中更换的时间内并未根据节奏进行按压,而提示模块在检测到未及时按压时能够及时触发倒计时提示,以催促施救者在五秒钟内更换完成,避免拖延。并且,此时节奏提示依然保持原定节奏进行提示,以便更换后的施救者再次根据该节奏提示继续对被救助者施行按压。检测模块能够对按压的次数和呼吸吹气的次数进行检测,以便对按压和吹气的次数比例进行监控和提示。当单人救助时,施救者在根据提示节奏按压15次后,停止按压进行吹气的过程中,提示装置保持按压节奏提示的同时,从10开始进行倒计时的报数,以催促施救者在5秒钟内完成吹气过程并继续进行按压,避免按压停止时间过长影响救治效果。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利于催促施救者加快救治进程,并且为换气和暂停救援的过程提供时间参考,避免由于紧张而难以把握时间,进而再次造成恐慌而影响救治过程的操作标准性。倒计时为10秒而非5秒能够在停留超过5秒时得到应用,保持施救者的心态稳定,避免停止施救超过5秒后施救者产生慌张造成过度施压或施压力度不标准等对被救助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例如施压过大造成肋骨骨折等。
28.检测装置能够检测被救助者的生理数值,例如呼吸、脉搏、颈部血氧、脑部血氧、氧平衡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以辅助判断被救助者的生理状态,根据生理状态判断结果对指示模块发送控制信号,适应性调整指示模块的提示模式。例如,当按压时检测到被救助者具
备脉搏后,提示施救者的按压到位。当被救助者恢复自主呼吸,并且血液循环恢复,嘴唇逐渐由紫红色变为鲜红色时,提示被救助者救助成功。
29.检测模块上设置有能够检测按压深度的传感器,在施救者按压按压模块时,检测模块能够检测施救者的按压深度,并且判断按压深度是否足以产生足够的冠状动脉灌注压,以对救助者产生足够的救助效果。当检测模块检测到按压深度不足时,控制提示模块产生加重按压的提示;当检测模块检测到按压深度过度时,控制提示模块产生减轻按压的提示。以保护被救助者,避免按压深度过大对内部脏器产生机械性伤害。检测模块还包括压力检测传感器,压力检测传感器能够量化施救者按压的力度。检测模块将压力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数值与按压深度的数值进行对比,以确定施加压力和按压深度的数值关系,判断施救者的施力姿势和按压部位是否正确,是否需要更换姿势或更换施力部位。检测力的方向是否竖直,施加的压力是否都能够转换成为按压深度来表示,若施加的压力大而转换出的按压深度不够,则可能是施加的力的方向不正确。例如,当施加的力度并不垂直而朝向某一侧倾斜时,会对被救助者的身体施加斜向的力,容易对患者的身体皮肤造成挫伤或造成患者的骨骼的挫伤,并且对体力消耗大,续航时间缩短,施救者的更换频率加快,施压的间断增加,影响救助成功率。
3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t0时刻,压力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压力数值;按压深度检测其检测到第一深度数据,检测模块将在t0时刻的第一压力数值和第一深度数据关联分析,预设按压到规定深度5cm所需要的压力f为a n,则此时效率为100%,按照公式:实际施加的力f=sin
α
f,f为压力检测器测定的数值,在按压到预定的深度时,将此时的实际压力与f与f进行比较,则能够计算出实际力的方向偏移量。检测模块计算出α的大小,并提示施力者调整规避该方向偏移量。提示模块还可以设置为,在一定的偏移量范围内提示偏移量正常,超出后提示偏移量异常,提示施救者改变施力角度,使得施力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减少皮肤和骨骼的挫伤,以帮助施救者保持姿势正确和节省力量。压力检测器对多个关联的压力数值和深度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人体胸廓有限元模型预测按压过程中的位移与应变特点,通过研究胸外按压时作用力与位移的关系,确定压力的平均偏移方向。优选地,操作管理部还能够根据现有的健康检测数据,比如血液含氧量等和冠状动脉压的大小进行监测,判断对该患者的有效按压深度。优选地,还包括脉搏检测模块,能够在按压的过程中,探测颈部动脉的搏动,以确定按压是否有效。优选地,按压深度检测部件实施为由现有专利cn106511056b记载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脉搏检测部件可以实施为由现有专利cn108024735a记载的脉搏检测部件。优选地,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装置还设置有无创脑部血液数值检测部件,能够通过发射可见光或不可见光对脑部组织的数值进行检测,以确定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指导提示装置改变提示。进而施救者根据改变后的提示对被救助者施加救助。
3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装置上还设置有显示模块,显示模块能够对按压深度和按压力度进行显示,并且还显示按压深度和按压力度,施救者在按压时,能够通过观察显示模块上的数值显示,选择加大按压力度或减弱按压力度,使得每一次按压的深度和力度保持一致。当更换施救者后,依然能够根据标准数值的对比,使得每一个人施行的按压力度相同,产生相同的按压效果;而不会因为施救者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按压力度。施加在救助者身上的力转化成为按压深度的比例为力的转化率,当施加的压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存在夹
角时,施加的在水平方向上产生分力,随施加的压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压力的转化率越小。当施加的压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压力越小,压力的转化率越大。
3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装置还包括按压模块。按压模块具备缓冲组件,能够保证在按压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柔”性的按压,避免对脏器的损伤。按压模块还具备省力结构,在使用时能够帮助使用者节省力度和调整施力方向,减少力的损耗。
33.优选地,按压模块包括用于限制力的朝向的导向管1、一侧面与被救助者的胸廓接触并周向与导向管内侧抵接的施压部2、一侧通过缓冲组件3与施压部2连接并周向与导向管1内壁连接的均力部4、通过平行于均力部4的法线设置于均力部4的中央的轴杆5与均力部4连接的施力块6。在施力者对施力块6施力的情况下,施力块6通过轴杆5将力传导至均力部4,均力部4将力分散并通过缓冲组件3缓冲后均匀传递给施压部2,施压部2接收缓冲后的力并基于自身形变对力进行二次缓冲后传递给被救助者。施压部2靠近被救助者的一侧设置有成形部7,成形部7由柔性材料制成,柔性材料例如是泡沫或海绵。柔性材料具有弹性,能够在施压的过程中产生弹性;并且柔性材料具有吸湿性,由于材料性质和孔径,有利于粘合被救助者的皮肤,在救治时能够更稳定不易打滑。优选地,成形部7的与患者裸露的皮肤接触的表面基本上在第四肋骨间隙与胸骨的交界处。成形部7在平面图中为梨形,当在患者复苏器件处理患者以得到最佳效果时,泡沫部较薄端部应与胸骨下端的位置大致重合。导向管1设置为均匀粗细,限制出纵向定向的自由度,在使用时,导向管1第一端与患者的胸廓皮肤接触,施压部2周向与导向管内壁抵接,在受到推力的情况下能够沿导向管的内壁上下活动,而由于导向管的限制不能在水平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避免矫正施力,使得施救者对按压模块施加的力沿导向管1的设置方向,避免施加的力在左右方向分散,使得使用者的力在导向管1方向上充分转化为按压深度。施压部2和均力部4通过均匀分布的缓冲组件3连接,施加在均力部4上的压力通过均力部4分散,使得各缓冲组件3的受力均衡。优选地,缓冲组件3可以被实施为弹簧等具有弹性的结构,以便对施救者的力提供缓冲。优选地,弹簧的数量至少为3个,三个弹簧按三角形排布连接均力板4和施压部2,以便形成稳定的受力支撑。均力板4上设置有抵触杆8,当弹簧受到的力度大小约为40kg时,平行导向管1的延伸方向与均力板4连接的抵触杆8相对均力板4的另一端正好抵触施压部2。优选地,在抵触杆8抵触施压部2时,施压部2由于外力和被救助者的身体的反作用力而被压缩到最小,此时再增加施力时,由于弹簧不会再压缩因此产生的位移较小,故而基于产生的位移的难易程度能够判断是否达到最大施加压力,并在此时停止继续增加压力。优选地,施压模块还包括发声单元9,发声单元9设置于施压部2远离被救助者一侧的中心。由发声单元9产生的声波经均力板4与施压部2之间的振荡空间的振荡后由于在可感知范围内的各种波的叠加而被放大。导向管1上设置有通孔10,放大后的声波通过通孔10移动到外部。优选地,施救者对施力块6施力,施力块6通过设置于均力部4中央的轴杆5将施救者施加的力传递给施压部2。均力部4能够相对导向管1的内壁纵向移动,以将施加的力的限制于纵向方向,以便转化为按压深度。优选地,为便于缩小装置体积,导向管1的内径设置为40

80mm。
3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施压部与患者接触的一侧中心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1。压力传感器11能够检测通过施压部2施加到患者身上的压力。优选地,施压部2远侧与均力板4连接的一面设置有硬质厚板12。数据处理模块、操作管理部、电池模块等设置于厚板12中,以便缩小装置体积。设置的方式例如可以是浇铸、嵌入或卡合。
35.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cpr装置设置为能够反复使用的装置,施压部2设置为一次性使用的装置,例如,将施压部2设置为与厚板远离施力板6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以便能够进行施压部的更换。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例如可以是卡接或粘接等便于快速更换的可拆卸连接方法。优选地,施压部可以被实施为成本较低的缓冲材料,例如海绵、乳胶或凝胶等。优选地,本实施例的cpr装置还能够设置为便于消毒能够反复使用的结构,例如,施压部2例如可以是气囊等表面光滑,在使用时表面能够通过擦拭酒精、碘伏等消毒液进行消毒,以便装置能够反复消毒使用。
36.优选地,按压模块上设置有形变检测部件13。形变检测部件13能够检测按压过程中按压模块结构的形变数值。按压模块上设置有感测装置,在每次达到设定的形变阈值时产生声光提示,并将数据传递给操作管理部,以提示此时的按压力度大小,保证施救者每一次按压能够达到标准按压深度。这样的设置方式有利于,以存在缓冲的方式增加施加给被救助者的力能够在被救助者的胸骨达到极限形变而应力增大时通过缓冲组件的进一步形变而提高缓冲组件的预应力,并在松开按压时释放预应力,避免对胸骨的按压力度持续增加,对胸骨和内脏造成损伤。通过两个部位的标准按压深度的对比,能够确定施救者的胸骨形变极限,并选择提示是否继续增加深度。当检测到胸骨实际的深度变化未达到标准要求,而按压模块的结构之间的深度变化达到要求时,说明胸骨此时已处于极限临界状态,而缓冲组件3接收了多余的压力生成预应力,此时应当停止继续按压。操作管理部基于缓冲组件3的变形数值而将预设的按压深度设置为缓冲组件3的形变值达到第一阈值时的按压深度。而当检测到胸骨实际的深度变化达到预设的标准按压深度数值,而缓冲组件3之间的形变未达到阈值时,说明患者的胸骨较易产生形变,此时应当以胸骨实际的深度变化为准,停止增加压力。优选地,形变检测部件可以被实施为距离检测装置或接近开关等能够检测距离变化的装置。形变检测装置设置于在均力板朝向施压部的一侧上,当均力板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向施压部移动,并基于施压部与被救助者的抵触而互相靠近时,距离检测装置触发信号发送模块或接近开关在均力板和施压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打开,向控制装置发送检测的距离数据或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的信号。优选地,第一阈值为压力为预设的标准压力40kg时的距离。优选地,接近开关控制外接有发光或发声单元的电路。例如,可以是在显示屏上显示固定图形或通过发声单元发出声音的电路,以在按压深度和力度符合规定时产生提示。在接近开关打开时,显示屏上显示相应的图形或装置发出提示音,以提示施救者按压力度到位。优选地,接近开关还可以设置于灯泡的电路中,当接近开关符合打开条件而开启时,灯泡的电路连通,灯泡发光,以提示施救者按压力度符合规定。之后施救者能够借助灯光的亮灭进行按压深度的判断。例如,灯泡可以是led灯珠等小型灯泡。
37.实施例2
3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心肺复苏(cpr)装置也可以普遍部署于不同地点,用于普通民众心肺复苏。例如学校和公共服务单位等进行学习训练。还可以设置于医院中的特定护士或医生进行急救训练的场所,以便于护士或医生进行急救训练时使用。
39.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心肺复苏(cpr)装置除了包括用于对患者施压的按压模块、用于检测按压效用的检测模块和用于提示施压力度的提示模块之外,还具备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连接至检测模块和提示模块。
40.优选地,通过与心肺复苏(cpr)装置配合的智能终端,该cpr装置的控制模块能够
将血压、外周血流量和心率等的检测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经由配对的智能终端向cpr云端服务器上传。通过该智能终端,该控制模块可以通过wifi、蓝牙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通信(例如与前述智能终端或其他数据处理设备),也可以与设置在患者身体等部位穿戴式设备进行交互。
41.优选地,控制模块是响应于智能终端的绑定(如蓝牙、nfc等)而启动的,所述智能终端响应于所述绑定依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指示从cpr云端服务器下载相应的app,其中,所述app之启动是以强制用户选择的方式为前提的,在所述强制用户选择中将提供待救治对象为第一筛选条件、以施救者类型为第二筛选条件以及以环境条件为第三筛选条件。在强制用户选择之后,绑定了cpr装置的智能终端依据第一、第二和第三筛选条件来生成与待救治对象、施救者类型和环境条件相关的当前cpr装置用户配置文件并将其上传到cpr云端服务器。响应于当前cpr装置用户配置文件之收到,cpr云端服务器根据与该智能终端的通信条件(延迟、带宽和接入方式)而生成至少两个数据采集方案(例如方案一为:纯数字和音频;方案二为:纯数字和音视频),并将所述至少两个数据采集方案和cpr辅助请求一并发送至已下载相应app的该智能终端。在该智能终端的当前用户(即施救者)确认了该cpr辅助请求之后,由该智能终端依据app下载速率所确定的通信条件从所述至少两个数据采集方案中选择其中之一,并由该智能终端将其应用于cpr装置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依据数据采集方案来设定检测模块的检测精度和间隔。
42.由于心肺复苏救治行为可能出现在任何场地,其通信条件千差万别,而施救人员本身担心救治不当所引发的法律风险造成了大量心梗人员倒地无人参与救援的悲惨情况,依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智能终端通过app下载确定了当前通信条件,并将该通信条件用于救治期间的数据采集和发送,同时能够依据该通信条件来设定施救者所携带的智能设备是以音视频还是纯音频的方式向云端上传智能设备音视频部所采集的音视频数据,而且智能设备还能够基于通信条件来设定cpr装置的检测模块的采样周期,并依据采样周期来设定上传文件的周期,由此能够以不可篡改的方式向cpr云端服务器同步提交救治期间的待救治对象关键生理数据和施救者及参与施救者所付出的救治劳动行为。
43.优选地,cpr云端服务器在收到cpr辅助请求确认之后,将以“按压动作”为时间节奏的通信方式向发出请求的智能设备订阅数据,并将数据同样以“按压动作”为时间节奏向相关数据和音视频文件记入时间戳,从而便于今后追溯死亡时间并确定救治人员的动作规范性以及合规行为。
44.优选地,本发明的心肺复苏(cpr)装置本身成本很低且结构简单,但考虑到其使用需要相当的专业指导,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故此本发明还可通过智能终端与cpr装置的控制模块相互结合来引入示教程序,经由智能终端完成相应的指导,以便于在如办公场所内及时提供专业救治操作,而不至于出现相反的效果,特别是可以由此给相应参与救治的人员免除法律责任。
45.在cpr云端服务器在收到cpr辅助请求确认之后,由cpr云端服务器根据强制用户选择的筛选条件向该智能终端提供符合相应筛选条件的音视频示教文件,该智能终端将根据相应筛选条件来确定“按压动作”的时间节奏,并根据所述时间节奏来播放相应的动作指示。此外,该智能终端响应于cpr装置的控制模块所确定的“每次按压动作”来播放对应动作的音视频示教文件。由于施救者在观看所播放的对应动作的音视频示教文件时,该智能终
端的前置摄像头和麦克风是面向施救者取向的,故此有利于其采集施救者的行为并将相关行为的音视频文件以“按压动作”为时间节奏进行划分,便于今后逐个动作复原施救者行为。
46.优选地,示教模式还可以被设置为基于不同的场景设计的不同示教文件。例如,在进行日常教学练习模式时,示教文件可以选择被设置为无声或无视频的文件,cpr云端服务器将采集到的施救者的行为数据结合示教程序评估受试者的抢救效果。以便日常教学中对受试者的抢救行为进行考核和评价,使得装置的适用场景更加广泛。
47.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发明说明书包含多项发明构思,诸如“优选地”、“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或“可选地”均表示相应段落公开了一个独立的构思,申请人保留根据每项发明构思提出分案申请的权利。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