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医用防针刺伤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2021-12-12 22: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医用防针刺伤处理器。


背景技术:

2.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穿刺针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危害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生命健康,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也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护理人员是针刺伤的高危人群,由针刺伤所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医务工作者。目前,针刺伤已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之一 ;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针刺伤防护的护理专家共识》中指出:注射过程、锐器处理过程、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静脉导管管理过程、采血、整理废弃针头等为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徒手处理各种针头、整理锐利医疗器械动作过大、未采取保护措施等不规范操作行为是引起针刺伤的危险行为。指南中特别强调医疗废物处理时严禁徒手分离和二次分拣使用后的注射器和针头。
3.在临床工作中部分医护人员因防护意识不强,工作繁忙,为了省时省事,常常选择徒手分离污染针头(单手直接丢弃或双手配合拆卸)后丢弃,造成针头与手直接接触,增加了针刺伤风险事件的发生;
4.部分医护人员常借用血管钳固定针栓分离注射器与针头、回套针帽,方便节力;但在处置污染的头皮钢针时,为了防止头皮钢针针头丢弃至锐器盒时针头反弹导致的针刺伤,需先使用剪刀剪断头皮钢针针头尾部输液管与输液器之间的连接,后使用血管钳固定头皮钢针针头,再将头皮钢针针头投入利器盒内。在处置污染的头皮钢针整个过程中,需使用血管钳、剪刀两种工具,两种工具交换使用,即增加了处理针头的时间及流程,繁琐费时;又增加了工具放置所需的空间;两种工具交替过程中护理人员有可能因慌乱被尖锐的剪刀头误伤;此外,徒手处理配制药液后的安瓿瓶、密封瓶等锐利的医疗废物也极易造成手部损伤;加之安瓿瓶、密封瓶多呈长椭圆型,常用的医用工具血管钳钳夹安瓿瓶、密封瓶等长椭圆形状的物品易滑落,不方便转运、分类处置此类锐利的医疗废物,因此,急需一种医用防针刺伤处理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防针刺伤处理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护人员容易被刺伤,操作繁琐和功能不全面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有效防止了医护人员被刺伤。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医用防针刺伤处理器,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通过旋转轴相互转动连接,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上均设置有相配合剪刀模块,剪刀模块位于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旋转轴的另一侧;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钳模块,第一钳模块在剪刀模块外侧,第一手柄和第
二手柄上均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钳模块,第二钳模块在第一钳模块外侧,第一手柄上固接有开口器模块,第二手柄上固接有拉钩模块,第二手柄端口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模块,第一手柄端口上设置有与第一开口模块相配合的第二开口模块。
7.进一步地:第一开口模块和第二开口模块前端呈弯头平口无尖角。
8.进一步地:第一钳模块和第二钳模块均呈圆弧形设计。
9.进一步地:第一钳模块、第二钳模块、第一开口模块和第二开口模块内侧均设置有锯齿状纹理。
10.进一步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上均设置有手握式柄环。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功能全面;剪刀模块、第一钳模块、第二钳模块、拉钩模块、开口器模块和第一开口模块的设计,满足了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日常需求,避免了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频繁换工具,另一方面,平头无尖角的设计,避免了医护人员被刺伤的问题,大大保证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15.图中:1,第一手柄,2、第二手柄,3、剪刀模块,4、第一钳模块,5、第二钳模块,6、拉钩模块,7、开口器模块,8、第一开口模块,9、第二开口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6.医用防针刺伤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通过旋转轴相互转动连接,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上均设置有相配合剪刀模块3,剪刀模块3位于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旋转轴的另一侧;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钳模块4,第一钳模块4在剪刀模块3外侧,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上均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二钳模块5,第二钳模块5在第一钳模块4外侧,第一手柄1上固接有开口器模块7,第二手柄2上固接有拉钩模块6,第二手柄2端口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模块8,第一手柄1端口上设置有与第一开口模块8相配合的第二开口模块9。
17.如图1和2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通过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将本实用新型操作在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剪刀模块3实施剪刀的功能,剪刀模块一般长度为3cm,医护人员在处理安瓿瓶和密封瓶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情况选择第一钳模块4和第二钳模块5,当医护人员要取掉针头时,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一开口模块8和第二开口模块9间的钳合来完成当前操作;当医护人员要去除输液瓶上的拉环时,医护人员可用拉钩模块6来完成操作,当医护人员要去除药液密封瓶瓶盖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开口器模块7来进行此操作,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功能全面;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护人员容易被刺伤,操作繁琐和功能不全面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有效防止了医护人员被刺伤。
18.第一开口模块8和第二开口模块9前端呈弯头平口无尖角。
19.如图2所示:弯头平口无尖角设计,方便在任何平面上钳夹,携带时、碰撞时不会造
成伤害。
20.第一钳模块4和第二钳模块5均呈圆弧形设计。
21.如图2所示:圆弧形设计满足了操作中的安瓿瓶和密封瓶的需求。
22.第一钳模块4、第二钳模块5、第一开口模块8和第二开口模块9内侧均设置有锯齿状纹理。
23.如图1所示:锯齿状纹理的设计增大了摩擦力,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
24.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上均设置有手握式柄环。
25.如图1所示:手握式柄环的设计,让医护人员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27.如图1和2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通过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将本实用新型操作在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剪刀模块3实施剪刀的功能,医护人员在处理安瓿瓶和密封瓶时,医护人员可根据情况选择第一钳模块4和第二钳模块5,当医护人员要取掉针头时,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一开口模块8和第二开口模块9间的钳合来完成当前操作;当医护人员要去除输液瓶上的拉环时,医护人员可用拉钩模块6来完成操作,当医护人员要去除药液密封瓶瓶盖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开口器模块7来进行此操作;弯头平口无尖角设计,方便在任何平面上钳夹,携带时、碰撞时不会造成伤害;圆弧形设计满足了操作中的安瓿瓶和密封瓶的需求;锯齿状纹理的设计增大了摩擦力,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手握式柄环的设计,让医护人员操作起来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功能全面;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医护人员容易被刺伤,操作繁琐和功能不全面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有效防止了医护人员被刺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