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微耕机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箱,尤其涉及一种微耕机变速箱。


背景技术:

2.微耕机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其不但能在田间行驶自由,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地域,而且还便于用户存放,因此微耕机成为广大农民消费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选择。
3.微耕机中发动机的动力,通常经过离合器和变速箱后,分别传递给行走部件和微耕部件。现有的微耕机变速箱,无论行走动力,还是微耕动力,多只能实现三速或者四速切换。受地形、地质、和使用者熟练度等影响,三速或者四速切换,仍不能满足使用者对行走或者微耕速度控制的需求。因此,需要对现有微耕机变速箱进行进一步改造升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变速模式更多,利于满足使用者的速度控制需求的微耕机变速箱。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微耕机变速箱,包括主箱体、和与所述主箱体一体固定设置的微耕端箱体、行走端箱体,所述主箱体上转动安装有动力输入轴,所述微耕端箱体上转动安装有微耕输出轴,所述行走端箱体上转动安装有行走输出轴,所述主箱体内转动安装有微耕传动一轴、微耕传动二轴、微耕传动三轴和微耕传动四轴,所述微耕传动一轴上转动安装有微耕二速从动轮,所述动力输入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微耕二速从动轮常啮合的微耕二速主动轮;所述动力输入轴上位于所述微耕二速主动轮的一侧依次固定有微耕三速主动轮和微耕一速主动轮,所述微耕传动一轴上通过花键滑动安装有微耕三速从动轮和微耕一速从动轮,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和所述微耕一速从动轮共同固定连接有微耕主换速拨槽;所述微耕二速从动轮与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之间设有微耕二速结合器;所述微耕传动二轴与所述微耕传动一轴齿轮传动连接设置,所述微耕传动三轴上依次固定设有微耕正转第一从动轮和微耕正转第二从动轮,所述微耕传动二轴上通过花键滑动安装有微耕正转第一主动轮和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主动轮和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共同固定连接有微耕正反转拨槽,所述微耕传动四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从动轮或者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从动轮常啮合的微耕正转传动轮,所述微耕传动四轴上还固定设有可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主动轮或者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形成啮合的微耕反转传动轮;所述微耕传动四轴与所述微耕输出轴之间设有微耕末端传动装置;所述主箱体内安装有行走前端传动装置,所述行走前端传动装置的末端与所述行走输出轴之间设有行走末端传动装置。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前端传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箱体内的行走传动一轴、行走传动二轴、行走传动三轴和行走传动四轴;所述行走传动一轴上转动安装有行走二速从动轮,所述动力输入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行走二速从动轮常啮合的行走二速
主动轮;所述动力输入轴上位于所述行走二速主动轮的一侧依次固定有行走三速主动轮和行走一速主动轮,所述行走传动一轴上通过花键滑动安装有行走三速从动轮和行走一速从动轮,所述行走三速从动轮和所述行走一速从动轮共同固定连接有行走主换速拨槽;所述行走二速从动轮与所述行走三速从动轮之间设有行走二速结合器;所述行走传动二轴与所述行走传动一轴齿轮传动连接设置,所述行走传动三轴上依次固定设有行走正转第一从动轮和行走正转第二从动轮,所述行走传动二轴上通过花键滑动安装有行走正转第一主动轮和行走正转第二主动轮,所述行走正转第一主动轮和所述行走正转第二主动轮共同固定连接有行走正反转拨槽,所述行走传动四轴与所述行走传动三轴齿轮传动连接设置,所述行走传动四轴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行走正转第一主动轮或者所述行走正转第二主动轮形成啮合的行走反转传动轮;所述行走传动四轴与所述行走输出轴之间设有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耕二速主动轮兼作所述行走二速主动轮,所述微耕三速主动轮兼作所述行走三速主动轮,所述微耕一速主动轮兼作所述行走一速主动轮。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二速结合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二速从动轮朝向所述行走三速从动轮的端面上的行走二速结合齿,所述行走三速主动轮上设有与所述行走二速结合齿对应的行走二速结合槽。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拆卸转动安装在所述行走端箱体上的行走末端传动齿轮,所述行走传动四轴上固定设有与首端的所述行走末端传动齿轮常啮合的行走末端连接齿轮,所述行走输出轴上固定设有与末端的所述行走末端传动齿轮常啮合的行走末端输出齿轮。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转动安装在所述行走端箱体上的行走末端双联轮,各所述行走末端双联轮分别包括相对固定设置的上游连接齿轮和下游连接齿轮,各所述行走末端双联轮的下游连接齿轮与下游相邻所述行走末端双联轮的上游连接齿轮常啮合设置,所述行走传动四轴上固定设有与首端所述行走末端双联轮的上游连接齿轮常啮合的行走末端连接齿轮,所述行走末端输出齿轮上固定设有与末端所述行走末端双联轮的下游连接齿轮常啮合的行走末端输出齿轮。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耕二速结合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微耕二速从动轮朝向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的端面上的微耕二速结合齿,所述微耕三速主动轮上设有与所述微耕二速结合齿对应的微耕二速结合槽。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耕末端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微耕传动四轴上的微耕末端主动链轮,所述微耕输出轴上固定设有微耕末端从动链轮,所述微耕末端主动链轮和所述微耕末端从动链轮之间安装有微耕末端传动链条。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耕末端传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拆卸转动安装在所述微耕端箱体内的微耕末端传动齿轮,所述微耕末端传动齿轮依次啮合连接设置,所述微耕传动四轴上固定设有与首端的所述微耕末端传动齿轮常啮合的微耕末端连接齿轮,所述微耕输出轴上固定设有与末端的所述微耕末端传动齿轮常啮合的微耕末端输出齿轮。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微耕端箱体上转动安装有微耕输出轴套,所述微耕输出轴套上可拆卸安装所述微耕输出轴,所述微耕传动四轴与所述微耕输出轴套之间设有所述微耕末端传动装置;所述行走端箱体上转动安装有行走输出轴套,所述行走输出轴套上
可拆卸安装所述行走输出轴,所述行走前端传动装置的末端与所述行走输出轴套之间设有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增设所述微耕传动二轴进行中间动力的双速双向传递,结构紧凑;且所述微耕传动一轴和所述动力输入轴之间形成一级三速变速,所述微耕传动三轴和所述微耕传动二轴之间形成二级双速变速,微耕输出轴处总共可实现正转的六速变速和反转的三速变速,变速模式更多,利于满足使用者的速度控制需求。
附图说明
16.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微耕传动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行走传动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4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

主箱体;11

动力输入轴;12

微耕二速主动轮;13

微耕三速主动轮;14

微耕一速主动轮;
[0023]2‑
微耕传动一轴;21

微耕二速从动轮;22

微耕三速从动轮;23

微耕一速从动轮;24

微耕主换速拨槽;25

微耕二速结合器;26

微耕二速结合齿;27

微耕二速结合槽;
[0024]3‑
微耕传动二轴;31

微耕正转第一主动轮;32

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33

微耕正反转拨槽;
[0025]4‑
微耕传动三轴;41

微耕正转第一从动轮;42

微耕正转第二从动轮;
[0026]5‑
微耕传动四轴;51

微耕正转传动轮;52

微耕反转传动轮;53

微耕末端传动装置;54

微耕末端主动链轮;55

微耕末端从动链轮;
[0027]6‑
行走传动一轴;61

行走二速从动轮;62

行走三速从动轮;63

行走一速从动轮;64

行走主换速拨槽;65

行走二速结合器;66

行走二速结合齿;67

行走二速结合槽;
[0028]7‑
行走传动二轴;71

行走正转第一主动轮;72

行走正转第二主动轮;73

行走正反转拨槽;
[0029]8‑
行走传动三轴;81

行走正转第一从动轮;82

行走正转第二从动轮;
[0030]9‑
行走传动四轴;92

行走反转传动轮;93

行走末端传动装置;94

行走末端传动齿轮;95

行走末端连接齿轮;96

行走末端输出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32]
如图1至图5共同所示,微耕机变速箱,包括主箱体1、和与所述主箱体1一体固定设
置的微耕端箱体、行走端箱体,所述主箱体1、所述微耕端箱体和所述行走端箱体的整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很容易得出的,故在图中未示出所述微耕端箱体和所述行走端箱体,且未全部示意所述主箱体1。
[0033]
所述主箱体1上转动安装有动力输入轴11,所述动力输入轴11输入发动机的动力。所述微耕端箱体上转动安装有微耕输出轴,所述微耕输出轴用于连接微耕部件,如旋耕、培土、播种等。所述行走端箱体上转动安装有行走输出轴,所述行走输出轴用于连接行走部件。
[0034]
所述主箱体1内转动安装有微耕传动一轴2、微耕传动二轴3、微耕传动三轴4和微耕传动四轴5。所述微耕传动一轴2上转动安装有微耕二速从动轮21,常规地,此处转动安装采用轴肩配合轴套或者挡圈等实现;所述动力输入轴11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微耕二速从动轮21常啮合的微耕二速主动轮12。
[0035]
所述动力输入轴11上位于所述微耕二速主动轮12的一侧依次固定有微耕三速主动轮13和微耕一速主动轮14,所述微耕传动一轴2上通过花键滑动安装有微耕三速从动轮22和微耕一速从动轮23,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22和所述微耕一速从动轮23共同固定连接有微耕主换速拨槽24。本实施例所述微耕传动一轴2与所述动力输入轴11之间依靠三个齿轮副,形成了一级三速变速。其中,所述微耕主换速拨槽24用于与微耕主换速拨叉配合,来使得所述微耕主换速拨叉能拨动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22和所述微耕一速从动轮23滑动,进而实现不同齿轮副的啮合传动,实现一级三速之间的切换。
[0036]
所述微耕二速从动轮21与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22之间设有微耕二速结合器25。本实施例所述微耕二速结合器25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微耕二速从动轮21朝向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22的端面上的微耕二速结合齿26,所述微耕三速主动轮13上设有与所述微耕二速结合齿26对应的微耕二速结合槽27。
[0037]
当本实施例一级变速中需要二速传动时,微耕主换速拨叉拨动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22滑向所述微耕二速从动轮21,利用所述微耕二速结合器25使两者完成结合;受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22花键安装的作用,所述微耕二速从动轮21与所述微耕传动一轴2实现同步转动。所述微耕传动二轴3与所述微耕传动一轴2齿轮传动连接设置,这样所述微耕二速主动轮12和微耕二速从动轮21,就以一级变速中二速的传动比,将动力传递给所述微耕传动二轴3。当然,此时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22和所述微耕一速从动轮23均处于未啮合的状态。
[0038]
当本实施例一级变速中需三速传动时,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22被驱动滑动至与所述微耕三速主动轮13啮合的位置,此时所述微耕二速结合器25分离,所述微耕二速从动轮21无动力来源,只能随所述微耕二速主动轮12转动。这样,所述微耕三速主动轮13和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22,就以一级变速中三速的传动比,将动力传递给所述微耕传动二轴3。当然,此时所述微耕一速从动轮23还处于未啮合的状态。当本实施例一级变速中需一速传动时,其原理与三速传动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在不需要动力传递时,可拨动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22、所述微耕一速从动轮23至既不啮合、也不结合的位置即可。
[0039]
其中,本实施例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22和所述微耕一速从动轮23设置为双联轮,两轮之间形成所述微耕主换速拨槽24。当然所述微耕三速从动轮22和所述微耕一速从动轮23也可以为相对固定设置的双层轮。此外,本实施例将一级变速挡位的调节设置在所述微耕传动一轴2上,可使得所述微耕输出轴的挡位形成单独控制,不受行走变速的影响。
[0040]
所述微耕传动三轴4上依次固定设有微耕正转第一从动轮41和微耕正转第二从动轮42,所述微耕传动二轴3上通过花键滑动安装有微耕正转第一主动轮31和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32,当然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主动轮31可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从动轮41形成啮合,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32可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从动轮42形成啮合。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主动轮31和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32共同固定连接有微耕正反转拨槽33,所述微耕正反转拨槽33用于与微耕副变速拨叉配合。这样本实施例所述微耕传动三轴4与所述微耕传动二轴3之间,就依靠两个齿轮副,形成了二级双速变速。
[0041]
所述微耕传动四轴5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从动轮41或者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从动轮42常啮合的微耕正转传动轮51,这样微耕传动三轴4和所述微耕传动四轴5之间可始终存在动力传递。当微耕副变速拨叉拨动所述微耕正反转拨槽33,使得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主动轮31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从动轮41形成啮合时,所述微耕传动二轴3就以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主动轮31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从动轮41的传动比,形成对微耕传动四轴5正转的二级一速传动。当所述微耕副变速拨叉拨动所述微耕正反转拨槽33,使得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32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从动轮42形成啮合时,所述微耕传动二轴3就以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32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从动轮42的传动比,形成对微耕传动四轴5正转的二级二速传动。
[0042]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施例以所述微耕传动二轴3作为中间过渡轴,所述微耕传动一轴2和所述动力输入轴11之间形成一级三速变速,所述微耕传动三轴4和所述微耕传动二轴3之间形成二级双速变速,微耕输出轴处总共可实现正转的六速变速,变速模式更多,利于满足使用者的速度控制需求。
[0043]
所述微耕传动四轴5上还固定设有可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主动轮31或者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32形成啮合的微耕反转传动轮52,本实施例以所述微耕反转传动轮52可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32形成啮合进行示意。当微耕副变速拨叉拨动所述微耕正反转拨槽33,使得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32与所述微耕反转传动轮52形成啮合时,因缺少原先微耕传动三轴4上齿轮的传动,所述微耕传动四轴5形成反转,其可利用所述微耕传动一轴2和所述动力输入轴11之间的一级三速变速,形成微耕输出轴反转的三速变速,微耕反转变速也更多,利于满足使用者的速度控制需求。当然,当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32与所述微耕反转传动轮52形成啮合时,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主动轮31不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一从动轮41啮合,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主动轮32也不与所述微耕正转第二从动轮42啮合。
[0044]
所述微耕传动四轴5与所述微耕输出轴之间设有微耕末端传动装置53,所述微耕末端传动装置53最终将动力传递到所述微耕输出轴处。本实施例所述微耕末端传动装置53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微耕传动四轴5上的微耕末端主动链轮54,所述微耕输出轴上固定设有微耕末端从动链轮55,所述微耕末端主动链轮54和所述微耕末端从动链轮55之间安装有微耕末端传动链条。即本实施例所述微耕末端传动装置53直接采用链传动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
[0045]
此外,本实施例所述微耕末端传动装置53也可采用另一种结构方式,即所述微耕末端传动装置53包括至少一个可拆卸转动安装在所述微耕端箱体内的微耕末端传动齿轮,所述微耕末端传动齿轮依次啮合连接设置,所述微耕传动四轴5上固定设有与首端的所述微耕末端传动齿轮常啮合的微耕末端连接齿轮,所述微耕输出轴上固定设有与末端的所述
微耕末端传动齿轮常啮合的微耕末端输出齿轮。这种方式相当于所述微耕传动四轴5通过多个齿轮将动力依次传递到所述微耕输出轴上,传动可靠且效率高。该结构方案也应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0046]
本实施例所述微耕端箱体上转动安装有微耕输出轴套,所述微耕输出轴套上可拆卸安装所述微耕输出轴。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所述微耕末端传动装置53设置在所述微耕传动四轴5与所述微耕输出轴套之间。如此所述微耕输出轴可方便更换为不同长度的多孔轴,方便实现不同刀具间距等,这使得本实施例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使用需求。
[0047]
所述主箱体1内安装有行走前端传动装置,所述行走前端传动装置的末端与所述行走输出轴之间设有行走末端传动装置93。所述行走输出轴通过所述行走前端传动装置和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93得到动力。
[0048]
本实施例所述行走前端传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主箱体1内的行走传动一轴6、行走传动二轴7、行走传动三轴8和行走传动四轴9。所述行走传动一轴6上转动安装有行走二速从动轮61,所述动力输入轴11上固定设有与所述行走二速从动轮61常啮合的行走二速主动轮。所述动力输入轴11上位于所述行走二速主动轮的一侧依次固定有行走三速主动轮和行走一速主动轮,所述行走传动一轴6上通过花键滑动安装有行走三速从动轮62和行走一速从动轮63,所述行走三速从动轮62和所述行走一速从动轮63共同固定连接有行走主换速拨槽64。所述行走二速从动轮61与所述行走三速从动轮62之间设有行走二速结合器65。所述行走二速结合器65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二速从动轮61朝向所述行走三速从动轮62的端面上的行走二速结合齿66,所述行走三速主动轮上设有与所述行走二速结合齿66对应的行走二速结合槽67。所述行走传动二轴7与所述行走传动一轴6齿轮传动连接设置。
[0049]
本实施例所述行走传动一轴6与所述动力输入轴11之间也形成行走的一级三速变速,其结构原理与所述微耕传动一轴2处的结构原理相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前文内容很容易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所述微耕二速主动轮12兼作所述行走二速主动轮,所述微耕三速主动轮13兼作所述行走三速主动轮,所述微耕一速主动轮14兼作所述行走一速主动轮。这样所述动力输入轴11上的齿轮布置可大幅简化,且行走和微耕的一级三速变速,分别在各自的传动一轴上单独形成控制,行走和微耕的变速调节不会相互干扰,使用方便。
[0050]
所述行走传动三轴8上依次固定设有行走正转第一从动轮81和行走正转第二从动轮82,所述行走传动二轴7上通过花键滑动安装有行走正转第一主动轮71和行走正转第二主动轮72,所述行走正转第一主动轮71和所述行走正转第二主动轮72共同固定连接有行走正反转拨槽73,所述行走传动四轴9上固定设有与所述行走传动三轴8齿轮传动连接设置,所述行走传动四轴9上固定设有可与所述行走正转第一主动轮71或者所述行走正转第二主动轮72形成啮合的行走反转传动轮92。所述行走传动三轴8和所述行走传动二轴7处也形成正转的二级双速变速,所述行走传动四轴9处最终形成正转的六速变速和反转的三速变速,变速增多,同样利于满足使用者的速度控制需求。所述行走传动四轴9、所述行走传动三轴8和所述行走传动二轴7之间变速的结构原理,与所述微耕传动四轴5、所述微耕传动三轴4和所述微耕传动二轴3处变速的结构原理相似,唯一不同的在于,所述行走传动四轴9与所述行走传动三轴8之间通过另外的齿轮副保持常啮合传动。即便如此,所述行走传动四轴9、所述行走传动三轴8和所述行走传动二轴7之间变速的结构原理,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前
文内容很容易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
[0051]
所述行走传动四轴9与所述行走输出轴之间设有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93,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93最终将动力传递到所述行走输出轴处。本实施例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93包括至少一个可拆卸转动安装在所述行走端箱体上的行走末端传动齿轮94,所述行走传动四轴9上固定设有与首端的所述行走末端传动齿轮94常啮合的行走末端连接齿轮95,所述行走输出轴上固定设有与末端的所述行走末端传动齿轮94常啮合的行走末端输出齿轮96。即本实施例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93直接采用多个齿轮依次动力传递的结构实现,传动可靠效率高。
[0052]
此外,本实施例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93也可采用另一种结构。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93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转动安装在所述行走端箱体上的行走末端双联轮,所述行走末端双联轮优选焊接形成的双联轮;各所述行走末端双联轮分别包括相对固定设置的上游连接齿轮和下游连接齿轮,各所述行走末端双联轮的下游连接齿轮与下游相邻所述行走末端双联轮的上游连接齿轮常啮合设置,所述行走传动四轴9上固定设有与首端所述行走末端双联轮的上游连接齿轮常啮合的行走末端连接齿轮95,所述行走末端输出齿轮96上固定设有与末端所述行走末端双联轮的下游连接齿轮常啮合的行走末端输出齿轮96。该方式采用多个双联轮进行动力传递,双联轮之间可依靠自身的更换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从而可配合行走的一级三速变速和二级双速变速,实现更理想的速度调节,利于适应更多地形、地质条件进行使用。当然,本实施例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93也可参照所述微耕末端传动装置53处多个末端传动齿轮依次啮合的方案,进行设置。
[0053]
此外,本实施例所述行走端箱体上也转动安装有行走输出轴套,所述行走输出轴套上可拆卸安装所述行走输出轴。即本实施例所述行走末端传动装置53也设置在所述行走传动四轴9与所述行走输出轴套之间。如此所述行走输出轴也可方便更换为不同长度的多孔轴,方便实现不同车轮的间距等,这也使得本实施例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使用需求。
[0054]
本实施例无论微耕还是行走,都实现了正转六速变速和反转三速变速,变速模式大幅增多,利于满足使用者的速度控制需求。且本实施例所述主箱体1内集成了九轴传动,结构紧凑;微耕和行走之间变速独立控制,互不干扰,使用更方便可靠。
[005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