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现代化推进,汽车变成人们主力代步工具,然而停车难成为如今城市管理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立体车库是用来最大量存取储放车辆的机械或机械设备系统,但是立体车库停车空间较小,在停车过程容易造成汽车与车库碰撞,且现有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碰撞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当前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具有防撞功能和减轻碰撞强度的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包括车库底座、车库立柱、车库顶,辅助升降结构、轮胎升降缓冲结构、防撞吸能结构和内部防撞组件,所述内部防撞组件设于车库底座一端,所述车库立柱设于车库底座上,所述车库立柱设有四组,四组所述车库立柱呈矩形设置,所述车库顶设于四组所述车库立柱上,所述车库底座设有上端开口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设有四组,四组所述限位腔呈矩形设置,所述轮胎升降缓冲结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轮胎升降缓冲结构对应设于靠近内部防撞组件的两组限位腔内,所述辅助升降结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辅助升降结构对应设于远离内部防撞组件的两组限位腔内,所述防撞吸能结构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防撞吸能结构设于内部防撞组件一侧,所述轮胎升降缓冲结构包括电动缸一、减震壳体、限位块、减震组件一、滑块、吸能弹簧、连轴、连杆和支撑平台,所述电动缸一设于靠近内部防撞组件的限位腔底壁上,所述电动缸一设有两组,所述减震壳体设于两组电动缸一自由端,所述减震壳体内设有减震腔,所述限位块设于减震腔内,所述限位块关于减震壳体中轴线对称设有两组,所述连轴设于减震腔内且位于两组限位块之间,所述滑块滑动设于连轴上,所述减震组件一底部设于减震壳体上,所述减震组件一关于减震壳体中轴线对称设有两组,所述支撑平台设于两组减震组件一上部,所述减震壳体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杆一端铰接设于滑块上,所述连杆另一端穿过滑槽铰接设于支撑平台底部,所述滑块和连轴均关于减震壳体中轴线对称设有两组,所述吸能弹簧套设于连轴上,所述吸能弹簧两端分别设于两组滑块上。
5.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升降结构包括电动缸二和辅助支撑板,所述电动缸二设于远离内部防撞组件的限位腔底壁上,所述电动缸二设有两组,所述辅助支撑板设于两组电动缸二自由端。
6.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组件一包括减震套筒一、调节弹簧一和伸缩杆一,所述减震套筒一设于减震壳体上,所述调节弹簧一设于减震套筒一内底壁,所述伸缩杆一设于调节弹簧一上且滑动于减震套筒一中,所述支撑平台设于伸缩杆一上。
7.进一步地,所述内部防撞组件包括内部防撞底座、防撞支撑板和减震板一,所述内
部防撞底座设于车库底座一端,所述防撞支撑板设于内部防撞底座上,所述减震板一设于防撞支撑板一侧壁上。
8.进一步地,所述防撞吸能结构包括固定板、减震组件二、减震板二和橡胶减震垫,所述固定板设于内部防撞底座侧壁,所述减震组件二设于固定板一侧壁上,所述减震板二设于减震组件二上,所述橡胶减震垫设于减震板二一侧壁。
9.进一步地,所述减震组件二包括减震底座、减震套筒二、调节弹簧二、伸缩杆二和减震限位板,所述减震底座设于固定板一侧壁上,所述减震套筒二设于减震底座上,所述伸缩杆二一端滑动设于减震套筒二中,所述减震限位板设于伸缩杆二另一端,所述调节弹簧二套设于减震套筒二和伸缩杆二上,所述调节弹簧二两端分别设于减震底座和减震限位板上。
10.进一步地,所述车库立柱上设有防撞胶垫。
11.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相较于传统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优点在于:结构合理、简单,通过车库底座、辅助升降结构、轮胎升降缓冲结构和防撞吸能结构实现对轮胎限位防撞,同时方便开出车库,内部防撞组件可以防止车尾碰撞车库内壁。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的轮胎升降缓冲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的减震组件一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的防撞吸能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的减震组件二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车库底座,2、车库立柱,3、车库顶,4、辅助升降结构,5、轮胎升降缓冲结构,6、防撞吸能结构,7、内部防撞组件,8、限位腔,9、电动缸一,10、减震壳体,11、限位块,12、减震组件一,13、滑块,14、吸能弹簧,15、连轴,16、连杆,17、支撑平台,18、减震腔,19、电动缸二,20、辅助支撑板,21、减震套筒一,22、调节弹簧一,23、伸缩杆一,24、内部防撞底座,25、防撞支撑板,26、减震板一,27、固定板,28、减震组件二,29、减震板二,30、橡胶减震垫,31、减震底座,32、减震套筒二,33、调节弹簧二,34、伸缩杆二,35、减震限位板,36、防撞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2.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线充电立体车库的防撞装置,包括车库底座1、车库立柱2、车库顶3,辅助升降结构4、轮胎升降缓冲结构5、防撞吸能结构6和内部防撞组件7,所述内部防撞组件7设于车库底座1一端,所述车库立柱2设于车库底座1上,所述车库立柱2设有四组,四组所述车库立柱2呈矩形设置,所述车库顶3设于四组所述车库立柱2上,所述车库底座1设有上端开口的限位腔8,所述限位腔8设有四组,四组所述限位腔8呈矩形设置,四组限位腔8分别对应四个车轮位置,所述轮胎升降缓冲结构5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轮胎升降缓冲结构5对应设于靠近内部防撞组件7的两组限位腔8内,所述辅助升降结构4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辅助升降结构4对应设于远离内部防撞组件7的两组限位腔8内,所述防撞吸能结构6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防撞吸能结构6设于内部防撞组件7一侧,所述轮胎升降缓冲结构5包括电动缸一9、减震壳体10、限位块11、减震组件一12、滑块13、吸能弹簧14、连轴15、连杆16和支撑平台17,所述电动缸一9设于靠近内部防撞组件7的限位腔8底壁上,所述电动缸一9设有两组,所述减震壳体10设于两组电动缸一9自由端,所述减震壳体10内设有减震腔18,所述限位块11设于减震腔18内,所述限位块11关于减震壳体10中轴线对称设有两组,所述连轴15设于减震腔18内且位于两组限位块11之间,所述滑块13滑动设于连轴15上,所述减震组件一12底部设于减震壳体10上,所述减震组件一12关于减震壳体10中轴线对称设有两组,所述支撑平台17设于两组减震组件一12上部,所述减震壳体10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杆16一端铰接设于滑块13上,所述连杆16另一端穿过滑槽铰接设于支撑平台17底部,所述滑块13和连轴15均关于减震壳体10中轴线对称设有两组,所述吸能弹簧14套设于连轴15上,所述吸能弹簧14两端分别设于两组滑块13上。
23.具体地,所述辅助升降结构4包括电动缸二19和辅助支撑板20,所述电动缸二19设于远离内部防撞组件7的限位腔8底壁上,所述电动缸二19设有两组,所述辅助支撑板20设于两组电动缸二19自由端。所述减震组件一12包括减震套筒一21、调节弹簧一22和伸缩杆一23,所述减震套筒一21设于减震壳体10上,所述调节弹簧一22设于减震套筒一21内底壁,所述伸缩杆一23设于调节弹簧一22上且滑动于减震套筒一21中,所述支撑平台17设于伸缩杆一23上。所述内部防撞组件7包括内部防撞底座24、防撞支撑板25和减震板一26,所述内部防撞底座24设于车库底座1一端,所述防撞支撑板25设于内部防撞底座24上,所述减震板一26设于防撞支撑板25一侧壁上。所述防撞吸能结构6包括固定板27、减震组件二28、减震板二29和橡胶减震垫30,所述固定板27设于内部防撞底座24侧壁,所述减震组件二28设于固定板27一侧壁上,所述减震板二29设于减震组件二28上,所述橡胶减震垫30设于减震板二29一侧壁。所述减震组件二28包括减震底座31、减震套筒二32、调节弹簧二33、伸缩杆二34和减震限位板35,所述减震底座31设于固定板27一侧壁上,所述减震套筒二32设于减震底座31上,所述伸缩杆二34一端滑动设于减震套筒二32中,所述减震限位板35设于伸缩杆二34另一端,所述调节弹簧二33套设于减震套筒二32和伸缩杆二34上,所述调节弹簧二33两端分别设于减震底座31和减震限位板35上。所述车库立柱2上设有防撞胶垫36。
24.具体使用时,初始未使用状态,支撑平台17顶部与车库底座1顶部齐平,汽车倒入立体停车库时,车库立柱2可作为视觉参考物进行倒车,防撞胶垫36可以吸收倒车碰撞立柱产生的力量,首先车轮顺利通过辅助支撑板20,辅助升降结构4对车辆进行支撑,然后车轮
接触支撑平台17,支撑平台17受压,导致减震组件一12和吸能弹簧14受压,车辆缓慢下降,轮胎升降缓冲结构5对车辆起到减震并下降的效果,此时证明后轮已倒车到位,电动缸二19启动,电动缸二19自由端下降带动辅助支撑板20下降,进而带动车前轮下降,这时车辆四组车轮进入四组限位腔8,完成对车辆整体限位,如果倒车入库力度过大,轮胎碰撞在橡胶减震垫30上,橡胶减震垫30受压将力量传递给减震板二29,减震板二29受压将力量传递给减震组件二28,最大程度吸收倒车产生的后冲力,内部防撞组件7可有效防止车尾碰撞车库内壁。汽车需要驶离车库时,同时启动电动缸一9和电动缸二19,电动缸一9和电动缸二19分别带支撑平台17和辅助支撑板20上升,当上升至和车库底座1顶部齐平停止,汽车驶离车库。
25.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料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料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