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9: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蓄能器壳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压力罐生产流程中,在完成罐体生产后,需要进行水压检测,用来确定压力罐体是否存在泄漏的情况,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该步骤多为人工水压,人力耗费较大,且现有辅助设备多采用卧式设备的检测方式,检测时罐体内的压力不均一,存在安全隐患,且易忽略其蓄能器壳体底部的泄漏情况,其次,卧式检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交底,罐体装填和卸载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无法有效与自动化生产线嵌合,工作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
3.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
4.有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便于更好操作的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6.具体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所述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包括:
7.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用于为测试装置提供支撑结构;
8.水压水口,所述水压水口设置在支撑框上,且水压水口用于向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注水;
9.反转架,所述反转架用于承放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且所述反转架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反转架通过转动轴与支撑框转动连接,所述反转架上还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反转架以转动轴为轴心转动;
10.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推动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口与水压水口相抵接。
11.采用上述结构,首先,充分的优化了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的机械结构,使水压测试过程充分实现自动化,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次,使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口与水压水口紧密贴合,保证水压过程中具有良好密闭性。
12.优选地,所述支撑框内设置有中空转动区,所述中空转动区与反转架相配合,所述反转架能够在中空转动区内转动,所述水压水口设置在中空转动区顶端,所述密封件设置在中空转动区底端,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水压水口及密封件之间。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包括立柱及横梁,所述立柱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中空转动区两侧及顶端由立柱及横梁围成,所述水压水口设置在横梁上,所述横梁可拆卸的与立柱相连接,通过横梁上下移动,满足多种不同规格壳体的水压测试。
14.进一步地,所述中空转动区为矩形。
15.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支撑框的机械强度,增强水压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
延长水压测试装置的使用寿命。
16.优选地,所述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还包括注水件,所述注水件包括水管及密封塞头,所述水管与密封塞头相连接,所述密封塞头与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口相配合,所述水压水口设置在密封塞头上,且与所述水管相连通。
17.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塞头设置在横梁上。
18.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加强水压测试过程中蓄能器壳体口的密闭性。
19.优选地,所述反转架上还设置有定位圈,所述定位圈用于将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上远离水压水口的一端定位在反转架内。
20.进一步地,所述反转架包括包围板及底板,所述包围板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底板两侧分别连接有包围板,所述定位圈与底板一端相连接。
21.进一步地,所述反转架上还设置有转动摇臂,所述转动摇臂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头,且所述连接头对称设置在中空转动区两侧,所述转动摇臂一端与底板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转动轴相连接。
2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至少部分从底板一侧露出至另一侧,所述移动轮能够辅助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进入反转架,所述移动轮在底板上设置有多个。
23.采用上述结构,首先,所述定位圈能够使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稳定的限位在反转架内,防止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从反转架上滑出,且利于确定工作时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的位置,便于水压工作的开展;其次,所述反转架的半包围结构能够便于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进入反转架,其三,所述移动轮能够有效降低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装填时的阻力。
24.优选地,所述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还包括传输台及承放台,所述传输台用于将承放台上放置的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传输至反转架,所述承放台用于放置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
25.进一步地,所述传输台包括台体,所述台体顶端设置有传输轮,所述传输轮用于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传输至反转架。
26.进一步地,所述台体底端还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能够带动台体移动,所述滑动件用于传输台贴近承放台或者传输台与反转架相对齐。
27.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包括滑轨及滑轮,所述滑轮与台体底端相连接,且能够在滑轨上滑动。
28.进一步地,所述滑轨、滑轮及传输轮设置有多个。
29.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将承放台上放置的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转移至传输台上,由传输轮传输至反转架中,能够实现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装填至反转架步骤的自动化完成,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1.本技术中充分的优化了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的机械结构,使水压测试过程充分实现自动化,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2.2.本技术的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口与水压水口紧密贴合,保证水压过程中具有良好密闭性;
33.3.本技术能够使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稳定的限位在反转架内,防止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从反转架上滑出,且利于确定工作时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的位置,便于水压工作的开展;
34.4.本技术便于将承放台上放置的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转移至传输台上,由传输轮传输至反转架中,能够实现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装填至反转架步骤的自动化完成,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技术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37.图2为本技术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38.图3为本技术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39.图4为本技术传输台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42.1、支撑框;11、立柱;12、横梁;2、水压水口;3、反转架;31、转动轴;32、驱动件;33、定位圈;34、包围板;35、底板;36、转动摇臂;361、连接头;37、移动轮;4、密封件;5、中空转动区;6、注水件;61、水管;62、密封塞头;7、传输台;71、台体; 72、传输轮;73、滑动件;731、滑轨;732、滑轮;8、承放台。
具体实施方式:
43.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44.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45.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46.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所述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框1,所述支撑框1用于为测试装置提供支撑结构,通过横梁上下移动,满足多种不同规格壳体的水压测试;水压水口2,所述水压水口2设置在支撑框1上,且水压水口2用于向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注水;反转架3,所述反转架3用于承放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且所述反转架3上设置有转动轴31,所述反转架3通过转动轴31与支撑框 1转动
连接,所述反转架3上还连接有驱动件32,所述驱动件32用于驱动反转架3以转动轴31为轴心转动;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用于推动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口与水压水口2 相抵接。
47.采用上述结构,首先,充分的优化了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的机械结构,使水压测试过程充分实现自动化,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次,使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口与水压水口2紧密贴合,保证水压过程中具有良好密闭性。
48.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4采用液压油缸。
49.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32采用电动机、汽油机中的一种,且所述驱动件32与转动轴31相连接,能够驱动转动轴31转动。
50.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32采用液压油缸,且所述液压油缸的推杆与反转架3底端铰接。
51.如图1

图3所示,所述支撑框1内设置有中空转动区5,所述中空转动区5与反转架3 相配合,所述反转架3能够在中空转动区5内转动,所述水压水口2设置在中空转动区5 顶端,所述密封件4设置在中空转动区5底端,所述转动轴31设置在水压水口2及密封件 4之间,所述支撑框1包括立柱11及横梁12,所述立柱11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中空转动区5两侧及顶端由立柱11及横梁12围成,所述水压水口2设置在横梁12上,所述横梁 12可拆卸的与立柱11相连接,所述中空转动区5为矩形。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支撑框1的机械强度,增强水压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水压测试装置的使用寿命。
52.如图1

图3所示,所述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还包括注水件6,所述注水件6包括水管61及密封塞头62,所述水管61与密封塞头62相连接,所述密封塞头62与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口相配合,所述水压水口2设置在密封塞头62上,且与所述水管61相连通,所述密封塞头62设置在横梁12上。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加强水压测试过程中蓄能器壳体口的密闭性。
53.如图1

图3所示,所述反转架3上还设置有定位圈33,所述定位圈33用于将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上远离水压水口的一端定位在反转架3内,所述反转架3包括包围板34及底板35,所述包围板34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底板35两侧分别连接有包围板34,所述定位圈33与底板35一端相连接,所述反转架3上还设置有转动摇臂36,所述转动摇臂36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头361,且所述连接头361对称设置在中空转动区5两侧,所述转动摇臂36 一端与底板35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头361与转动轴31相连接,所述底板35上还设置有移动轮37,所述移动轮37至少部分从底板35一侧露出至另一侧,所述移动轮37能够辅助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进入反转架3,所述移动轮37在底板35上设置有多个。
54.采用上述结构,首先,所述定位圈33能够使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稳定的限位在反转架3内,防止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从反转架3上滑出,且利于确定工作时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的位置,便于水压工作的开展;其次,所述反转架3的半包围结构能够便于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进入反转架3,其三,所述移动轮37能够有效降低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装填时的阻力。
55.如图2

图4所示,所述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还包括传输台7及承放台8,所述传输台7用于将承放台8上放置的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传输至反转架3,所述承放台8用于放置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所述传输台7包括台体71,所述台体71顶端设置有传输轮72,所述传输轮72用于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传输至反转架3,所述台体71底端还设置有滑动件
73,所述滑动件73能够带动台体71移动,所述滑动件73用于传输台7贴近承放台8或者传输台7与反转架3相对齐,所述滑动件73包括滑轨731及滑轮732,所述滑轮732与台体71底端相连接,且能够在滑轨731上滑动,所述滑轨731、滑轮732及传输轮72设置有多个。
56.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将承放台8上放置的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转移至传输台7上,由传输轮72传输至反转架3中,能够实现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装填至反转架3步骤的自动化完成,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57.在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轨731两端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防止滑轮732从滑轨731两端滑出,且所述挡板与滑轨731可拆卸的相连接。
58.工作中,所述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包括装填状态、水压状态及排水状态,所述装填状态时,所述驱动件32为收缩状态,保持反转架3水平,且与传输台7相对齐,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进入反转架3后;所述驱动件32伸展,使反转架3围绕转动轴31旋转,直至反转架3转动至竖直,所述密封件4伸展,密封件4的推杆顶部与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远离水压水口一端相抵接,所述密封件4继续伸展,所述密封件4的推杆推动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向上径向移动,使所述水压水口2进入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口,且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口与密封塞头62紧密抵接,进入水压状态;所述水压状态时,通过水管61通过水压水口2向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注水进行水压;所述排水状态时,驱动件32收缩,使反转架3与立柱11间的夹角为45
°
,拔开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远离水压水口一端的塞堵进行排水。
59.综上所述,本技术中充分的优化了蓄能器壳体水压测试装置的机械结构,使水压测试过程充分实现自动化,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的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口与水压水口2紧密贴合,保证水压过程中具有良好密闭性;本技术能够使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稳定的限位在反转架3内,防止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从反转架3上滑出,且利于确定工作时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的位置,便于水压工作的开展;本技术便于将承放台8上放置的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转移至传输台7上,由传输轮72传输至反转架3中,能够实现待水压测试蓄能器壳体装填至反转架3步骤的自动化完成,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60.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