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皮肤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5: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皮肤检测仪。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皮肤的保养,尤其是脸部的皮肤,在对脸部皮肤进行保养之前,需要对脸部皮肤进行详细的检查。由于不同人的脸型大小不一致,在进行脸部检查时,需要被检测者反复调整位置以使脸部正对摄像头,造成体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皮肤检测仪,当摄像头检测到人脸未与摄像头对齐时,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移动装置工作,进而控制下巴托架的前后移动调整人脸位置,而不需要被检测者自己调整,提高了使用体验。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皮肤检测仪,包括壳体、导光罩、底板、摄像头、额头支架、下巴托架和移动装置,壳体侧面开设有检测腔,额头支架固设于检测腔的顶部,检测腔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移动装置包括第一滑块、第一转动齿轮、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滑块和第一电机,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内,第一滑槽底部开设有第一传动腔,第一转动齿轮转动设置于第一传动腔内且第一转动齿轮与第一滑块啮合,第一传动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腔,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转动齿轮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伸入第二传动腔内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二传动腔的底部,第一电机嵌于第二滑块顶部,第二锥齿轮固设于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下巴托架固设于第一滑块顶部,底板套设于下巴托架上,导光罩通过支撑杆固设于底板顶部,导光罩内形成有腔体,摄像头固设于腔体的几何中心,控制器固设于壳体的外侧,通信模块固设于控制器的一侧,且通信模块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5.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巴托架顶部开设有容置槽,橡胶垫片固设于容置槽底部。
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还是有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包括第二电机、螺纹轴、第三滑块、第二转轴、第三锥齿轮、第二转动齿轮、滚珠和连杆,第二电机嵌于所述第二传动腔的侧壁,第二电机通过螺纹轴与所述第一滑块螺纹连接,所述检测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三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内,第二滑槽底部开设有第三传动腔,第三锥齿轮设置于第二传动腔内且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第三锥齿轮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伸入第三传动腔内与第二转动齿轮固定连接,第二转动齿轮与第三滑块啮合,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滚珠滑动设置于第三滑槽内且滚珠通过连杆与第三滑块固定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罩内固设有补光灯,两个以上的补光灯绕所述摄像头环形设置。
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后侧固设有平板支架,平板电脑卡接于平板支架上,且平板电脑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所述摄像头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皮肤检测仪,当摄像头检测到人脸未与摄像头对齐时,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移动装置工作,进而控制下巴托架的前后移动调整人脸位置,而不需要被检测者自己调整,提高了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皮肤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13.图3是图1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14.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15.图中:
[0016]1‑
壳体、101

检测腔、102

第一滑槽、2

导光罩、3

底板、4

摄像头、5

额头支架、6

下巴托架、7

移动装置、701

第一滑块、702

第一转动齿轮、703

第一转轴、704

第一传动腔、705

第二传动腔、706

第一锥齿轮、707

第二锥齿轮、708

第二滑块、709

第一电机、8

旋转装置、801

第二电机、802

螺纹轴、803

第三滑块、804

第二滑槽、805

第二转轴、806

第三锥齿轮、807

第二转动齿轮、808

第三滑槽、809

滚珠、810

连杆、811

第三传动腔、9

支撑杆、10

腔体、11

控制器、12

通信模块、13

容置槽、14

橡胶垫片、15

补光灯、16

平板支架、17

平板电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18]
如图1

4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皮肤检测仪,包括壳体1、导光罩2、底板3、摄像头4、额头支架5、下巴托架6和移动装置7,壳体1侧面开设有检测腔101,额头支架5固设于检测腔101的顶部,检测腔101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02,移动装置7包括第一滑块701、第一转动齿轮702、第一转轴703、第一锥齿轮706、第二锥齿轮707、第二滑块708和第一电机709,第一滑块701滑动设置于第一滑槽102内,第一滑槽102底部开设有第一传动腔704,第一转动齿轮702转动设置于第一传动腔704内且第一转动齿轮702与第一滑块701啮合,第一传动腔70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动腔705,第一转轴703的一端与第一转动齿轮702固定连接,第一转轴703的另一端伸入第二传动腔705内与第一锥齿轮706固定连接,第二滑块708滑动设置于第二传动腔705的底部,第一电机709嵌于第二滑块708顶部,第二锥齿轮707固设于第一电机709的动力输出端且第二锥齿轮707与第一锥齿轮706啮合,下巴托架6固设于第一滑块701顶部,底板3套设于下巴托架3上,导光罩2通过支撑杆9固设于底板3顶部,导光罩2内形成有腔体10,摄像头4固设于腔体10的几何中心,控制器11固设于壳体1的外侧,通信模块12固设于控制器11的一侧,且通信模块12与控制器11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
控制器11的型号为ax52800,通信模块12的型号为h7000e,工作时,通过下巴托架6支撑下巴,当摄像头4检测到脸部位置未摆正时,通过终端向通信模块12发送命令,通信模块12接收到命令后通过控制器11控制第一电机709启动,第一电机709通过第二锥齿轮707带动第一锥齿轮706转动,第一锥齿轮706通过第一转轴703带动第一转动齿轮702转动,第一转动齿轮702带动第一滑块701在第一滑槽102内滑动,从而带动下巴托架6前后滑动,达到摆正人脸位置的效果;同时底板3套设于下巴托架6上,下巴托架6运动带动底板3运动,从而使得导光罩2与人脸的距离保持不变,避免了影响摄像机4的对焦效果。
[0019]
为了提高被检测者舒适度,进一步的,下巴托架6顶部开设有容置槽13,橡胶垫片14固设于容置槽13底部。通过橡胶垫片14托起下巴,由于橡胶垫片14材质较软,避免下巴托架6弄伤被检测者,从而提高了被检测者的使用体验。
[0020]
为了避免灯光照射不均匀,从而影响摄像头4的成像效果,进一步的,壳体1内还是有旋转装置8,旋转装置8包括第二电机801、螺纹轴802、第三滑块803、第二转轴805、第三锥齿轮806、第二转动齿轮807、滚珠809和连杆810,第二电机801嵌于第二传动腔705的侧壁,第二电机801通过螺纹轴802与第一滑块701螺纹连接,检测腔10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804,第三滑块803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804内,第二滑槽804底部开设有第三传动腔811,第三锥齿轮806设置于第二传动腔705内且第三锥齿轮806与第二锥齿轮707啮合,第二转轴805的一端与第三锥齿轮806固定连接,第二转轴805的另一端伸入第三传动腔811内与第二转动齿轮807固定连接,第二转动齿轮807与第三滑块803啮合,底板3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滑槽808,滚珠809滑动设置于第三滑槽808内且滚珠809通过连杆810与第三滑块803固定连接。当摄像头4检测到人脸两侧的部分光线较暗时,通过终端向通信模块12发送命令,通信模块12接收到命令后通过控制器11控制第二电机801启动,第二电机801通过螺纹轴802带动第二滑块708在第二传动腔705内运动,使得第二锥齿轮707与第一锥齿轮706脱离啮合,并使第二锥齿轮707与第三锥齿轮806啮合,此时第一电机709通过齿轮啮合结构带动第二转动齿轮807转动,第二转动齿轮807带动第三滑块803在第二滑槽804内移动,第三滑块803通过连杆810带动滚珠809在第三滑槽808内移动,从而使得底板3绕下巴托架6转动,进而调整摄像头4对准人脸两侧的位置,实现对脸部的全面检测。
[0021]
为了防止提高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减小外部光线的干扰,进一步的,导光罩2内固设有补光灯15,两个以上的补光灯15绕摄像头4环形设置。通过在摄像头4外围均匀设置补光灯15,使得光线照射均匀,从而保证面部各处明暗一致,提高摄像头4的拍摄质量,进而提高皮肤检测的准确性。
[0022]
为了方便更换零部件,进一步的,壳体1的后侧固设有平板支架16,平板电脑17卡接于平板支架16上,且平板电脑17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摄像头4连接。当平板电脑17受到碰撞并产生损坏时,只需要拔下数据传输线,然后将平板电脑17由平板支架16上取下,然后更换一个新的平板电脑17即可。
[0023]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