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浮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5: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气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浮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最初,气浮移动技术主要广泛应用于高精度的测量机上,而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光学检测等学科的迅速发展,零部件的加工趋于复杂化和精密化,机械装置也越来越趋于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精密化。
3.经研究发现,气浮的误差均化作用对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当高压高速气体在支撑件和被支承件的接触表面之间高速流过时,会产生具有一定压力的气膜从而将被支承件浮起,但是只有当气膜厚度大于一定程度时,被支承件才会处于悬浮状态,达到纯气体摩擦,而当被支撑件在支撑件的平面上移动时,相当于在一个高刚度、高平整度的气膜上移动,因此气膜厚度消除了工件之间的短周期误差,从而提高了工件之间的移动精度。
4.传统的光学元件手动移动平台由于移动平台与工作台面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因此在移动元件时操作比较费力,并且当遇到大型的光学元件时,人工根本无法完成元件的移动,需要启用吊车等大型机械,整个操作过程十分不方便,特别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浮调节装置,解决了传统光学元件移动平台操作较为费劲的缺陷。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气浮调节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元件移动的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的下表面设置有气浮支撑部件,所述气浮支撑部件包括气浮垫、球头支承以及气路转接头,所述气浮垫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气路转接头的气路芯轴,气路转接头固定设置在气路芯轴上,所述气路转接头上设置有进气孔,气路芯轴上设置有与进气孔连通的出气孔,所述气浮垫的下表面设置有气浮槽,气浮槽与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球头支承套设在气路芯轴上,气浮垫的上表面设置有球冠形凹槽,球头支承的球头部分位于上述球冠形凹槽内,所述气浮支撑部件通过球头支承与移动平台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平台的下表面设置有螺母,球头支承的上端设置有与螺母相适配的外螺纹,球头支承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移动平台下表面设置的螺母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平台还包括手动控制部件,所述手动控制部件包括设置在移动平台两侧的手柄,其中一个手柄的手柄座上设置有气阀开关。
10.进一步地,所述气浮支撑部件在移动平台下表面呈三角形布置。
11.进一步地,所述气路转接头通过进气支管与进气总管连接,进气总管的另一端与气阀开关连接,气阀开关通过气管与气源连接。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通过在移动平台与工作台之间形成一层具有刚性的气膜,用于将移动
平台浮起,使移动平台与下方工作台的上表面之间产生一定的空隙,移动平台在承载元件移动的过程中,摩擦阻力极小,减少了人力劳动以及平台的磨损。
14.(2)本技术中,气浮支撑部件通过球头支承与移动平台连接,而气浮垫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球头支承的球头部分相配合的球冠形凹槽,球头支承的球头部分设置在上述凹槽内,并且两者的弧面相互接触,因此气浮支撑部件可以通过两个弧面的相互配合达到自适应调整的效果。
15.(3)本技术中,移动平台下表面设置的若干气浮支撑部件分别通过对应的进气支管与同一根进气主管连接,进气总管通过气阀开关与气源连接,因此,每一个气浮支撑部件均通过同一个气阀开关控制气路的通断,不仅操作简单、档位切换方便,同时移动平台整体运动的稳定性以及协调性都更高。
16.(4)本技术中,用于操作的移动平台稳定移动的其中一个手柄上述设置有气阀开关,上述气阀开关用于统一实现气浮支撑部件中气体的通断,移动平台在移动过程中,不需要专门腾出一只手来操作气阀开关即可实现气路的通断以及档位的切换,操作过程更加简单和方便。
17.(5)本技术中,气浮支撑部件在移动平台下表面呈三角形布置,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四点支撑,能够快速调平装置。
附图说明
18.本技术的前述和下文具体描述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时变得更清楚,附图中:
19.图1为本技术气浮调节装置俯视图;
20.图2为图1中a

a向剖视图;
21.图3为图1中b

b向剖视图;
22.图4为图2中c部结构放大图。
23.图中:
24.1、移动平台;2、气浮支撑部件;3、气路芯轴;4、进气孔;5、出气孔;6、气浮槽;7、螺母;8、手动控制部件;9、工作台;10、第一气浮支撑部件;11、第二气浮支撑部件;13、第三气浮支撑部件;21、气浮垫;22、球头支承;23、气路转接头;81、手柄;82、气阀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实现本技术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26.实施例1
2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浮调节装置,参照说明书附图1

图2所示,所述气浮调节装置包括移动平台1以及设置在移动平台下表面的气浮支撑部件2,所述移动平台1用于承载元件移动,气浮支撑部件2用于将移动平台1浮起,使移动平台1与下方的工作台9之间产生一定的空隙。
28.参照说明书附图2所示,所述移动平台1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气浮支撑部件2的气浮孔,气浮孔的截面形状与气浮支撑部件的形状相适配,并且贯穿移动平台的上、下表面,气浮支撑部件2设置在所述气浮孔内,气浮支撑部件2的出气孔5位于其底部,正对
工作台9的上表面,气浮支撑部件2的进气孔4位于顶部,通过进气支管与气源连接,外部气源经由上述进气支管向气浮支撑部件2供气,从而实现移动平台1的浮起,通过控制气浮支撑部件2内通入气体流量的大小可以控制移动平台1与工作台9之间的间隙大小。
29.参照说明书附图2和图3所示,所述气浮支撑部件2主要包括气浮垫21、球头支承22以及气路转接头23,所述气浮垫21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气路转接头23的气路芯轴3,气路转接头23固定设置在气路芯轴3上,所述气路转接头23上设置有进气孔4,气路芯轴3上设置有与进气孔4连通的出气孔5,所述气浮垫21的下表面设置有气浮槽6,气浮槽6与所述出气孔5连通,气浮垫21的上表面设置有球冠形凹槽,气路芯轴3位于上述凹槽内,所述球头支承22套设在气路芯轴3上,球头支承22的球头部分位于球冠形凹槽内,两者的弧面相互接触,所述气浮支撑部件2通过球头支承22与移动平台1连接。
30.外部气源通过进气主管与若干进气支管连接,进气支管的另一端穿过移动平台的上表面分别与对应气浮孔中的气路转接头连接,气体经过气管以及进气孔进入气浮支撑部件中,并由气路芯轴以及气浮垫底部的气浮槽排出,在工作台的上表面以及气浮槽的底面形成气膜,该气膜具有一定的刚性,并且可提供一定的抗倾斜力矩,用于支撑整个移动平台,移动平台的上表面作为承载平台用于承载元件,物体由移动平台带动在整个工作台上表面进行移动,实现了大重量物体移动摩擦阻力极小的效果,减少了人力劳动以及平台的磨损。
31.本实施例中,气浮支撑部件通过球头支承与移动平台连接,而气浮垫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球头支承的球头部分相配合的球冠形凹槽,球头支承的球头部分设置在上述凹槽内,并且两者的弧面相互接触,因此气浮支撑部件可以通过两个弧面的相互配合达到自适应调整的效果。
32.实施例2
3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浮调节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移动平台1的下表面设置有螺母7,球头支承22的上端设置有与螺母7相适配的外螺纹,球头支承2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移动平台1下表面设置的螺母7连接。
3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1还包括手动控制部件8,所述手动控制部件8包括对称设置在移动平台1两侧的手柄81,其中一个手柄81的手柄座上设置有气阀开关82。
3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参照说明书附图1、图2和图3所示,移动平台1上设置有三个气浮孔,对应的,气浮支撑部件2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气浮支撑部件10、第二气浮支撑部件1和第三气浮支撑部件12,三个气浮支撑部件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气浮孔中,第一气浮支撑部件10、第二气浮支撑部件1和第三气浮支撑部件12均设置在移动平台1的下表面并且三个气浮支撑部件2呈三角形布置,三个气浮支撑部件2结构基本相同,但负载能力有区别。由于气浮调节装置采用三点支撑,因此三个气浮支撑部件2的负载能力有区别,其中第一气浮支撑部件10的负载能力最大,第二气浮支撑部件11和第三气浮支撑部件12相同,第一气浮支撑部件10的负载能力与第二气浮支撑部件11和第三气浮支撑部件12的负载能力相匹配,因此,在设计时,第一气浮支撑部件10的气浮槽6尺寸大于第二气浮支撑部件11和第三气浮支撑部件12的气浮槽6尺寸。
3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路转接头23通过进气支管与进气总管连接,进气
总管的另一端与气阀开关82连接,气阀开关82通过气管与气源连接。
37.本实施例中,气浮支撑部件设置在移动平台的下表面,并且呈三角形布置,三点能够确定一个平面,因此能够快速对气浮装置进行调平,而现有技术采用四点支撑的形式由于多一个自由约束度,所以四点支撑不能对装置进行调平。
38.本实施例中,用于操作的移动平台稳定移动的其中一个手柄上述设置有气阀开关,上述气阀开关用于统一实现气浮支撑部件中气体的通断,移动平台在移动过程中,不需要专门腾出一只手来操作气阀开关即可实现气路的通断以及档位的切换,操作过程更加简单和方便。
39.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气浮支撑部件均与同一个气源连接,并且通过同一个气阀开关控制气路的通断,因此整个物件的移动过程不仅操作简单、档位切换方便,同时移动平台整体运动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更高。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