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导引导丝塑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2: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引导丝塑形装置。


背景技术: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冠心病的治疗目前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治疗。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的原理是通过穿刺外周动脉,置入动脉鞘管后,通过鞘管送入造影导丝,然后通过造影导丝将冠状动脉指引导管送至冠状动脉血管开口,导管到位后通过导管内腔将治疗用的导引导丝通过迂曲的血管送到血管的远段后建立起来轨道,然后通过导丝送入扩张血管用的球囊以及进一步治疗用的支架。因此导丝到达血管远端建立轨道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导丝到达血管远端需要根据血管迂曲情况对本来是直线的导丝进行“头端塑形”,这种塑形直接关系到导丝能否顺利到位。导丝塑形一般是将导丝头端弯折成一定的角度,通常为30
°
到90
°
之间,目前临床上进行导丝塑形主要是通过人工使用针头一类的东西进行塑形,带有很大的主观形,并且对于不太成熟的手术医生来说,导丝塑形有一定的失败率甚至有导致导丝毁损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引导丝塑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导引导丝塑形装置,包括固定塑形部和自由塑形部,所述固定塑形部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套设在一起的第一塑形段、第二塑形段、第三塑形段和第四塑形段,所述第一塑形段为空心且上底面具有开孔的十二棱台形结构,所述第二塑形段为空心且上底面具有开孔的八棱台形结构,所述第三塑形段为空心且上底面具有开孔的六棱台形结构,所述第四塑形段为四棱台形结构,所述第四塑形段可收缩至所述第三塑形段的开孔内或从开孔中伸出,所述第三塑形段可收缩至所述第二塑形段的开孔内或从开孔中伸出,所述第二塑形段可收缩至所述第一塑形段的开孔内或从开孔中伸出,所述第一塑形段的下底面与所述自由塑形部相连接,所述自由塑形部为圆柱体形结构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6.优选地,所述第四塑形段的上底面连接有辅助提拉部,外力提拉所述辅助提拉部能将所述第四塑形段拉伸出并顺次拉伸出所述第三塑形段、所述第二塑形段和所述第一塑形段。
7.优选地,所述辅助提拉部为圆柱体形结构。
8.优选地,所述第二塑形段的下底面连接有第一阻挡件,所述第一阻挡件为十二棱台形结构。
9.优选地,所述第三塑形段的下底面连接有第二阻挡件,所述第二阻挡件为八棱台
形结构。
10.优选地,所述第四塑形段的下底面连接有第三阻挡件,所述第三阻挡件为六棱台形结构。
11.优选地,所述第四塑形段为空心结构。
12.优选地,所述辅助提拉部为空心结构。
13.优选地,所述固定塑形部收缩在一起的总长度为20cm。
14.优选地,自由塑形部的长度为20cm。
15.本实用新型提到了一种导引导丝塑形装置,包括固定塑形部和自由塑形部,固定塑形部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套设在一起的第一塑形段、第二塑形段、第三塑形段和第四塑形段,第一塑形段为十二棱台形结构,对应30
°
的导丝塑形角度,第二塑形段为八棱台形结构,对应45
°
的导丝塑形角度,第三塑形段为六棱台形结构,对应60
°
的导丝塑形角度,第四塑形段为四棱台形结构,对应90
°
的导丝塑形角度;
16.棱台形结构能够形成由粗到细的过渡,满足不同尺寸的塑形需求,四组塑形段整体上选用可伸缩式的设计,伸出和收缩非常方便,节省手术台空间,术者能够灵活选择不同的塑形段进行塑形;
17.第一塑形段的下底面与自由塑形部相连接,自由塑形部为圆柱体形结构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自由塑形部能够让术者根据具体的血管角度自行进行更为符合实际解剖情况的导丝塑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8.固定塑形部和自由塑形部的分别设计,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不管是入门的医生还是成熟的手术医生均可以提供更为精准的塑形工具。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2.图中1、固定塑形部;11、第一塑形段;12、第二塑形段;121、第一阻挡件;13、第三塑形段;131、第二阻挡件;14、第四塑形段;141、辅助提拉部;142、第三阻挡件;
23.2、自由塑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参照图1到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引导丝塑形装置,包括固定塑形部1和自由塑形部2,固定塑形部1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套设在一起的第一塑形段11、第二塑形段12、第三塑形段13和第四塑形段14;
27.第一塑形段11为空心且上底面具有开孔的十二棱台形结构,十二棱台形结构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均为正十二边形,对应的外角角度均为30
°
,即第一塑形段11能够预塑形30
°
的导丝塑形角度;
28.第二塑形段12为空心且上底面具有开孔的八棱台形结构,八棱台形结构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均为正八边形,对应的外角角度均为45
°
,即第二塑形段12能够预塑形45
°
的导丝塑形角度;
29.第三塑形段13为空心且上底面具有开孔的六棱台形结构,六棱台形结构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均为正六边形,对应的外角角度均为60
°
,即第三塑形段13能够预塑形45
°
的导丝塑形角度;
30.第四塑形段14为四棱台形结构,四棱台形结构沿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均为正四边形,对应的外角角度均为90
°
,即第四塑形段14能够预塑形90
°
的导丝塑形角度;
31.上述30
°
、45
°
、60
°
和90
°
的预塑形角度为临床中最为常用的导引导丝的塑形角度;
32.第四塑形段14可收缩至第三塑形段13的开孔内或从开孔中伸出,第三塑形段13可收缩至第二塑形段12的开孔内或从开孔中伸出,第二塑形段12可收缩至第一塑形段11的开孔内或从开孔中伸出,本实施例中四组不同的塑形段均采用棱台形结构,形成由粗到细的过渡,以满足不同尺寸的塑形需求,固定塑形部1中的四组塑形段整体上选用可伸缩式的设计,伸出和收缩非常方便,能够节省手术台空间,便于术者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具有不同塑形角度的塑形段进行塑形;
33.第一塑形段11的下底面与自由塑形部2相连接,自由塑形部2为圆柱体形结构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自由塑形部2能够让术者根据具体的血管角度自行进行更为符合实际解剖情况的导丝塑形,采用弹性材料便于将自由塑形部2进行重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固定塑形部1和自由塑形部2的分别设计,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不管是入门的医生还是成熟的手术医生均可以提供更为精准的塑形工具。
34.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四塑形段14的上底面连接有辅助提拉部141,外力提拉辅助提拉部141能将第四塑形段14拉伸出并顺次拉伸出第三塑形段13、第二塑形段12和第一塑形段11。
35.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辅助提拉部141为圆柱体形结构,圆柱形结构表面更加光滑,便于人手持握,而不会因为尖锐的外形对人手造成伤害。
36.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塑形段12的下底面连接有第一阻挡件121,第一阻挡件121为十二棱台形结构,第一阻挡件121的外壁能够与第一塑形段11的内壁相互贴合,以阻挡第二塑形段12与第一塑形段11整体分离。
37.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三塑形段13的下底面连接有第二阻挡件131,第二阻挡件131为八棱台形结构,第二阻挡件131的外壁能够与第二塑形段12的内壁相互贴合,以阻挡
第三塑形段13与第二塑形段12整体分离。
38.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四塑形段14的下底面连接有第三阻挡件142,第三阻挡件142为六棱台形结构,第三阻挡件142的外壁能够与第三塑形段13的内壁相互贴合,以阻挡第四塑形段14与第三塑形段13整体分离。
3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四塑形段14为空心结构,能够减轻结构整体重量,使导引导丝塑形装置更加便携。
40.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辅助提拉部141为空心结构,能够减轻结构整体重量,使导引导丝塑形装置更加便携。
41.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固定塑形部1收缩在一起的总长度为20cm。
42.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自由塑形部2的长度为20cm。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