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1: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2.内窥镜系统主要应用于临床上,其主要用于观察患者体内的病变,并为临床手术与诊断提供图像。内窥镜系统中的激光器作为icg

nir荧光成像的重要元器件,其温度变化会使激光输出波长发生漂移,从而影响icg

nir荧光成像效果。
3.传统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将可见光组件设置在箱体的中间位置,导致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整机不够紧凑,且使得各模块结构的布局不合理,从而不适合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小型化设计,且内窥镜用光源主机体积较大、集成程度不高使其整机笨重且受力不均匀而不方便转移。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包括相互配合固定的箱盖和箱体,所述箱盖和所述箱体围设形成有收容腔,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屏组件、光路耦合器、ac/dc电源、可见光组件、激光器组件及电连接于所述屏组件、所述光路耦合器、所述ac/dc电源、所述可见光组件及所述激光器组件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具有光源驱动功能、电源驱动功能、供电控制功能及屏幕显示和/或触控功能,所述箱体包括相对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屏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前侧板的前侧的显示屏,所述箱体内靠近所述前侧板处设置有所述光路耦合器及所述ac/dc电源,所述箱体内靠近所述后侧板处设置有所述可见光组件和激光器组件,所述光路耦合器与所述ac/dc电源及所述可见光组件与所述激光器组件均沿平行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方向上依次排布设置。
6.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摄像头、导光束及上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所述导光束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导光束接口,另一端连接到外部内窥镜,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用于通过所述导光束为所述外部内窥镜提供光源;所述摄像头一端用于卡接到所述外部内窥镜,以获取所述外部内窥镜的光学信号而进行成像得到图像信号,所述摄像头的另一端通过通信线缆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以通过所述通信线缆将所述图像信号传输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进行处理。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通过在所述机箱内靠近所述前侧板处设置有所述光路耦合器及所述ac/dc电源,在所述机箱内靠近所述后侧板处设置有所述可见光组件和激光器组件,并将所述光路耦合器与所述ac/dc电源及所述可见
光组件与所述激光器组件均沿平行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方向上依次排布设置,从而使得内窥镜用光源主机整体结构紧凑且受力均匀,进而降低整个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外形尺寸、方便转移。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图2中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装配示意图。
11.图3是图2中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12.图4是图2中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分解示意图。
13.图5是图2中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部分装配示意图。
14.图6是图5中的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另一角度视图。
1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6.待观察部位
ꢀꢀꢀꢀꢀꢀꢀꢀꢀꢀꢀꢀꢀꢀꢀꢀꢀꢀꢀꢀꢀꢀꢀꢀ
z
17.内窥镜系统
ꢀꢀꢀꢀꢀꢀꢀꢀꢀꢀꢀꢀꢀꢀꢀꢀꢀꢀꢀꢀꢀꢀꢀꢀ
1000
18.内窥镜用光源主机
ꢀꢀꢀꢀꢀꢀꢀꢀꢀꢀꢀꢀꢀꢀꢀꢀꢀꢀ
100
19.导光束接口
ꢀꢀꢀꢀꢀꢀꢀꢀꢀꢀꢀꢀꢀꢀꢀꢀꢀꢀꢀꢀꢀꢀꢀꢀ
1001
20.功能按键
ꢀꢀꢀꢀꢀꢀꢀꢀꢀꢀꢀꢀꢀꢀꢀꢀꢀꢀꢀꢀꢀꢀꢀꢀꢀꢀ
1002
21.卡接口
ꢀꢀꢀꢀꢀꢀꢀꢀꢀꢀꢀꢀꢀꢀꢀꢀꢀꢀꢀꢀꢀꢀꢀꢀꢀꢀꢀꢀ
1003
22.机箱
ꢀꢀꢀꢀꢀꢀꢀꢀꢀꢀꢀꢀꢀꢀꢀꢀꢀꢀꢀꢀꢀꢀꢀꢀꢀꢀꢀꢀꢀꢀ123.箱盖
ꢀꢀꢀꢀꢀꢀꢀꢀꢀꢀꢀꢀꢀꢀꢀꢀꢀꢀꢀꢀꢀꢀꢀꢀꢀꢀꢀꢀꢀꢀ
101
24.连接盖板
ꢀꢀꢀꢀꢀꢀꢀꢀꢀꢀꢀꢀꢀꢀꢀꢀꢀꢀꢀꢀꢀꢀꢀꢀꢀꢀ
1011
25.连接框架
ꢀꢀꢀꢀꢀꢀꢀꢀꢀꢀꢀꢀꢀꢀꢀꢀꢀꢀꢀꢀꢀꢀꢀꢀꢀꢀ
1012
26.开窗
ꢀꢀꢀꢀꢀꢀꢀꢀꢀꢀꢀꢀꢀꢀꢀꢀꢀꢀꢀꢀꢀꢀꢀꢀꢀꢀꢀꢀꢀꢀ
1013
27.开孔
ꢀꢀꢀꢀꢀꢀꢀꢀꢀꢀꢀꢀꢀꢀꢀꢀꢀꢀꢀꢀꢀꢀꢀꢀꢀꢀꢀꢀꢀꢀ
1014
28.箱体
ꢀꢀꢀꢀꢀꢀꢀꢀꢀꢀꢀꢀꢀꢀꢀꢀꢀꢀꢀꢀꢀꢀꢀꢀꢀꢀꢀꢀꢀꢀ
102
29.底板
ꢀꢀꢀꢀꢀꢀꢀꢀꢀꢀꢀꢀꢀꢀꢀꢀꢀꢀꢀꢀꢀꢀꢀꢀꢀꢀꢀꢀꢀꢀ
11
30.前侧板
ꢀꢀꢀꢀꢀꢀꢀꢀꢀꢀꢀꢀꢀꢀꢀꢀꢀꢀꢀꢀꢀꢀꢀꢀꢀꢀꢀꢀ
12
31.开口
ꢀꢀꢀꢀꢀꢀꢀꢀꢀꢀꢀꢀꢀꢀꢀꢀꢀꢀꢀꢀꢀꢀꢀꢀꢀꢀꢀꢀꢀꢀ
121
32.后侧板
ꢀꢀꢀꢀꢀꢀꢀꢀꢀꢀꢀꢀꢀꢀꢀꢀꢀꢀꢀꢀꢀꢀꢀꢀꢀꢀꢀꢀ
13
33.第一排风口
ꢀꢀꢀꢀꢀꢀꢀꢀꢀꢀꢀꢀꢀꢀꢀꢀꢀꢀꢀꢀꢀꢀꢀꢀ
131
34.第二排风口
ꢀꢀꢀꢀꢀꢀꢀꢀꢀꢀꢀꢀꢀꢀꢀꢀꢀꢀꢀꢀꢀꢀꢀꢀ
132
35.电源接口
ꢀꢀꢀꢀꢀꢀꢀꢀꢀꢀꢀꢀꢀꢀꢀꢀꢀꢀꢀꢀꢀꢀꢀꢀꢀꢀ
133
36.连接接口
ꢀꢀꢀꢀꢀꢀꢀꢀꢀꢀꢀꢀꢀꢀꢀꢀꢀꢀꢀꢀꢀꢀꢀꢀꢀꢀ
134
37.左侧板
ꢀꢀꢀꢀꢀꢀꢀꢀꢀꢀꢀꢀꢀꢀꢀꢀꢀꢀꢀꢀꢀꢀꢀꢀꢀꢀꢀꢀ
14
38.右侧板
ꢀꢀꢀꢀꢀꢀꢀꢀꢀꢀꢀꢀꢀꢀꢀꢀꢀꢀꢀꢀꢀꢀꢀꢀꢀꢀꢀꢀ
15
39.散热孔
ꢀꢀꢀꢀꢀꢀꢀꢀꢀꢀꢀꢀꢀꢀꢀꢀꢀꢀꢀꢀꢀꢀꢀꢀꢀꢀꢀꢀ
1021
40.收容腔
ꢀꢀꢀꢀꢀꢀꢀꢀꢀꢀꢀꢀꢀꢀꢀꢀꢀꢀꢀꢀꢀꢀꢀꢀꢀꢀꢀꢀ
103
41.装饰盖
ꢀꢀꢀꢀꢀꢀꢀꢀꢀꢀꢀꢀꢀꢀꢀꢀꢀꢀꢀꢀꢀꢀꢀꢀꢀꢀꢀꢀ
104
42.散热孔
ꢀꢀꢀꢀꢀꢀꢀꢀꢀꢀꢀꢀꢀꢀꢀꢀꢀꢀꢀꢀꢀꢀꢀꢀꢀꢀꢀꢀ
1041
43.限位盖板
ꢀꢀꢀꢀꢀꢀꢀꢀꢀꢀꢀꢀꢀꢀꢀꢀꢀꢀꢀꢀꢀꢀꢀꢀꢀꢀ
105
44.限位板
ꢀꢀꢀꢀꢀꢀꢀꢀꢀꢀꢀꢀꢀꢀꢀꢀꢀꢀꢀꢀꢀꢀꢀꢀꢀꢀꢀꢀ
1051
45.限位口
ꢀꢀꢀꢀꢀꢀꢀꢀꢀꢀꢀꢀꢀꢀꢀꢀꢀꢀꢀꢀꢀꢀꢀꢀꢀꢀꢀꢀ
1052
46.屏组件
ꢀꢀꢀꢀꢀꢀꢀꢀꢀꢀꢀꢀꢀꢀꢀꢀꢀꢀꢀꢀꢀꢀꢀꢀꢀꢀꢀꢀ247.显示屏
ꢀꢀꢀꢀꢀꢀꢀꢀꢀꢀꢀꢀꢀꢀꢀꢀꢀꢀꢀꢀꢀꢀꢀꢀꢀꢀꢀꢀ
21
48.光路耦合器
ꢀꢀꢀꢀꢀꢀꢀꢀꢀꢀꢀꢀꢀꢀꢀꢀꢀꢀꢀꢀꢀꢀꢀꢀ349.ac/dc电源
ꢀꢀꢀꢀꢀꢀꢀꢀꢀꢀꢀꢀꢀꢀꢀꢀꢀꢀꢀꢀꢀꢀꢀꢀꢀ450.可见光组件
ꢀꢀꢀꢀꢀꢀꢀꢀꢀꢀꢀꢀꢀꢀꢀꢀꢀꢀꢀꢀꢀꢀꢀꢀ551.收容空间
ꢀꢀꢀꢀꢀꢀꢀꢀꢀꢀꢀꢀꢀꢀꢀꢀꢀꢀꢀꢀꢀꢀꢀꢀꢀꢀ
501
52.可见光芯片
ꢀꢀꢀꢀꢀꢀꢀꢀꢀꢀꢀꢀꢀꢀꢀꢀꢀꢀꢀꢀꢀꢀꢀꢀ
51
53.导热件
ꢀꢀꢀꢀꢀꢀꢀꢀꢀꢀꢀꢀꢀꢀꢀꢀꢀꢀꢀꢀꢀꢀꢀꢀꢀꢀꢀꢀ
52
54.第一固定部
ꢀꢀꢀꢀꢀꢀꢀꢀꢀꢀꢀꢀꢀꢀꢀꢀꢀꢀꢀꢀꢀꢀꢀꢀ
521
55.第二固定部
ꢀꢀꢀꢀꢀꢀꢀꢀꢀꢀꢀꢀꢀꢀꢀꢀꢀꢀꢀꢀꢀꢀꢀꢀ
522
56.连接部
ꢀꢀꢀꢀꢀꢀꢀꢀꢀꢀꢀꢀꢀꢀꢀꢀꢀꢀꢀꢀꢀꢀꢀꢀꢀꢀꢀꢀ
523
57.第一散热器
ꢀꢀꢀꢀꢀꢀꢀꢀꢀꢀꢀꢀꢀꢀꢀꢀꢀꢀꢀꢀꢀꢀꢀꢀ
53
58.第一风扇
ꢀꢀꢀꢀꢀꢀꢀꢀꢀꢀꢀꢀꢀꢀꢀꢀꢀꢀꢀꢀꢀꢀꢀꢀꢀꢀ
54
59.安装座
ꢀꢀꢀꢀꢀꢀꢀꢀꢀꢀꢀꢀꢀꢀꢀꢀꢀꢀꢀꢀꢀꢀꢀꢀꢀꢀꢀꢀ
55
60.凹槽
ꢀꢀꢀꢀꢀꢀꢀꢀꢀꢀꢀꢀꢀꢀꢀꢀꢀꢀꢀꢀꢀꢀꢀꢀꢀꢀꢀꢀꢀꢀ
551
61.激光器组件
ꢀꢀꢀꢀꢀꢀꢀꢀꢀꢀꢀꢀꢀꢀꢀꢀꢀꢀꢀꢀꢀꢀꢀꢀ662.激光器
ꢀꢀꢀꢀꢀꢀꢀꢀꢀꢀꢀꢀꢀꢀꢀꢀꢀꢀꢀꢀꢀꢀꢀꢀꢀꢀꢀꢀ
61
63.第二散热器
ꢀꢀꢀꢀꢀꢀꢀꢀꢀꢀꢀꢀꢀꢀꢀꢀꢀꢀꢀꢀꢀꢀꢀꢀ
62
64.第二风扇
ꢀꢀꢀꢀꢀꢀꢀꢀꢀꢀꢀꢀꢀꢀꢀꢀꢀꢀꢀꢀꢀꢀꢀꢀꢀꢀ
63
65.制冷器组件
ꢀꢀꢀꢀꢀꢀꢀꢀꢀꢀꢀꢀꢀꢀꢀꢀꢀꢀꢀꢀꢀꢀꢀꢀ
64
66.控制组件
ꢀꢀꢀꢀꢀꢀꢀꢀꢀꢀꢀꢀꢀꢀꢀꢀꢀꢀꢀꢀꢀꢀꢀꢀꢀꢀ767.电源驱动管理板
ꢀꢀꢀꢀꢀꢀꢀꢀꢀꢀꢀꢀꢀꢀꢀꢀꢀꢀꢀꢀ
71
68.光源驱动板
ꢀꢀꢀꢀꢀꢀꢀꢀꢀꢀꢀꢀꢀꢀꢀꢀꢀꢀꢀꢀꢀꢀꢀꢀ
72
69.支撑杆
ꢀꢀꢀꢀꢀꢀꢀꢀꢀꢀꢀꢀꢀꢀꢀꢀꢀꢀꢀꢀꢀꢀꢀꢀꢀꢀꢀꢀ
73
70.主控板
ꢀꢀꢀꢀꢀꢀꢀꢀꢀꢀꢀꢀꢀꢀꢀꢀꢀꢀꢀꢀꢀꢀꢀꢀꢀꢀꢀꢀ
74
71.降温部件
ꢀꢀꢀꢀꢀꢀꢀꢀꢀꢀꢀꢀꢀꢀꢀꢀꢀꢀꢀꢀꢀꢀꢀꢀꢀꢀ872.导光束
ꢀꢀꢀꢀꢀꢀꢀꢀꢀꢀꢀꢀꢀꢀꢀꢀꢀꢀꢀꢀꢀꢀꢀꢀꢀꢀꢀꢀ
200
73.外部内窥镜
ꢀꢀꢀꢀꢀꢀꢀꢀꢀꢀꢀꢀꢀꢀꢀꢀꢀꢀꢀꢀꢀꢀꢀꢀ
300
74.光学卡口
ꢀꢀꢀꢀꢀꢀꢀꢀꢀꢀꢀꢀꢀꢀꢀꢀꢀꢀꢀꢀꢀꢀꢀꢀꢀꢀ
400
75.摄像头
ꢀꢀꢀꢀꢀꢀꢀꢀꢀꢀꢀꢀꢀꢀꢀꢀꢀꢀꢀꢀꢀꢀꢀꢀꢀꢀꢀꢀ
500
76.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
ꢀꢀꢀꢀꢀꢀꢀꢀꢀꢀꢀꢀꢀꢀꢀꢀ
600
77.摄像头接口
ꢀꢀꢀꢀꢀꢀꢀꢀꢀꢀꢀꢀꢀꢀꢀꢀꢀꢀꢀꢀꢀꢀꢀꢀ
6001
78.显示器
ꢀꢀꢀꢀꢀꢀꢀꢀꢀꢀꢀꢀꢀꢀꢀꢀꢀꢀꢀꢀꢀꢀꢀꢀꢀꢀꢀꢀ
700
79.通信线缆
ꢀꢀꢀꢀꢀꢀꢀꢀꢀꢀꢀꢀꢀꢀꢀꢀꢀꢀꢀꢀꢀꢀꢀꢀꢀꢀ
800
8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8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82.可以理解,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所述”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83.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84.具体的,本技术所使用的方位术语,例如“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等均为医护人员等用户操作监护设备的显示屏时,相对于所述医护人员的方位。
85.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然上述描述乃以说明本技术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8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第一方向”是指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宽度方向,即平行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方向。术语“第二方向”是指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长度方向,即垂直于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方向。
87.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系统1000的结构示意图。内窥镜系统1000包括,但不局限于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导光束200、外部内窥镜300、光学卡口400、摄像头500、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显示器700及通信线缆800。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导光束200、外部内窥镜300、光学卡口400、摄像头500、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及显示器700可通过通信线缆800耦合。
88.本领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图1仅是内窥镜系统10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内窥镜系统1000的限定,内窥镜系统1000可以包括比图1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内窥镜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扩张器、烟雾控制装置、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89.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束200的一端连接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导光束接口1001,导光束200的另一端连接到外部内窥镜300。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用于通过导光束200为外部内窥镜300提供光源。摄像头500的一端用于卡接到外部内窥镜300,以获取外部
内窥镜300的光学信号而进行成像得到图像信号,摄像头500的另一端通过通信线缆800连接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以通过通信线缆800将所述图像信号传输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进行处理。其中,摄像头500可以通过通信线缆800连接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的摄像头接口6001。
90.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用于向待观察部位z提供照明光源。所述照明光源包括可见光照明光源和对应于荧光试剂的激光照明光源。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包括,但不局限于激光光源、可见光光源。
91.导光束200位于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出光路径中,且连接于外部内窥镜300,以将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产生的所述照明光源通过导光束200和外部内窥镜300传导至待观察部位z。外部内窥镜300的近端通过光学卡口400连接于摄像头500。
92.摄像头500内设置有至少一图像传感器。外部内窥镜300用于将经待观察部位z反射的照明光源传导至至少一图像传感器。具体的,外部内窥镜300的远端包括插入待观察部位z的插入部。插入部内设置有镜片组件。外部内窥镜300通过镜片组件与摄像头500中的至少一图像传感器相连,从而经待观察部位z反射的场景光通过镜片组件投射到至少一图像传感器。
93.至少一图像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为bayer格式的图像数据。至少一图像传感器为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图像传感器用于隔行交替采集经待观察部位反射的可见光图像信号和荧光图像信号,从而提高图像采集效率。其中,所述可见光图像信号包括蓝光图像信号、绿光图像信号、和红光图像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94.所述内窥镜系统1000还包括图像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器设置在内窥镜用摄像主机600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器也可以设置在摄像头500内。图像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可见光图像信号和所述荧光图像信号,并将所述可见光图像信号和所述荧光图像信号分别进行处理,以获取对应的可见光图像和荧光图像,以及将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荧光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以输出带有荧光标记的可见光图像。显示器700用于显示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荧光图像及所述带有荧光标记的可见光图像中的至少一者。
95.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包括,但不局限于机箱1、设置在机箱1内的屏组件2、光路耦合器3、ac/dc电源4、可见光组件5、激光器组件6及电连接于屏组件2、光路耦合器3、ac/dc电源4、可见光组件5及激光器组件6的控制组件7。
96.具体的,机箱1包括相互配合固定的箱盖101和箱体102。在一实施例中,箱盖101和箱体102为通过卡合的方式进行配合而固定在一起。在另一实施例中,箱盖101和箱体102还可以通过螺钉锁固方式、与卡合的方式组合等方式相互配合固定而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箱盖101和箱体102通过卡合及螺钉锁固的组合方式固定而固定在一起。箱盖101和箱体102围设形成有收容腔103。屏组件2、光路耦合器3、ac/dc电源4、可见光组件5、激光器组件6及控制组件7设置在收容腔103内。控制组件7具有,但不局限于光源驱动功能、电源驱动功能、供电控制功能及屏幕显示和/或触控功能。例如,控制组件7还可以具备充电控制功能、按键触控功能等等。箱体102包括相对的前侧板12和后侧板13,屏组件2包括设置在前侧板12的前侧的显示屏21。箱体102内靠近前侧板12处设置有光路耦合器3及ac/dc电源4,箱
体102内靠近后侧板13处设置有可见光组件5和激光器组件6,光路耦合器3及ac/dc电源4及可见光组件5和激光器组件6均沿平行显示屏21的显示面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上依次排布设置。
97.如此,通过对光路耦合器3、ac/dc电源4、可见光组件5及激光器组件6进行合理的布置,使得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整机装配中能够有效利用空间,从而使得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整机布局紧凑且受力均匀、重心合理,进而降低整个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外形尺寸、方便转移。
98.本领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图2仅是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限定,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可以包括比图2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还可以包括光缆等。
99.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屏组件2设置在箱盖101上。具体的,箱盖101包括连接盖板1011和设置在连接盖板1011的前端的连接框架1012。连接盖板1011。连接盖板1011盖合于箱体102后,连接盖板1011与箱体102之间形成收容腔103。连接框架1012的前侧面设置有开窗1013。屏组件2的显示屏21安装于连接框架1012的开窗1013内。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21为触控显示屏,用于供用户输入控制指令,以实现人机交互,比如在所述触控显示屏响应用户的手势触控时,显示屏21可相应显示菜单切换、或者参数设置窗口的弹出切换等显示内容。在一些实施例中,屏组件包括相互独立的显示屏和触摸屏。
100.在一些可变形实施例中,屏组件还可以设置在箱体的前侧板上。具体的,箱体的前侧板可以设计成箱盖的连接框架的结构,而箱盖设计成连接盖板的结构;或者箱体的结构保持不变,而将箱盖构设计成盖板结构。
101.连接框架1012的前侧面上还设置有功能按键1002。功能按键1002设置在连接框架1012的前侧面的侧边部,且与导光束接口1001隔离设置。连接框架1012的前侧面上还开设与卡接导光束接口1001相贯通的开孔1014。在本实施例中,功能按键1002设置在开孔1014远离显示屏21的一侧,即,所述功能按键1002与所述显示屏21分别设置于所述开孔1014的两侧。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功能按键1002还可以设置在连接框架1012的前侧面的其它位置,例如,可以设置在开孔1014与显示屏21之间;或者,还可以设置在开孔1014的上方。其中,功能按键1002包括,但不局限于机械按钮或旋钮。在本实施例中,功能按键1002为电源按键。所述电源按键用于控制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开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功能按键1002还可以为菜单按键或是参数设置按键。所述菜单按键用于菜单切换、或者参数设置窗口的弹出切换。所述参数设置按键可以用于设置可见光组件5及激光器组件6的光源参数。
102.箱体102包括底板11、分别连接于底板11相对两端的前侧板12及后侧板13,及连接于底板11、前侧板12及后侧板13且相对设置的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及右侧板15共同围设形成箱体102。箱体102的内部空间即为收容腔103。
103.在本实施例中,光路耦合器3设置有导光束接口1001,导光束接口1001靠近前侧板12的侧边设置,且外露于箱体102的前侧板12的前侧面。如此,无需在显示屏21的有效显示区域上开设供导光束接口1001穿过的开孔而确保显示屏21的可靠性,且方便导光束接口1001及显示屏21与箱体102的组装。
104.可选地,前侧板12靠近左侧板14的侧边部位开设供导光束接口1001穿过的开口
121,即光路耦合器3设置在机箱1靠近左侧板14的一侧,ac/dc电源设置在机箱1靠近右侧板15的一侧。由于导光束接口1001设置在前侧板12的左侧,因此医护人员针对显示屏21执行参数设置等触控操作时不易触碰导光束200,这符合医护人员右手使用的习惯,从而确保了导光束200的连接可靠性,且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05.请一并参看图4和图6,后侧板13靠近左侧板14及右侧板15的两侧边部位对应开设有第一排风口131和第二排风口132。后侧板13在第二排风口132背离第一排风口131的一侧设置有电源接口133。电源接口133包括,但不局限于直流电源接口、交流电源接口中的至少一者。电源接口133在ac/dc电源4上的正投影位于ac/dc电源4内,如此,缩短电源接口133与ac/dc电源4之间的连接线路,从而避免了因线缆长而造成相互缠绕及排放散乱的问题,进而使得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内的连接线缆更加整洁,且操作方便、方便维修。后侧板13在第一排风口131和第二排风口132之间还设置有若干连接接口134。连接接口134包括无线接口和/或有线接口。连接接口134包括的无线接口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并行接口、wifi、蓝牙、或者以太网。连接接口134包括的有线接口可以是,但不局限于串行接口、usb接口、打印记录仪接口、耳机接口或多功能数据接口。
106.在一些变形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侧板12靠近右侧板15的侧边部位开设供导光束接口1001穿过的开口,即光路耦合器3设置在机箱1靠近右侧板15的一侧,ac/dc电源设置在机箱1靠近左侧板14的一侧。
107.请再次参看图3和图4,可选地,机箱1还包括套接于箱体102外围的装饰盖104,且固定连接于箱盖101,以使机箱1形成一个完整且规则的外壁,从而提高了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外观美观性,且可以避免在狭小拥挤的空间内因不规则的外壁产生碰撞的风险,或者避免因不规则外壁而导致安装困难。在本实施例中,装饰盖104可以通过安装结构固定于箱盖101上。这里的安装结构可以是螺丝、卡扣、磁性吸附结构等等,以使得装饰盖104固定且可拆卸地固定于箱盖101上。可以理解的,安装结构适用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结构。装饰盖104用于包覆箱体102的底板11、左侧板14及右侧板15。
108.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机箱1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箱盖101和箱体102之间的限位盖板105。限位盖板105盖合于箱体102,以使导光束接口1001卡接于限位盖板105和箱体102之间。限位盖板105的前端部朝靠近箱体102的一侧延伸一限位板1051。限位板1051相对限位盖板105弯折。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1051垂直于限位盖板105。限位板1051开设与导光束接口1001的外形相配合的限位口1052。限位盖板105盖合于箱体102后,限位板1051的限位口1052与前侧板12的开口121共同围设形成卡接导光束接口1001的卡接口1003,从而方便导光束200插接于导光束接口1001内,同时确保导光束200与导光束接口1001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09.箱体102及装饰盖104均开设与收容腔103相贯通的若干散热孔1021,1041。具体的,箱体102的底板11及左侧板14对应光路耦合器3的所在位置或附近位置开设若干散热孔1021。装饰盖104的底板开设与若干散热孔1021相贯通的若干散热孔1041。如此,提高了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整机的散热效果。此外,由于装饰盖104包覆于箱体102的左侧板14及右侧板15,因此减少了空气中的灰尘通过左侧板14上设置的散热孔1021进入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同时也避免了灰尘堵塞散热孔1021而影响散热,从而延长了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寿命,从而方便清理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
110.屏组件2、光路耦合器3、ac/dc电源4、可见光组件5、激光器组件6及控制组件7通过线缆连接在一起。所述线缆包括,但不局限于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组件7可以用于控制光路耦合器3对可见光组件5和激光器组件6发射的光源进行耦合和切换。即控制组件7还可以控制可见光组件5和激光器组件6同时发射对应的可见光和红外光,或按照预设时间周期轮流发射对应的可见光和红外光。ac/dc电源4用于进行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的转换。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7可以用于控制ac/dc电源4向激光器组件6提供直流电源。
111.在本实施例中,可见光组件5设置在光路耦合器3背离前侧板12的一侧,激光器组件6设置在ac/dc电源4背离前侧板12的一侧。由于激光器组件6的工作性能受温度影响较大,且光路耦合器3在工作时产热量较多,因此,将激光器组件6设置在ac/dc电源4的后侧,使得激光器组件6与光路耦合器3隔离设置,从而激光器组件6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此外,ac/dc电源4与激光器组件6邻接设置,从而缩短了ac/dc电源4与激光器组件6之间的连接线路,节省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安装空间,使整机布局更加合理、紧凑。
112.可选地,光路耦合器3与ac/dc电源4及可见光组件5与激光器组件6均沿平行显示屏21的显示面的方向并列排布设置,且光路耦合器3与可见光组件5及ac/dc电源4与激光器组件6均沿垂直显示屏21的显示面的方向(即第二方向y)并列排布设置。如此,通过对光路耦合器3、ac/dc电源4、可见光组件5及激光器组件6进行合理的布置,使得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整机装配中能够有效利用空间,从而使得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整机布局紧凑、重心合理。
11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并列排布设置”是指多个元件沿预设方向并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设置。其中,所述多个元件在沿平行于所述预设方向上的投影可以不交叠;或者,可以至少部分交叠,且在沿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14.请一并参看图5和图6,可见光组件5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可见光芯片51、导热件52及第一散热器53。可见光芯片51背离导热件52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光路耦合器3。导热件52用于将可见光芯片51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第一散热器53,以实现第一散热器53对可见光芯片51进行散热。可见光组件5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散热器53背离可见光芯片51一侧的第一风扇54,第一风扇54与后侧板13设置的第一排风口131相贯通。如此,可见光芯片51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件52传递至第一散热器53,再由第一风扇54将热量排出到机箱1外,从而大大减少了可见光芯片51产生的热量散发至箱体102的内部而干扰激光器组件6性能,进而提高了激光器组件6的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115.其中,可见光芯片51包括,但不局限于,led、卤素灯等。可见光芯片51用于提供可见光源。所述可见光源为白光。在本实施例中,可见光芯片51可以包括蓝色led芯片、红色led芯片和绿色led芯片。蓝色led芯片发出的蓝光、红色led芯片发出的红光和绿色led芯片发出的绿光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所述白光。第一散热器53用于对可见光芯片51进行散热。第一风扇54用于将第一散热器53的热量排出机箱1外。
116.可见光组件5还包括用于固定可见光芯片51的安装座55,可见光芯片51夹设在光路耦合器3和安装座55之间。安装座55和光路耦合器3之间围设形成收纳可见光芯片51收容空间501。如此,缩短了可见光组件5与光路耦合器3之间的连接线路,以减少可见光芯片51发射的光的泄露。
117.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55固定在光路耦合器3上,以节省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
安装空间,使整机布局更加合理、紧凑。安装座55可以通过螺钉锁固方式、卡合方式等方式而与光路耦合器3固定连接,以使可见光芯片51位于收容空间501内。在一些变形实施例中,安装座55也可以固定在机箱1上。
118.可选地,导热件52朝靠近箱体102的左侧板14或右侧板15的一侧弯曲,且导热件52局部贴接于箱体102的左侧板14或右侧板15。如此,安装座55、导热件52及第一散热器53之间共同围设形成收容控制组件7的避位空间,从而进一步节省了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安装空间,使整机布局更加合理、紧凑。此外,由于导热件52局部贴接于箱体102的左侧板14或右侧板15,因此可见光芯片51散出的热量可以部分地通过箱体102的壳体排出至机箱1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可见光芯片51的散热效率。
119.具体的,第一散热器53包括散热鳍片531。导热件52包括固定于安装座55上的第一固定部521、固定于所述散热鳍片531上的第二固定部522及连接第一固定部521和第二固定部522的连接部523,第一固定部521和第二固定部522均相对连接部523弯折。
120.第一固定部521设置在安装座55背离可见光芯片51的一侧,导热件52的连接部523贴接于箱体102的左侧板14或右侧板15。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52的连接部523贴接于箱体102的左侧板14。
121.第一固定部521在安装座55上的正投影与可见光芯片21在安装座55上的正投影相交叠,从而使得可见光芯片21的热量可以通过安装座55及导热件52的第一固定部521快速排出,从而提高了可见光芯片21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
122.安装座55固定于光路耦合器3上。安装座55背离光路耦合器3的一侧开设凹槽551,导热件52的第一固定部521嵌设于凹槽551内,如此,节省了导热件52占用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安装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凹槽551为设置在安装座55上的通槽,如此,简化了安装座55的加工工艺,且增大了导热件52与安装座55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导热件52导热效率。
123.导热件52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热管。所述多个导热管沿从上到下方向依次排布设置,以提高了导热件52导热效率,同时减小导热件52占用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安装空间,以使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整机布局更加合理、紧凑。所述导热管为金属管,例如铜管、铝管等。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52包括沿从上到下方向依次排布设置的两根铜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内可以装载有散热液体,以进一步提高led芯片的散热效率。
124.在实施例中,控制组件7包括与可见光组件5及激光器组件6电连接的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均设置在可见光芯片51和第一散热器53之间,且与导热件52隔离设置。其中,电源驱动管理板71用于控制可见光组件5和激光器组件6按照设置的参数输出可见光源和激光光源,以使可见光组件5和激光器组件6输出目标能量的可见光源及激光源。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通过光源驱动板72为可见光组件5和激光器组件6提供电源。如此,缩短了可见光芯片51及激光器组件6与电源驱动管理板71及光源驱动板72的距离,从而避免了因线缆长而造成相互缠绕及排放散乱的问题。此外,由于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与导热件52隔离设置,从而避免导热件52的热量传递至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而防止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温度过高影响工作性能。
125.可选地,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在箱体102的底板11上的正投影与导
热件52在箱体102的底板11上的正投影均不交叠。如此,导热件52干扰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的组装,从而方便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的组装。
126.在本实施例中,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叠置设置,从而节省了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安装空间,使整机布局更加合理、紧凑,进而可以减小了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外形尺寸。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通过支撑杆73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且电源驱动管理板71设置在光源驱动板72的上方。可以理解的,由于光源驱动板72上设置有较多的卡位插座,因此将光源驱动板72固定设置在箱体102的底板11上,即设置在电源驱动管理板71的下方,从而方便连接线缆插接于相应的卡位插座,且保证各个功能元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一些可变形实施例中,电源驱动管理板也可以设置在光源驱动板的下方。
127.可选地,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均相对箱体102的底板11平行设置,以确保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的平整性,从而方便相应的连接线缆插接于电源驱动管理板71及光源驱动板72的卡位插座,且提高了相应的连接线缆插接于电源驱动管理板71及光源驱动板72的卡位插座的连接可靠性。
128.在一些变形实施例中,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构造成一个多功能集成电路板,从而方便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的组装,且节省了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占用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安装空间,以使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整机布局更加合理、紧凑,进而可以减小了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外形尺寸。
129.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7包括还包括主控板74。主控板74固定设置在前侧板12靠近ac/dc电源4的一侧。主控板74通过光源驱动板72与可见光组件5和激光器组件6电连接。具体的,主控板74位于前侧板12和ac/dc电源4之间,且设置在前侧板12对应于显示屏21的位置处。
130.可以理解地,主控板74用于协调、控制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内的各板卡和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主控板74用于控制电源驱动管理板71和光源驱动板72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控制信号的传输,并将设置的光源照明参数输送到显示屏21上进行显示,也可以接收来自显示屏21或者键盘、按键等物理输入接口输入的用户控制指令,当然还可以输出的关于如何设置光源照明参数的控制信号。在一些变形实施例中,电源驱动管理板71、光源驱动板72及主控板74可以构造成一个多功能集成电路板。
131.激光器组件6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激光器61及第二散热器62,激光器61背离第二散热器62的一侧设置有ac/dc电源4。如此,方便ac/dc电源4与激光器61电连接,以实现ac/dc电源4为激光器61提供直流电源。
132.激光器组件6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散热器62背离激光器61的第二风扇63,第二风扇63与后侧板13设置的第一排风口132相贯通,且第二风扇63和第一风扇54设置在箱体102的后侧板13的两侧。如此,第一散热器53及第一风扇54对可见光芯片51的散热工作不干扰第二散热器62及第二风扇63对激光器61的散热工作,从而提高了激光器61的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133.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还包括降温部件8,降温部件8靠近导光束接口1001设置,且用于对导光束接口1001进行降温。
134.在本实施例中,降温部件8设置在光路耦合器3和ac/dc电源4之间的降温部件8。降
温部件8为涡轮风扇,所述涡轮风扇的排风口对准导光束接口1001外接导光束200的连接处,如此,可以通过所述涡轮风扇吹出的风进行散热,以降低导光束接口1001外接导光束200的连接处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如此,通过使用所述涡轮风扇,从而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占用下输出更大的风量,且提升散热效果。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在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足够大的情况下,降温部件8也可以为普通风扇,即气体流向垂直于转轴的风扇,以对导光束接口1001进行降温。
135.具体的,导光束接口1001的周向开设与降温部件8的风道相贯通的进风口10011和出风口10012。降温部件8固定设置在箱体102的底板11上,降温部件8的下方或者下方周边对应箱体102的底板11处设置有与降温部件8的风道相贯通的若干通孔111。
13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用光源主机及内窥镜系统,通过在所述机箱内靠近所述前侧板处设置有所述光路耦合器及所述ac/dc电源,在所述机箱内靠近所述后侧板处设置有所述可见光组件和激光器组件,并将所述光路耦合器与所述ac/dc电源及所述可见光组件与所述激光器组件均沿平行所述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方向上依次排布设置,从而使得内窥镜用光源主机整体结构紧凑且受力均匀,进而降低整个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外形尺寸、方便转移。此外,可见光芯片的热量通过导热件传递至第一散热器,并直接有第一风扇将第一散热器的热量排出机箱外,从而避免第一散热器的散热干扰激光器的散热,进而提高了激光器的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13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