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改进型气切插管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1: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改进型气切插管。


背景技术:

2.目前大部分医院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给氧常规做法是取一次性头皮针,剪去针头部分,将普通吸氧管的鼻腔吸氧部分剪掉,将头皮针底端与普通吸氧管连接,将其放入气切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并用胶布将头皮针余留部分固定。
3.但是这样容易导致吸氧管脱出,如不能及时发现,会导致患者缺氧等后果;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滴药湿化常用输液器剪去头端一次性头皮针钢针部分,将软管置入气管套管或插管内,当病人需要吸痰时将吸氧管和湿化管取出并妥善放置,吸痰完毕后将吸氧管和湿化管末端重新放置在气管插管内并给予固定。现有的方法操作不方便,程序复杂,不仅增加了护士工作量,不能较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气切插管,其具有方便固定吸氧管和湿化管的特点,能够降低护理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改进型气切插管,其中,包括内管体和外管体,所述内管体与所述外管体一体连接,所述外管体为直管体,所述外管体上形成有与直管体内腔连通的并别分别用于连接吸氧管和湿化管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与所述外管体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延长线方向朝向所述内管体。
8.进一步,所述内管体与所述外管体的连接处一体形成有将气切插管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固定片。
9.进一步,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二支管平行设置。
10.进一步,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二支管分别位于所述外管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二支管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11.进一步,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二支管的管口分别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可拆卸盖设在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管口上。
12.进一步,吸氧管和/或湿化管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管口相抵顶的限位圈。
13.进一步,所述外管体的管口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盖体上表面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上转动连接有旋转片,所述旋转片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旋转片在所述盖体上旋转以将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通或错开;所述转动柱包括若干个环形间隔设置的安装片,所述安装片上端设置有楔形限位部;所述旋转片中心的转动孔转动套设在所述安装片外壁上,所述楔形限位部的下端抵顶在在所述旋转片上表面。
14.进一步,所述盖体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外管体上端形成有外螺纹,所述盖体与所述外管体螺纹连接。
15.进一步,所述盖体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管体管口端部密封连接的密封圈。
16.进一步,所述旋转片的第二开口外侧一体设置有正对第二开口的折流盖,所述折流盖侧部形成有出气口;所述旋转片外表面设置有驱动把手。
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改进型气切插管,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一、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所述第一支管上连接吸氧管或在所述第二支管上连接湿化管,如此吸氧管和湿化管能够通过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进行固定,避免了传统通过胶布进行固定的麻烦。由于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延长线朝向所述内管体,氧气和湿化气体能够方便的进入内管体从而进入患者体内。
19.二、所述密封塞能够在所述第一支管或第二支管不连接吸氧管和湿化管的时候对第一支管或第二支管进行封堵。吸氧管和湿化管上的限位圈起到指示吸氧管或者湿化管进入至所述第一支管或第二支管的深度,避免插入过深影响后续的吸痰操作。
20.三、在需要进行吸痰时,通过将盖体从所述外管体上拆下,医护人员能够方便的通过所述外管体的管口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在不进行吸痰时,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外管体的管口上,医护人员根据需要调节所述旋转片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互错开或者对正以调节开口的大小。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切插管上设置朝向内管体的第一支管或者第二支管,使得吸氧管和湿化管能够方便的进行固定,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使得医护人员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气切插管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外管体与所述内管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盖体和旋转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盖体和旋转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盖体和旋转片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中:
31.内管体1;固定片11;外管体2;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2;密封塞211;外螺纹23;吸氧管3;湿化管4;限位圈31;盖体5;第一开口51;内螺纹52;密封圈53;转动柱54;安装片541;楔形限位部542;旋转片6;第二开口61;折流盖62;出气口621;转动孔63;驱动把手64。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33.如图1至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改进型气切插管,包括内管体1和外管体2,所述内管体1与所述外管体2一体连接,所述外管体2为直管体,所述外管体2上形成有与直管体内腔连通的并别分别用于连接吸氧管3和湿化管4的第一支管21和第二支管22,所述第一支管21和第二支管22均与所述外管体2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管21和第二支管22的延长线方向朝向所述内管体1。优选地,所述内管体1、外管体2、第一支管21和第二支管22由塑料材质一体成型。
34.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改进型气切插管,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所述第一支管21上连接吸氧管3或在所述第二支管22上连接湿化管4,如此吸氧管3和湿化管4能够通过第一支管21和第二支管22进行固定,避免了传统通过胶布进行固定的麻烦。由于所述第一支管21和第二支管22的延长线朝向所述内管体1,氧气和湿化气体能够方便的进入内管体1从而进入患者体内。
35.优选地,所述内管体1与所述外管体2的连接处一体形成有将气切插管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固定片11。所述固定片11与患者的皮肤接触,方便固定在患者的身上。
36.优选地,所述第一支管21与所述第二支管2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管21和所述第二支管22位于外管体2的同一侧。也可以将所述第一支管21与所述第二支管22分别位于所述外管体2的两侧,所述第一支管21与所述第二支管22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吸氧管3和湿化管4分别位于外管体2的两侧,使得外管体2两侧的重量更加平衡。
3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管21与所述第二支管22的管口分别连接有密封塞211,所述密封塞211可拆卸盖设在所述第一支管21和第二支管22的管口上。吸氧管3和/或湿化管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管21和第二支管22的管口相抵顶的限位圈31。所述密封塞211能够在所述第一支管21或第二支管22不连接吸氧管3和湿化管4的时候对第一支管21或第二支管22进行封堵。吸氧管3和湿化管4上的限位圈31起到指示吸氧管3或者湿化管4进入至所述第一支管21或第二支管22的深度,避免插入过深影响后续的吸痰操作。
38.优选地,所述外管体2的管口连接有盖体5,所述盖体5上形成有第一开口51;所述盖体5上表面连接有转动柱54,所述转动柱54上转动连接有旋转片6,所述旋转片6上形成有第二开口61;所述旋转片6在所述盖体5上旋转以将所述第一开口51和第二开口61连通或错开;所述转动柱54包括若干个环形间隔设置的安装片541,所述安装片541上端设置有楔形限位部542;所述旋转片6中心的转动孔63转动套设在所述安装片541外壁上,所述楔形限位部542的下端抵顶在在所述旋转片6上表面。在需要进行吸痰时,通过将盖体5从所述外管体2上拆下,医护人员能够方便的通过所述外管体2的管口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在不进行吸痰时,所述盖体5盖设在所述外管体2的管口上,医护人员根据需要调节所述旋转片6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开口51与所述第二开口61相互错开或者对正以调节开口的大小。
39.优选地,所述盖体5上形成有内螺纹52,所述外管体2上端形成有外螺纹23,所述盖体5与所述外管体2螺纹连接。如此所述盖体5能够方便的与所述外管体2进行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盖体5内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管体2管口端部密封连接的密封圈53。所述密封圈53可以采用硅胶材质制作,所述密封圈53将外管体2的管口端部节进行密封,避免了患者咳嗽产生的痰液进入至螺纹部分不便于清理。
40.优选地,所述旋转片6的第二开口61外侧一体设置有正对第二开口61的折流盖62,所述折流盖62侧部形成有出气口621;所述旋转片6外表面设置有驱动把手64。所述折流盖
62将避免了患者的痰液笔直地无阻碍的从第二开口61中飞出,严重污染病房环境。通过设置折流盖62,痰液从第二开口61飞出口会被所述折流盖62阻挡,部分痰液被吸附,剩余的气体从所述出气口621排出。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切插管上设置朝向内管体1的第一支管21或者第二支管22,使得吸氧管3和湿化管4能够方便的进行固定,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使得医护人员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42.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