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移动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08 11: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体外循环技术,具体涉及可移动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


背景技术:

2.高级生命支持是指由专业医务人员在心搏呼吸停止现场,或在向医疗单位转送途中进行的抢救,此阶段可能应用一些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其目的为促进心脏恢复搏动,恢复自主循环,提高心、脑灌注压,减轻酸血症,提高心室颤动阈值。主要包括通气与供氧、循环支持、电除颤、复苏后脏器功能监测等,而在循环支持中通常需要搭建体外循环系统。
3.体外膜肺氧合系统是一种短期辅助心脏和肺脏的装置,用于对患者心脏通过体外循环提供短时间的辅助,能够使得患者血液通过体外膜肺得到氧合的一种技术,现有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医院转运较困难,且无法移动,进而无法提高应急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
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体外膜肺氧合系统装载在移动装置上,体外膜肺氧合系统包括,血液处理设备主体、数据信息处理设备、供氧设备和控温箱,其中,数据信息处理设备、供氧设备和控温箱均分别与血液处理设备主体连接;
6.移动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和滑动机构,支撑柱设置在底座上方且与底座垂直,滑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下方,支撑柱远离底座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体外膜肺氧合系统附属部件的第一承托部,支撑柱接近底座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体外膜肺氧合系统附属部件的第二承托部和第三承托部,支撑柱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可沿支撑柱上下移动的第四承托部,第四承托部上设置有体外膜肺氧合系统中的用于体外膜肺氧合的血液处理设备。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通过将体外膜肺氧合系统装载在移动装置上,实现了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的移动,同时在移动装置上设置多个承托部以安装体外膜肺氧合系统中的各个部件,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在确保各个功能器件安装稳固的同时,可以比较容易移动,进而提高应急能力。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移动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的立体结构一示意图;
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移动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的立体结构二示意图;
1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血液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血液处理设备主体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1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血液处理设备主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信息处理设备正视结构示意图;
1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后视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如下:
16.01、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2、空氧混合器;03、控温箱;04、滑动机构; 05、底座;06、供氧设备;07、紧急驱动器;08、备用氧合器;09、血液处理设备主体;10、握持部;11、支撑柱;010、第一握持件;011、第二握持件; 12、支撑部;13、第二固定件;14、第三固定件;15、第一固定件;16、第四固定件;17、第一承托部;18、第二承托部;19、第三承托部;20、第四承托部;21、第五固定件、22、第二框架结构;23、握持部;24、第一框架结构; 25、第六固定件;251、固定座;252、旋钮;26、第七固定件;27、泵驱动器; 28、第二接口;29、承托架;30、容纳壳体;31、第一接口;32、散热孔;33、显示屏幕;34、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开关按钮;35、血液离心泵转速调节按钮; 36、离心泵开关按钮;25、第三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19.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20.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体外膜肺氧合系统装载在移动装置上,这样可以实现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的移动,进而提高应急能力,具体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包括,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供氧设备06和控温箱03,其中,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供氧设备06和控温箱03均分别与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连接,其中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用于显示和处理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上产生的数据,如血液流量,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中的血液离心泵转速等等,供氧设备06用于向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提供氧气以促使血液氧合,控温箱03用于对血液温度的控制以便经过氧合的血液温度适合人体的温度。
21.移动装置包括底座05、支撑柱11和滑动机构04,支撑柱14设置在底座05 上方且与底座05垂直,滑动机构04设置在底座05下方,支撑柱11远离底座 05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的第一承托部17,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承托部17上,支撑柱11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5,第一承托部17与第一固定件15铰接,第一固定件 15与支撑柱11铰接,这样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整操作的角度,另外,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与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拉远设置,不是固定在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上,这样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比较方便的根据需求进行安装。支撑
柱11接近底座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体外膜肺氧合系统附属部件的第二承托部18,第二承托部18用于安装控温箱03,支撑柱1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三承托部19和第四承托部20,第三承托部 19用于安装供氧设备06,第四承托部20用于安装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设置成可调节的,这样比较有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具体需求调节高度,提高了整个产品的应用场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承托部17,第二承托部18,第三承托部19和第四承托部20为平板状结构。
22.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柱11上设置有滑轨,第四承托部20设置有滑块,滑块在滑轨上滑动带动第四承托部20可上下滑动进而可调节安装在其上的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的高度,本技术通过第四承托部20的滑块在滑轨上的滑动,实现了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上下移动,当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移动到预设位置时,将第四承托部20进行固定。
23.在一实施例中,在支撑柱11上还设置有握持部10,握持部1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3和第三固定件14,第二固定件13上固定有空氧混合器02,第三固定件14上固定有备用氧合器08,第四固定件16上固定有紧急驱动器07,通过握持部10可以推动移动装置。
24.在一实施例中,握持部10包括第一握持部010和第二握持部011,第一握持部010和第二握持部011分布在支撑柱14的两侧,第一握持部010和第二握持部011均为u型管件,本技术将握持部10设计成两部分,这样比较有利于对称设计,同时将握持部10是设计为u型管件可以减轻重量且可以方便使用者手握持。
25.在一实施例中,空氧混合器02一端与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中的血液氧合器连接,另一端与供氧设备06连接,紧急驱动器07与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中的血液氧合器连接,血液离心泵的驱动器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紧急驱动器07 驱动血液氧合器将血液输送至患者体内,空氧混合器02用于对提供空气和氧气的混合,进而有利于血液的在氧合器中的氧合。
26.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五固定件21,第五固定件21位于第三承托部18 的正上方用于固定供氧设备0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供氧设备06可以采用氧气瓶,由于氧气瓶有一定的高度,为了将供氧设备06固定稳固,所以设置了第五固定件21,第五固定件21可以为软性束缚件或硬质卡件。
27.在一实施例中,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上设置有血液处理设备主体的血液离心泵的转速调节按钮、血液离心泵开关按钮和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开关按钮,转速调节按钮设置在血液离心泵开关按钮和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开关按钮之间,数据信息处理设备上设置有接线口,在血液处理设备主体设置有对应的接线口,在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与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可以方便拉远安装。
28.在一实施例中,底座05为十字架结构,这样可以减轻整个系统的重量,比较容易移动。
29.如图3

7所示,血液处理设备,包括: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和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用于处理和显示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上产生的数据,如血液流量,温度,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中的血液离心泵转速等等,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包括控制单元(未示出)、供电单元(未示出)和人工心肺单元(未示出),其中,供电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且供电单元与控制单元均设置在一容纳壳体30内,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通过容纳壳体30第一侧面的第一接口31与控制单元连接,人工心肺单元通过容纳壳体30的第二侧面的第二接口28
与控制单元连接,容纳壳体30的下端水平设置有第一框架结构24,人工心肺单元固定在第一框架结构24上,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通过连接线可拆卸设置在容纳壳体的第一侧面上,所述连接线与容纳壳体第一侧面的第一接口连接,这样可以使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比较灵活的根据需求将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安装在不同位置,如可以将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安装在移动装置的一个位置,将血液处理设备主体安装在移动装置的另一个位置,即将血液处理设备分体设置,第一框架结构24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可以减轻整个血液处理设备的重量,另外,在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上还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与控制单元连接,指示灯用于显示电源的电量及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运行状态,容纳壳体30 第二侧面上还固定设置承托架29,用于使用体外膜肺氧合装置过程中悬挂辅助器件。
30.在一实施例中,人工心肺单元包括血液氧合器(未示出)、泵驱动器27和血液离心泵(未示出),血液氧合器(未示出)通过管路与血液离心泵连接,血液离心泵安装在泵驱动器27上,泵驱动器27与容纳壳体30的第二侧面的第二接口28连接,这样集中设置血液氧合器、泵驱动器和血液离心泵,减少了管路,血液氧合器与血液出口连接,血液离心泵与血液入口连接。
3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泵驱动器的输入管路设置有流量传感器、第一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及第一压力传感器,在所述血液离心泵与血液氧合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血液氧合器的血液输出管路上设置有氧分压传感器、第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及第三压力传感器,其中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一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及第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通过容纳壳体的第二侧面的第三接口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氧分压传感器通过容纳壳体的第二侧面的第四接口与控制单元连接。
32.通过设置在血液氧合器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上的两个压力传感器,可以了解通过血液氧合器的压力差,进而可以了解血液氧合器的工作情况,是否出现堵塞等等,另外通过在设置在血液氧合器出口的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可以了解通过血液氧合器的血液是否达到要求,通过设置在血液离心泵输入管路的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可以了解病人的血氧的情况,在血液氧合器的输出管路设置氧分压传感器可以了解经过血液氧合器后的氧分压,其中流量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一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及第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通过容纳壳体的第二侧面的第三接口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氧分压传感器通过容纳壳体的第二侧面的第四接口与控制单元连接,可以在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实时显示检测的数据。
33.在一实施例中,泵驱动器27通过第六固定件25设置在第一框架结构24上,血液氧合器通过第七固定件26设置在第一框架结构24上,这样可以方便将泵驱动器27和血液氧合器进行固定。
34.在一实施例中,第六固定件25和第七固定件26相同,也就是泵驱动器27 和血液离心泵的固定在第一框架结构24上的固定方式一致,第六固定件25和第七固定件26均包括固定座251和旋钮252,旋钮252设置在固定座251上,固定座251上表面设置有卡槽,泵驱动器27或血液氧合器上的固定块设置在卡槽内,通过旋转旋钮252控制卡槽的宽度以固定泵驱动器27或血液氧合器。
35.在一实施例中,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上设置有血液离心泵的转速调节按钮 34、血液离心泵开关按钮36和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开关按钮35,转速调节按钮 34用于调节血液离
心泵的转速,转速调节按钮34设置在离心泵开关按钮36和数据信息处理设备开关按钮35之间,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的显示屏幕33上显示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上产生的数据,如血液流量,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中的血液离心泵转速等等,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上设置有用于与容纳壳体30第一侧面的第一接口31连接的连接线的第五接口37。
36.在一实施例中,数据信息处理设备主体09侧面上还设置充电口和接地线接口,其中,接地口与接地线连接,充电口用于通过适配器对整个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进行充电,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的容纳壳体30内还设置有电池,电池与控制单元连接,电池可通过控制单元和充电口充电,充电口还包括车载连接口,通过车载连接口可以将整个体外循环系统与车上的电源连接进行充电,
37.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上还设置有usb口和网口,usb口和网口用于传输数据。
38.在一实施例中,容纳壳体30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框架结构22,第二框架结构 22可绕容纳壳体30的上端旋转预设角度,第二框架结构22最大可以选择90度,设置第二框架结构22的作用为可以保护整个血液处理设备主体09,如果安装血液氧合器,血液离心泵和泵驱动器27可以将第二框架结构22向上旋转90度至竖直方向,当安装完毕后,第二框架结构22可以向下旋转90度至水平方向。
39.在一实施例中,容纳壳体30向设置有人工心肺单元的方向倾斜预设角度。这样有利于将数据信息处理设备01安装至容纳壳体30第一侧面时,符合观看者的视觉方向。
40.在一实施例中,容纳壳体30内还设置有散热机构(未示出),在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散热孔32,有利于降低容纳壳体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温度。
41.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本技术提供的血液处理设备为便携式,所以为了方便使用者拿放,本技术还包括握持部23,握持部23设置在容纳壳体30的上端,且与第一框架结构24垂直,
42.在一实施例中,握持部23为u型结构,方便使用者拿放,在本技术中,也可以做成其它的形状,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43.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