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口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7 20: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口罩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而言,口罩(mask)是为了避免因病菌、灰尘等的吸入或者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飞沫传播而遮挡用户的鼻部和嘴部的装置。口罩为了遮挡用户的鼻部和嘴部而紧贴用户的脸部。口罩过滤向用户的鼻部和嘴部流入的空气中包含的病菌、灰尘等,并使被过滤的空气流入到用户的嘴部和鼻部。空气和空气中包含的病菌、灰尘等通过包括过滤器的口罩的本体,病菌、灰尘等被口罩的本体过滤。
3.并且,在口罩的一侧可以设置有钩挂并固定到佩戴者的耳部或颈部的钩挂部,以使口罩紧贴到佩戴者的面部。
4.在专利文献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

1788685号(2017年10月16日)中公开了“口罩”。
5.所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覆盖佩戴者的面部;耳挂部,以能够挂到佩戴者的耳部的方式设置在口罩本体的侧面左右两侧;以及长度调节构件,用于调节耳挂部的长度。
6.具体而言,所述长度调节构件可以包括:环部,设置在口罩本体的侧面边缘;以及长度调节部,能够拉动所述耳挂部中的挂在佩戴者的耳部的部分,以调节其长度。
7.所述耳挂部的带的一侧末端固定到口罩本体的侧面边缘,另一侧末端穿过所述环部的内侧而固定到所述口罩本体的侧面边缘。
8.所述长度调节部作为所述耳挂部的一部分,其可以位于所述环部和固定到所述口罩本体的侧面边缘的另一侧末端之间,从而始终暴露于外部。因此,在将所述耳挂部挂到佩戴者的耳部的状态下拉动长度调节部时,耳挂部的长度缩短了相当于穿过环部被拉出的长度调节部的长度,从而能够将长度调节部的长度调节成与佩戴者的耳部相匹配。
9.然而,所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口罩存在如下问题。
10.第一,在现有的口罩长度调节结构的情况下,当佩戴者通过调节口罩的带来佩戴时,存在不能长时间保持调节后的带的长度的问题。即,当佩戴者进行对话或长时间呼吸时,存在口罩带变松而使口罩可能从佩戴者的面部隔开或分离的问题。
11.第二,由于现有的带长度调节部具有固定在口罩本体的一侧而不能分离的结构,因此存在口罩被佩戴者的汗或化妆品等污染时难以清洗口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安装和拆卸耳挂部的口罩装置。
13.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用口罩时有效地防止耳挂部脱落的口罩装置。
14.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调节耳挂部的挂带的长度的口罩装置。
15.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耳挂部的错误组装的口罩装置。
16.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长时间使用口罩时防止口罩滑落的口罩装置。
17.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可以包括:口罩本体,包括分别形成在两侧端部的一对挂件安装部;口罩本体盖,与所述口罩本体的正面相结合;密封部,与所述口罩本体的背面相结合,并在内侧形成有呼吸空间;以及一对耳挂部,分别与所述一对挂件安装部连接。
18.此外,所述一对挂件安装部中的每一个挂件安装部可以包括:上部挂件安装部,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的侧端部的上端;以及下部挂件安装部,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的侧端部的下端。
19.此外,在所述上部挂件安装部和所述下部挂件安装部分别可以形成有钩销和贯穿孔,并且,所述一对耳挂部中的每个耳挂部可以包括:挂带部,延伸为规定长度;第一卡钩部,连接所述挂带部的一端部和所述上部挂件安装部;以及第二卡钩部,连接所述挂带部的另一端部和所述下部挂件安装部。
20.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口罩装置,具有如下效果。
21.第一,由于可以在口罩本体容易地安装和拆卸以能够挂到佩戴者的耳部的方式设置的耳挂部,因此具有使口罩装置的清洗变得容易的优点。
22.第二,由于在佩戴着口罩装置的状态下限制了耳挂部的卡钩部从钩销分离,因此具有能够稳定地佩戴口罩装置的优点。
23.第三,由于通过长度调节部可以容易地调节挂带部的长度,因此具有提高了使用便利性的优点。
24.第四,由于构成耳挂部的复数个卡钩部具有不同的形状,因此具有能够防止错误组装的优点。
25.第五,通过提供用于连接安装在口罩的两侧的耳挂部的颈带,从而具有能够有效地防止口罩装置的滑落现象的优点。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的左侧立体图。
27.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的右侧立体图。
28.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的后视图。
29.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的仰视图。
30.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31.图6和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运转时的空气的流动的图。
32.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耳挂部的口罩装置的图。
33.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挂部安装到口罩本体的状态的图。
34.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挂部在安装到口罩本体的状态下旋转的状态的图。
35.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挂部的整体构成的图。
36.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卡钩部的立体图。
37.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卡钩部的立体图。
38.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颈带的立体图。
39.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颈带的正视图。
40.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将颈带应用到耳挂部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的左侧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的右侧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的后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的仰视图。
42.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1可以包括口罩本体10和结合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口罩本体盖20。
43.所述口罩本体10和所述口罩本体盖20可以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相结合。通过将所述口罩本体10和所述口罩本体盖20相结合,能够在所述口罩本体10和所述口罩本体盖20之间形成内部空间。在所述内部空间可以配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口罩装置1的结构元件。所述内部空间可以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和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背面之间。可以由所述口罩本体10定义所述口罩装置1的背面,而所述口罩本体盖20可以定义所述口罩装置1的正面。
44.所述口罩装置1的后方被定义为与用户的脸部相对的口罩装置1的背面所处的方向,所述口罩装置1的前方为所述后方的相反方向,其被定义为向外部露出的口罩装置1的正面所处的方向。
45.所述口罩装置1还可以包括密封托架30和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在所述密封托架30的密封部40。
46.所述密封托架30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背面,从而能够将所述密封部40固定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背面。此外,当所述密封托架30从所述口罩本体10的背面分离时,所述密封部40能够从所述口罩本体10脱离。
47.所述密封部40利用所述密封托架30支撑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背面,并可以在所述密封部40和所述口罩本体10的背面之间定义用于呼吸的呼吸空间s。所述密封部40紧贴在用户的脸部,并通过包覆用户的鼻部和嘴部能够限制外部空气向所述呼吸空间s流入。
48.在所述口罩本体盖20可以包括第一过滤器安装部21和第二过滤器安装部22。所述第一过滤器安装部21可以位于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右侧,所述第二过滤器安装部22可以位于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左侧。
49.以佩戴在用户的脸部的口罩装置1为基准定义左侧方向(左侧)和右侧方向(右侧)。即,在用户佩戴口罩装置1的状态下,将用户的右侧定义为口罩装置1的右侧,将用户的左侧定义为口罩装置1的左侧。
50.并且,以佩戴在用户的脸部的口罩装置1为基准定义上侧方向(上方)和下侧方向(下方)。
51.可以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安装部21安装有第一过滤器盖25,而在所述第二过滤器安装部22安装有第二过滤器盖26。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安装部21和所述第二过滤器安装部22的内侧可以配置有过滤器(23、24:参照图5),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盖26可
以覆盖所述过滤器。
52.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盖26可以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分别结合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安装部21和所述第二过滤器安装部22。例如,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盖26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滤器安装部21和所述第二过滤器安装部22过盈配合。
53.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盖26各自可以包括正面部和沿着所述正面部的边缘或背面边缘向后侧延伸的侧面部。
54.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盖26各自的侧面部可以由四个侧面构成,所述四个侧面可以包括上侧面、下侧面、左侧面以及右侧面。
55.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的侧面部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复数个第一空气流入口251(a first air inlet)。在所述第二过滤器盖26的侧面部也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复数个第二空气流入口261(a second air inlet)。
56.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安装部21安装了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空气流入口251可以形成为向外部露出。在所述第二过滤器安装部22安装了所述第二过滤器盖26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空气流入口261可以形成为向外部露出。
57.所述第一空气流入口251和所述第二空气流入口261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盖26的侧面。
58.虽未图示,但所述第一空气流入口251和第二空气流入口261也可以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和第二过滤器盖26的正面部。
59.所述第一空气流入口251和所述第二空气流入口261可以形成在从将所述侧面部进行二等分的线更靠近所述正面部的位置处。
60.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的侧面部提供有复数个所述第一空气流入口251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空气流入口251可以包括形成在右侧面的第一空气吸入孔(suction hole)251a、形成在左侧面的第二空气吸入孔251b以及形成在上侧面的第三空气吸入孔251c。
61.与此同样地,在所述第二过滤器盖26的侧面部提供有复数个所述第二空气流入口261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空气流入口261可以包括形成在左侧面的第一空气吸入孔261a、形成在右侧面的第二空气吸入孔261b以及形成在上侧面的第三空气吸入孔261c。
62.另外,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盖26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形成有开口250,所述开口250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盖26中的任意一个的边缘。此外,在所述开口250可以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口罩装置1的运转的操作部195。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操作部195安装在第一过滤器盖25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63.所述操作部195可以作用为用于接通/关闭所述口罩装置1的电源的操作开关。所述操作部195在安装在所述开口250的状态下,可以露出到所述口罩装置1的前方。
64.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挂件安装部108。所述挂件安装部108可以提供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左侧和右侧。即,所述挂件安装部108可以包括:第一挂件安装部108a,提供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右侧;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提供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左侧。
65.所述第一挂件安装部108a和所述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分别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上下方向上可以隔开提供有复数个。详细而言,所述第一挂件安装部108a可以提供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右侧上方和右侧下方,所述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可以提供在所述口罩本体10
的左侧上方和左侧下方。
66.在所述挂件安装部108可以安装有用于维持所述口罩装置1紧贴在用户的脸部的状态的带。
67.例如,带的两端部可以将所述第一挂件安装部108a和所述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相连接,或者可以将在上下方向上隔开的两个第一挂件安装部108a和在上下方向上隔开的两个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分别相连接。
68.在前者的情况下,所述带将呈包覆用户的后脑部的形态,在后者的情况下,所述带将呈挂在用户的两侧耳部的形态。
69.所述挂件安装部108可以由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形成。因此,空气也可以通过形成在所述挂件安装部108的贯穿孔108e向所述口罩本体10和所述口罩本体盖20之间的内部空间流入。
70.详细而言,通过所述挂件安装部108流入到所述内部空间的外部空气可以冷却所述内部空间配置的电子部件。此外,通过冷却所述电子部件而温度上升的空气可以再次通过所述挂件安装部108的贯穿孔108e向所述口罩本体10的外部排出。此外,为了限制通过所述挂件安装部108的贯穿孔108e流入到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向所述呼吸空间流入,所述口罩装置1的内部可以具有密封结构。
71.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用于将被过滤的空气向呼吸空间供应的空气吐出口129。用户可以吸入通过所述空气吐出口129供应到所述呼吸空间的被过滤的空气而进行呼吸。
72.所述空气吐出口129可以包括:第一空气吐出口129a,将流入到所述第一空气流入口251而被过滤的空气向所述呼吸空间吐出;第二空气吐出口129b,将流入到所述第二空气流入口261而被过滤的空气向所述呼吸空间吐出。
73.以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中心为基准,所述第一空气吐出口129a可以配置在右侧,所述第二空气吐出口129b可以配置在左侧。流入到所述第一空气流入口251的空气可以在通过过滤器23后向所述第一空气吐出口129a流动。流入到所述第二空气流入口261的空气可以在通过过滤器24后向所述第二空气吐出口129b流动。
74.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用于将用户呼出的空气向外部空间排出的空气排出口154、155。所述空气排出口154、155可以位于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下部。
75.所述空气排出口154、155可以包括:第一空气排出口154,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下端;第二空气排出口155,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底面。
76.详细而言,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下端可以形成有向前方延伸的筋,可以将由所述筋定义的面定义为口罩本体10的底面。
77.在所述口罩本体10和所述口罩本体盖20之间可以形成供空气通过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154并朝向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口155下降流动的流动空间。
78.在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154和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口155中的一个以上可以形成有单向阀。利用所述单向阀能够防止外部空气向所述呼吸空间流入,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口155排出的空气逆流的现象。所述单向阀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154和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口155之间的流动空间。
79.作为一例,可以提供具有与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154的大小和形状对应的大小和
形状的扁平的翻板(flap)状的单向阀。
80.详细而言,所述翻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154的上侧边缘相连接,当用户呼气时,所述翻板会弯曲或转动而开放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154,当用户吸气时,所述翻板紧贴到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154,从而能够防止外部空气或被排出的空气再流入到呼吸空间的现象。
81.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传感器安装部109。在所述传感器安装部109可以安装有用于从所述呼吸空间获取各种信息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部109可以位于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上部。考虑到在用户呼吸时能够恒定地感测出所述呼吸空间的压力变化的位置,所述传感器安装部109可以位于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上部。
82.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连接器孔135。所述连接器孔135可以被理解为设置用于向所述口罩装置1进行供电的连接器192的开口。所述连接器孔135可以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中的任意一侧。
8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操作部195和所述连接器连接在后述的电源模块19(参照图5),因而所述连接器孔135可以提供在与设置有所述电源模块19的位置相应的口罩本体10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任意一侧。
84.以下,基于分解立体图对所述口罩装置1的结构元件进行详细说明。
85.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86.参照图5,本发明的口罩装置1可以包括口罩本体10、口罩本体盖20、密封托架30以及密封部40。
87.详细而言,所述口罩本体10和所述口罩本体盖20可以彼此结合而形成所述口罩装置1的外形。
88.在所述口罩本体10和所述口罩本体盖20之间可以形成有用于容置用于使所述口罩装置1进行运转的结构元件的内部空间。所述密封托架30和所述密封部40结合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背面并在用户的脸部和所述口罩本体10之间形成呼吸空间,能够防止外部空气向所述呼吸空间流入。
89.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盖结合槽101。所述盖结合槽101可以沿着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边缘形成。所述盖结合槽101可以阶梯状地形成。所述盖结合槽101可以与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边缘对应地形成。所述盖结合槽101可以由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一部分向后方凹陷而形成。通过将所述口罩本体盖20朝向所述口罩本体10的盖结合槽101移动,能够在所述盖结合槽101插入所述口罩本体盖20。
90.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第一盖结合部102。在所述第一盖结合部102可以支撑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上部。所述第一盖结合部102可以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上部。
91.例如,所述第一盖结合部102可以由能够结合卡钩的结构构成。在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背面可以形成有结合在所述第一盖结合部102的卡钩。
92.所述第一盖结合部102可以提供有复数个,所述卡钩也与所述第一盖结合部102对应地提供有复数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结合部102可以以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中心为基准分别提供在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一盖结合部102可以被称为上侧盖结合部。
93.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第一托架结合部103。所述第一托架结合部103可以位于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上部。所述第一托架结合部103可以支撑所述密封托架30的上部。
94.所述第一托架结合部103可以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背面上部。
95.例如,所述第一托架结合部103可以由构成所述口罩本体10的部分从所述口罩本体10的背面向前方凸出而形成。因此,当从所述口罩本体10的后方观察时,所述第一托架结合部103可以被理解为凹陷部,而从前方观察时,可以被理解为凸出部。
96.在所述密封托架30可以形成有第一本体结合部304,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托架结合部103的凹陷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并安置在所述第一托架结合部103。
97.所述第一托架结合部103可以以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中心为基准分别提供在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一托架结合部103可以被定义为上侧托架结合部。
98.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支撑筋104。
99.所述支撑筋104可以从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向前方凸出而形成。当在所述口罩本体10结合所述口罩本体盖20时,所述支撑筋104可以接触到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背面。
100.所述口罩本体10和所述口罩本体盖20可以利用所述支撑筋104抵抗沿着前后方向作用的外力。所述支撑筋104可以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提供有复数个。
101.另外,所述支撑筋104可以执行用于固定所述口罩本体10上安装的控制模块18的一部分的功能。为此,所述支撑筋104可以由卡钩形状构成。换言之,可以在所述支撑筋104的端部凸出有卡止凸起,从而固定所述控制模块18的端部。
102.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第二盖结合部106。
103.在所述第二盖结合部106可以支撑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下部。所述第二盖结合部106可以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下端以卡钩形态凸出。所述第二盖结合部106可以以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中心为基准分别提供在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二盖结合部106可以被定义为下侧盖结合部。
104.在所述口罩本体盖20可以形成有用于结合所述第二盖结合部106的卡钩卡止部,所述卡钩卡止部可以分别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左侧和右侧。
105.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第二托架结合部107。在所述第二托架结合部107可以支撑所述密封托架30的下部。所述第二托架结合部107可以由所述口罩本体10呈开口而形成。所述第二托架结合部107可以位于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下部。例如,所述第二托架结合部107可以被定义为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贯穿孔。
106.在所述密封托架30可以形成有插入到所述第二托架结合部107的第二本体结合部305。所述第二托架结合部107提供有复数个,所述第二本体结合部305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托架结合部107对应地提供有复数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托架结合部107可以以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中心为基准分别提供在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二托架结合部107可以被定义为下侧托架结合部。
107.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以上提及的传感器安装部109。
108.所述传感器安装部109可以由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一部分向前方凸出的筋状构成。详细而言,所述传感器安装部109由沿着传感器的边缘包围的筋形态构成,在所述传感器安装部的内部形成有用于设置传感器的设置空间。
109.在相当于所述传感器安装部109的内侧的所述口罩本体10形成有用于使所述设置空间和所述呼吸空间相连通的孔。配置在所述设置空间的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通过所述孔感测所述呼吸空间的压力信息。
110.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风扇模块安装部110。
111.所述风扇模块安装部110可以包括:第一风扇模块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一风扇模块16;第二风扇模块安装部,用于安装第二风扇模块17。
112.所述第一风扇模块安装部和所述第二风扇模块安装部可以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详细而言,所述第一风扇模块安装部可以配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右侧,所述第二风扇模块安装部可以配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左侧。
113.所述第一风扇模块16和所述第二风扇模块17可以分别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在所述第一风扇模块安装部和所述第二风扇模块安装部。
114.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空气通道部120。
115.所述空气通道部120可以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在所述空气通道部120的内部可以形成有能够使空气通过的流路。
116.所述空气通道部120可以包括:第一空气通道部,连接在所述第一风扇模块安装部;第二空气通道部,连接在所述第二风扇模块安装部。
117.为使所述第一空气通道部和所述第二空气通道部位于所述第一风扇模块安装部和第二风扇模块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一空气通道部和所述第二空气通道部可以分别配置在与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中心相邻的第一风扇模块安装部的边缘和第二风扇模块安装部的边缘。
118.另外,所述第一风扇模块安装部和所述第二风扇模块安装部可以构成为,以经过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中心的垂直面(或者垂直线)为基准呈对称的形状。与此相同地,所述第一空气通道部和所述第二空气通道部也可以构成为,以经过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中心的垂直面或垂直线为基准呈对称的形状。
119.所述空气通道部120的一端部与所述风扇模块16、17的吐出口相连通,从而使外部空气向所述空气通道部120的内部流入。此外,所述空气通道部120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空气吐出口129相连通,从而使流入到所述空气通道部120的空气向所述呼吸空间s吐出。
120.在所述空气通道部120的正面可以安装有控制模块18。
121.在所述空气通道部120的正面可以形成有用于安装控制模块18的控制模块安装部128。所述空气通道部120的正面一部分由可以安置所述控制模块18的平面部构成,可以将所述平面部定义为所述控制模块安装部128。
122.所述控制模块安装部128可以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安装部128a,提供在所述第一空气通道部;第二控制模块安装部128b,提供在所述第二空气通道部。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安装部128a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安装部128b可以固定有一个控制模块18,或者复数个控制模块可以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安装部128a和第二控制模块安装部128b。
123.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用于安装电源模块19的电源模块安装部130。
124.所述电源模块安装部130可以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所述电源模块安装部130可以提供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任意一侧。
125.所述电源模块安装部130可以位于所述风扇模块安装部110的侧方。具体而言,所述电源模块安装部130可以提供在所述风扇模块安装部110和所述口罩本体10的侧端部之间。所述口罩本体10的侧端部可以被定义为在佩戴时与用户的耳部相邻的端部。此外,在口罩本体10的提供有所述电源模块安装部130的侧端部可以布置所述连接器孔135。
126.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的电池安装部140。
127.所述电池安装部140可以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所述电池安装部140可以从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向前方凸出,并形成为包覆所述电池。
128.例如,所述电池安装部140可以包括:一对引导筋,从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向前方凸出;连接筋,将所述一对引导筋的前端部相连接。此外,可以在由所述一对引导筋和所述连接筋定义的电池容置空间安装所述电池。
129.所述电池从所述电池容置空间的上侧向下侧移动而插入到电池容置空间,并可以向逆方向移动而进行分离。插入到所述电池安装部140的电池的下部可以被后述的空气排出部150支撑。
130.所述口罩本体10可以包括空气排出部150。
131.所述空气排出部150可以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下部。所述空气排出部150形成用于使从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154朝向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口155流动的空气流动的流动空间。
132.所述空气排出部150可以从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向前方凸出而形成。此外,所述空气排出部150可以呈拱形且以具有弧度的方式延伸,或者弯曲多次而延伸。
133.当在所述口罩本体10结合所述口罩本体盖20时,所述空气排出部150的前端部接触到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背面,从而划分所述口罩本体10的内部空间和所述流动空间。所述空气排出部150可以定义所述流动空间的顶面和两侧面,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背面可以定义所述流动空间的正面。此外,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可以定义所述流动空间的背面,形成有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口155的所述口罩本体10的底面可以定义所述流动空间的底面。
134.所述空气排出部150的顶面可以支撑所述电池的下端。由拱形或隧道形状构成的所述空气排出部150的两侧下端连接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底面,所述口罩本体10的底面可以由从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下端向前方延伸的筋定义。所述盖结合槽101可以沿着形成所述口罩本体10的底面的筋的前端凹陷形成,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背面下端结合在所述盖结合槽101。
135.在定义所述流动空间的背面的所述口罩本体10的正面可以形成有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154。
136.如上所述,所述口罩本体盖20可以包括一对过滤器安装部21、22。
137.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1、22可以由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正面朝向背面凹陷规定深度而形成。在凹陷形成的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1、22的内侧容置过滤器23、24,在容置有所述过滤器23、24的状态下,在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1、22的边缘可以安装过滤器盖25、26。
138.在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1、22可以形成有空气吸入口211、221。所述空气吸入口211、221可以与形成在所述风扇模块16、17的正面的吸入口相连通。所述空气吸入口211、221的边缘可以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正面越靠近背面时其越向直径减小的方向倾斜。
139.在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1、22的侧面可以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过滤器盖25、26的过滤器盖安装槽212。在所述过滤器盖25、26可以形成有插入到所述过滤器盖安装槽212的结合凸起。虽然图5中仅示出形成在左侧过滤器盖26的结合凸起262,但是在右侧过滤器盖25也形成有与之相同的结合凸起。在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1、22的空气吸入口211、221的背面边缘和所述风扇模块16、17的风扇吸入口之间提供有用于密封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覆所
述空气吸入口211、221和所述风扇模块16、17的风扇吸入口的边缘,从而能够防止外部空气流入。
140.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1、22可以包括:第一过滤器安装部21,提供在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右侧;第二过滤器安装部22,提供在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左侧。
141.可以将形成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安装部21的空气吸入口定义为第一空气吸入口211,将形成在所述第二过滤器安装部22的空气吸入口定义为第二空气吸入口221。
142.所述过滤器23、24可以包括:第一过滤器23,容置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安装部21的内侧;第二过滤器24,容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器安装部22的内侧。
143.所述过滤器盖25、26可以包括:第一过滤器盖25,安装在所述第一过滤器安装部21;第二过滤器盖26,安装在所述第二过滤器安装部22。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盖25可以形成有用于使外部空气流入的复数个第一空气流入口251,在所述第二过滤器盖26可以形成有用于使外部空气流入的复数个第二空气流入口261。
144.所述控制模块18可以被称为第一电路部件,所述电源模块19可以被称为第二电路部件。
145.所述风扇模块16、17可以包括风扇、风扇马达以及容置所述风扇和所述风扇马达的风扇壳体。在所述风扇壳体可以形成有用于使空气向所述风扇流入的吸入口和用于吐出被所述风扇强制流动的空气的吐出口。
146.所述风扇包括从所述口罩本体盖20的前方吸入空气并向所述口罩本体10的侧方吐出的离心式风扇,但是并不排除轴流式风扇或横流式风扇。
147.流入到所述第一空气流入口251并通过了所述第一过滤器23的空气将被吸入到所述第一空气吸入口211。此外,流入到所述第二空气流入口261并通过了所述第二过滤器24的空气将被吸入到所述第二空气吸入口221。
148.所述第一风扇模块16的风扇吐出口与所述第一空气通道部相连通,从而向所述呼吸空间吐出空气,所述第二风扇模块17的吐出口与所述第二空气通道部相连通,从而向所述呼吸空间吐出空气。
149.所述控制模块18可以控制所述口罩装置1的运转。所述控制模块18可以固定在所述控制模块安装部128。
150.所述控制模块18可以包括通信模块以收发各种信息。所述控制模块18可以包括数据存储模块以存储各种信息。
151.所述控制模块18可以控制所述风扇模块16、17的运转。详细而言,所述控制模块18可以基于从传感器感测出的信息来控制所述风扇模块16、17的运转。
152.所述控制模块18可以与所述电源模块19、所述风扇模块16、17以及电池电连接而进行联动。
153.所述电源模块19可以从外部接受供电。所述电源模块19可以包括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所述电源模块19可以包括所述连接器192和所述操作部195。因此,所述控制模块18可以利用电池电源或通过所述连接器192被供应外部电源而进行运转。
154.所述电源模块19可以通过所述操作部195的操作来控制向所述口罩装置1的供电。详细而言,所述电源模块19可以控制从所述电池向所述控制模块18和所述风扇模块16、17的供电。
155.所述密封部40可以利用所述密封托架30结合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背面,从而紧贴到用户的脸部。
156.在所述密封部40的作用下,所述口罩本体10的背面可以从用户的脸部隔开。
157.所述密封托架30可以由形成闭环的环形状形成。所述密封部40可以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结合在所述密封托架30。
158.另外,所述密封托架30以能够从所述口罩本体10分离的方式结合,从而能够将所述密封托架30从所述口罩本体10分离。利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仅分离所述密封托架30,或者将所述密封部40和所述密封托架30的结合体从所述口罩本体10分离,从而仅清洗密封托架30或将所述密封托架30和所述密封部40都进行清洗。
159.在将所述密封部40结合在所述密封托架30后,当将所述密封托架30结合在所述口罩本体10时,能够使所述密封部40稳定地固定在所述口罩本体10。
160.所述密封托架30可以包括插入到所述密封部40的内侧边缘的密封插入部301。
161.所述密封部40的内侧边缘由分成两个部分的密封唇(seal lips)形状构成,并且可以是所述密封插入部301插入到所述密封唇的结构。
162.所述密封插入部301可以具有厚度恒定的截面形状,或者具有厚度从内侧边缘朝向外侧边缘逐渐减小的截面形状。可以由所述密封插入部301和后述的固定引导件302形成所述密封托架30的本体。
163.所述密封托架30可以包括固定引导件302。
164.所述固定引导件302可以从所述密封插入部301的内侧端部弯曲而形成。当所述密封插入部301完全插入到所述密封部40的密封唇时,所述两个密封唇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固定引导件302接触。即,当所述密封部40的内侧边缘与所述固定引导件302接触时,可以视为所述密封部40与所述密封托架30完全结合。
165.所述密封托架30可以包括结合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托架插入部306。所述托架插入部306插入到形成在口罩本体10的背面的切开部,从而遮蔽所述切开部的一部分边缘。所述切开部可以被理解为与所述空气通道部120相连通以供空气通过的开口。在所述切开部的一侧边缘,具体而言在外侧边缘可以放置所述托架插入部306。
166.以上说明的所述空气吐出口129可以被理解为,在所述托架插入部306插入到所述切开部的一侧的状态下,未被所述托架插入部306遮挡的所述切开部的其余部分。
167.因此,当所述托架插入部306插入或结合在所述切开部的一侧而遮蔽所述切开部的一侧时,从所述风扇模块16、17吐出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空气通道部120和所述托架插入部306之间并向所述空气吐出口129流动。
168.所述托架插入部306可以执行在形成所述空气通道部120的一面的同时还将所述密封托架30固定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功能。
169.详细而言,所述密封托架30的上部可以利用所述第一本体结合部304固定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上部,所述密封托架30的下部可以利用所述第二本体结合部305固定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下部,所述密封托架30的中间部分利用所述托架插入部306固定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中间部分。
170.所述密封部40可以由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所述密封部40紧贴在用户的脸部,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脸部轮廓变形。所述密封部40可以由形成闭环的环形状形成。所述密封
部40可以形成为能够覆盖用户的鼻部和嘴部。
171.所述密封部40可以包括:结合部400a,结合在所述口罩本体10;侧面部400c,从所述结合部400a朝向用户的脸部延伸;以及紧贴部400b,从所述侧面部400c的端部弯曲并朝向所述结合部400a延伸。
172.所述紧贴部400b为紧贴在用户的脸部的部分,所述侧面部400c和紧贴部400b可以构成小于90度的角度,从而在所述侧面部400c和紧贴部400b之间形成空间。
173.在所述密封部40的结合部400a的内侧可以形成有第一开口,在紧贴部400b的内侧可以形成有第二开口。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开口可以由用户的鼻部的正面和嘴部所处的主开口、以及从所述主开口的上端延伸并位于用户的鼻梁部的副开口构成。
174.另外,紧贴在所述主开口的下部即用户的颚部正面的部分可以被设计为,比紧贴在用户的脸颊部正面的部分更靠近所述口罩本体10。
175.另外,在所述紧贴部400b形成有复数个通气孔(未图示),从而能够使用户的脸颊部充满湿气的现象最小化。复数个所述通气孔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大小,作为一例,通气孔可以形成为,从所述紧贴部400b的内侧边缘越靠近外侧边缘其直径越大。
176.所述空气吐出口129和所述空气排出口154、155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用户的鼻部和嘴部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内侧。
177.所述密封部40位于用户的脸部和所述口罩本体10之间,并在所述密封部40的结合部400a、紧贴部400b以及所述侧面部400c的内侧定义所述呼吸空间s。
178.在所述密封部40的结合部400a的端部可以形成有托架插入槽401。
179.当所述结合部400a由上述的分成两个密封唇的形状构成时,所述托架插入槽401可以被理解为形成在所述两个密封唇之间的槽或空间,所述密封托架30的密封插入部301插入到所述托架插入槽401。
180.所述密封部40可以包括:第一安置部404,用于安置所述第一本体结合部304;第二安置部405,用于安置所述第二本体结合部305;以及第三安置部406,用于安置所述托架插入部306。
181.所述第一安置部404和第三安置部406可以被理解为,由所述密封部40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本体结合部304和托架插入部306的容置空间的槽。此外,所述第二安置部405可以被理解为,为了供所述第二本体结合部305贯穿而由所述密封部40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形成的孔。
182.在另一方面,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安置部404被定义为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安置部405被定义为第二开口,第三安置部406被定义为第三开口。
183.图6和图7是示出在使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口罩装置运转时的空气的流动的图。
184.参照图6和图7,本发明的口罩装置1可以通过形成在过滤器盖25、26的空气流入口251、261吸入外部空气。吸入到所述口罩装置1的外部空气的流动方向用箭头“a”表示。通过使所述空气流入口251、261由复数个构成以能够从各个方向吸入空气,能够增加外部空气的流入量。
185.例如,所述空气流入口251、261可以包括:上部空气流入口251a、261a,用于吸入在所述过滤器盖25、26的上部流动的空气;侧部空气流入口251b、261b,用于吸入在所述过滤器盖25、26的侧方流动的空气;以及下部空气流入口251c、261c,用于吸入在所述过滤器盖
25、26的下部流动的空气。所述侧部空气流入口251b、261b可以形成在所述过滤器盖25、26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任意一侧或两侧。
186.由于形成有所述空气流入口251、261的过滤器盖25、26分别配置在所述口罩装置1的正面左侧和右侧,因而能够从所述口罩装置1的正面左右侧顺畅地吸入外部空气。
187.通过所述空气流入口251、261流入的外部空气可以在经过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1、22的内侧所安装的过滤器23、24的过程中过滤杂质。在将所述过滤器盖25、26从所述口罩装置1分离后,可以更换所述过滤器23、24。
188.通过了所述过滤器23、24的空气可以通过空气吸入口211、221向风扇模块16、17的吸入口流入。由于形成有所述空气吸入口211、221的过滤器安装部21、22和所述风扇模块16、17以彼此紧贴的状态组装,因而能够防止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的空气泄漏,或者外部空气从所述过滤器安装部21、22和风扇模块16、17之间流入。
189.通过所述风扇模块16、17的风扇吐出口排出的空气可以在经过空气通道部120后,通过空气吐出口129向呼吸空间s流入。将通过所述空气吐出口129向所述呼吸空间s流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用箭头“b”表示。
190.所述呼吸空间s可以由所述口罩本体10和所述密封部40进行定义。当将所述口罩本体10紧贴在用户的脸部时,所述密封部40紧贴到所述口罩本体10和用户的脸部,从而能够形成与外部空间分开的独立的呼吸空间。
191.在用户吸入通过所述空气吐出口129供应的被过滤的空气后,用户呼出的空气可以通过空气排出口154、155向外部空间排出。
192.如上所述,所述空气排出口154、155包括与呼吸空间相连通的第一空气排出口154和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第二空气排出口155,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154和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口155可以利用由所述空气排出部150定义的流动空间来彼此连通。即,用户呼出的空气通过第一空气排出口154被引导至所述流动空间。将通过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154向所述流动空间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用箭头“c”表示。
193.通过所述第一空气排出口154引导到所述流动空间的空气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口155向外部空间排出。将通过所述第二空气排出口155向外部空间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用箭头“d”表示。
194.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耳挂部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195.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耳挂部的口罩装置的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挂部安装到口罩本体的状态的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挂部在安装到口罩本体的状态下旋转的状态的图。
196.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挂部的整体构成的图,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卡钩部的立体图,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卡钩部的立体图。
197.参照图8至图13,本发明的口罩装置1包括以能够拆卸的方式结合在口罩本体10的耳挂部50。
198.所述耳挂部50可以被理解为用于将所述口罩装置1紧贴到用户的面部的构成。所述耳挂部50的一侧固定到所述口罩本体10,另一侧钩挂并固定到用户的耳部,从而防止所述口罩装置1从用户的面部隔开或分离。
199.所述耳挂部50可以包括用于将所述口罩装置1佩戴到用户的脸部的带或绳
(rope)。所述耳挂部50可以具有包括带或绳的挂带(strap)结构。并且,可以在所述耳挂部50挂到用户的耳部的状态下调节带或绳的长度,从而调节所述口罩装置1和用户的面部之间的紧贴强度。
200.具体而言,所述耳挂部50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两侧。即,所述耳挂部50可以包括:第一耳挂部50a,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右侧;第二耳挂部50b,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左侧。
201.所述第一耳挂部50a可以与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一侧的第一挂件安装部108a相结合,所述第二耳挂部50b可以与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另一侧的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相结合。
202.所述第一耳挂部50a可以与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一侧沿上下方向隔开配置的一对第一挂件安装部108a结合,所述第二耳挂部50b可以与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另一侧沿上下方向隔开配置的一对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结合。
203.所述第一耳挂部50a和所述第二耳挂部50b可以形成为相同形状和大小。因此,以下将以第二耳挂部50b为基准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
204.本发明的耳挂部50可以包括挂带部51和用于将所述挂带部51固定到所述挂件安装部108的卡钩部52、53。
205.所述挂带部51可以具有预定厚度,并且可以较长地形成为绳状或带状。所述挂带部51是钩挂并固定到用户的耳部的部分,其可以由柔软且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206.所述挂带部51可以以其至少一部分被卷起或折叠的状态提供。所述挂带部51可以在其至少一部分被卷起的状态下由固定构件固定。此外,可以通过拉动挂带部51的被卷起的部分来调节所述耳挂部50的长度,使得所述口罩装置1紧贴到用户的面部。
207.参照图11,所述挂带部51延伸为规定长度。所述挂带部51的一端折叠而朝向所述挂带部51的另一端,并且,所述挂带部51的另一端折叠而朝向所述挂带部51的一端。
208.即,所述挂带部51可以包括构成一侧末端的第一端和构成另一侧末端的第二端,所述挂带部51的两个端部可以沿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彼此靠近的方向折叠或弯曲。
209.所述卡钩部52、53与所述挂带部51结合,以起到连接所述口罩装置1和所述挂带部51的功能。所述卡钩部52、53在一侧形成供所述挂带部51穿过的孔,在另一侧形成钩挂并结合到所述口罩本体10的部分。所述卡钩部52、53可以形成有复数个。
210.详细而言,所述卡钩部52、53包括:第一卡钩部52,与所述挂带部51的上部相结合;第二卡钩部53,与所述挂带部51的下部相结合。
211.所述第一卡钩部52与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上部的上部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1结合,所述第二卡钩部53与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下部的下部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2结合。
212.所述第一卡钩部52和所述第二卡钩部53可以具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以防止错误组装。由此,可以将分别与所述第一卡钩部52和所述第二卡钩部53结合的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1、108b2的大小和形状设计为不同。
213.作为参考,与所述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同样地,所述第一挂件安装部108a当然也包括上部第一挂件安装部108a1和下部第一挂件安装部108a2。所述上部第一挂件安装部108a1和上部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1可以被定义为上部挂件安装部,所述第一下部挂件安装
部108a2和第二下部挂件安装部108b2可以被定义为下部挂件安装部。
214.所述第一卡钩部52可以包括:第一卡钩本体521,形成有钩槽521a和引导开口521b;第一卡钩延伸部523,从所述第一卡钩本体521的外表面延伸。所述第一卡钩部52可以由塑料注塑物一体地形成。参照图11,所述第一卡钩部52可以与所述挂带部51的上部末端部分a相结合。所述第一卡钩本体521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在其内侧可以形成有钩槽521a。所述钩槽521a是钩挂到位于所述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的内侧的钩销108c的部分。
215.在此,所述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可以从所述口罩本体10的背面向正面侧凹陷而形成凹陷空间108d,所述钩销108c可以以连接所述凹陷空间108d的上部面和下部面的竖直杆形状提供。
216.所述钩槽521a凹陷为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容置所述钩销108c的大小。所述钩槽521a凹陷至所述第一卡钩本体521的中心部分,并且其内侧可以以具有弧度的方式形成。此时,所述钩槽521a的底部可以以具有弧度的方式形成,以与所述钩销108c的直径相对应。因此,在所述钩销108c结合于所述钩槽521a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钩本体521能够进行旋转。此外,所述引导开口521b是从所述第一卡钩本体521的外周面开口至所述钩槽521a的部分。所述引导开口521b可以设计为其宽度从所述钩槽521a朝向所述第一卡钩本体521的外周面逐渐增加的形状,以易于插入所述钩销108c。
217.所述第一卡钩延伸部523从所述第一卡钩本体521的外周面延伸,并且是用于使所述挂带部51穿过而与其结合的部分。所述第一卡钩延伸部523可以从所述第一卡钩本体52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所述第一卡钩延伸部523可以具有板形状。
218.在所述第一卡钩延伸部523可以形成有供所述挂带部51穿过的通孔523a。所述通孔523a可以形成为大于所述挂带部51的宽度、厚度或直径。
219.所述通孔523a和所述钩槽521a的开口方向可以被设计为平行。换言之,可以设计所述第一卡钩延伸部523,使得所述钩销180c插入到所述钩槽521a的方向和所述挂带部51穿过所述通孔523a的方向平行。
220.所述第二卡钩部53可以包括:第二卡钩本体531,形成有钩槽531a和引导开口531b;第二卡钩延伸部533,从所述第二卡钩本体531的外表面延伸。所述第二卡钩部53可以由塑料注塑物一体地形成。参照图11,所述第二卡钩部53可以与所述挂带部51的下部末端部分b相结合。所述钩槽521a可以被定义为第一钩槽,所述钩槽531a可以被定义为第二钩槽。
221.所述第二卡钩部53可以通过塑料注塑成型来制成。
222.所述第二卡钩本体531可以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在其内侧可以形成有所述钩槽531a。所述钩槽531a是钩住并限制位于所述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的内侧的钩销108c的部分。
223.所述钩槽531a被设计成具有与所述钩槽521a相同的形状,在所述钩销108c结合于所述钩槽531a的状态下,所述第二卡钩本体531可以以所述钩销108c为中心旋转。
224.与所述第一卡钩延伸部523同样地,所述第二卡钩延伸部533从所述第二卡钩本体531的外周面延伸,并且是用于使所述挂带部51穿过而与其结合的部分。所述第二卡钩延伸部533可以从所述第二卡钩本体53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所述第二卡钩延伸部533可以具有板形状。
225.在所述第二卡钩延伸部533可以形成有供所述挂带部51穿过的通孔533a、533b。
226.此时,所述通孔533a、533b可以设置有复数个,使得所述挂带部51能够连续穿过。作为一例,所述通孔533a、533b可以包括:第一通孔(a primary through hole)533a,所述挂带部51首先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33a;第二通孔(a secondary through hole)533b,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33a的挂带部51其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533b。
227.所述第一通孔533a和第二通孔533b可以形成为大于所述挂带部51的宽度、厚度或直径。所述第一通孔533a和第二通孔533b可以形成为相同的大小和形状。所述第一通孔533a和第二通孔533b可以在所述第二卡钩延伸部533并排配置。
228.所述第一通孔533a和第二通孔533b可以在所述第二卡钩延伸部533上沿着所述第二卡钩本体531的径向朝向外侧隔开而配置。此时,可以将所述第一通孔533a、第二通孔533b以及所述钩槽531a的开口方向设计成彼此平行。
229.根据这种构成,所述挂带部51可以在第一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一通孔533a,然后在作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穿过所述第二通孔533b。由此,可以将所述挂带部51的整体长度调节为更短或更长。
230.另外,所述第一卡钩部52和所述第二卡钩部53可以与分别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上部和下部的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结合,以将所述耳挂部50连接到所述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
231.详细而言,位于所述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的内侧的钩销108c插入到所述第一卡钩部52的钩槽521a和所述第二卡钩部53的钩槽531a。
232.在该情况下,如图3和图10所示,可以将定义所述凹陷空间108d的所述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的一部分切开而设计,使得所述卡钩本体521、531和所述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不会产生干涉。所述切开的部分可以以贯穿所述第二挂件安装部108b的贯穿孔108e的形式提供。
233.此外,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贯穿孔108e流入到形成在所述口罩本体10和所述口罩本体盖20之间的空间,从而起到冷却所述控制模块18和电源模块19的功能。
234.相反,当外部的空气通过所述贯穿孔108e流入到所述口罩本体10和所述口罩本体盖20之间的空间时,灰尘和污染物可能与外部的空气一起流入,从而堆积到所述控制模块18或电源模块19。因此,在用户佩戴着口罩装置1的状态、即在所述风扇模块16、17正在运转的状态下,有必要使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贯穿孔108e流入到口罩装置1的内部的现象最小化。
235.为了使这种现象最小化,所述贯穿孔108e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卡钩本体521、531的大小相对应的大小,由此,当用户佩戴口罩装置1时,所述贯穿孔108e可以被所述卡钩本体521、531遮蔽。
236.具体而言,所述贯穿孔108e的长度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卡钩本体521、531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所述贯穿孔108e的宽度可以形成为与由圆筒形状构成的所述卡钩本体521、531的外径相对应的长度。
237.另外,可以将所述钩槽521a、531a的开口方向即插入所述钩销180c的方向和所述卡钩延伸部523、533的延伸方向设计成交叉,以在佩戴或取下口罩装置1的过程中,防止所述钩销180c从所述钩槽521a、531a分离。
238.作为一例,可以将所述钩槽521a、531a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卡钩延伸部523、533的延
伸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计为90度以下。
239.所述耳挂部50还可以包括结合于所述挂带部51的第一箍54。
240.所述第一箍54起到捆住所述挂带部51的一端而以箍的形式收紧所述挂带部51的功能。在所述第一箍54的内部可以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一箍54的孔541,使得所述挂带部51穿过所述孔541。所述第一箍54可以由柔软且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241.详细而言,以所述挂带部51的折叠的部分为基准,形成折叠的部分的前部分的挂带本体和形成所述折叠的部分的后部分的挂带端部贯穿所述第一箍54的孔541。其结果,能够防止与所述第一卡钩部52连接的所述挂带部51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松开。
242.即,在所述挂带部51的端部依次贯穿所述第一箍54的孔541和所述第一卡钩部52之后,弯曲180度并贯穿所述孔541,从而能够防止所述挂带部51自动松开而从所述第一卡钩部52分离的现象。
243.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箍54可以使构成所述挂带部51的一侧末端的第一端和所述挂带部51的一部分c结合为一体。所述第一箍54可以起到闭合所述挂带部51的一侧末端的功能。
244.所述耳挂部50还可以包括结合于所述挂带部51的第二箍55。
245.所述第二箍55起到捆住所述挂带部51的另一端并以箍的形式收紧所述挂带部51的功能。在所述第二箍55的内部可以形成有贯穿所述第二箍55的孔551,使得所述挂带部51穿过所述孔551。所述第二箍55可以由柔软且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246.参照图11,所述第二箍55可以套到构成所述挂带部51的另一侧末端的第二端d。所述第二箍55可以起到闭合所述挂带部51的另一侧末端的功能。
247.所述耳挂部50还可以包括结合于所述挂带部51的长度调节部56。
248.所述长度调节部56起到捆住所述挂带部51的一部分并以箍的形式收紧所述挂带部51的功能。并且,所述长度调节部56起到调节所述挂带部51的长度,使得所述口罩装置1紧贴到佩戴者的面部的功能。
249.在所述长度调节部56的内部可以形成有贯穿所述长度调节部56的孔561,使得所述挂带部51穿过所述孔561。所述长度调节部56可以由柔软且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250.参照图11,所述长度调节部56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卡钩部53和所述第二箍55之间的位置e。具体而言,所述挂带部51可以在穿过所述长度调节部56的孔561之后穿过所述第二卡钩部53的第一通孔533a。并且,穿过了所述第一通孔533a的挂带部51可以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533b之后,再次穿过所述长度调节部56的孔561。
251.即,所述长度调节部56可以捆住从所述长度调节部56延伸到所述第二卡钩部53的第一通孔533a的挂带部51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二卡钩部53的第二通孔533b延伸到所述长度调节部56的挂带部51部分,并以箍的形式收紧。
252.根据这种构成,佩戴者可以通过拉动对应于所述长度调节部56和所述第二卡钩部53之间的挂带部51部分来调节所述耳挂部50的长度。
253.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颈带的立体图,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颈带的正视图,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将颈带应用到耳挂部的状态的图。
254.参照图14至图16,本发明的口罩装置1还可以包括颈(neck)带60。
255.所述颈带60可以被理解为用于连接分别安装在所述口罩本体10的两侧的耳挂部
50而使所述口罩装置1紧贴到佩戴者的面部的辅助构成。所述颈带60的两个端部可以钩住挂到两侧耳部的耳挂部50而佩戴在颈部或后脑部。
256.具体而言,所述颈带60可以包括:带本体61,沿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挂件部62、63,在所述带本体61的两端分别形成为卡钩形状。
257.所述带本体61可以形成为直线或曲线的条形状。此外,在所述带本体61的一侧端部可以形成有第一挂件部62,所述第一耳挂部50a的挂带部51a钩挂并结合于所述第一挂件部62,在所述带本体61的另一侧端部可以形成有第二挂件部63,所述第二耳挂部50b的挂带部51b钩挂并结合于所述第二挂件部63。
258.所述第一挂件部62可以由所述带本体61的一端部向所述带本体61的中心方向弯曲而形成,以使所述挂带部51钩挂到所述第一挂件部62。此时,在所述第一挂件部62和所述带本体61之间可以形成有第一空间62a,所述挂带部51位于所述第一空间62a。
259.并且,在形成所述第一空间62a的所述第一挂件部62的内侧面可以形成有用于钩挂并限制所述挂带部51的第一钩挂凸起62b。所述第一钩挂凸起62b可以从所述第一挂件部62的内侧面朝向所述带本体61凸出规定长度。
260.并且,所述第二挂件部63可以由所述带本体61的另一端部向所述带本体61的中心方向弯曲而形成,以使所述挂带部51钩挂到所述第二挂件部63。此时,在所述第二挂件部63和所述带本体61之间可以形成有第二空间63a,所述挂带部51位于所述第二空间63a。
261.并且,在形成所述第二空间63a的所述第二挂件部63的内侧面可以形成有用于钩挂并限制所述挂带部51的第二钩挂凸起63b。所述第二钩挂凸起63b可以从所述第二挂件部63的内侧面朝向所述带本体61凸出规定长度。
262.另外,用户可以通过将所述耳挂部50的挂带部51分别挂到两侧耳部来佩戴。此外,可以通过拉动对应于所述长度调节部56和所述第二卡钩部53之间的挂带部51部分来调节所述耳挂部50的长度,从而使所述口罩装置1与佩戴者的面部紧贴。
263.此外,佩戴者可以将所述颈带60的挂件部62、63钩挂到分别挂在两侧耳部的各个耳挂部50的挂带部51,从而将两侧耳挂部50捆到一起。根据这种构成具有如下优点:即使长时间使用口罩装置,口罩装置也不会从佩戴者的面部隔开,并且能够稳定地固定口罩装置的位置。进而,能够防止所述挂带部51压迫耳部后面而引起疼痛的现象。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