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模板是土木工程中浇灌混凝土构件的主要施工工具。无论是现场浇灌或预制厂都必须采用模板,所以模板工程是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中一项量大面广的施工工艺。通常模板工程涉及到配板的设计、模板的安装、拆除等工作,其中安装、拆除目前仍需要手工操作,劳动量巨大;如何实现模板的快速装配,节省劳动力,是降低混凝土结构工程费用的重要途径。
3.模板工程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模板支设方案与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成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其中尤以位置、形状、尺寸控制最为关键。鉴于柱、墙等竖向结构模板的位移、变形等质量问题主要发生在模板下部,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模板底部采取可靠的定位、固定措施。
4.现有技术中对模板的定位的常见做法包括:1、将定位钢筋点焊在墙柱受力主筋上,这一做法存在定位不一定准确,伤及墙柱主筋,影响主体施工质量;同时焊接工作量大,操作现场需用电、动火,施工不便等不足;2、浇筑混凝土时预埋钢筋头,然后将定位筋焊于预埋筋上,该方法不会对主筋造成损伤,但浇筑时木工要做大量插筋工作,同时现场焊接工作量大;3、根据定位墨线,沿线的四周钉模板条,若浇筑地面不平时,钉板条要考虑找平及填缝以防漏浆;且需要拆装,工作量也较大。
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模板定位困难,施工不便装配效率低。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第二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设置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和/或第二板下端的限位块以及设在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抵接块。
8.该设置可提高第一板、第二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受力变形;减小定位装置进入混凝土的阻力,方便对其位置进行微调;同时对模板的装配进行限位,确保操作一致性。混凝土初凝前,提前进场进行测量放线,从顶部均匀施力将定位装置埋入混凝土中;凝固后,将墙柱模板安装在第一板、第二板之间的间隙内,用于墙、柱段大面平直段部分,便于安装。
9.优选的,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设置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第一板的高度方向延伸。该设置可增加墙柱模板定位装置的机械强度,便于施工过程中裂开而影响工程质量。
10.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
中的另一个上。
11.该设置可在定位装置的顶部增加接触面积,为地面的施工找平提供参考;方便从顶部均匀施力,避免施力不均匀导致歪斜;同时可作为参照物对定位装置是否歪斜进行初步判断。
12.优选的,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设置还包括推挤组件,所述推挤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和/或第二板的上部。
13.当第一板、第二板之间的间隙过小时,模板安装困难;当二者之间的间隙过大时,模板安装后容易晃动,同样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通过设置推挤组件可避免模板安装后晃动。
14.优选的,所述推挤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板贴合设置的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可伸缩移动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贯穿所述第一板设置。优选的,所述螺旋杆在远离所述支座的一端设置握持部。当模板安装后,通过握持部旋转施力,螺旋杆逐渐穿过第一板向第二板靠近,并与模板相抵接,避免其晃动;结构简单,成产成本低。
15.优选的,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设置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由所述第一板或第二板部分向内凹陷形成。
16.该设置可精确对定位装置进入混凝土的深度进行准确判断,不需要额外的工具进行测量,可单人完成操作,同时避免刻度线对定位装置进入混凝土形成阻力,用力省,施工便捷。
17.优选的,所述刻度线有多条,所述刻度线沿所述第一板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不在同一平面上。根据刻度尺读数可快速获取定位装置上不同位点进入混凝土的深度,从而判断定位装置是否放置水平,提高装配一致性和稳定性。
18.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包括连接部、导向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在所述第一板和/或第二板的底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部相连。
19.优选的,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还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板、第四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三板垂直相连,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四板垂直相连。
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能够提早进入现场开展放线工作,实现工序穿插,节省工期,定位准确;固定不产生位移,不漏浆;同时为地面找平工作提供了基准;(2)所述的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可对模块进行限位,同时进入混凝土后便于对其方位进行微调;同时通过设置支撑结构可增加接触面积,为地面的施工找平提供参考,方便从顶部均匀施力,避免施力不均匀导致歪斜;(3)可实现平直段及阳角、阴角的模板定位,结构简单、施工便捷。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的另一视角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的前视图;
24.图4为图3中沿a

a侧的剖视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的俯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
第一板;2

第二板;3

第三板;4

第四板;5

支撑组件;51

第一支撑板;52

第二支撑板;53

第三支撑板;54

第四支撑板;6

推挤组件;61

支座;62

螺旋杆;63

握持部;7

刻度线;8

安装结构;81

抵接块;82

限位块;821

连接部;822

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30]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1]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2]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
实施例1
[0034]
如图1

4所示,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1、第二板2,所述第一板1和/或所述第二板2上设置支撑组件5。该设置可在定位装置的顶部增加接触面积,为地面的施工找平提供参考;方便从顶部均匀施力,避免施力不均匀导致歪斜;同时可作为参照物对定位装置是否歪斜进行初步判断。混凝土初凝前,提前进场进行测量放线,从顶部均匀施力将定位装置埋入混凝土中,并根据支撑组件5的剩余长度判断是否偏移;凝固后,将墙柱模板安装在第一板1、第二板2之间的间隙内,用于墙、柱段大面平直段部分。
[0035]
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沿所述第一板1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2,所述第一支撑板51设在所述第一板1或所述第二板2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支撑板52设在所述第一板1或所述第二板2中的另一个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51有两个,设在第二板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板52有两个,设在第一板1的左右两端。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51的高度为h1,所述第二支撑板52的高度为h2,其中h2≤h1≤4h2。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51与第二板2、所述第二支撑板52与第一板1为一体成型设置,便于生产加工,机械强度佳。
[0036]
当第一板1、第二板2之间的间隙过小时,模板安装困难;当二者之间的间隙过大时,模板安装后容易晃动,同样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为了避免模板安装后晃动,申请人对上述结构进行改进。所述第一板1和/或第二板 2的上端部设置推挤组件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推挤组件6包括与所述第一板1贴合设置的支座61,所述支座61上设置可伸缩移动的螺旋杆62,所述螺旋杆62贯穿所述第一板1设置;优选的,所述螺旋杆62在远离所述支座61的一端设置握持部63,方便施用者握持施力。当模板安装后,通过握持部63旋转施力,螺旋杆62逐渐穿过第一板1向第二板2靠近,并与模板相抵接,避免其晃动。
[0037]
所述第一板1和/或第二板2的至少一端设置刻度线7。优选的,所述第二板2的两端
分别设置刻度线7,所述第一板1的一端设置刻度线7,所述刻度线7沿所述第二板2的高度方向延伸;该设置可精确对定位装置进入混凝土的深度进行准确判断,不需要额外的工具进行测量,可单人完成操作,施工便捷。同时,根据刻度尺读数可快速获取定位装置上不同位点进入混凝土的深度,从而判断定位装置是否放置水平,提高装配一致性和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刻度线7由第一板1或第二板2部分向内凹陷形成。该设置可避免刻度线7对定位装置进入混凝土形成阻力,用力省,便于操作。
[0038]
为了使操作更加省力、便捷,申请人对上述方案进行如些改进。所述第一板1和/或第二板2上设置安装结构8。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8包括设在所述第一板1和第二板2之间的抵接块81,所述抵接块81位于所述第一板1 和第二板2的下部,优选的,所述抵接块81与第一板1、第二板2为一体成型设置。该设置可提高第一板1、第二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受力变形;同时装配时通过与模板的下部相抵接对其装配进行限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所述安装结构8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和/或第二板2底部的限位块82。优选的,所述限位块82设置在所述第一板1和第二板2上,包括连接部821,所述连接部821的一端与导向部822相连,所述连接部82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板1和/或第二板2的底面相连。优选的,所述设在第一板1 上的连接部821与设在第二板2上的连接部821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该设置可避免插入混凝土的定位装置发生偏移;优选的,所述导向部822在远离所述连接部821逐渐收缩,进一步减小进入混凝土阻力,施工便捷。
[0039]
实施例2
[0040]
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墙、柱的阴、阳角位置的施工,申请人对上述结构进行改进。如图5

6所示,一种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1、第二板2,还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三板3、第四板4,所述第一板1与第三板3 垂直相连,所述第二板2与所述第四板4垂直相连。该结构可完成对阴、阳角位置的模板定位。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可以是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优选的,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为塑料件。所述第一板1的一侧垂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板52,所述第二支撑板52沿所述第一板1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2的一侧垂直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板51,所述第一支撑板51沿所述第一板1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板3的一侧垂直设置至少一个第三支撑板53,所述第四板4的一侧垂直设置至少一个第四支撑板54。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5与所述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三板3、第四板4的上端面齐平,该设置可在定位装置的顶部增加接触面积,为地面的施工找平提供参考;方便从顶部均匀施力,避免施力不均匀导致歪斜;同时可作为参照物对定位装置是否歪斜进行初步判断。所述墙柱模板定位装置的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进行赘述。
[004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柱模板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为:s1、墙、柱处板面混凝土振捣完成、初凝前,测量放线班提前进入现场进行放线工作;s2、测量放线定位,将墙柱模板定位装置按定位线插入混凝土中,并根据墙、柱尺寸完成接长工作;s3、微调墙柱模板定位装置的位置与标高;s4、复核尺寸并做好收口处理。
[0042]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